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下第 六单元 课题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第 1教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本课10个生字,7个绿色通道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品读感悟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抓住故事主体,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1划一划:自学生字,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新词。2问一问:学习生字词,遇上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也可以问一问工具书,结合课文将注释写一写。3练一练(1)比一比睡( )未( )钩( )毫( )垂( )末( )钓( )豪( )(2)我来写写容易写错的字 。4读一读:至少读课文3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5理一理: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试着为每部分写3个字的小标题。 三年级的孩子能在预习中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了,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差异极大。课堂上,对于重难点还应重点提出与指导。 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同学们发现了吗?今天的课题和我们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2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这是谁对谁说的话?有人对老师说这个题目太长,应该改短一点,去掉“必须”,你说行吗?出示“你把这条鱼放掉!”“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必须”是什么意思?是啊,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弱了。好,那就让我们像爸爸一样,命令汤姆,读题。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出示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7个绿色通道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过好词语关小黑板出示:夜幕初垂汤姆 钓鱼 鱼钩 鱼竿 拖出 从未 允许 规定 丝毫鱼饵 小心翼翼 遵守 斩钉截铁 这辈子1.关于读音(1)通过预习,哪些字的读音你想给大家提个醒的?(2)相互交流,指名读,开火车读。2.关于意思(1)哪些词语的意思较难理解的,我们小小组里讨论讨论。(2)能根据意思找到词语吗?形容说话办事果断、毫不犹豫。()同意、许可。( )从来没有见到过。( )3.关于写法(1)字音都读准了,通过预习,你觉得哪个字容易混淆、有好方法识记的给大伙儿提个醒?(2)边交流边范写。预设以旧代新法:如“豪”代“毫”。 抓关键笔画法:如“垂”四横的长短变化。 儿歌会意法:如区别“钓”和“钩”:一点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师范写。 记忆“竿、拖、汤、规”:长竹用来当鱼竿,手儿拖起大鲈鱼,汤儿莫忘三点水,规定未见也执行。 描红把这几个字在语文书上描一描,记一记。(二)过好朗读关1.自由读文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准吗?好,接下来我们开始读课文2.指名检测(1)让我们再次来到那个宁静的夜晚,夜幕初垂引读第一自然段。(2) 这次老钓手遇到了新情况,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2到4自然段呢?什么是“涟漪”?(图片展示)(3)故事还在继续,老师要请8位同学把故事讲下去:第五自然段请你、第四自然段请你第四自然段:“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呢?第十自然段:“规定”能换成“规范”吗?看看这两个句子。规定 规范1.这个词的用法不( )。2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 )。第十一自然段:“斩钉截铁”的语气是怎样的语气?(4)故事接近尾声,请你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出示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一)紧握故事主体1.课题引用了爸爸说的一句话,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部分的内容?板书(5-12)放掉鱼。(二)理顺故事脉络1这就是故事的主体部分。2那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板书:一(1)去钓鱼3故事如何发生的呢?板书:二(2-4)钓到鱼4最后一个自然段有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四(13)永难忘(三)概括主要内容1你能根据板书提示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同学之间先练一练。2交流展示。(四)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小结: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出示目标3品读感悟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1出示语段2任务提示:(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从哪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此时环境幽静、美好呢?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3自主阅读4展示交流(1)谁来读读这段文字?(2)你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吗?“夜幕初垂”什么意思?猜猜大约是几点?(3)从哪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此时环境幽静、美好呢?“一轮明月”、“慢慢升起”、“一只小船”等词,指导朗读。(4)个别读,齐读。五、课堂小结,顺延激情(师指板书)故事开始了,汤姆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谁要求放掉鱼的?为什么要放掉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六、检测完善补充习题一、二七、板书设计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1)去钓鱼二(2-4)钓到鱼三(5-12)放掉鱼四(13)永难忘教学反思:三下第 六单元 课题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第 2教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2.在读中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允许”造句。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2.品味爸爸话语的含义,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课前准备 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先学提纲】一、语言文字品一品1汤姆( )地把鱼竿拖出水面。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2( )!一条他( )见过的大鲈鱼!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3“为什么?”汤姆很( )地嚷起来。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4他只好( )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5爸爸在一旁( )着,投来( )的目光。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6这时,耳边传来爸爸( )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7“ ( )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 )应该遵守规定。”从爸爸( )的口气中,汤姆已经知道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体会:从所填内容我体会到( )。二、相关资料读一读美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订立钓鱼法规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垂钓要讲垂钓公德。像其他行业一样,钓鱼也要执照。每个州都有不同的执照和要求,但基本的公德是一致的,如要遵守休鱼期,给鱼类以生长繁衍的时间;自觉维护江河湖泊洁净;一般尺寸不够的鱼必须放生 关于钓鱼,许多孩子特别是男孩特别有兴趣,而汤姆又是孩子们的同龄人。所以咀嚼语言文字,体悟人物内心,对孩子来说是没有难度的。由此,品读爸爸语言的含义,在了解了一些背景资料的前提下,孩子们也会游刃有余。 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一)复习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汤姆)拿出默写本,默写“汤姆”,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默写“夜幕初垂”,汤姆与爸爸一起拿着鱼竿,默写“鱼竿”,去干吗?默写“钓鱼”,他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从来没有,默写“从未见过”,因为没到允许钓鱼的时间,默写“允许”,爸爸要求汤姆遵守规定,默写“规定”,最后把鲈鱼放了。2出示词语:夜幕初垂 汤姆 鱼竿 钓鱼 从未见过 允许 规定 找出错的词语,用铅笔订正在旁边,询问错的原因。(二)导入1(出示)汤姆( ),爸爸( )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 )。通过昨天的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填空。(钓到鱼、斩钉截铁、放掉鱼)齐读这段话。 2.过渡:同学们,这个动人的小故事就是围绕“钓到鱼”和“放掉鱼”展开的,小主人公汤姆的心情也随着在变化着。今天让我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二、品读感悟走近目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1.出示任务提示:读读:认真地默读课文。找找:用“”把写人物心情变化的句子在课文中划出来。想想: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2.说说:同桌可以互相探讨、交流。(先自主学习,再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3.交流。走近汤姆预设:A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1)指名朗读。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板书:惊喜)连用两个感叹号表示什么?(2)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从哪儿知道的? (3)指名读,齐读。(我们一起来钓钓这条大鲈鱼!)过渡:对这条鱼,爸爸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要求汤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B“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1)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不情愿(2)你从哪个词看出汤姆不情愿?你能读好这句话吗?C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1)不情愿也没办法,他只好(引读)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汤姆的心情?(2)是啊,无可奈何,哪个词最能表现出无可奈何?板书:慢吞吞(3)把这句话读好,读出汤姆的无奈与不舍。指名读,齐读。D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怎样?(很难过,很伤心、失望)板书:失望(2)读好句子。4.小结:汤姆钓到大鲈鱼时,“一阵惊喜”;当爸爸要求他把“这条鱼放掉”时,又是“很不情愿”;“慢吞吞”从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兴中充满着无奈;看着大鲈鱼游向湖心,汤姆只好“叹了口气”,心中不无遗憾。5.练习朗读。(出示四句话。)自由练读:带着你感受到的汤姆的心情,把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读好。6.从这四次心情的变化,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7.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发现引起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都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走近爸爸预设A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赞赏的目光。(1)谁来读读这句话?(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心里是怎么想的?B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1)你读出了什么?尽管鱼那么大,那么珍贵,他也非常喜欢,可是他毫不犹豫地让孩子把鱼放掉,他要求孩子应严格遵守纪律。范读(读出低沉而坚定的语气)指名感悟朗读。(2)反复诵读同学们,在美丽的大鲈鱼的诱惑下,爸爸作出了肯定的抉择,孩子在是与非,对与错的的问题上,爸爸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抉择,孩子在自己年幼的儿子的面前,爸爸作出了他应有的抉择,孩子C“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已经知道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1)规定是什么?“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讲解: 每年12月到3月,鲈鱼产卵,不允许捕捞)什么叫“允许“你能换个词说说吗?(同意、许可)比如说,做完作业,爸爸妈妈会允许你经过我不断请求,妈妈终于允许我谁也用“允许”说句话?(2)爸爸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这句话?(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我们钓到了鲈鱼。)正因为这样,爸爸说这话的语气更加的坚定了,文中哪个词告诉你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动摇。不管都(3)爸爸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能够做到自觉遵守规定,这就叫“自律”。(板书:自律)在孩子寻找理由的时候,他又如此斩钉截铁地回答,可见他的自律是严格的。(板书:严格)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严格自律。不管都8小结:这句话是对孩子说的,他不光自己严格自律,更要让自己的孩子也严格自律。多么令人敬佩。伟大的父爱化作一句话不管都(板书)9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10.分角色朗读走近文本11(出示)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引读)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1)“那晚的情景”指什么情景?那晚的情景一直深深的记在汤姆的心里,你们记住了吗?会记多久呢?会记一辈子永远就叫(铭刻)爸爸说的哪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一起来读读(出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2)相信这句话也同样会铭刻在我们的心里。再读。12.生活中有哪些规定是要我们自觉遵守?你能用上“不管都”来说说吗?出示句式:过马路时,不管 ,都 。自习课上,不管 ,都 。 ,不管 ,都 。13.总结:好,让我们也坚守这份“自觉坚定”,去收获更大的“鱼”,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一些大鱼的时候,我们也能自觉地对自己说(齐读课题)三、总结收获,练讲故事。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学完了。你能根据板书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吗?四、检测完善补充习题三、四(一)题五、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不情愿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永难忘爸爸 赞赏 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教学反思:三下第六单元 课题 18 狼和鹿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1.(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2.多音字选音: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t d)防狼的暗算。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do do)在血(xu xi)泊(p b)中。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do do)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 3.你知道哪些描写“狼”和“鹿”的成语,试着各写几个,比比看谁写的多。描写“狼”的: 描写“鹿”的: 经过接近三年的学习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对文本进行品读、感悟,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任何一个民族,凡以动物非题材的童话,狼都有一定的恶名。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子的?说说狼给你留下的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凶残的、贪婪的、凶狠的动物、狼是不知足的);鹿呢?出示鹿的图片。(美丽的、很可爱的、善良的)2、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看法。(板题)齐读。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检测字词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凯巴伯 葱绿 捕杀 其他 饥荒 消退 (悲)惨 传染病 一旦贪婪 下毒手 大约 哀嚎 繁殖 灌木 蔓延 妖魔 威胁 毁灭 祸首 提防 血泊 1.正音(1)这篇课文的词语比较多,为了提醒大家,老师特地把翘舌音的生字标了红颜色,把多音字标了紫颜色,读时要格外注意。学生自由连读。(2)开火车读,师纠正读音。小火车开起来了!(3)最后两个都含有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另外一种读音吗?为另外一种读音组组词。(4)这些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能读准吗?指名读。(出示句子: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或者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交流一下。(1)范写“凯”:注意第六笔是竖提。(2)“葱”中间有一点,“染”的右上部分没有一点。3.描红。把这三个生字描一描,记一记(二)顺读课文1.自由读文这些生字新词放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准吗? 别急,咱们再准备准备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检测。都准备好了?(1)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谁来帮帮他?预设:a“嬉戏”:找近义词b“暗算”是什么意思?(暗害、算计,背地里使坏)(2)贪恋凶残的狼让人们恨透了,人们开始行动起来了。谁来读第二自然段?预设:a“哀嚎”这个词读得多好啊!知道“哀嚎”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表演一下狼是怎么“哀嚎”的?B狩猎:捕杀或者猎取野生动物。(3)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再也不用怕狼的侵扰了,可事情会这么简单吗?谁来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打断一下,“繁殖”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找出答案。“饥荒”是什么样呢?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小结:有时,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4)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功臣”是什么意思?(有功劳的人)课文中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是谁?(狼)“祸首”是什么意思?(导致灾祸的人)课文中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是谁?(鹿)三、把握文章主旋律,了解课文四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你能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吗?(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鹿在林间嬉戏;后来,森林像着了火一样,鹿死去了六万只。这是因为当地居民杀了狼。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提示任务: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用“_”划出描写森林的句子。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板书:森林 一片葱绿鹿 活泼美丽)(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1)指名读,说说这片森林给你什么感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森林的美丽与快乐。(2)我想,森林中的其他小动物也一定生活得很快乐,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其他小动物的表现吗?(出示)(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的( )在林间( )。(雪白而可爱的小兔在林间采蘑菇。机灵而调皮的猴子在林间荡秋千。)(3)多么美好和谐的森林啊!(出示鹿在林间自由生活的图片)你瞧!这些鹿正悠闲地散步,快乐地吃草,可是从鹿的眼神中你感到它们在时刻提防着什么吗?出示引读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话。(4)想象一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呢?进行怎样的暗算呢?出示:鹿正在悠闲地吃草时,狼_。 鹿正在河边散步时,狼_。 鹿_,狼_。(5)没有了狼,鹿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很快乐吗?我们一起到25年以后的凯巴伯森林去看一看,谁来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森林的句子?(出示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相反的词。(点红“消退”和“蔓延”。)板书:枯黄蔓延绿色越来越少,最后消失,枯黄越来越多,最后覆盖整个森林。这是怎样的景象,看到这景象,你的心情怎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6)在这样的森林中,小动物能活吗?这时,鹿生活得怎么样呢?老师从文中摘抄了这两段话。(出示句子)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7)指名读第一句。(8)闹饥荒是一个灾难,更大的灾难是什么?谁来读第二句话?(9)原来是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想象一下,现在是什么样的鹿在林间干什么?(出示句式: 的鹿在林间 。)(饥饿的鹿在林间寻找食物。无精打采的鹿在林间慢慢死去)(10)板书:饥饿疾病鹿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着,生活变得凄凉而悲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着两段话,感受一下鹿悲惨生活。(11)(出示森林前后的对比图片和句子)25年之间,森林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生读原来森林的句子,男生读现在森林的句子。再来感受森林的巨大变化。(12)森林由原来的一片葱绿变得枯黄蔓延,鹿也由活泼而美丽变得饥饿、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后同学们去思考,下节课继续讨论。四、板书设计: 18、狼和鹿 森林 一片葱绿枯黄蔓延 ? 鹿 活泼美丽饥饿疾病三下第 六 单元 课题 18.狼和鹿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多媒体、先学提纲【先学提纲】1.课文直通车。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 )的狼,( )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 )的鹿,一旦在森林中( )地繁殖,倒成了( )森林、( )自己的“祸首”。“功臣”本意是指 ,在文中是指 。“祸首”本意是指 ,在文中是指 。当人们知道这一切真相时,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2.读课文,填数字,说体会。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里大约有 只鹿。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 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 只。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 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 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读了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想呢? 三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语言水平较之于低年级已经有质的飞跃。本文的故事形式,学生一定会喜爱,但理解贪婪而凶残的狼是“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祸首”,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结合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狼和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可以吗?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 葱绿 消退 保护 生机勃勃 功臣 枯黄 蔓延 捕杀 灾难降临 祸首2.你能边想象画面边读读这些词语吗?想象画面读词语。 3.再考考你能用上一二个词语。说一句话吗?二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三、品读感悟 1.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是如何评价狼和鹿的。请你们默读课文,把它画下来。2.出示: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轻轻读) 鹿为什么会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鹿祸害了谁吗? 3.让我们亲眼到课文里看看、读读,鹿是怎样破坏森林,祸害自己的?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鹿群太庞大了,鹿群破坏森林。)紧接着更大的灾难八千只病鹿。(鹿破坏自己的句子) 4.鹿破坏后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到了画面就想到了词语。(枯黄、光秃秃)5.是被谁糟蹋的?为什么?(因为鹿大量繁殖,造成了饥荒。) 出示:灌木、小树、嫩枝、树皮吃光了。(自由读)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消退、蔓延,那你能把这种状态读出来吗?生练读、指名读、齐读。6.森林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鹿的大量繁殖。那以前的森林是怎么样的,读课文找一找。(指名读)曾经的森林是那么和谐,美好,而如今(齐读)“灌木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鹿是破坏森林的 祸首。 7.当森林被糟蹋成这样的时候更大的灾难降临了,那就是(疾病) 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齐读)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 疾病给他们带来了怎么样的灾难? 出示:大量繁殖 超过十万只 两个冬天 死去六万只 1942年 八千只病鹿 8.看着鹿群变化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到什么更可怕的后果? 9.一切是这么的可怕,再读读这句话,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 出示: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这是人们一开始就想到的吗? 曾经那么活泼而美丽的鹿,怎么就沦为可怜又可恨的祸首呢? 生读书商量 10.人们为了保护鹿,是那么的憎恨(狼)阵阵枪声,袅袅青烟,狼一直跟着一只倒下了,它们哀嚎着,我们能听到狼在哀嚎什么吗? 11.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齐读) 你从哪个词看出人们想不到的。(居然)四、立足教材,适度拓展:1.读到这里,假如现在你就是凯巴伯森林里幸存下来的狼或鹿,面对这样的功过评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你是凯巴伯的居民,又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拿起笔,用你的笔说出来,好吗?可以任选一个。 出示:假如我是一只鹿;假如我是一只;假如我是凯巴伯森林的居民 2.总结:人类不应该插手动物间的事情(手指祸首)由此看来真正的祸首是(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要随意去打破它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五、检测完善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板书设计: “功臣”“祸首” 人教学反思:三下第 六 单元 课题 19 放飞蜻蜓 第 1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挂图、先学提纲【先学提纲】1读准“绿色通道”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并划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确。2.成语百宝箱。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照样子写几个带数字的成语。 七( )八( ) ( )千( )万四( )八( ) 一( )一( ) 3. 收集蜻蜓和陶行知先生的资料。 说到蜻蜓,学生并不陌生。但谈到有多了解,也未必。可向学生补充蜻蜓的资料,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增强对蜻蜓的了解。教育家陶行知是学生所不知的。教师对其要进行介绍。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三下第六单元 课题 19放飞蜻蜓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小黑板、先学提纲、图片【先学提纲】1. 读读课文,完成表格。蜻蜓特点功能尾巴眼睛除了书上所说的这些,你还对蜻蜓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蜻蜓在文中是一条线。陶行知的言行也是一条线。上述两条线是融汇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截然分开。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时,更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才能由表及里。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三、品读感悟(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二)学习(2?6)自然段。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三)学习(710)自然段。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交流:说,又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四)诵读积累,学以致用:1.整体感悟,角色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2.启发小结。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五)立足教材,适度拓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四、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五、板书设计陶行知(教育家)爱 动 物 爱满天下 爱 孩 子 巧妙育人教学反思:三下第 六 单元 课题 练习6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学会逗号、句号、冒号和引号的用法,体会标点符号的的重要性。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教学重点学会逗号、句号、冒号和引号的用法,体会标点符号的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1. 标点符号歌。 句中有停顿,加只小蝌蚪。 (,)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 (。) 疑惑或发问,耳朵坠耳环。 (?)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 (!) 已经学过一些常用的标点,单独使用时多数同学基本会用,混合在一起时就问题百出。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第一板块:处处留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审题。(1) 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2) 师生明确题意。2. 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研读发现,交流感悟1.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2.出示一首标点歌: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3.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4.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三、关注生活,学以致用。1.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2.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3.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4.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第二板块:写好钢笔字。(一)组织观察,交流发现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二)书写示范,感知方法1.教师范写:夹。2.学生描红、临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2025-2026学年)(表格式)
- 早期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控机制路径
-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学习成果导向分析
- 注册产品合作合同(标准版)
- 绿化修剪上申请报告(3篇)
- 绿化款支付申请报告(3篇)
- 楼道灯更换申请报告(3篇)
- 《一片树叶》课件
- D-Dethiobiotin-CoA-D-Dethiobiotin-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临西信息安全培训课件
-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2课《童真时光》 【人教版】美术 三年级上册
-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招聘辅警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货运驾驶员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含答案
- GB/T 46150.2-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2部分:GB/T 46150.1的符合性检查程序要求
- 肝硬化患者健康宣教知识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英语考级-a级词汇完整版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