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化工系导师详细介绍.doc_第1页
中山大学化工系导师详细介绍.doc_第2页
中山大学化工系导师详细介绍.doc_第3页
中山大学化工系导师详细介绍.doc_第4页
中山大学化工系导师详细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本情况 陈清林(Chen Qinglin),男,湖南安仁人,工学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石化产品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 编:510275电 话O)E-mail:教育经历1994.3-1997.6: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9-1989.6: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石油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1.9-1985.7:武汉化工学院,有机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07.06-至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1997.07-2007.0 6: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教授;2002.11-2003.1 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能源工程研究所,访问学者;1997.01-1997.04: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研究助理;1991.06-1994.03:湖南长沙石油厂,工程师;1989.06-1991.06:江汉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助教;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化工热力学研究生课程:高等化工热力学、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与能量综合 科研方向1.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2. 经济学理论及应用3. 过程耦合强化及能量系统优化4. 过程工业集成建模以及设计、运行与控制优化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组分化学结构特征的石油馏分萃取分离过程相平衡模型及应用研究(21276288), 2013.01-2016.122. 广东省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 炼油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2010A080801003), 2010.09-2013.083. 863重点项目“化工反应过程强化技术”课题四“反应过程耦合强化技术及工业示范”子课题, 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反应反应耦合强化工业化技术(2006AA030204), 2007.01-2009.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能量流结构的过程扩产与能量综合集成建模与优化研究(21076233), 2011.01-2013.125.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 茂名分公司炼油全厂用能优化, 2009.06-2010.096. 广州中元石化工程公司, 炼化企业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2011.04-2013.127.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 海南炼化全厂用能优化技术方案研究开发, 2011.12-2014.128.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 三套工艺装置用能分析和节能方案开发, 2011.12-2012.129. 中石化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 炼油系统能耗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 2010.11-2012.1210. 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 工业有机废液处理与资源化的过程强化技术及新工艺流程研究, (2009B011200006), 2009.09-2011.0811. 广东福田化工公司, 不饱和聚酯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及新工艺研究开发, 2008.01-2009.1212. 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常减压装置换热网络低温余热综合利用, 2008.11-2010.0613. 中海沥青(泰州)公司, 沥青装置换热网络优化改造方案开发, 2011.03-2012. 0614. 中石化武汉分公司, 炼油能量系统优化改进方案研究开发, 2007.06-2009.0615. 中石油兰州分公司, 炼油板块主要耗能装置用能分析与优化, 2006.01-2007.12获奖情况1. 过程工业能量系统综合优化及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工程应用,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2. 螺旋隔板强化管换热器的研究开发, 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相关成果近期主要专利1. 一种等压气液平衡测定装置, 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0910193714.8, 授权日期: 2011.6.15;2. 一种气液液平衡测定装置, 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0910193713.3, 授权日期: 2011.8.17;3. 一种使用夹带剂生产乙酸乙酯的方法,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0910213980.2, 申请日期: 2009.12;4. 一种强化传质及高效节能型吸收稳定系统,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110000183.3, 申请日期: 2011.1;5. 强化气分装置利用余热余压回收丙烯的制冷装置及工艺, 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1210287285.2, 申请日期: 2012.8;6. 催化重整预加氢反应产物的二级冷凝分离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1210381799.4, 申请日期: 2012.10;学术任职1. 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2. 石油石化节能 编委3. 广州市能源学会 理事4. 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专家委员会 委员二、基本情况 陈卫国,男,1956.2,籍贯:广西,硕士毕业。 联系方式邮编:510275tel:0086ax:0086-mail: 教育经历暂无资料 工作经历暂无资料 讲授课程硕士及本科生环境化学、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环境治理、环境化工等课程。 科研方向水污染控制,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近期主要进行“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处理有毒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 广州市李坑垃圾渗沥液废水、广州光华药厂医药废水、广州ICI涂料有机废水、台湾印染高色度废水等中小试研究;并较好地应用于深圳赛格三星电镀高浓度有机络合剂废水、深圳先科高浓度喷漆有机溶剂废水、博罗台湾华通电脑有机废水、深圳阿婆髻垃圾渗沥液废水、中山兴达线路板厂废水、梅州宝丽华服装有限公司洗涤废水、广州市白云区新概念皮革厂废水、珠海丽珠制药厂废水、紫坭造纸废水等工业化水处理工程。 获奖情况1. 1987年参与“西南地区酸雨课题中SO2液相氧化致酸成因的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870929);2. 1990年参与“我国酸雨的来源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环-2-003-01);3. 1993年参与“造纸废水过滤纸桨浓缩连续回收机”研制, 获实用新型专利 (ZL 932242073);4. 1996年参与“美国油井废水苯系物治理技术工程”获广州市环保科技进步奖壹等奖(96-1-02(02);5. 1998年参与“碱法制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98-3-环1-5);6. 2005年参与“氧化絮凝复合床技术的开发”获2005年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资-2-005-R02)。 论著一览近期主要论文如下1. 彭玉凡,陈卫国等:“油漆废水处理技术的试验-混凝沉淀和氧化絮凝复合床的应用”,工业水处理,2000,20(1):132. 彭玉凡,陈卫国等:“OFR-SBR联合工艺处理医药废水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00,26(1):563. 安太成,顾浩飞,陈卫国等:“三维电极电助光催化降解直接染料的可行性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0,39(6):1314. 陈卫国,熊亚等:“声电催化氧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研究” ,水处理技术,2001,27(3):1525. 陈卫国,徐寿等:“电催化系统-电生物炭接触氧化床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国环境科学,2002,22(2):1466. 奉夏平,陈卫国等:“一种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多种有机氯农药的简易新方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6):701-7027. 陈旭群,陈卫国等:“Ni-W合金电镀有机机废水处理新方法”,环境工程,20004,22(1):148. 奉夏平,陈卫国等:“基质固相分散-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多种农药残留”,食品科学,2005,26(7):194-197 相关成果近期主要专利1. 2003年负责三维电极催化氧化法连续处理有机废水装置研制获实用新型专利(ZL 03224998.5);2. 2004年参与“三维电极反应器”研制, 获中国发明专利 (ZL 02114740.X);3. 2006年负责“一种三维电极的粒子电极催化剂填料及其制备方法”研制,已获中国发明专利(ZL 2004 1 0077704.5)。三、基本情况 陈振兴(Zhen-Xing Chen),男,1965年7月生,湖南新化人,工学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议评审专家,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等杂志的审稿人。联系方式E-mail:联系电话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丰盛堂邮编:510275个人主页:/hope/chenzx/教育经历1986年:湘潭大学化工系,工学学士;1989年:天津大学化工系,工学硕士;2002年: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系,工学博士;2004年: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工作经历2001-2004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4年: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访问学者;2004-2005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课程暂无资料科研方向1. 新能源材料(主要包括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等)。2. 特种粉体(包括金属、合金和无机非金属粉未)。3. 功能薄膜与器件。科研项目1. 柔性PMMA基底上高度有序排列六噻吩薄膜及量子物性(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5546号)2. 塑料基底上高度有序生长六噻吩薄膜及界面性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141)3. 射频磁控溅射铜锌合金纳米膜微观机制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4464)4. 射频磁控溅射铜锌合金纳米膜微观生长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6080)5. 第4届东京先进催化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0210202113)6. 等离子体活化法研制高活性低温硫酸催化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6065)7. 超薄阻垢防腐膜的研制及其在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504005)四、基本情况崔国峰(Guofeng Cui),1979年4月生,黑龙江省北安市人,工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联系电话信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教育经历1997,9-2001,7 齐齐哈尔工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精细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9-2003,3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电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3-2006,7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电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6,7-2008,12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讲师;2009,1-现在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副教授; 社会兼职2008,10,14 五金刀剪(广东阳江)产学研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 成员2009,12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成员2011.4 广东省电子电镀专家委员会 秘书长2011.4 中国电子学会 高级会员 讲授课程1. 本科生:电镀工艺学2. 本科生:应用电化学3. 本科生:线性代数 科研方向主要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印制线路板(PCB)相关的电子化学品。研究方向涉及PCB电化学工程和PCB电化学科学。PCB电化学工程:(1)PCB表面电子化学品的研发;(2)金属/陶瓷基板的设计和制成;(3)全印制电子工艺的材料和工艺设计。PCB电化学科学:(1)DFT分析电催化的反应历程;(2)DFT分析有机物与电极之间的构效关系;(3)电化学反应的微观三维重建和仿真模拟。五、基本情况 纪红兵(Ji Hongbing),男,1970年9月生,江苏溧水人,工学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方服务和产学研合作处处长。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电话号码:+8602084113658E-mail:教育经历1992.9-1997.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9-1992.6: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7.05-至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1997.07-2007.04: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核心期刊化工进展编委、精细化工副主任委员、天然气化工编委 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院长 广东高校精细石油化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讲授课程研究生课程:催化反应工程科研方向 环境友好的催化过程(多/均相催化、仿生催化和环境催化) 精细化工、天然精细化学品的分离与合成 绿色化工过程 化工园区管理 科研项目1.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精细石油化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2.01-2014.12)2.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热敏性化学品分离的低碳技术及装备(2012.01-2014.12)3. 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硅基润滑脂产品研制及产业化研究(2011.6-2013.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仿生催化剂构筑及其对不对称反应的调控 (2012.1-2013.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仿生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2011.1-2014.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选择性仿生催化烯烃环氧化的过程强化及机理研究(2010.1-2012.12)7. 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环烷基润滑油在膨润土及脲基润滑脂中的应用(2009.9-2010.9)8. 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低能耗高安全的仿生催化烯烃氧化转化机理与性能研究(2008.1-2009.1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beta-环糊精水溶液对底物的绿色氧化选择性及机理研究(2008.1-2010.12)10. 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