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03G0303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学分:2 适用专业:各学院拓展课程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跨文化交际是徐州工程学院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第三学期开设的一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功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需要,包括从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入手,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碰撞的案例为轴线,简略地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本课程的教学目是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碰撞的案例为轴线,通过阅读与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相对深入的掌握和探讨,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运用英语获取知识信息、表达意见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所贡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更细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在讨论中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1.1掌握文化,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核心术语以及一般学术词汇。1.2理解有关文化的相关定义、功能;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1.3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2.专业技能目标2.1运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能够有效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2.2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能够看懂相关学术文章; 2.3运用所学的核心术语及学术词汇,能够有效参与相关研讨;2.4运用所学的跨文化交际的技巧,能够更加准确细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专业素质目标 3.1具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3.2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3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入门课程。基础英语和大学英语I是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本课程和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汉互译、商贸英语、英美文化、旅游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演讲、职场英语、工程英语、中国文化英语教程、英语短篇小说赏析、考研英语构成拓展课程,并与其他拓展课程相辅相成。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环节8学时)。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如下:序号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环节设计学时分配支持教学目标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以送礼物为例;2)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3)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特点和功用;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文化的认识;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特点和功用;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41.11.22.12Interpreting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1)了解解读的基本概念; 2)理解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解读的重要性及关注点;3)掌握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讨论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解读的重要性及关注点;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西方的出租车文化41.11.22.13.33Speak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了解对于语言错误,中西方的不同看法;2)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外语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3)掌握西方社会中社会等级及权利的差异性;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讨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外语和压力之间的关系;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西方社会中社会等级及权利的差异性;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中国人和外国人在面对表扬时的不同反应。41.11.21.32.23.14Culture Shock1)理解文化震惊、文化疲劳出现的原因; 2)掌握文化震惊、文化疲劳的基本概念、不同阶段及应对方法;3)了解西方的交际方式;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讨论文化震惊、文化疲劳出现的原因;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文化震惊、文化疲劳的基本概念和不同阶段;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如何应对文化震惊、文化疲劳。41.11.21.32.23.15Expectations and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1)理解真正的邀请和礼貌的邀请之间的区别; 2)掌握违背的愿望和映射的文化相似性的基本概念;3)了解宽松文化和严紧文化的基本概念;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讨论真正的邀请和礼貌的邀请之间的区别;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违背的愿望和映射的文化相似性的基本概念;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西方文化中的邀请和亲吻的含义。41.11.21.32.23.16Ethnocentrism1)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家庭关系; 2)掌握民族优越感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与映射的文化相似性的区别;3)了解西方文化中的AA制;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讨论西方文化中的家庭关系;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民族优越感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与映射的文化相似性的区别;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西方文化中的AA制。41.11.21.32.23.17Ingroups and Outgroups1)理解圈内、圈外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 2)掌握圈内和圈外的基本概念;3)了解圈内和圈外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4)案例分析。1)讨论式,学生讨论圈内、圈外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圈内和圈外的基本概念;3)课堂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讨论圈内和圈外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41.11.21.32.23.18Telling Stories About Encounters1)理解跨文化交际中对于战争故事的不同理解;2)了解不同文化对于冲突的处理方法;3)案例分析。1) 讨论式,学生讨论跨文化交际中对于战争故事的不同理解;2) 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理解不同文化对于冲突的处理方法;3)课堂讨论,案例分析。41.11.21.32.23.2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成绩考核包括期末和平时考核两部分,其中,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率(30%)、课堂表现(40%)、作业(30%)三部分综合评定。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依据课堂问答情况、学生讲解和讨论环节的准备与参与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作业主要依据作业完成质量、主题讨论参与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各项成绩平均计算出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六、参考教材与资料1.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修订版),胡超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 文化与交际,胡文仲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 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胡文仲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 跨文化交际研究,林大津主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7.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修订版),许力生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8. 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