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说】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生字词,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沉甸甸” “遗憾” 的含义,感受中非人民深厚的友谊。【教法学法】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采用情景创设、阅读拓展、读悟结合等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引导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中国援助非洲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字谜”游戏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猜猜。(课件出示:甲骨文的“友”。)这是一个什么字?指名学生猜。生猜不大对。师: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猜错了。我们一起遗憾地告诉她:你错了。生齐说:你错了。师:我们一起拿出手写写:上面像一只手是横撇,下面像一只手是一个又,合起来是个友,朋友的友。为什么甲骨文中“友”的上下是手呢?生:两只手握在一起,成了朋友。师:是呀,两只手握在一起,成了朋友。我们来读读这样两句话。(课件出示:“二月互照为朋,二手互援为友。”)师:朋友的“友”字要读轻声,老师上课特别注意倾听,所以同学们也要注意听。再一起读读“朋友”。二、咬文嚼字研“遗憾”。(一)找“遗憾”。师:这节课咱们接着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到非洲旅行,想买一件木雕带回国做纪念,但因为太重,只有放弃,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遗憾”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板书:遗憾)生:第9自然段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师:同学们,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师:“遗憾”这个词在这一段里出现了几次?生:两次。师:第一次是谁遗憾?生:少年遗憾。(板书:少年)师:第二次是生:“我”遗憾。(板书:我)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遗憾”?生:遗憾就是惋惜、可惜、失落。师:解释得真好,那谁来联系平时的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生:谈遗憾的经历。(二)了解“我”的遗憾。师:那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遗憾呢?生: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带走木雕呢?别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拿出笔来划一划,找找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带走木雕,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生:朋友叮嘱“我”两件事: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买木雕工艺品。师:第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我”多么想完成第二件事啊!还有原因吗?看看摊点前陈列的木雕怎样?生:木雕很精美,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课件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生: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师:这个词非常好,哪里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生: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生: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师:还有其他想带走木雕的原因吗?生: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栩栩如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生:好像活了一样,非常生动!师:好,就读出这种感觉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师:还有吗?生: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出示)师: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生:爱不释手。师:“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生:喜欢得舍不得放下。师:那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让作者爱不释手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因此许多非洲古老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师:欣赏完精美的木雕,我们用填空的方式说一说“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注意用上文中出现的词语哟!(课件出示填空题)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师:这些词语用得很准确,谁愿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来造造句呢?(生造句,师点评)(二)了解少年的遗憾。师: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作者遗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课文的515自然段,写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两次对话。现在大家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的515自然段,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一)学习第一次对话。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生:59自然段。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同学们自由读对话,注意读出语气。师:怎么才能把对话读好呢?老师送你们四大法宝(课件出示)关注提示语;标点藏感情;表情会说话;用心去感受。我们一起用一用,再试着读一读。师:少年的话怎么读,谁试试?生:“买一个吧!”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买不买?请你把崔老师当做吴晴阿姨,连着第二句也读一读。生:(望着老师)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师:我感觉到你非常的诚恳。师:这就是提示语,不妨把它划下来。除了这一个,你还发现了哪个?生:猜测!师:谁来用猜测的语气读读?生:“您是中国人吧?”师:这样的方法就是关注提示语,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您是中国人吧?”)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还发现书上有“!”和 “?”,也是提示我们怎么读课文的。生:还有“”师:你很用心!那是阿姨的话,谁来读读阿姨的话?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师: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好?生:语无伦次。师:“语无伦次”是指说话很没有条理。你很会读书,这就是用心感受。你读读!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师:大家一起再读一读。师:谁能再用心感受感受阿姨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很不好意思。生:很遗憾!师:能不能用上老师的法宝?对了,表情会说话!我们来个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男孩子读少年的话,女孩子读阿姨的话。师:谁遗憾了?为什么?生:少年遗憾了,因为他很想把木雕卖给吴晴阿姨。生:阿姨很遗憾,因为她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师:你们猜猜这时少年是怎么想的?说一说。生:少年可能想,我不能让阿姨带着遗憾离开。生:少年可能想,我要帮阿姨完成这个心愿。生:他想,我要找一个小一点的送给阿姨。师:你们体会得很准确,一起再读第一次对话。师:从这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非洲少年这一笔生意做不成了,但他仅仅因为自己的木雕卖不出去而感到遗憾吗?生:他不仅是因为这桩生意没做成,更主要的是为作者不能将木雕工艺品带回国而遗憾。师:多么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二)学习第二次对话。师:那么故事就在遗憾中结束了吗?(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师:用上刚才学会的朗读法宝,同桌互相读一读。师:谁来读一读你最感动最喜欢的一句。生:“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生:“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课件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师:你有什么体会?生:少年不要钱。生:少年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师:少年这样的朋友你喜欢吗?(生:喜欢)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师:什么叫朋友?生:互相帮助的叫朋友。师:我是一个中国游客,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年称为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关中国援助非洲的情况?谁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生:(交流中国援助非洲资料)师:(课件出示:中国援助非洲资料)看,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接近10亿元人民币,派出了多达16万人的施工队,还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周总理曾多次前往非洲慰问,50年来,中国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 师: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使非洲少年把中国人当作朋友,对中国人充满感激之情。谁来再读读他说的话,表达出非洲少年的情感。(课件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指名读,男生齐读。师:“我”是如何回答的?(课件出示句子:“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指名读,女生齐读。师: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不)那现在我是什么感觉?(板书:感动)师:少年送了一个什么样的木雕给我?生: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师:(课件出示句子: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一模一样的?生:她看上的就是这个。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生:看着那个大的象墩,在家里很用心地刻。师:是呀,刻的时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样。还可能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木材。师:这么辛苦,也在所不辞啊!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沉甸甸”还出现在课文的哪个地方?(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师:大象墩是坐凳,难怪作者说是“沉甸甸”的。可现在这个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里的“沉甸甸”只是小象墩的重量吗?生:是中非人民的友谊,这份友情让作者感到沉甸甸的。师:是啊!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对我沉甸甸的情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板书:中非友谊)。我想,作者回国后每当看到这精美的象墩时,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生:非洲少年师:都会回味和珍藏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