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涤纶弹力织物分析与设计.doc_第1页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涤纶弹力织物分析与设计.doc_第2页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涤纶弹力织物分析与设计.doc_第3页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涤纶弹力织物分析与设计.doc_第4页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涤纶弹力织物分析与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涤纶弹力织物分析与设计专 业现代纺织技术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 精品文档摘要本文通过对涤纶长丝与氨纶包芯纱弹力织物的各项技术参数的详细分析,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原样进行了仿样设计。织物经分析后,获取了织物的外观特征、风格、和手感等,确定了织物面料的组织形态、纱线的线密度、捻度、经纬纱密度及组成织物面料的纤维性质等,为仿样设计的技术条件、工艺计算垫定了基础。同时,在完成织物规格仿制后,对织物加工的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设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织造效率。关键词:涤丝长丝 弹力织物 工艺设计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polyester filament and fiber baoxinsha stretch fabric all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extensive market research, the imitation of original sample design. Fabric after classics analysis, obtain the fabric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 style, and feel etc, determine the fabrics form of organization, whose linear density, twist, weft yarn density and composition of fiber fabrics properties etc, to copy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the sample design, process calculation lays the groundwork. Meanwhile, in complete specifications, modelled after the fabric of fabric processing of various processes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system desig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and weaving efficiency. Keywords: cleanse silk 、filament stretch fabric 、 process design For those : XuYiMing. Guide teacher: Liu Hua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绪 论1第一章 织物的分析21.1 样品展示处21.2 取样21.2.1 取样位置21.2.2 取样大小31.3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31.4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31.5 测定织物的纱线密度31.6 鉴定经纬纱的原料41.7 测定经纬纱缩率41.8 测算经纬纱线密度51.9 确定的纱线捻向及捻度51.10 分析织物的组织6第二章 织物的工艺设计72.1 确定样品规格72.2 确定的技术条件72.2.1 经计算初歩拟定经纬纱织缩率72.2.2 确定织物的幅缩率72.2.3 布边宽度及根数72.2.4 每筘穿入数72.3 织物的工艺计算82.3.1 根据织物的成品规格求以下计算82.3.2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紧度及总紧度92.3.3 确定总经根数92.3.4 确定筘号及筘幅102.3.5 计算织物的无浆干重量112.3.6 浆纱墨印长度的计算112.3.7 用纱量的计算12第三章 织物生产工艺设计133.1 工艺流程133.2 络丝(筒)工艺133.2.1 络丝(筒)工艺的任务及要求133.2.2 络丝机的选择133.2.3 络丝(筒)工艺参数133.2.4 络筒的质量控制163.3 整经工艺173.3.1 整经的目的173.3.2 整经机型的选择173.3.3 整经工艺参数183.3.4 整经质量的控制203.4 浆丝(纱)工艺213.4.1 浆丝(纱)工艺的目的及原理213.4.2 浆纱机型的选择213.4.3 上浆工艺要求及参数213.4.4 浆液配置工艺243.4.5 调浆工艺253.4.6 提高浆丝(纱)质量的措施253.5 穿结经263.5.1 穿结经的目的和任务263.5.2 机型的选择263.5.3 穿综工艺配置273.5.4 上机图273.6 纬纱准备工艺283.6.1 纬纱准备的方法283.6.2 氨纶包芯纱的制作过程283.6.3 卷纬工艺293. 6.4 纬纱的定捻303.7 织造工艺303.7.1 机型的选择303.7.2 工艺参数303.7.3 喷气织机在生产中的问题及预防方法323.8 整理323.8.1 整理工序323.8.2 工艺流程33第四章 结 论34参考文献35致 谢36绪 论随着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仅仅具有御寒遮身是不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要求,已不是传统的保暖、蔽体的基本要求,而是更多的追求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形式美。如结构新奇,穿着舒适、健康、卫生等要求不断被放大,最为典型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户外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多,相应的服饰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像高档高密的氨纶弹力织物轻盈飘逸,贴体塑身、运行休闲、细腻华贵更能显现人们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已成为运动服装的理想面料。根据当前市场的调研,此种面料的消费也由高收入群体逐渐向中等收入的人群延展,这种高档高密的弹力织物新品拓出的市场空间给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事实上,国内高档高密弹力织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有关调查显示,在国内的大中型城市,至少有20%的人愿意并且消费得起高档高密的弹力织物。舒适、环保已成为国际服装的消费潮流,通过市场引导,完全可以实现产品消费在国内的趋热。高档弹力织物(氨纶包芯纱)质地柔软、细腻,表面光滑,富有光泽,吸湿透气。采用新型的氨纶包芯纱、涤棉包芯纱等后抗折皱回复力好、伸缩自如,对人体的束缚力减少,舒适感与合身感更强,尺寸稳定,外观更平整。可用较低的温度和较快的速度定形,经耐化学试剂的处理,多次洗涤和穿着不会变形走样或起皱褶,是运动休闲类服装的首选面料。本设计是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确定开发适合运动休闲需求的高档面料。第一章 织物的分析由于织物所采用纱线的原料及线密度,纱线的密度、纱线的捻向和捻系数、捻度以及纱线的结构和后整理等方法的不同的,形成织物的风格特征也不一样。为了对织物进行创新和仿造、改进,就必须掌握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为此就要对织物进行周到和细致的分析,以便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进和仿造织物提供资料。所以,在分析前先确定分析的项目和先后顺序。操作要耐心细致,在满足分析的条件下尽量节省样品。1.1 样品展示处1.2 取样 1.2.1 取样位置织物下机后,由于经纬纱张力的平衡作用,使得织物幅宽和长度略发生变化,引起织物边部和中部以及织物两端的密度不同。在染整过程中这些部位产生的变形也不相同。因此为了使测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确定取样位置为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小于5cm,同时要确保样品中不能带有显著的疵点,力求处于原有的自然状态,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1.2.2 取样大小取样大小应随织物种类、组织结构的不同而异。面积的大小应在保证分析资料准确的前提下,力求减小,如:简单组织可取的略小些,一般为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可20cm20cm,这里取样大小为10cm10cm。1.3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对织物进行分析时,首先判断正反面,一般从外观效应来判断: 织物正反面有多种判断方法,根据织物特点作如下判定:一、首先织物的一面:特点为色泽均匀清晰美观、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明显的斜痕迹这样的一面为织物的正面,结合布边边撑握持状态可得结论。而另一面:则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则为反面。二、还可以通过分析该面料的组织,虽然正反面效果花纹一样,但是有一面布面较光滑柔软,光泽度好,纹路清晰得。则可确定该面为正面,反之,另一面则为反面1.4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在织物正反面确定之后,下面区分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区分方法是:因为该织物有布边,则与布边平行的那边纱线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另边纱线为纬纱。同时还有一般织物以纱线密度较密的为经纱,密度较稀得为纬纱,该织物通过观察经纬向密度明显不同,可区分较密的纱线为经纱,较稀的纱线为纬纱。1.5 测定织物的纱线密度用密度分析镜分析或用拆线法,一、用密度分析镜法时,首先将密度分析镜平行放置于被测布面上,确定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对准被测两根纱线的中间,并以此作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直到5cm刻度线为止(经纱为370左右,纬纱为150左右)。然后数出的纱线根数乘以2即可,为确保准确性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用拆线法,取2cm2cm的织物面料,然后从起点处一一拆纱数出纱线根数,直到2cm刻度为止(经纱为150根左右,纬纱为60根左右)。然后数出的纱线根数乘以5即可,经5次测量求平均值得经纬纱密度。表1-1为2cm刻度值的根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经纱/根151156160150155纬纱/根5760595655 测得经纱密度为:765根/10cm, 纬纱密度为292根/10cm。1.6 鉴定经纬纱的原料正确、合理地分析织物原料,对满足各项用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样品的经纬纱原料要进行分析:测定织物原料有多种方法: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溶解法等,通常几种方法组合使用。先将该织物面料采用燃烧法进行初步鉴定,原理是利用了各种纤维的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首先取经向的纱线用镊子夹住慢慢移近火焰,仔细观察了靠近火焰、离开火焰及灰烬,现象分别为近火熔缩,离火延烧、灰烬为黑褐色玻璃状硬球,经查表初步判定为可能为涤纶和锦纶。然后再用溶解法进一步区分,在24C时,将纤维中投盛放浓度为30%盐酸的烧杯中,观察其现象不溶解,则可确定为涤纶长丝。再取纬向的一小部分纱线,首先对纱线进行仔细观察是一种包芯纱,对其退捻使芯纱与外包纤维分离,分别进行鉴别,先用燃烧法进行,现象为一个不熔不缩、有少量灰白色烟,另一个收缩、有黑色硬块。然后再用显微镜观察,有天然卷曲,则确定为棉(外包纤维)。再用手感目测观察,其芯纱弹性较大,初步确定为氨纶。最后用溶解法判,将该芯纱放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二甲基甲酰胺,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该芯纱溶解,确定为氨纶。从而可以判定该纬纱为氨纶包芯纱。即织物中经纬纱原料为经向涤纶长丝纱,纬向为氨纶包芯纱。1.7 测定经纬纱缩率经纬纱缩率是织物结构参数的一项内容,测定经纬纱缩率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线密度和织物的用纱量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纬纱在织物中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用纱线大于所形成织物的长度,其差值与纱线原长之比值叫缩率。在布样的经纬向用直尺量取25cm长并在布样上做上记号,将捻度仪调到25cm,将纱线的一端挑出并夹在捻度仪一端的夹头处,另一端也挑起夹在捻度仪的另一夹头处,松开夹钳,记下指针在捻度仪上移动的距离。测多组数据,然后根据以下公式:即: =100% (试样中经纬纱伸长后的长度) =100% (试样中经纬纱原长度)表1-2为经纱伸长后的长度和纬纱退捻后的长度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经纱伸长cm25.725.625.725.825.9纬纱伸长cm27.026.826.927.126.6多次测量经纬纱长度求平均值:=7% =11.5%。1.8 测算经纬纱线密度测试纱线线密度的原理根据:纱线线密度是指1000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 Tt=tex L 纱线的长度(m) G在公定回潮率的重量(g)我的测定方法:取样大小为25cm25cm的织物面料,然后分别拆出50根的经纬向的纱线,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重,称得经向重量为157.5mg、纬向重量为405mg,通过以上公式计算,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表1-3为经纬纱重量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经纱mg157.5147.5165157.5160纬纱mg405405400395412.5多次测量求值为:经纱为13.1tex , 纬纱为32.3tex。1.9 确定的纱线捻向及捻度首先通过纱线的退捻可以测出纱线的捻向。测试时,一只手的手指握持纱线的一端并保持垂直向下,另一只手进行退捻。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顺时针旋转时,则纱线捻向为Z捻,反之为S捻,这里取纬向纱线根据以上方法进行测试得捻向为Z捻,捻度需采用捻度机测得为108捻/10cm。因此,测出氨纶包芯纱纱捻向为Z捻,捻度为108捻/10cm ,因为经向纱线为涤纶长丝无捻向和捻度。 1.10 分析织物的组织由于经、纬纱的原料、特数、密度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分析组织的难易也不同。对于那些经纬纱交织规律简单、特数较大、经纬纱密度小的织物来说一般采用照布镜观察法,但对于多层织物、纱线线密度较低、密度较大的织物来说,利用照布镜难以观察的,需采用拆纱法。对于该织物面料来说,为长丝经纱,其密度较大,则采用拆纱法进行组织分析:(1)首先确定拆纱方向为经纱,因为经纱向的密度较大,利用纬纱密度小的作为观察项,可以清楚的看出交织规律。(2)具体的方法是,从右侧轻轻拨出第一根经纱,观察与纬纱的交织规律,然后再拨出第二根经纱,观察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分别填写在方格纸上第一、第二纵行,以此类推,当分析到第九根纱时,就会清楚的发现组织的交织规律为三上一下右斜纹。组织图绘制如下,见1-1: 图1-1 三上一下右斜纹第二章 织物的工艺设计2.1 确定样品规格 确认样品规格为:150cm 13.1tex/32.3tex 765根/10cm/292根/10cm 三上一下的涤纶弹力织物面料注:对于机织物来说织物的幅宽一般为100200左右。根据其作为服装用面料,设计幅宽为150cm。2.2 确定的技术条件 2.2.1 经计算初歩拟定经纬纱织缩率 经纱织缩率为:7%, 纬纱织缩率为:11.5%。注;经纱织缩率=纬密经织缩系数=2920.025=7.3% 涤纶弹力织物的经织缩系数为0.025左右。 初步拟定纬纱织缩率为11.5%。 2.2.2 确定织物的幅缩率 坯布通过整理后,纬向的收缩程度称为幅缩率。 注:类似织物(纬向弹力织物)幅缩率为10.3% 。 2.2.3 布边宽度及根数 通过测量织物的布边,宽度为:1.3cm 通过照布镜分析知为:98根 2.2.4 每筘穿入数 布身(地组织)每筘穿入数:4 根 布边(边组织)每筘穿入数:4 根2.3 织物的工艺计算 2.3.1 根据织物的成品规格求以下计算 织物宽度厘米成品150纱线经纱特数13.1tex纬纱特数32.3tex坯布密度坯布经向根/10cm 686坯布纬向根/10cm292织物原料经向涤纶长丝纬向氨纶包芯纱经纱根数总经根数根11456根边经根数根98根钢 筘筘号齿/10cm152实际筘幅厘米188.4cm筘入数地经根/筘4边经根/筘4织物组织三上一下的右斜纹组织织物缩率经纱7%纬纱11.3%织物紧度经向92.5%纬向61.1%总紧度97.1%百米纱线用量经纱用量16.40kg纬纱用量18.09kg总用量34.49kg表2-1为织物规格 坯布幅宽=成品幅宽 =150/(1-10.3%) =167cm 坯布经密=成品经密 =765(1-10.3%) = 686根/10cm 坯布纬密成品纬密=292 根/10cm 2.3.2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紧度及总紧度对于不同纤维的纱线,具有不同的体积比重,织物它们的织物紧度也是不同的。棉为0.037,涤纶为0.039。 纬向紧度=0.037坯布纬密 =0.037292 =61.1% 经向紧度=0.039坯布经密 =0.039686 =92.5%总进度 = 经向紧度纬向紧度经向紧度纬向紧度 =92.5%+61.1%92.5%61.1% =97.1% 2.3.3 确定总经根数总经根数是由经纱密度、幅宽、边纱根数、布身穿筘数及布边穿筘数来决定的,总经数可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总根数经 =坯布经密+边纱根数 =686+98 =11456根 2.3.4 确定筘号及筘幅一般情况下,计算筘号与标准筘号相差0.4,不必修改总经根数,只需改筘幅和纬纱缩率。一般筘幅相差0.6cm以内,可不必修改。确定筘号筘号是以10cm的筘齿数表示,其公式如下: 公制筘号= = =151.775齿/10cm修正后的公制筘号为152齿/10cm 初算筘幅为 筘幅=188.7cm实穿筘幅为 筘幅= = =188.4cm按计算修正纬缩率纬缩率= = =11.3%即:相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实穿筘幅与初算筘幅188.7cm,相差0.3cm小于0.6cm,也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必修改。 2.3.5 计算织物的无浆干重量 织物经纱的无浆干重量 = = =105.3g 织物纬纱的无浆干重量 = = =99.4g 织物的无浆干重量 =织物经纱的无浆干重量+织物纬纱的无浆干重量 =105.3+99.4 =204.7g注:经纬纱标准干重量= 经纱总飞数为:0.8%(中特纱斜纹织物) 经纱总伸长率为:0.7%(线密度为20tex以下) 经纬纱织缩率为:7%、11.3%。 2.3.6 浆纱墨印长度的计算 浆纱墨印长度= = =43cm 注:一般本色织物的匹长在2740cm之间,并采用46联匹形式,这取40m。加放率一般在0.5%0.7% ,这里取0.6% 。 2.3.7 用纱量的计算用纱量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结合的综合指标,对织物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这里求百米用纱量胡计算如下:百米织物用纱量公式=百米织物的经纱用量+百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百米织物的经纱用量 = =16.40kg/100m百米织物的纬纱用量=18.09kg百米织物用纱量=百米织物的经纱用量+百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16.40kg+18.09kg =34.49kg注:一般平纹织物的加放率为0.6%,斜纹织物的加放率为0.8%1.0%。经纬纱回丝率如人造丝及化纤长纤维为1%;涤纶长纤维伸长率为0.3%。第三章 织物生产工艺设计3.1 工艺流程经纱:络丝(筒) 整经 浆丝(纱) 穿结经 织造 整理纬纱:纬纱准备 定捻3.2 络丝(筒)工艺 3.2.1 络丝(筒)工艺的任务及要求络筒工艺要求:根据织物工艺要求,将松式筒子按工艺要求络成紧式筒子,经向供整经,纬向供织造。同时清除丝线上的部分疵点及杂质。为了减少丝线的磨损,提高筒纱质量,由于丝线较细所以在络筒工序应掌握“低速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要求(1)丝线应有一定的张力和卷绕形式,并尽可能加大卷绕容量,便于下道工序的加工和提高生产效率。(2)络丝的同时除去丝屑、纇结等,以提高丝的品质。(3)络丝筒子的卷绕结构应尽量满足下道工序退绕轻快的要求,以获得高速效果。(4)络丝时应尽量保持丝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弹性、强力、伸长等。 3.2.2 络丝机的选择 表3-1为络丝机规格络筒机型号RF303C型络丝(筒)机卷绕速度(m/min)300700锭数及锭距(mm)60锭,12锭节;230卷绕筒管形状及卷装高度(mm)直管型;240320制成卷装的最大直径(mm)130 3.2.3 络丝(筒)工艺参数1、络丝的速度络丝机的速度影响络筒机效率和劳动强度,因为经向为涤纶化纤纤维生产时容易产生摩擦静电,引起纱线的毛羽增多,影响络筒机的产量和效率。所以络筒速度要低一些。因纱线的线密度较细为13.1tex,所以络筒速度不易太高,否则会产生断头,选择低一些的较好。同时喂入方式为管纱喂入,速度也不易太高,则综合考虑速度为500r/min。2、络丝的张力及工艺参数络筒张力的影响因素很多,生产中主要通过调整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来加以控制。一般情况下调节加压的压力,应采用较轻的加压压力,最大限度的保持纱线原有质量。使张力大小适中保证络成的筒子成型良好,具有一定卷绕程度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这里采用小张力为5-9cN。3、清纱器形式及工艺参数采用电子式清纱器中电容式清纱器,由于涤纶长丝纱在纺纱时易产生静电,则毛羽增多。采用电容传感检测方法,以空气极板电容作为传感元件,可避免经常校正灵敏度的繁琐手续,因此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够较好地捕捉和清除毛羽、粗节等,有利于提高织物质量和织造生产率。尤其在断头自动化的自动络筒机上用电子清纱器更为有利,它的工艺参数一般由纱线的特数、络筒速度等来决定。4、络丝的卷绕密度筒子的卷绕密度应根据筒子的后道工序用途及所用纱线的种类加以确定,筒子的卷绕密度:0.28-0.30.5、筒子的卷绕长度 筒子卷绕体积: V=(+DD1)H+(+Dd)h-(+d1+dd1)(H+h) =(+2117)14.5+(+6.821) 3-(+6.82.8)(14.5+3) = 4282.9 注:H筒子的卷纱高度14.5cm; D锥形筒子的大端直径21cm 锥形筒子的小端直径17cm d锥形筒管的大端直径6.8cm 锥形筒管的小端直径2.8cm h筒子的卷纱高度为3cm 筒子绕纱重量: G=V0.001=4282.90.300.001 =1.2848kg 注:这里筒子卷绕密度g/cm 筒子的理论绕纱长度:筒子的卷绕密度与经纱线密度有关、卷绕张力、络筒速度、筒子加压程度等因素有关。 L= 1000000=1000000 =98081.7m 注: Tt经纱线密筒子计划卷绕长度为为了减少筒脚回丝,避免出现小轴,一个筒子的绕纱长度应保证整经时卷绕若干个完整的经轴,所以应先算出一批筒子的卷绕的经轴数n 取整为2 注:筒子的理论绕纱长度 经轴的实际绕纱长度筒子实际卷绕长度为 +回丝长度 =53250.92+1200 =107701.8m注:回丝长度包括筒脚回丝长度、筒子插座与经轴卷绕点之间的经纱长度,因筒子卷绕及经轴卷绕过程中,有时会有滑移,造成测长不准,为防止整经时个别筒子出现跑空现象,所以这个回丝量通常考虑比较大。一般回丝长度在5002000m之间。取回丝长度为1200m。 6、络筒机产量计算 络筒机理论产量 = =0.393kg/锭时 络筒机实际产量 =理论生产率络筒机时间效率 =0.39385% =0.334kg/锭时 注:络筒速度:500m/min 络筒机时间效率:85% 。 3.2.4 络筒的质量控制络筒过程中,因机械运转状态不良或者工人的不规则操作等原因,会生产出一些疵品筒子。这些疵品筒子的存在对后道工序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络筒的工艺技术、设备维修及运转操作等方面的管理。1、筒子的外观疵点a)蛛网或脱边 由于筒管和锭管轴向横动过大、操作不良、槽筒两端沟槽损伤等原因,引起筒子两端特别是筒子大端处纱线间断或连续滑脱,程度严重者形成蛛网筒子,这种疵点将造成纱线在退绕时严重断头。b)重叠起梗 由于防叠机构失灵、槽筒沟槽破损或纱线通道毛糙阻塞等原因,使筒子表面纱线重叠起梗,形成重叠筒子。重叠起梗的纱条受到过度磨损,易产生断头,并且退绕困难。c)松筒子 由于张力盘中有飞花或杂物嵌入、车间相对湿度太低等原因,形成卷绕密度过松的筒子,纱圈稳定性差,退绕纱线时产生脱圈。d)大小筒子 操作工判断不正确,往往造成大小筒子,影响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并且造成筒脚纱增加。采用筒子卷绕定长装置可克服这一点。2、筒子内在疵点a) 接头不良 络筒断头时接头操作不良,引起接头形状、纱尾长度不合标准,如长短结、脱结、圈圈结等,这些不良接头在后道生产工序中会重新散结,产生断头。b) 飞花、回丝附入 当纱线通道上有飞花、回丝或操作不慎,都随纱线一起卷入筒子的现象。c) 原料混杂、错支错批 由于生产管理不善,不同线密度、不同批号,甚至不同颜色的纱线混杂卷绕在同只或同批筒子上。在后道加工工序中,这种疵筒很难被发现,最后在成品表面出现“错经纱”和“错纬纱”疵点。d) 纱线磨损 断头自停装置失灵,断头不关车或槽筒表面钩毛,都会引起纱线的过度磨损,使纱线毛羽增加,单纱强力降低。筒子的内在疵点还有双纱、油渍、搭头等。3.3 整经工艺 3.3.1 整经的目的整经是织物生产的第二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改变纱线的卷装形式,由单纱卷装的筒子变成多纱同时卷装的具有织轴初步形成的经轴,为浆纱上浆,并合成织轴做准备。 整经工序的要求(1)整经时,既要有适当的张力,又要减少张力差异及张力峰值,充分保持经纱的弹性,强度及伸度等物理机械特性。(2)整经根数、整经长度及纱线排列方式都应正确。(3)降低整经断头,不但可以提高整经机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浆纱质量.断头后,断头信号应迅速传递,制动应灵敏,以减少断头卷入.接头应符合规定标准。(4)全片经纱排列均匀,张力差异要小,以形成左右,内外卷装密度均匀一致的圆柱形经轴,保证经纱顺利上浆,降低织造断头,提高织物质量。 3.3.2 整经机型的选择表3-2为整经机规格机型CGGA114F型制动距离小于4m整经幅宽160cm筒子架形式V型角度为6,720个经轴边直径800mm整经速度100-1000m/min轴芯直径215mm断经自停停经片园盘直径245mm张力装置张力圈分段控制伸缩筘“一”字型720根,“W”字型840根 3.3.3 整经工艺参数 1、整经配轴的计算 初算整经轴数=总经根数/筒子架容量 =11456/720 =15.91 取整为16 初算每轴根数=总经根数/修正轴数 =11456/16 =716根 取整为716根 即:每轴716根,将其平均分配于其中的16个轴上。然后修正配轴为71616。 2、整经速度一般情况下,整经的速度提高,则纱线的断头率会增加,影响织造效率。同时整经的断头率与纱线的种类、线密度、原纱质量等。所以在纱线品质良好时,整经速度可适当提高。理论速度可达1000m/min,但过高的整经速度容易增加断头影响效率。故一般采用600m/min之间。 3、整经张力整经张力与纤维的材料,织物组织,整经速度,筒子架形式等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整经张力的提高,纱线断头率将会增加影响整经效率。为保证纱线张力的适度,片纱张力均匀。这里采用分段配置张力圈重量,应具备前排重于后排,中间重于上下层。这里经纱的线密度为13.1tex,整经速度为600r/min。张力配置如下前排为5.0g、前中排为4.6g、中后排为3.8g、后排为3.3g。4、整经卷绕密度整经的卷绕密度与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整经张力和整经速度有关。合理的选择卷绕密度有利于保持纱线的弹性,增加卷绕长度和后工序的顺利退绕。经向纱线的线密度为13.1tex,则卷绕密度在0.43-0.56g/之间,这里取0.50g/ 5、整经长度 经轴的卷绕体积V= = =932226.75 注:D经轴绕纱直径 d织轴轴芯直径 w经轴盘间距 经轴卷绕经纱重量 G=V10-3 =932226.750.5410-3 =512.72Kg 注:这里取0.54 g/ 经轴理论绕纱长度 L= 106 =106 = 54663.31m 注: Tt 经纱特数 M一个经轴的整经根数一个经轴可卷织轴数 =84.5 取整84注: L整经轴上经纱理论卷绕长度 织轴实际卷绕长度经轴实际卷绕长度 L= = =53250.98m注: a浆纱伸长率 取 2% 浆纱浆回丝长度 (4-5m) 取4m 浆纱白回丝长度 (10-15m) 取10m6、 整经机产量的计算 理论产量= = =338.13kg/h 实际产量=理论产量时间效率 =338.1380% =270.5kg/h 注:整经机的速度:600m/min 整经机的时间效率:80% 3.3.4 整经质量的控制整经质量包括卷装中纱线质量和纱线卷绕质量两个方面,整经的质量对后道加工工序影响很大,因此抓好整经质量是提高织物质量和织造生产效率的关键。1 纱线质量 纱线经过整经加工后,在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伸长,其细度、强力和断裂伸长均有减小的趋势。为保持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整经时纱线所受张力要适度,纱线通道要光洁,尽量减少纱线的磨损。2 卷绕质量 良好的卷绕质量表现为整经轴表面平整,形状正确,纱线排列平行有序,片纱张力均匀适宜,接头良好,无油污及飞花进入。卷绕不良造成的整经疵点有以下几种。a 经轴表面不平整 影响经轴表面平整的原因主要是片纱张力不匀和经纱排列不匀。b 绞头、倒断头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断头装置失灵,经轴不能及时刹车,使断头卷入经轴或者断头后没理清,操作工处理不当所造成的。绞头与倒断头是影响浆纱工序好轴率的主要原因。c 结头不良 纱线断头或换筒时没有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接头,或接头时没有纱剪,造成结头过大或纱尾过长,影响布面质量。故加强整经工艺管理工作,经常进行整经张力、车速和设备机件检查。3.4 浆丝(纱)工艺 3.4.1 浆丝(纱)工艺的目的及原理浆纱的目的在于用上浆手段,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的能力,改善经纱的织造性能,保证经纱顺利地与纬纱交织成优质的织物。经纱在上浆过程中,一部分浆液被覆在经纱表面,形成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浆膜,使纱身光滑,对经纱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提高经纱的耐磨性;另一部分浆液浸透到经纱内部,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使纤维间互相粘连,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纱线的断裂强。 3.4.2 浆丝机型的选择表3-3为浆丝机规格机型STM383型浆轴盘片直径800mm形式热风循环烘筒联合式容纳经轴数16经轴浆轴幅宽170cm烘燥能力120kg/min运动速度300m/min经轴卷绕张力100-500N说明:对于无捻的涤纶长丝,通过用上浆加工来提高其织造的性能。一般加工无捻、少捻或长丝时,上浆设备多采用联合机。同时,涤纶长丝上浆时,各根长丝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一般为1.5mm左右),需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上浆。长丝出浆后,应先预烘出去80%的水分使之形成浆膜、在并合,由烘筒进行最后的烘燥。最终使浆纱不会粘连,经丝浆膜的完整性好,其织造性能大大的提高。这样常采用循环热风烘筒式浆纱机。 3.4.3 上浆工艺要求及参数 首先,需确定涤纶长丝的性能。因涤纶长丝是一种疏水性纤维,上浆后易产生静电,使得毛羽增多、产生疵点等,影响织物的质量。为使上浆后成膜好、耐磨高、伸长小,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开口清晰、光滑柔软,有利于后面的织造。需具以下工艺要求参数。 1 上浆率上浆率指上浆后的浆纱干重增量与上浆前的浆纱干重百分比。纱线的上浆率与纱线的线密度,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织物经纬密度和织机种类有关。该品种的上浆率在4%-5%之间,故选择5%。同时,上浆时要控制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的适中。 2 回潮率浆纱中所含水分对浆纱干重之比的百分率。确定浆纱回潮率大小的依据是各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和织造车间的温湿度。一般上浆率大,线密度低,总经根数多,则回潮率大。回潮率过大,会引起浆膜发粘,浆纱易粘连在一起,使织造时开口不清,易产生跳花等疵点,同时断头也增加,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并且浆纱易发霉,与织轴边盘接触的纱容易产生锈迹。回潮率过小,浆膜粗糙硬脆,容易造成脆断头,同时浆膜易被刮掉,使纱线起毛而断头,落浆率就较大。浆纱回潮率一般比纱线公定回潮率低。因为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选择为0.3%左右。3 伸长率上浆后经纱的伸长量与上浆前的经纱长度百分比,反映了经纱上浆后的弹性损失程度。浆纱伸长率是影响浆纱弹性,强力和断头的主要因素,上浆过程中主要受到张力和伸长必须控制的范围。经查表不同产品浆纱伸长控制范围得涤纶长丝织物在1-2%左右。4、 浆液的温度、浓度和粘度因涤纶纤维具有热熔缩性,则温度不宜太高,一般为95左右。在上浆量相同的情况下,低温浆液的浓度固体量比高温浆液的浓度固体量低10%-25%,对于粘度应相对低些,因为低粘度流动性好、浆斑少、浆皮少。采用低温度高浓度上浆,则浆多、浆纱表面粗糙,织造效果差。反之,采用高温度低浓度上浆,对织造效果也差。所以需采用合适的浆液的温度95、浓度和粘度在35-40mPa.s,黏度8-9s。5、 压浆力和压浆辊压浆力指压浆辊与上浆辊间的单位接触长度的压力,在浆纱中,压浆力的大小与上浆率有关。压浆力大、则上浆率小。反之,压浆力小、则上浆率大,使得浆纱粗糙、落浆多,影响浆纱质量。所以需改变压浆力来调节上浆率,实际操作中,通常改变压浆辊的重量来实现调节上浆率的大小,这里取第一压浆力为10kg、第二压浆力为15kg、第三压浆力为8kg,压浆辊为3辊。6、浆液的PH值因为涤纶长丝纤维的耐酸性能比棉纤维差,碱性又会是使涤纶长丝纤维发生膨润,分子易发生损坏而降低纤维的强度,所以PH值应调为中性PH=7。7、 浆纱机卷绕长度及产量的计算 浆轴卷绕体积 注:D-织轴绕纱直径(一般比织轴盘片直径100cm小2cm)为80cmd-织轴轴管直径11cmW-织轴两侧盘片间的宽度200cm 浆轴卷绕浆纱重量 G=V10-3 =2322030.420.001 =97.5kg 注:这里取0.42g/ 无浆经纱干重 W= =92.9kg 注:J浆纱上浆率为5% 织轴上纱线的最大绕纱长度= =619.02m 注:N总经根数 W无浆经纱干重 Tex经纱线密度 织轴上的卷布数 K= (K取5) 注: L浆纱墨印长度m n落布联匹数 3匹 织轴上实际绕纱长度 =646.45m 注:浆纱墨印长度 织轴上的卷布数 上机回丝长度 (0.2-0.3m) 取0.25m 了机回丝长度 (1-1.6m) 取1.2m n落布的联匹数 浆纱机理论产量= = =450.22kg/h 实际产量=理论产量时间效率 =450.2275% =337.66kg/h 注:浆纱机速度:50m/min 浆纱机的时间效率:75% 3.4.4 浆液配置工艺对浆液的配置要求:(1)浆料对纱线要有良好的粘附性。(2)各浆料组分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3)浆液应具有适当的粘度和良好的粘度热稳定性。(4)浆液的成膜性好,形成的浆膜应具有较好的强力、耐磨性、弹性。这里对涤纶纤维的上浆首先要求浆液黏附于纱线四周,具有一定的浸透率和被覆率。通过烘燥后,浆液在纱线四周形成坚韧的浆膜。因此主要浆料应选用上浆性能及黏性较好的合成浆料更为适宜。因为涤纶长丝分子中含有酯基,使用含有酯基的部分醇解的PVA和聚丙烯酸酯,能满足长丝上浆的浸透良好、抱合力强、浆膜坚韧等。配方中还应加入适量的浸透剂、抗电剂等。具体配放如下:配方: 表3-4为浆液的配方部分醇解PVA2052kg水80kg聚丙烯酸酯18kg浸透剂0.5kg抗静电剂4kg温度95说明:1、 以聚丙烯酸酯、少量的部分醇解PVA为主的浆液,因为涤纶长丝纤维重含有酯基,涤纶长丝纤维为疏水性纤维,则静电现象严重,长丝容易松散、扭转,因此在上浆时要加强纤维的抱合力。2、 加入抗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