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书写 (共1题;共2分)1. (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无私关爱 真诚鼓励二、 单选题 (共2题;共4分)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毫无顾忌地拿起漆满茶垢的茶碗舀水喝,还把自己的水壶灌满。B .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 让我们受益匪浅。C . “我再说一遍,我对这事一无所知 , 先生,”老人烦躁地说。D . 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已经口燥唇干,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 , 毫无悔改的表示。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非常惊讶。B .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C . 因为她的这个动作,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的高分。D .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4. (4分)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传说他能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他的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其红二方面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达到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古诗词填空。_ ,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_ , 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诗人以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地偏远的句子是_ , 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体现了与朋友离别的凄凉情绪的句子是_ , 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人们学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_ , _。来形容对事业的执着奉献,表达赞美之情。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 , _。五、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6.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 ) 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划线的字 病笃_何以都不闻消息_缚者曷为者也_叶徒相似_(2)翻译下列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因恸绝良久。(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从中你读出了晏子的什么特点?(乙)文中“弦既不调”原因是什么?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注释】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寒色:即秋色。(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_、_、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摩耶之艺魂冯骥才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1)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 (2)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 (3)细读第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张大千_。(4)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 10. (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兰 草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 , 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1)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 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 (小时候)_;(救灾时见了兰草)_。(2)第段中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第段中“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3)第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4)第段里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5)“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九、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11. (50分) 作文题目:那一次,我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要求: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5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