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重庆第十五中学校 殷琬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所蕴含的情感。难点: 品味本文所蕴含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童年 引入:许多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永远总是在你不谙世事的时候就悄无生息地打好了。(林采宜底色)问: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童年,会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二、品童年 (一)问: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季羡林先生的童年,你会用什么颜色?请填在单子空格处。要求:(自学+互学)1、默读全文,勾画出关键语句;2、小组交流,求同存异。格式:1、我代表第_小组发言,我们组学习的是_这部分,从_这里看出,季羡林的童年是_的,所以我们认为季羡林的童年是_色。2、我有补充意见,我认为_。3、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_。明确:1.文章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难与享受;我最早的学习生涯:老师与同学;伤感中离开故乡,踏上新生之路。2.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物质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经常在梦里哭醒。 3.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在苦难之中饱含着深沉的亲情、淳朴的乡情、诚挚的友情。叔父对我家生活的关照和接我去他家;我童年的享受吃到半个白面馒头;和同学玩。预想答案:黑色、白色、灰色、红色、灰白灰黄引导总结:刻骨铭心的穷苦交织难以忘怀的乐趣。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难与享受融合。(二)季羡林先生对于这个灰黄的童年怀着怎样的情感?要求:1、默读全文,勾画出关键语句;2、小组交流,求同存异。格式:1、我代表第_小组发言,我们认为从_这里看出,季羡林对童年的情感是_。2、我有补充意见,我认为_。3、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_。从问题(一)找到的事件中提炼情感:痛苦、辛酸、忧伤、快乐、感恩、怀念、深沉的亲情、淳朴的乡情、诚挚的友情(复杂)三、悟童年。(一)问:拥有灰黄童年的季羡林先生,最终成长成了什么样的人?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2、评价(1)“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季羡林的颁奖词)(2)“浮花浪蕾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