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评课意见稿汇总.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评课意见稿汇总.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评课意见稿汇总.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评课意见稿汇总.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评课意见稿汇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执教班级:宣城市梅林学校七年级(2)班 执教教师:宣州区沈村中心初中 陈学强(观摩课评价意见)以下评价意见链接网址: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讨论区”一月一校行暨一月一观课之九月活动议课专题帖/yhpmsgzs/poster/73074098/一、242000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杨和平: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处理要着眼于语文的根 观吴梅梅、陈学强、丁能雅陈太丘与友期行 确定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方法处理确定的教学内容,要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离开了这个根,语文教学便会漂浮,便会流于形式的热闹。 今天这三节课,均关注了语文的根,着眼于根,训练学生习得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他们均确定了两项教学内容,一是熟悉文章大意和积累重点实词,二是透过语言文字评析人物形象。 第一节课,是丁能雅老师的。他处理第一项教学内容,采用的是圈点批准法。教师先板书了一个范例,用三角符号、着重号和圈号,对标题进行圈点,并批注重点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参照教师的示例,对文章进行圈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在自我实践中积累语言文字。教师未对重点词和重点句进行点拨,是一个遗憾,学生纯自主的学习,未必能把握住重点,未必能有效突破难点。第二项教学内容,丁老师设计了四个问题: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文章是怎样描写元方的?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四个问题,并请各小组代表板书并讲述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讨论和板书讲述,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体味语言文字的妙处。但,这仅仅是学生的体味,语言文字真正妙在何处,仍需教师精当的点拨。 第二节课,是陈学强老师的。他处理第一项教学内容,是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口述课文大意,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口述之前,教师进行了示范。这项活动,任务相同,人人参与,学生有自言自语的,有我说你听的,效率很高。在口述完成之后,教师用“谁敢挑战”的方式检测学生关键词的掌握程度。此举有两个显著优势,第一,挑逗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有效进行了关键词的点拨和强化,帮助学生完成了文言实词的积累。陈学强老师处理第二项教学内容,没有设计具体问题,他引导学生逐一讨论“友人”和“元方”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需要注意的是,陈学强老师的引导,着眼于读,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本,来琢磨人物形象的特点。比如,分析“元方”时,就找出描写元方的语言,引导学生慢慢读,慢慢琢磨体味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就在读和琢磨中,培养了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三节课,是吴梅梅老师的。吴老师处理第一个问题,很讲究技巧。关于课文大意,让学生说故事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关于重点词,她把词语分成三类进行教学,一是一般重点实词,二是谦词和敬词,三是所有句子中的“去”。基本步骤是先理解、再识记、然后应用。归类有利于理解、有利于记忆,应用有利于内化,有利于形成能力。吴老师处理第二个问题,很见功力。吴老师提出的问题是“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你对文中人物的感受”。注意,吴老师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语句”,而不是空洞的谈论人物。师生在谈谈过程中,关注了文本中很多细微的典型细节,透过这些细节,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她们谈到了“尊君在否”中的“尊”,透过这个“尊”,透过这个称呼,怎样看友人?谈到“下车引之”中“下车”这个动作,通过这个动作怎样评价“友人”?谈到“待君久不至”中的“久”,这个“久”蕴含着怎样的信息,从这个“久”中看到“元方”、“友人”和“家父”三方怎样的特点?等等。这些文本细节,都是语文的根,引导学生慢慢品读这些细节,咬文嚼字,透过这些细节,方能真正读懂人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吴老师这节课,在处理这些细节上,多一点朗读,多一点品析方法的斟酌和调换,课堂,将会走进“最语文”的境界。 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思量处理教学内容及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都要着眼于这个根,万不可让我们语文课的根,烂掉,以致坏死。 感谢三位老师,将语文的根,扎进泥土。 2016年09月23日2、宣州区麻姑山学校陳春鵬评丁能雅老師:第一節課由梅林實驗學校丁能雅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行。其教學流程:1.出示教學目標;2.疏通文意;3.小組討論;朗讀課文。丁能雅老師的教學課堂呈現的特點:1.以學生為主體,“引”而不“導”。課堂上,無論是學生疏通文意,還是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只起到“牽引”作用,而不去深入地“導”進文本。2.由字詞點譯,過渡到內容理解。由於這篇文章是初一學生所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明白曉暢,文意疏通和內容理解,可以安排一節課時,予以實施之。所以,丁能雅老師這節課是如此安排的。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賞識他人。每當有學生回答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丁能雅老師總是鼓勵全班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引導學生賞識他人,就是賞識自己。评陳學強老師:第二節課由工作室陳學強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行。其教學流程:1.誦讀文本;2.疏通文意;3.概括人物形象;4.談個人感悟;5.拓展閱讀;6.方法歸納。陳學強老師的教學課堂呈現的特點:1.以文本為基點,以讀感知內容。陳學強老師的課堂上的引導和學生的生發,教師都能以文本為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引導學生立足於文本的原話來回答。2.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文言文文意疏通,詞彙積累,是文言文教學的繞不過去地教學步驟和必要的前提。3.由人物形象概括,得出人生感悟。師生互動,概括人物形象,由“知人”而深入“論世”,談自己的感悟。4.掌控得當,隨機生成。教師根據課堂實情,隨機生發議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是陳學強老師最大的特色。教師對課堂掌控,收放自如,裁剪得當。评吳梅梅老師:第三節課由工作室吳梅梅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行。其教學流程:1.自由誦讀,感知文本;2.疏通文意,積累詞彙;3.復述文本,理解內容;4.把握人物形象,感悟做人的道理;5.拓展閱讀,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吳梅梅老師的教學課堂呈現的特點:1.循序漸進地感知文本由學生誦讀文本,初步感知文本;再到疏通文意,進一步感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深入感知文本。2.字詞辨析深入細緻吳老師對“尊君、君、家君”深入分類,予以辨析;對“下車”的舉止,透析人物形象。3.深入拓展,體現傳統禮儀吳老師對文本的挖掘,非常地深入,尤其是對傳統的人際關係中“仁、義、禮、智、信”的詮釋,以及在文本中又有哪些具體體現。這一點,吳老師展現出非常深厚地文化底蘊。4.適度拓展,德育引導為了對陳太丘的人物形象,有完整地把握,吳老師拓展了樑上君子和蒸飯成粥兩篇短文,具體地凸顯出陳太丘的高尚品質,從而引導學生對古人高貴的精神的仰慕和追求。三、宣城市第十二中学茅青凤:立足课本,抓住关键字词研读、赏析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观吴梅梅、陈学强、丁能雅陈太丘与友期行 跟随工作室外出听课的次数越多,倾听各位老师尤其是杨校长的议课越多,心中的感受也越来越多,那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如何上好自己的语文课,正如杨校长所说:“抓住语文的根,从根出发,让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首先我来简单的说一说我听了三位老师的公开课之后的感受:丁老师:善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的坐姿、读书声音、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答题格式等等。善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多为他人鼓掌、让学生上台写、上台讲等等。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通过三次自学指导方案来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时间上合理,内容上慢慢地加深。陈老师:听了陈老师的好几次公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真是精彩,即使借班上课丝毫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爱,对他的课的喜欢。通过三次朗读课文,读出声音、读懂意思、读出自己,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这种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设计的非常好。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来挑战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此举很妙。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抓住友人说的“非人哉”和动作“惭”“引”来分析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元方说的两句话和“入门不顾”的动作,来分析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一个过程,陈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关键字词来分析人物形象,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吴老师:吴老师的课一直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有感情,那么有魅力。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吴老师都能轻松驾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这一切都是吴老师的语文功底深刻,语文探究深刻。通过学生们自由讲故事再请学生站起来讲故事的方式来检测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吴老师不但把它们归类,而且还找出出现了好几次的几个字,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一词多义。抓住文中的很细很细的关键字来分析人物形象,此环节老师先做示范,重点分析了“尊君在不”的“尊”“下车引之”的“下车”“待君久不至”的“久”,然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样很细很细的关键字词来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之下,很快都找到了,这样就很好得分析了语言文字,抓住了语文的根,让这些根都能扎进语文的泥土。 总之,三位老师的公开课都非常精彩,值得我去学习,我也希望今后自己的语文课能多一点语言文字的研读与赏析,虽然与他们的距离很远,希望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慢慢地前行。四、宣州区水东中心初中程才敏:透过语言文字感知人物特点 观吴梅梅、陈学强、丁能雅陈太丘与友期行 丁能雅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善“引”。疏通课文,丁老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并板书示范。小组活动,丁老师引导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上黑板展示讨论结果,丁老师引导学生声音响亮,面向观众,自信大方地讲述本小组的观点。并引导学生用“我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模式讲述,使发言形式上有序完整。 陈学强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实”。说课文大意落到实处,教师示范后,学生自由说,时间充分,人人参与。重点字词的积累落到实处,教师用“谁来挑战”的方式呈现,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些字词的释意,才有勇气挑战。人物形象的分析落到实处,陈老师出示一副与课文匹配的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活动,引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指导学生赏析品读,感受人物特点。由浅入深引导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灵魂的深处。 吴梅梅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细”。重点字词积累指导的细,她把字词分为重点实词和谦词、敬词两类,并点出文中多处出现的“去”字的用法。吴老师对文本解读透彻细腻,她让学生结合文本语句分析人物特点。关于友人的分析,除了“非人哉”,吴老师还抓住“尊君在否”中的“尊”字,“下车引之”中的“引”字。关于元方的分析,吴老师抓住“待君久不至”中的“久”字。最让人佩服的是,吴老师从陈太丘的“过中不至,乃去”和元方的“入门不顾”读出了父子俩如出一辙的性格行为。吴老师的课堂点评细致入微,她的课堂上,学生发言时她总是俯身侧耳,认真仔细地聆听,并给予细致入微的点评。如学生说故事时,她表扬一个学生能注意到两个“门”字的不同用法,表扬另一个学生,能把原文中省略的人称补充具体完整。学生明确了好在哪里。五、宣城十二中吴梅梅:评价陈学强老师的公开课1、陈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收放自如。基础知识部分读与练:响亮的读课文,自由的读课文意思,在以检测的方式将重点词语给学生练习,做重要提示。两种方式解决了文章内容的梳理。2、以一张图片直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最精彩的对话部分,读一读、聊一聊、议一议,友人与元方的人物形象就鲜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所有的人物形象关键词都是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概括出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分析元方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对结尾进行评价,在争论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拓展部分谈感悟,自由度很大,学生在陈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的合情合理,这必须在中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才可以精彩的表达,说明学生在这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已经内化为自己的想法,是教学效果最有力的证明。 这次活动收获多多,不仅有授课教师对文本的精彩解读,艺术展现,还有听课教师开拓了思维,深入思考。同课异构,各自精彩。辅导青年教师材料:简介:青年教师姚丹丹,2015年毕业于安徽巢湖学院,现任教于宣城市时代学校。姚丹丹曾是我当年的学生,毕业后作为我的学员参加宣州区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2016年4月1日,我执教校际公开课孙权劝学,以下是姚丹丹老师的一篇议课稿:原文链接:宣州区杨和平语文名师工作室博客讨论区“15-16学年第02学期陈学强公开课孙权劝学议课”专题帖/yhpmsgzs/poster/72509128/行走的思考者 宣城市时代学校姚丹丹眼睛盯着屏幕,半晌,不敢敲击键盘。紧张,不知该写什么,想到的太多,担心写不完;想说的太多,焦虑说不全。请原谅我的迟钝和笨拙,我只想好好地回忆那段学生时代,回忆那座令我仰望的高山。 (一)授我以鱼,且授我以渔 “你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做些什么!”“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能到!”这两句话,是于2014年11月21日实习第一次上课结束后请教陈老师时,他对我说的。直至今天,每一次备课、上课前,我都会用这两句话来问自己。“有谁愿意来挑战一下?”“xx同学答得很好!”“xx真有王者之气!”“有一个人很寂寞的,有谁愿意给他一点鼓励呢?”“你胆子真大啊,敢这样批评孙权。”(巧妙地提示学生回答有不妥之处) 这是2016年4月1日,陈老师执教孙权劝学一课时所使用的部分提问语言。“这是大家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心中有困惑,有没有同学愿意帮我解决呢?”“我是真心向大家请教,有没有同学能解答这个难题呢?”“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没有任何回声,说明它是一个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己分析、挖掘的哦!”“你换座位了,那你肯定有新的想法。” 这是实习期间听陈老师上课所记下的小部分课堂用语。陈老师很帅,又很爱笑。看到他和他的笑,以及听他上课的悦声,你就是靖王妃看到靖王,姜暮烟遇到柳时镇。“xx,xxx,xxx,xx ”这是陈老师在把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上。我注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看到了他们上扬的嘴角,还有那举得更高的小手。从新角度解读文本,寻找新的切入点;创办班刊扬帆树下;采用电影辅助教学;“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5分钟教学法;和学生用眼神进行交流;使用“悦声”“悦身”的语调;作业积分制 他是高山,他是汪洋,他是快乐的生活者,用陈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乐享生活,乐享语文。(二)我的师傅,多重角色“可以啊!欢迎呢!”“不笑不笑,陈老师怎么会笑你呢?开心嘛”“我怎么有毫紧张咧”“睡觉啦!姚同学姚老师晚安!陈老师陈同事会努力滴!” 这是2016年3月22日完,在看到杨校长名师工作室之后和陈老师的一次聊天。“不用客气,姚同学很棒!其实老师更佩服你作为学生对教学工作的主动探究,祝愿你学习有成效,研究有成果!”这是2013年12月25日,初中毕业后时隔多年,因一项大学实践作业而去中学,结束后,陈老师发的短信,我一直保存。从小到大,很少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甚至小学阶段因名字叫起来不方便而被老师改名的我,一堂陈老师的语文课,第一次生出被老师第一个叫出名来的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从不爱背书的我,在一次古诗词课上抱怨老师,陈老师不但没生气,反而自此以后以身作则,令我羞愧不已,从此便心甘情愿背书。会考采相时,因无意说了一句“我感觉自己拍的不好”,陈老师又重新给我拍了两次。离中考不到一个月,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跌倒了低谷时,陈老师依然说他相信我,让原本准备放弃的我又重新拾起信心,继续坚持了下来 如今,当我也进入了教师行业,陈老师不仅把我当学生看,传授我他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也把我当做同事看,一直都平易近人。我的师傅,亦如父亲、兄长。他是高山,我站在山脚仰望。 写于2016年4月3日晚以下是姚丹丹老师在2016年9月23日梅林试验学校观课时的qq空间记录:有时候,惊喜总比想象中多 梅林之行,观陈太丘与友期行有感2016年9月23日早上7点左右,跟随工作室外出,一场同课异构的饕餮大餐在梅林等待着我们。观课之余,忍不住发了一条文字“有时候,惊喜总比想像中多”很抱歉,议课稿才慢慢敲击成文,原谅我迟到的欣喜与感动。丁能雅老师执教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正如其名般尔雅、从容。细数整堂课中他所采用的阅读方式,从生齐读、自由朗读、生个读到分角色朗读等,共有五种朗读形式,实现了单元目标中的“继续重视朗读”之目标。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丁老师也以幽默的语言,伴随动作,将各个人物的语气、情感表达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与此同时,丁老师采用的圈点批注法,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师示范,生模仿,使用划线、三角符号、画圈等多种方法完成自学部分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一定帮助。这也提醒了我在后面的教学中,把自主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为重要。陈学强老师,我的师傅,听他上课,忍不住和梅梅老师吐露一番。听他的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如果说丁老师是多形式的朗读,那么陈老师便是有深度的朗读。记下他的五个朗读要求:只要发出声音即可大声朗读读出文意读出大声音,读出语气读出自己,层层递进式的朗读要求贯穿40分钟,除了在语言、语气上的指导和点拨外,还有对文章内容、情感理解上的引导。整堂课,都充满了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