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滴定法_第1页
配位滴定法_第2页
配位滴定法_第3页
配位滴定法_第4页
配位滴定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位滴定法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 1 概述 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3 配合滴定曲线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5 配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一 配合滴定条件 反应必须定量进行 配合反应要进行完全 配合反应的速率问题 指示终点的方法 1 概述 与选择滴定剂有关 滴定剂 配合剂 多基配位体 有机滴定剂 单基配位体 无机滴定剂 不稳定 逐级配位 二 滴定剂的选择 滴定剂的种类 稳定性好 组成一定 1 概述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有机配位剂 常用氨羧配合剂 如EDTA 常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2H2Y 2H2O s 11 1g 100mLH2O 简写 H4Y 结构 三 EDTA的特征和离解平衡 EDTA的性质 学名 乙二胺四乙酸 1 概述 2 定量关系简单Mn Y 1 1 3 与金属离子反应速率快 4 可用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 5 配合物水溶性好 大多带电荷 1 配合能力强 使配合反应完全 EDTA性质特征 1 概述 6 属多元酸 强酸介质下 形成六元酸 EDTA在水溶液中以七种形式存在 平衡为 pH12 H6Y2 1 概述 总反应 EDTA的离解平衡 1 概述 pH12 pH H Y4 pH H Y4 以EDTA为代表的氨羧配合剂 能符合滴定分析的四个基本要求 故作为最常用的配合滴定剂 结论 1 概述 一 配合物稳定性的表示方式 见下表 式中 Y 是指Y4 形式的浓度 注意 Y 总 Y4 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EDTA与常见金属离子的配合稳定常数 pH 12 K稳 碱金属 碱土金属 过渡元素 1 决定配合反应完全程度的影响因素 3 配合滴定中pH条件控制 2 配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如何量化 二 影响配合反应完全程度的因素 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辅助配合效应 水解效应 酸效应 主反应 副反应 干扰离子 L NY N MHY MOHY MLY 1 EDTA的副反应影响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3 配合物的副反应影响 1 决定配合反应完全程度的影响因素 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产生原因 溶液的酸度改变 Y 变化 MY稳定性变化 规律 pH Y 平衡移 MY稳定性 主要是酸度的影响 1 EDTA的副反应影响 H 可引入酸效应系数 来定量反映 1 1 H 2 H 2 3 H 3 4 H 4 5 H 5 6 H 6 为累积生成常数 pH H Y H Y4 1 EDTA的副反应影响 一定pH的溶液中 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Y 与Y4 的有效平衡浓度 Y 的比值 累积生成常数的计算方法 1 EDTA的副反应影响 Y H 取决于溶液的pH值 总结 EDTA的副反应影响主要为酸效应 1 EDTA的副反应影响 1 pH Y H Y4 MY的稳定性 主反应的完全程度 2 从酸效应看 为使主反应进行完全 要求溶液的pH尽可能高 1 EDTA的副反应影响 讨论 pH lg Y H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水解效应 辅助配合效应 总结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用水解效应系数 M OH 表示 产生原因 定量关系 水解效应 pH OH M M OH 值 MY的稳定性 主反应的完全程度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金属离子的lg M OH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可用辅助配合效应系数 ML表示 L ML值 M 游 MY的稳定性 主反应的完全程度 产生原因 定量关系 规律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辅助配合效应 总结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水解效应 辅助配合效应 随着pH L M 游 M 主反应逆向进行趋势 MY稳定性 主反应的完全程度 从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角度出发 为使主反应进行完全 要求 1 溶液的pH值不能太高 2 溶液中其他配合剂的量要尽可能少 Home 总计算式为 M OH M L 1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 产生原因 定量关系 用 MY 混合配合效应系数 来修正 pH值或pH值 L 有利于混合配合物的形成 MY 主反应的完全程度 要使主反应的完全程度必须使 MY 结论 规律 3 配合物的副反应影响 配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可用常数来表示 只考虑酸效应 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 条件稳定常数 有效条件稳定常数 配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如何量化 2 条件稳定常数 只考虑酸效应 条件稳定常数 2 条件稳定常数 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随 Y H 而变 即随pH而变 当pH 则 反应的完全程度能满足滴定分析的误差要求 是指pH 12时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规律 2 条件稳定常数 1 被测物残留量 2 滴定剂过量 代入下式 滴定误差要求 pM 0 2 Et 0 1 依据 2 条件稳定常数 只考虑酸效应 反应完全的量化条件是 Y H 与pH的关系可见下图 Ringbon曲线图 总结 可以推得 由上式可推得测定各种金属离子所需的pH值 由 2 条件稳定常数 Ringbon曲线图 考虑综合的影响因素 若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 有效条件稳定常数 在实际应用中常考虑主要因素 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是溶液的pH值 故主要考虑酸效应系数 注意 2 条件稳定常数 3 配合滴定中pH条件控制 从两个方面考虑 1 考虑酸效应影响 2 防止水解效应影响 试求用EDTA滴定0 01mol L 1Fe3 溶液时 允许的pH值 解 思路 pHmax 从反应完全的要求 pHmin 最低pH值 例 最高pH值 由 查表 用内插法得 用EDTA滴定0 01mol L 1Fe3 溶液时 允许的pH值 17 10 故EDTA法测定Fe3 含量需控制的pH范围为 3 配合滴定的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的制作方法 讨论 影响滴定突跃因素 反映滴定过程中 随加入滴定剂体积的变化而引起被测金属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 pM V 曲线 制作滴定曲线的方法 3 配合滴定的滴定曲线 影响滴定曲线突跃长短的因素 被测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 被测金属离子不易发生水解 3 配合滴定的滴定曲线 Home EDTA过量 如 EDTA滴定Ca2 离子 被测金属离子不易发生水解 在化学计量点前 在化学计量点后 突跃明显 3 配合滴定的滴定曲线 加辅助配合剂NH3 NH4Cl 在化学计量点后 如 EDTA滴定Ni2 离子 被测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 在化学计量点前 曲线突跃变长 3 配合滴定的滴定曲线 总结 突跃长短 与溶液中pH值有关 与被测金属离子的性质有关 用化学方法或仪器方法指示滴定终点 3 配合滴定的滴定曲线 一 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三 金属指示剂的类型 四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五 指示剂选择原则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B色 M EDTA滴定 M 游离 M In In MYIn A色 一 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Home 金属指示剂 有机配合剂 有一定酸碱性的染料有一定颜色 In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1 M In要有适当的稳定性 且 2 M In易溶于水 4 显色反应灵敏 迅速 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5 稳定 便于贮藏和使用 3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二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Home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指示剂封闭现象 终点拖后 结果偏高 M In不稳定 终点提前 结果偏低 M In要有适当的稳定性 若 若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终点拖长 突跃不明显 结果产生误差 M In易溶于水 指示剂僵化现象 解决方法 加热 加有机溶剂 加剧振荡 M In若不易溶于水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铬黑T EBT 酒红色 显色反应灵敏 迅速 有良好变色可逆性 例 现配现用 配成固体指示剂 三 金属指示剂的种类 见下表 分类 金属显色指示剂 A B均为有色 金属无色指示剂 B有色 A无色 结构特征 具有双键的有色有机物 在水溶液中不稳定 光 氧化剂使其分解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四 常用指示剂 金属离子初始浓度 M In条件稳定常数 MY条件稳定常数 五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指示剂的最佳变色范围与测定时pH要求相一致 4 配合滴定的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直接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返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一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 5 配合滴定的应用 二 混合离子的含量测定 直接滴定法 符合滴定分析的全部条件 3 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lgKMY lgKMIn 直接滴定法条件 1 2 反应速度快 4 在测定条件下M不水解沉淀 一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 间接滴定法使用条件 间接滴定法 1 被测物 M 不能与EDTA发生配合反应 2 MY稳定性不符合配合滴定的要求 方法 被测物M MXN MXN EDTA 试剂NX 过量 EDTA滴定 被测物Z MZMX MZM EDTA 试剂MX 过量 EDTA滴定 一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 返滴定法 3 M易发生水解等副反应 明矾中Al3 离子含量的测定 测定方案如下 例 1 M与EDTA反应速率慢 2 测定时无合适的指示剂或M对指示剂封闭 返滴定法使用条件 方法 被测物X XYY XYMY EDTA 过量 标Mn 滴定 一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 Al3 过量EDTACYVY 六次甲基四胺pH 4 6 明矾中Al3 离子含量的测定 pH 3 5 AlYY 二甲酚橙 Zn2 滴定 AlYZnY 注意 若用N作为返滴定剂 要求否则会发生置换反应MY N NY M 置换滴定法 有两种方法 测定Ag 离子的含量 2 测定中无合适的指示剂 a 置换金属离子 b 置换EDTA 置换滴定法使用条件 例 1 MY稳定性不符合滴定要求 M NL ML N 一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 2Ag Ni CN 42 2Ag CN 2 Ni2 用EDTA滴定被置换出来的Ni2 例 复杂铝试样的测定 Al3 Mn AlYMYY过量 AlF63 MYY ZnY 置换EDTA 一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 要实现混合离子的含量测定 需要考虑下列问题 1 判断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有无干扰 2 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的测定无干扰 采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分析 3 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的测定有干扰 采用掩蔽或解蔽的方法分析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若以M代表被测离子 N代表共存离子 判据条件 1 判断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有无干扰 简化设cM cN 简化判据 Et 0 5 pM 0 3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可采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测出组分的含量 2 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无干扰 控制酸度法测定的方法 酸度控制的条件选择 具体步骤 对M N 若 lg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c 若无干扰 然后求出测定的pH范围 指示剂 并列出分析方案 a 查表 按MY稳定性大小的顺序 找出最大的作为第一个测定对象 b 依照判据先比较与第一个测定离子的最邻近的离子有无干扰 具体步骤 d 按上述方式从由大到小逐个完成各组分的含量测定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请列出分析铁矿石中Fe Al Ca Mg的分析方案 例 b 拟定滴定时溶液的pH 指示剂 pHmin pHmax 指示剂变色的pH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控制酸度法测Fe3 Al3 掩蔽Fe3 Al3 测Ca2 Mg2 掩蔽Fe3 Al3 沉淀Mg2 测Ca2 铁矿石中铁 铝 钙 镁的测定 分步滴定方法 FeY25 1AlY16 3CaY10 69MgY8 69 pHminpHmax适宜pH指示剂 1 181 831 2 1 8ssal 7 812NN 9 810EBT a 掩蔽和解蔽的作用 b 掩蔽方法 1 配合掩蔽法 2 沉淀掩蔽法 3 氧化还原掩蔽法 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 3 掩蔽剂 干扰离子 3 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有干扰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3 掩蔽和测定时的pH条件一致 配合掩蔽法 方法 1 2 直接测定上述矿样中Ca2 Mg2 含量 例 分析方案如下 使用条件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测Ca Mg总量 同实验 Fe3 Al3 Ca2 Mg2 三乙醇胺 Fe3 三乙醇胺Al3 三乙醇胺Ca2 Mg2 氨缓冲液EBT指示剂 Fe3 三乙醇胺Al3 三乙醇胺Ca2 Mg2 EBT Fe3 三乙醇胺Al3 三乙醇胺CaYMgYEBT nCa Mg cV EDTA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常用掩蔽剂 表5 4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1 沉淀反应完全 沉淀溶解度小 2 希望形成色浅的晶型沉淀 3 掩蔽剂和待测离子M不反应 具体方法 沉淀掩蔽法 例 使用条件 方法 含Ca2 Mg2 混合液中Ca2 的含量测定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常用沉淀掩蔽剂 表5 5 二 混合物的含量测定 注意 沉淀掩蔽法 不是较理想的掩蔽方法 因为存在着如下缺点 1 一些沉淀反应进行得不完全 掩蔽效率不高 2 由于生成沉淀时 常有 共沉淀现象 因而影响滴定的准确度 有时由于对指示剂有吸附作用 而影响终点的观察 3 沉淀有颜色 会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