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课后习题.doc_第1页
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课后习题.doc_第2页
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课后习题.doc_第3页
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课后习题.doc_第4页
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课后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概念1. 抒情作品 是指简要地变现、传达作者以感情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2. 广义的情感是指几乎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3. 狭义的情感仅指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喜爱、愤怒、悲伤、恐惧、爱慕4. 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5. 抒情原则是作者在抒发感情、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遵循的原则。6. 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7. 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抒情的修辞策略有很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四种。8. 意象任何由文学语言所引起的可感效果,任何感人的语言、暗喻、象征,任何形象,都可以被称为意象。9.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文化行为。10.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它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文化行为。典故能借助历史与现实在相似性基础上相互照应表现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借助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篇美句,寥寥数语即可达到非常效果。11. 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实际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抒情作品不必处处合乎逻辑,因而常常具有悖论的性质。12. 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13. 抒情母题是指某种抒情传统中机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想对固定的大型主题。14. 联想群原型意象具有了比喻、象征的功能,能够引发想对固定的情感、想象,暗示相对稳定的意义,形成为人熟知的”联想群”。15. 文体的美学内涵16. 抒情诗一般用来指称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包括颂诗、情诗、哀诗。17. 颂诗最初也是一种歌,它可以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诗,也可以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诗,既能表现集体情感又能抒发个人感受,通常用来歌颂神圣。18. 情诗是用来歌唱爱情的诗,在抒情作品中,它抒发的情感最为强烈、真挚和细腻,也最具个人色彩。19. 哀诗也称悲诗、挽歌,是用来悼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由为死者安魂、令败者止悲的功用。20. 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内容上高度自由,题材广泛,主题多样;二是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文体丰富,表现方式不拘一格,篇幅客可长可短。传统文献中的序、跋记传、祭文、书信都属于小品文。问题1. 结合作品阐明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人类的情感是无所不在、高度复杂的。抒情作品可以借助种种手段和途径行之有效地抒发情感。如李商隐无题本身就是”题”,不过是隐晦的主题而已。正如诗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是可意会2难言传的。抒情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是色彩斑斓、多种多样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现出”百年孤独”的悲叹。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表达出来的乡村特有的情趣,等等。2.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和区别?区别:1:情绪是由人的生理性需要引发的体验,情感是由人的社会性需要引发的体验。2:情绪产生计比较早,出生的婴儿就有。情感较晚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3:情绪有一定的情境性,可由情境引发,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即将消失;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联系:1情绪与情感互相依赖。情绪受情感制约,情感由清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3. 艺术情感和日常情感的关系?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艺术情感的概念(上面)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读者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于日常情感,读者与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距离”能够对作品的情感进行反思和关照,这时是审美的情感而非日常情感。需要把情感状态加以转化,从个人情感转化为社会情感公共情感才能共享。没有这个转化过程,艺术欣赏活动就不会发生。艺术情感就无从交流。 4. 关于抒情本质有哪三种看法?其代表人物和核心内容分别为何?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西方称为”表现论”或者”情感论”,主要内容是阐明艺术的本质是表现情感:欧盖尼弗尔龙、克罗齐、科林伍德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感情就是传达情感。传达论。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并非”表现”情感,传达必须借助某种外在符号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 ,移情论活或者投射论。认为抒发情感就是”转移”情感(移情)或”投射”情感,约翰罗斯金称为”情感误置”。5. 情感和变现的互动关系是什么?是互动性的,它们彼此互相激荡相克相生,一方面,情感是通过表现才得以定型化的,只有通过表现,艺术家才能明确自己究竟要表现何种情感。另一方面,表现的方式、途径、策略又是由情感的性质、类型所决定的,不同的情感由于性质和类型的不同,需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途径和策略加以处理。6. 托尔斯泰的传达论的内涵是什么?社会内涵:人类渴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情感交流使个人情感变成公共情感、社会的情感。美学内涵:彼此间的情感交流需要借助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作品)。7.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抒情原则的核心内容和代表人物分别为何?古典主义:布瓦洛,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强调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理性比情感重要。抒情不是即兴的有感而发,它需要超越原始的情感状态,将其作为一个对象予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中国主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黄遵宪,郭沫若,倚重情感,强调情感的自然的流露,直抒胸臆。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表现是外溢、宣泄或喷涌。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象征主义: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和瓦莱里。交感说。强调以具有特定声、色、味的物像来暗示、阐发微妙的内心世界。8. 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诚挚性原则:最基本,要求艺术家在抒发感情时真诚可靠,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挚感受。不论美丑善恶。王夫之:性情真,情挚而不滞。食指相信未来独特性原则:非一般性的情感概念,而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感受。感染性原则:是否具有感染性是区分真抒情艺术和假抒情艺术的标准。真正的抒情艺术一定会使读者神不知鬼不觉地受到感染。9. 抒情的途径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抒情作品中声与情、情与景的关系。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10. 结合作品说明抒情的语法策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转换。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堆叠。用动词造成拟人化或通感的效果,”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强化了抒情效果。11. 抒情的修辞策略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意象:是抒情文学的第一构成因素是抒情作品的根基。意象可以理解为”心里画面”。”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是”心里画面”。借助意象对事物进行直接摹写或者在作品中或显或隐包含着喻词。庞德地铁车厢站一瞥”人潮中千张面孔的显现(就像)一条湿黑树枝上的花瓣。隐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流水喻其连绵不绝无穷无尽。典故:辛弃疾贺新郎九处用典,。能产生虚实相生、以少总多、意在言外的梅美学效果。悖论:臧克家:有的人。12. 中西抒情传统的差异是什么?中国的文学传统是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中国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诗歌。中国人的印象中,”诗”就只是”抒情诗”,中国诗以”抒情”为主流,”叙事”、”议论”和”讽刺”为支脉。西方文学传统是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西方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西方人认为诗不仅是抒情的,除了抒情诗还有史诗、叙事诗、议论诗、讽刺诗等,即便是公认的抒情诗也充满着哲理性和思辨性议论。中国人的最高文学境界是”抒情性”的,西方的则是”戏剧性”的。13. 抒情作品的题材特征是什么?抒情作品的原初形态和典型形态是抒情诗。不同的文体易于表现情感的不同方面,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这样的形式会影响对题材的选择。在一定的篇幅范围内达到美学目的,就要求诗人选取相当熟悉而普遍的景致、人物、事件,以恰当的显现恰当的主题诗人常常会选择某些特定的题材、特定的原型意象,以吊打特定的抒情母题。14. 抒情作品的结构特征是什么?抒情作品的结构具有相当的跳跃性黑格尔称之为”抒情的飞跃”。诗人可以随着情感和意念的流动,把时间相距较远的事物放在一起,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15. 举例说明原型意象和抒情母题的关系。抒情作品的意象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主题特征表现为抒情母题的生成。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的概念。原型意象是抒情母题的载体。一定的原型意象表达、暗示一定的抒情母题,如浮云与思乡。之所以关系紧密是长期使用后,原型意象具有了比喻、象征的功能,能够引发相对的情感、联想,暗示相对稳定的意义,从而形成”联想群”,形成抒情母题。16. 抒情诗的特征是什么?以此来说明抒情诗(包括颂诗、情诗、哀诗)的不同特点。抒情作品最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