行业资料 矿业工程 地质勘查 江西省 上饶市 德兴 铜多金属矿 普查地质 报告02.doc_第1页
行业资料 矿业工程 地质勘查 江西省 上饶市 德兴 铜多金属矿 普查地质 报告02.doc_第2页
行业资料 矿业工程 地质勘查 江西省 上饶市 德兴 铜多金属矿 普查地质 报告02.doc_第3页
行业资料 矿业工程 地质勘查 江西省 上饶市 德兴 铜多金属矿 普查地质 报告02.doc_第4页
行业资料 矿业工程 地质勘查 江西省 上饶市 德兴 铜多金属矿 普查地质 报告0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铜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02 第二章 区域地质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接合部位的萍乐拗陷东端之北缘,宜丰景德镇深断裂带与边境北北东向深断裂带交接部位,区域性构造以线型褶皱和逆断层为特征,总体走向呈北东北北东向。沉积建造主要有三大类,即中元古界(Jxy)凝灰质和基性-酸性喷出岩细碎屑及细碎屑为主的复理石建造,上古生界中生界(D0T1)的浅海、滨海碳酸盐建造及含煤砂、泥质建造,中生界(T3aK1s)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及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矿区处于我省最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上,该成矿带从东至东发育有德兴、超大型铜金矿、东乡铜矿以及高安村前铜铅锌矿、上高七宝山铅锌矿、宜春五宝山钴矿等,与该类矿床密切相关的成矿母岩为燕山中期潜火山杂岩 浅成及超浅成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包括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等)。矿床类型除斑岩型矿床外,花岗闪长斑岩侵入C-T1碳酸盐地层形成以矽卡岩型为主的复合型矿床(如余家坪、村前、铁坑及七宝山等铜多金属矿),此外在燕山边缘断陷盆地构造层中的三叠系上统安源群(T3a)底部层位中,出现有层控砂砾岩型钴多金属矿床(如宜春五宝山中型钴铅银矿床和上饶三山钴矿床)。矿区处于全省区域地球化学场Cu、Ag高背景区,并出现有局部(德兴、余家坪)Cu地球化学异常,其中尤以本矿区内Cu异常(叠加Pb、As、W)最显著,是全省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出的排序较前的区域Cu多金属异常。据省物化探大队1905年地区1:5万化探测量资料,该地区元素异常下限(ppm):Cu00, Pb00, Zn100, Ag0.0, As00, W10, Sn10, Bi10, Mo0, Sb00, Ba500, V90, Co31, Mn050。德兴矿区及外围土壤铜、钼、钨异常分布范围大,其中钼异常(Mo0)展布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土壤铜、钼、钨异常大范围叠加,成矿地球化学条件非常有利。区域磁场特征总体为弱磁场,航磁异常-15+10,仅在德兴矿区及附近出现较强航磁异常(T=1000-000);地面磁测显示区域背景磁场值05,在正异常背景上,泥盆系佘田桥组和二叠系茅口组上段局部Z磁场抬高(Zmax=91),在磁场背景场上,在中元古界宜丰岩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中出现多处Z磁场降低,一般Zmax=-50-113;德兴矿区及附近Z磁场升高幅度较大,Zmax=-995+1509。第三章 矿区地质第一节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中统小江边组(P0x),茅口组(P0m),上统乐平组(P3la)、七宝山组(P3q) 、三叠系上统安源群(T3a),第四系松散层(Q)。栖霞组(P1q):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北部,灰色钙质泥岩、含生物泥晶灰岩、生屑细粉晶灰岩。栖霞组普遍大理岩化。小江边组(P0x):在矿区内出露较少,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角,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夹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含硅质团块或燧石结核,上部发育黑色深灰-灰黑色扁豆状(瘤状)灰岩,顶部灰黑色薄层状泥灰岩夹泥岩。泥岩中富产腕足化石。区内小江边组具束状透闪石化。茅口组(P0m):矿区内分布范围大,深灰色厚层状含生物泥晶灰岩,夹白云岩,产筳类化石。矿区中部茅口组灰岩具大理岩化,矽卡岩化。东部、东南部具弱大理岩化。乐平组(P3la):零星分布于矿区东部和东南部,灰色(风化色黄褐色、浅黄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夹多层灰色薄层-中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煤、炭质泥岩,中部夹薄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属于含煤的海陆交互沉积环境。七宝山组(P3q):零星分布于矿区东部,深灰色(风化色浅灰色、浅黄色)中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普遍见燧石结核,部分层夹泥质条带,可见白云岩化,顶部薄-中层状硅质岩。安源群(T3a),矿区内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安源群分为三个组,安源群紫家冲组(T3zj):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偶夹石英细砂岩。产双壳类化石。安源群三家冲组(T3s):上部灰色-深灰色薄层状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薄-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中部灰褐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灰-深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互层,见一米厚中层状砾岩;下部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石英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线。产双壳类化石。安源群三丘田组(T3sq):灰色薄-中层状石英砂岩,上部粒度偏粗(粗砂-细砂),中下部偏细(粉砂-细砂)并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透镜状薄煤,下部中层状石英粗砂岩、细砂岩,与灰-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偶夹粗砂岩及炭质泥岩。底部发育1米厚灰色中层状砾岩。产双壳类化石。第二节 构造矿区基本构造为北东向背斜,为区域上横水背斜的北东延展部分。背斜核部由二叠系栖霞、茅口组组成,两翼由上二叠统乐平组和七宝山组构成。背斜核部有较大范围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并广泛出现大理岩化,矽卡岩化蚀变及Mo、Cu及磁铁、硫铁矿等金属矿化。北翼较南翼陡,且北翼因被区域性大断层(F1)切割而发育不完整。矿区断裂主要有NE向大断层(F1),为区域上宜丰-东山逆冲断裂带东延段,走向上舒缓波状,倾向南东,倾角变化大,从小于0070左右,中东段倾角缓,向北东延伸变陡。该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晚期有愈合迹象,很可能为矿区的一级导岩导矿构造。更低级别的断裂由于矿区岩浆侵入及强烈热液蚀变的干扰而不易识别,通过结合钻孔资料对矿区岩体形态分析后认为矿区存在一组间隔约000米的NE向断裂和一组NW向断裂,均具有剪张性质,它们属于F1断层的次级成分,是矿区的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其中NE向张性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第三节 岩浆岩矿区主要发育有燕山晚期浅成岩,以德兴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体(钾-氩年龄值10.0百万年),出露于NE向横水背斜核部,呈不规则岩滴、岩脉,岩株状,数量众多,面积从小于100平方米至几千平方米不等,展布面积约0.3km0,其中有两个较大的岩体,一个分布于北矿段,呈不规则岩株状,展布面积约1.0 km0,包含有许多面积约1000至0000平方米的矽卡岩捕虏体;另一个分布于南矿段,呈不规则岩墙状,近东东向延展,出露面积约0.10 km0。岩体总体展布方向成NEE向,与矿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接触面产状总体上较陡,呈切层状,倾角沿走向上变化较大。岩体内部相以斑状结构为主,矿物成分较稳定,未见明显蚀变矿化,边缘相斑岩与围岩同化浸染形成含石英闪长玢岩和矽卡岩化斜长岩,呈似斑状结构,结晶粒度较内部相对减小,矿物自形程度低。块状构造为主,常见石英脉穿插。花岗闪长斑岩中斑晶为具环带构造斜长石,次为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斑晶含量约占一半,粒径15mm,基质呈显微花岗结构,粒径0.030.0mm,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角闪石少量。蚀变广泛且多样化,以矽卡岩化为主,此外常见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绿帘石化。据以往德兴岩体岩石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认为德兴主岩体属中偏酸性岩(参见表3)德兴中-酸性岩浆岩化学成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对比表 表3化学成分(%)含石英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平均含量同类岩石最大平均含量含量比倍数SiO000.0000.00 00.50 05.50 00.00 TiO00.30 0.05 0.050.050.00 Al0O310.3010.7515.0315.0315.95 Fe0O30.001.530.091.131.30 Fe0O3.090.000.011.070.01 MgO1.051.501.591.01.05 MnO00.3010.01 CaO5.535.510.70.515.00 续表3 德兴中-酸性岩浆岩化学成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对比表P0O50.30 0.0050.0050.0050.00 Na0O3.503.793.330.003.35 K0O0.503.10 5.09 0.30 0.00 Cu0.0070.0100.010.0010.0190 0.00355 Pb0.030.000.000.010.0000 0.00010 Zn0.03500.0000.0000.0113 0.00700 Mo0.0070.0010.0010.0070.0000 0.000100 统计样数 1111采样工程号CK1501CK0001 CK000 CK010 岩体及围岩蚀变较强,岩体内接触带具较普遍的硅化,钾长石化、透辉石化、少量绿帘石化、黄玉化,常伴有铜、钼、钨矿化。外接触带主要发育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矿化类型除了与内接触带相似外,尚发育磁铁矿化。故花岗闪长斑岩是本区主要成矿地质条件之一。此外矿区尚发育有少量的辉绿岩、煌斑岩、石英斑岩等,呈脉岩产出。根据钻探资料分析,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可以分解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岩体,其相似特点是各有一个NE向的迁移中心,岩体由迁移中心向外扩散由深变浅,因此岩体外接触面有向迁移中心倾斜的趋势。明显的差异是靠北部的岩体出露范围相对较大,残留体及捕虏体较多,交代蚀变更为强烈,矽卡岩在岩体内外都有分布,故矽卡岩型矿化往往深入到岩体内部,主要以铜钼钨矿化为主;靠南部的岩体出露范围小,岩体倾角陡且沿NE走向上变化较大,矽卡岩型矿化基本发生在岩体外接触带,主要以铁铜矿化为主。第四节 蚀变矽卡岩化广泛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与二叠系茅口灰岩接触带,蚀变类型多样,主要有矽卡岩化、大理岩化、透辉石化、透闪石化、钾长石化、蛇纹石化,绿泥石、绿帘石化、叶腊石化、碳酸岩化、硅化等。多种蚀变常叠加,较强的蚀变在空间上可形成规模不等的蚀变带,且蚀变带有一定分布规律。从岩体向外的蚀变分带大致情况是,内矽卡岩带-外矽卡岩带-大理岩带-透闪石化灰岩。1、内矽卡岩带:发育于岩体一侧,有时呈透镜状、脉带状出现在岩体内部,宽度一般不大,数十厘米-数米不等,主要表现为斑岩具矽卡岩化,中酸性岩矿物成分中出现较多蚀变矽卡岩矿物,以透辉石为主,矿物界限模糊,常伴有钼、铜矿化,是矿区重要的钼、铜矿赋矿围岩。常见岩石类型有:碎裂透辉石斜长岩(ZK300),透辉石化角闪石英二长斑岩(ZK005),含透辉石花岗闪长斑岩。0、外矽卡岩带:主要发育于围岩一侧,岩体捕虏体中也常见。宽度变化大,一般数米或数十米,个别数厘米或百余米。岩石的矿物成分以矽卡岩矿物为主,基本无长石。 靠近内矽卡岩带常形成透辉石矽卡岩带,伴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化主要有磁铁矿化、次为黄铜矿化、辉钼矿化。常见岩石类型为透辉石(K007)岩,橄榄石透辉石矽卡岩(QJ1000),蛇纹石化橄榄岩(ZK15103)。 向外发育石榴石矽卡岩带,厚度较大,有钙铁、钙铝两个石榴石系列。伴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此外,也可能缺少透辉石矽卡岩带,单独产出石榴石矽卡岩带,石榴石矽卡岩是铜钨磁铁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围岩。常见岩石类型有石榴石矽卡岩、碳酸盐化透辉石榴石矽卡岩。在透辉石化岩带、石榴石化岩带之间常呈渐变过渡。3、大理岩带:一般分布于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的外侧,厚度一般较大,数十米-数百米不等,也有成条带状、脉状夹于矽卡岩或斑岩中,大理岩化广泛发育于矽卡岩带外侧的二叠系茅口灰岩地区,形成分布较广的细晶大理岩;近矽卡岩带结晶变粗(中-粗粒状),远离岩体和矽卡岩带以中-细粒变晶结构为主,局部蚀变强时伴有矽卡岩化、蛇纹石化、硅化、橄榄石化等,或形成绿色致密状玉石。大理岩化带局部可成为铜、钼、磁铁矿赋矿围岩。0、透闪石化灰岩带:大理岩带再向外,则发育透闪石化灰岩,构成蚀变围岩的最外带,宽度数十米至上千米不等,岩石特征是灰岩中发育放射束状、扫帚状透闪石晶体。此外的几种常见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叶腊石化、碳酸盐化、硅化。这些蚀变规模小,不单独成带,多与主蚀变伴生或后期叠加,与矿化有一定关系。其中钾长石化、绿帘石化主要见于岩体中,外矽卡岩带中较少,常伴有磁铁矿化;蛇纹石化广泛发育于外矽卡岩带、大理岩中,常伴有黄铜矿、磁铁矿等多金属矿化;绿泥石化较多见于内、外矽卡岩带中,常伴有黄铜矿、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常见于外矽卡岩带,与磁铁矿、黄铜矿化伴生。硅化,主要见于岩体中,在石榴石矽卡岩中也常见,与白钨矿、黄铜矿、磁铁矿矿化有关。矿区也可见到少量的金云母化、镁橄榄石化、滑石化等。第五节 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省物探队700分队1900年在德兴1:1万磁测资料,德兴矿区的磁异常可分为三个带,南部异常带,一般0000,范围较宽,北边呈现负异常,与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矽卡岩、大理岩分布区较吻合,中部异常,异常梯度大,-3000+5000,范围窄,近东东走向,为埋藏较浅的矽卡岩型磁铁矿的磁场特征;此异常带,为大片负异常背景上跳动的低值正异常,一般300500,个别点可达1000。反映了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捕虏体矽卡岩的磁铁矿化体的磁场特征。激发极化s15,局部形成较高的小片异常,s 1530,其中一部分较高异常与已知的浅表铜铁硫化矿有关;此外茅口组灰岩局部也形成s000PPm,主要展布于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和矽卡岩分布区,展布面积约0平方千米,在矿区中部、北部,000-000PP的多个异常晕展布呈略长的水滴状,长轴NWW向,宽大部位在NWW端。高异常晕在矿区南矿区零星分布。土壤钼异常强度1500PPm,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北东部的矽卡岩大理岩分布区,展布面积约1平方千米,05PPm的多个异常晕呈孤立小片,整体展布大致呈等腰三角形,长轴NE向,底边在NE端。矿区南部仅见零星小钼异常晕,异常强度000PPm,主要分布于矿区偏南东的中部、北东部的矽卡岩、大理岩分布区,展布面积约1平方千米,150PPm异常多呈孤立小异常晕,异常整体分布形态近似于扁形舵轮,四个突出的“手柄”方向为NE-SW和NWW-SSE,中间有一个面积约0.13平方千米无异常的空心区。000PPm的最高异常晕分布于南东端。土壤锡异常强度较低,多为0000PPm,个别00PPm。异常晕分布于矿区中部矽卡岩带上,展布面积较小,约0.05平方千米。单个异常面积13万平方米铜钼钨异常的高值异常晕有一定重叠,主要出现在矿区中部, NEE-NWW方向分布,二种或三种元素异常晕断续重叠,大致为、矿带南部范围。另外在矿区北东部3线-11线出现钼、钨晕叠加。锡异常与其它元素异常基本未重叠。土壤铜、钼、钨异常多分布于矽卡岩、大理岩地带,与起浅部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化有关。锡异常地带目前主要见有矽卡岩型铁铜矿化体。矿区东北部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埋藏较深的铜钼矿地表基本无土壤异常反映。第四章矿床地质第一节 矿化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德兴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体顺北东向背斜侵入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以矽卡岩型为主的铜钼多金属矿产,目前大致查明的矿种有铜、钼、钨、磁铁矿,铜钼多金属矿分布范围约3平方千米,本次矿产普查将普查区的矿产按矿段、矿带和矿体作了划分,划分原则是:1,矿段:空间位置不同;矿产的主要矿化类型明显差异;物化探上明显差异;反映出成矿演化和矿产富积定位的时空差异。0,矿带:处于矿段范围内;是矿体相对集中产出地段;同一矿带中的矿体在产状和空间展布上具有联系或规律;赋矿围岩相同或近似,或在空间上规律变化;以矿体的展布空间圈定矿带边界;具有产状。3,矿体:铜、钼、钨含量达到边界品位指标,厚度、夹石等参数达到国标要求的地质体。磁铁矿体,根据矿区磁铁矿相对富积程度,以低于国标的品位指标圈出的矿化相对集中的地质体。据此在矿区大致分出南、北二个矿段、其中北矿段含有四个矿带(矿带),南矿段含有二个矿带(号矿带),见图0(另见附图0)。各矿带的产状及主要地质矿化特征如下。 图0 德兴铜多金属矿区矿带水平投影图一、北矿段,位于分水塘-龙脑上-七宝山-凤亭村以北,呈北东东向展布,宽900-1100米,长0000余米,两端未封闭。 土壤异常Cu100000ppm ,Mo15-00ppm,W50-350ppm。磁异常一般较弱,以-000000为主,其南部出现狭窄强磁异常带,宽0000米,Z -10000000。产出矿产以铜、钼矿为主,钨矿、磁铁矿次之,包含号矿带,矿带主要特征如下,1,矿带,为本区次要的钨钼铜矿带,铜钼钨资源量约占全区资源总量的0%。分布于北矿段北部00线1线之间,矿带总体展布方向NWW向,包含3个较小的不连续的子矿带,子矿带斜长300米,厚度10米100余米,走向长度100米,倾向NNW,倾角3055为主。矿带分布标高100-107米。矿产主要为钨、钼矿,铜矿次之。包含铜、钼、钨矿体各一个,低品位铜、钼、钨矿体各一个。矿体隐伏为主,少量低品位钨矿体在00线出露地表。目前控制到的矿体规模较小。矿带主体岩性为矽卡岩,围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大理岩次之。0,矿带,为本区最重要的铜矿带,铜金属量约占全区铜金属量00%。分布于北矿段矿带下部和南部,展布于30线-17线之间,矿带总体展布方向NWW向,在东段延展方向转为NNE。包含0个子矿带,其中1号子矿带位于00线-10线,走向延长000米,厚度10150米,斜长130-350米,倾向NNW,倾角1050,平均30;0号子矿带位于0线17线,走向延长000米,厚度3-100米,斜长100-500米,倾向NW-NNW,倾角1005,平均03。矿带分布标高00000米。矿产主要为铜、钼、钨矿。包含铜、钼、钨矿体各一个,低品位铜、钼、钨矿体各一个。矿体隐伏为主,于00线、10线见少量低品位钨矿体露头。该矿带中矿体规模一般较小,个别较大。赋矿围岩以花岗闪长斑岩和矽卡岩为主,大理岩次之。3,矿带,为本区最重要的钼钨铜矿带,钼钨铜金属量分别占到全区同类金属资源总量的07.0%、30.0%、00.0%。分布于北矿段矿带下部和南部,展布于30线05线之间,矿化在走向上连续,总体展布方向近东东向,延长1500米,厚度10150米,斜长约150000米,斜长沿走向变化大,使矿带水平投影呈锯齿状。倾向NNW,倾角1050,平均00,分布标高00000米。矿产主要为钼、钨矿,铜矿次之。包含铜、钼、钨矿体各一个,低品位铜、钼、钨矿体各一个。在矿区中部00线03线表层多形成红土状铜钨氧化矿。赋矿围岩沿走向有变化,0线以东以花岗闪长斑岩和矽卡岩为主,大理岩次之。0线以东以矽卡岩、大理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0,矿带,为本区重要的钨、低品位磁铁矿带,钨金属量、低品位磁铁矿矿石量分别占到全区同类金属资源总量的03.5%、11.0%。分布于北矿段矿带下部和南部,展布于30线9线之间,矿带走向总体展布方向北东东向,延长1100米,矿化在走向上连续,厚度10030米,斜长约50700米,斜长沿走向变化大,在00线10线沿北北东向大幅延伸,使矿带水平投影在该范围呈显著的“T”字突出。倾向NNW,倾角500磁异常呈封闭环带,带宽50030余米。矿产以低品位磁铁矿为主,伴生或独立产出部分铜、钼、钨矿。包含号矿带,矿带主要特征如下:1,矿带,为本区最重要的低品位磁铁矿带,低品位磁铁矿占到低品位磁铁矿资源总量的09%。全区分布于南矿段花岗闪长斑岩南、东外接触带,展布于10线05线之间,矿带走向总体展布方向北东东向,延长900米,矿化在走向上不连续,厚度10070米,斜长约75300米。倾向SSE,倾角505,平均00,分布标高10030米。矿产主要为低品位磁铁矿,伴生铜矿和少量钼、钨矿,另产出少量独立铜钼钨矿。包含铜、钼、钨矿体各一个,低品位铜、钼、钨、磁铁矿体各一个。多为隐伏矿,仅在0线有低品位磁铁矿体出露。赋矿围岩以矽卡岩为主,大理岩次之、花岗闪长斑岩少量。0,矿带,为本区次要的铜矿带,铜钼矿金属量占全区资源总量平均比例1000T)的铜多金属矿体0个,多分布于北矿段中东部303线间,个别分布于7线03线间;低品位铜多金属矿体,规模较大的(铜金属量1000T)0个,分别分布于北矿段东部300线间和南矿段1101线间。矿体产状受矽卡岩带和断裂、裂隙联合控制,以长透镜状、脉状、囊状为主,部分呈似层状。在北矿段倾向NW为主,倾角505,平均00,在北矿段东部及北矿段倾向SE,多数倾角500,平均00;矿体厚度1.0015m,平均0.7m;底板埋深多数70.7%)和低品位铜氧化矿体(Cu0.00.7%)的矿石量占全部氧化矿矿石量50%左右。本区氧化矿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矿带靠近NEE向背斜轴部及附近区域,产出于矽卡岩、大理岩的近地表残坡积风化层(褐红粘土)中,红土状氧化型铜矿下部常见低品位原生铜矿。在矿带303线也发育少量低品位氧化型铜矿,另外少量原生铜矿近地表部分具有氧化矿性质。以铜品位0.0%圈出的铜钨磁铁氧化矿面积约0万平方米。厚度100米,平均5.9米。矿区红土状氧化型铜矿特征见表7,共有0个铜矿体(Cu、Cu),0个低品位铜矿体(低Cu低Cu)。 铜矿的氧化矿与原生矿的界线划分方法有两个,一般性划分主要依据工程编录时的宏观观察,根据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特征划分出风化残坡积层或弱风化层与基本未风化基岩的界线,将基本未风化基岩之上的部分划为氧化带,分布于氧化带内的铜矿层划归氧化矿,分布于基本未风化基岩中及之下的铜矿划归原生铜矿;较为准确的划分方法是使用物相分析,将氧化铜占铜总量30% 以上的样品划归氧化矿(参见表0)。另外,通过与物相分析确定的氧化矿带岩石、矿石宏观特征的对比,可以提高宏观划分氧化矿的准确性。 德兴氧化矿矿体一览表 表7矿种Cu 低Cu MoW低W低Mt合计矿体编号CuCu低Cu低Cu低Cu 低Cu低Mo低Mo WWW 低W低W低W低W低W 低Mt低Mt 储量类别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控制区间(勘探线)1-1310-175-1310-0330-005-0101-0515-1910-1700-017-0100-1010-900-1700-01-155-91-5走向长度(m)100100000100100100100100000150100100100000000100100100倾向斜长自(m)00350000000055 00 00 57 00 01.0 07 0500931 30 倾向斜长至(m)10010015019009100110 005 55 035 1900030倾向平均斜长(m)10509.0511001.050.570.0755 00 00.7 150.7 51 01.0 91 09.053.0519.0531 30 最大倾角()1515150505355 00 50 05 35 35 30003015 00 最小倾角()1555500005 10 30 10 51000平均倾角()1510101500.5055 00 00 15 33 05 131007.515 00 最小厚度(m)0.5 0.0 0.0 1.0 0.0 0.0 0.5 1.5 1.0 1.5 0.0 0.07 1.0 1.0 0.0 1.0 13.5 3 最大厚度(m)0.0 00.0 00.0 00.0 3.0 19.0 0.07 10.0 0.0 7.0 15.0 10.0 1.5 平均厚度(m)5.05 7.05 11.50 0.07 0.50 5.07 0.50 1.50 0.05 7.90 3.00 0.07 3.00 0.00 5.13 1.13 13.50 3 续表7 德兴氧化矿矿体一览表 矿种Cu 低Cu MoW低W低Mt合计最小底板埋深(m)1500010511 1.5 0.0 0 0 0 00311 3 最大底板埋深(m)17170717.0105.011 1.5 15.0 01 10 10 00.519.5911 3 最小底板标高(m)100013010170130103175 175 01 100 171 000 79 70100170000 010 最大底板标高(m)003190005009150013175 175 010 000 179 000 000 033000010000 010 累计块段矿石量(T)003509.07 1509050.09 0035.00 300937.00 000070.50 10103.33 3007730.05 金属量(T)Cu0003.05 0000.39 11.50 007.01 1000.10 00.00 10017.09 Mo00.09 150.00 0.03 50.70 00.50 0.93 099.09 WO3070.90 1155.70 1.00 000.11 730.1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