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2)_第1页
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2)_第2页
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2)_第3页
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2)_第4页
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 直肠癌病人的护理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 直肠癌和肛管癌 一 概述 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癌病人的性别差异不大 直肠癌的发生率较结肠癌高 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所差异 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大肠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 遗传因素 家族性息肉病 结肠腺瘤癌前病变 肠道腺瘤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饮食结构 与少纤维 高脂肪饮食有关 病理型态分型 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病理组织学分型 腺癌 最常见 腺鳞癌粘液癌未分化癌 预后最差 病理Dukes分期 A期 癌肿限于肠壁内 未超出浆肌层 无淋巴结转移B期 癌肿超出浆肌层 亦可侵入浆膜外或周围组织 但能整块切除 无淋巴结转移 C期 癌肿已侵犯肠壁全层 伴淋巴结转移 D期 癌肿已侵犯邻近脏器 已有淋巴广泛转移或肝 肺 骨等远处器官转移 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种植播散 结肠癌临床表现 1 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首发症状 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粪便不成形或稀便 癌肿造成部分肠梗阻时 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癌肿表面破溃 感染等 会出现脓 血 黏液便 2 腹痛早期症状之一 持续性 定位不清的隐痛 肠梗阻时 腹痛加剧 甚至出现阵发性绞痛 结肠癌临床表现 3 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 也可为粪块 可有明显压痛 4 肠梗阻属晚期症状 属低位 慢性 不完全性梗阻表现 5 全身症状因长期慢性失血 癌肿溃烂 感染 毒素吸收等 病人有贫血 消瘦 乏力 低热等 晚期出现恶病质 右半结肠癌以中毒症状和腹部包块为主肠 梗阻较少发生 右半结肠肠腔较宽大 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 吸收能力强 癌肿多为软癌 易溃烂 坏死致出血感染 中毒等全身症状 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和便秘便血为主 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 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 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 肠腔常为环状狭窄 故临床上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 有的甚至可出现急性梗阻 左 右半结肠癌的比较 直肠癌临床表现 直肠刺激症状 排便不适 排便不尽感 肛门下坠感 腹泻 里急后重 癌肿溃烂或感染时癌肿破溃感染症状 大便带血及粘液 脓血便 肠腔狭窄症状 大便变形 变细 梗阻后有腹胀 阵发性腹痛 肠鸣音亢进 大便困难 晚期症状 癌肿侵犯膀胱 可发生尿道刺激征 血尿 排尿困难等 直肠癌临床表现 晚期症状癌肿侵犯膀胱 可发生尿道刺激征 血尿 排尿困难等 侵犯骶前神经 可发生骶尾部 会阴部持续性疼痛发生肝转移时有腹水 肝大 黄疸 贫血 水肿 恶病质表现 心理 社会状况 焦虑需做人工肛门 而失去对生活 工作的信心担心自尊 自我形象受损 辅助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普查的初筛手段直肠指检简单易行 是诊断直肠癌的最主要方法 内镜检查 直肠镜 乙状结肠镜 纤维结肠镜检 可取活检 是诊断结肠癌的最有效 可靠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 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及B超 CT等血清癌胚抗原 CEA 测定 术前CAE明显升高者 术后复发率较正常者高 预后差 纤维结肠镜检 治疗 结肠癌根治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肠切除术 治疗方式 结 直肠癌的内镜治疗 适用于肿瘤早期 常用术式有电切 套圈切除 经肛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结肠癌根治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 左半结肠切除术 横结肠切除术 乙状结肠切除术 直肠癌根治术 经腹直肠癌切除手术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结肠造口术 适于急性肠梗阻的结肠癌或晚期直肠癌放疗和化疗 结肠癌根治术 其他治疗 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放疗和化疗 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 经腹直肠癌切除手术 适用于距肛门5cm以上的直肠癌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适用于距肛门5cm以下的直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手术过程 在左下腹壁做瘘造口 从造瘘口拉出结肠断端 人工肛门术中 人工肛门放大视图 保护腹壁切口 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 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 扩肛 为预防造口狭窄造口处拆线愈合后 每周扩肛两次 每次5 10钟 持续2 3月 人工肛袋的使用 根据造口大小形状裁剪造口袋粘胶中心孔 一般比造口大1 1 5mm 撕去粘胶保护纸 与造口周围皮肤粘贴紧密 人工肛袋的使用 按压固定 护理诊断 恐惧 焦虑 与对癌症 手术的恐惧及担心愈后有关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肿慢性消耗 慢性出血 感染有关自我形象紊乱 与腹部结肠造口的建立 排便途径改变有关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肠道准备及结肠造口的护理知识潜在的并发症 尿潴留 出血 感染 造口坏死等 术前护理 一般护理 饮食 心理护理 营养支持 输液等 病情观察肠道准备 目的 排空粪便 减少细菌数量 防止术后腹腔和切口感染 1 传统肠道准备2 全肠道灌洗3 口服甘露醇法 传统肠道准备 1 控制饮食术前2 3天进流质 术前12小时禁食 4小时禁水 2 清洁肠道术前2 3日口服缓泻剂 术前一日晚及术日晨作清洁灌肠 细肛管 禁高压灌肠 避癌细胞扩散3 药物使用术前3d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 如甲哨唑 卡那霉素等 另加用维生素K 全肠道灌洗 术前12 14h口服37 的等渗性电解质液 氯化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配制 6000ml 造成容量性腹泻已达到彻底清洗肠道的目的 全过程持续时间为3 4h 可加入适量抗生素 开始饮用速度可较快达2000 3000ml h 排便后速度逐渐减慢至1000 1500ml h 直至排出的粪便呈无渣 清水样为止 注意监测病人心肺功能 对于老年体弱 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口服甘露醇法 1 术前1天午餐后0 5 2h内口服5 10 甘露醇约1500ml2 高渗性甘露醇口服后可吸收肠壁水分 促进肠蠕动 起到有效腹泻而达到清洁肠道的作用3 注意 甘露醇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的气体遇到电刀可以产生爆炸 对于心肾功能不全者也须慎用 术前护理 抑制肠道细菌 术前2 3日起 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 如甲哨唑 卡那霉素等 另加用维生素K其他准备 直肠癌病人术前2日每晚用0 02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女病人同时作阴道冲洗 术日晨放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 术后护理 一 一般护理1 体位 平卧6h病情平稳后改半卧位 2 病情观察 每1h测量生命体征一次 注意记录 3 饮食指导 早期禁食 胃肠减压 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进食流质饮食 4 引流管的护理导尿管 骶前引流管等 5 切口的护理保证伤口敷料干燥 清洁 注意及时更换 会阴部切口护理应注意在术后4 7D 予以1 5000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坐浴 每天2次 6 输液 抗感染护理 三 结肠造口的护理 1 心理护理安慰病人 鼓励病人说出自身感受 尊重并保护病人隐私 在更换造口袋时注意用屏风遮挡 2 造口观察造口于术后2 3d 肠蠕动恢复开放 注意观察肠粘膜情况 有无肠管坏死 感染等现象 肠管坏死颜色变暗 发紫 变黑等 造口感染可有脓性渗出物 病人体温往往升高 3 保护腹壁切口及造口周围皮肤 造口开放前处于钳闭状态 造口外须用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注意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 观察造瘘口肠黏膜的色泽 造口段肠有无回缩 出血或坏死等 开放造口后 病人应取患侧卧位 周围皮肤用塑料薄膜隔开 防止造口流出物污染周围皮肤 及时用肥皂液或洗必泰液清洁造口周围 注意用凡士林纱布保护外翻的肠粘膜 4 人造肛门袋使用 1 选择合适大小的肛门袋 根据造口大小 选择肛门袋的口径大小 2 肛门袋须与病人下腹壁粘附紧密 防止出现缝隙 可以用弹性绷带进行固定 粘帖时注意让病人平卧 保持腹壁平坦无皱褶 3 及时更换人造肛门袋造口袋内容物超过1 3时 需更换 清洗 更换时平卧 防止排泄物污染周围皮肤 注意清洁皮肤 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防止出现糜烂 炎症等 4 非一次性人造肛门袋使用后应注意清洗 可以备3 4个肛门袋以便于使用 5 教会病人及其家属使用肛门袋 5 饮食指导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引起腹泻 腹胀或便秘食物的摄入 如 生冷 腐败食物以及豆制品等 但也须控制过多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6 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1 造口狭窄术后瘢痕挛缩所致 可有停止排便 排气等症状 可于术后1w左右造口拆线后 用示指 中指持续扩肛每日1次每次5 10min 扩肛时指套涂石蜡油缓慢插入 避免暴力 2 造口肠管坏死注意观察造口肠管粘膜 3 便秘可予以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处理 注意饮食预防 正常造口 造口回缩 造口坏死 健康教育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