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文本解读文具的家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贝贝文具只用一次就不见了,她只好每天一回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妈妈对贝贝天天丢东西的行为很是惊讶,贝贝很茫然,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老丢东西。在妈妈的启发下,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后来,贝贝每天放学的时候都要仔细检查文具,把它们都放进文具盒。贝贝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惜文具,文具用过之后,要及时放进文具盒里。不要乱丢,不然很浪费,也很麻烦。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贝贝乱丢东西,她的文具都是一次性的,这样很浪费,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部分就两个自然段,每段一句话,告诉读着贝贝很会丢文具: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两句话,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要感受贝贝的心情,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链接自己的生活经历,读出着急、伤心等心情。且第一句里,有三个生字“次、丢、哪”。教学时,需体现“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和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第二部分是妈妈和贝贝的对话。妈妈先是很惊讶,见贝贝不知道自己天天丢东西的原因,便打了一个浅显易懂的比方,引导贝贝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部分,出现了三个生字“新、每、平”,鉴于“每、平”比较简单,学生基本已经认识,只要读准就行。而“新”字要先教新的偏旁“斤字旁”,再采用字理识字,了解汉字演变,理解文本中“新”字的意思,最后扩词运用。对话部分主要是妈妈的话。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基于此,朗读指导时宜借助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个别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寻找“代入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疑问句的语气,从而落实单元朗读目标。第三部分是贝贝想起了文具的家是文具盒,从此,每天放学时,她都要仔细检查文具是不是都回家了。贝贝是怎样让自己的文具回家的呢?教师无需多解释,仍可采用朗读的学习方式,找到关键词“仔细检查”、“所有”,进行识记与理解,知道贝贝让文具回家的具体做法。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链接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文具是不是都回家了。没做到的同学可以学习文中贝贝的做法。本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借助文中出现的文具图片揭题导入,让学生质疑;整体感知,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文中的贝贝有哪些文具,文具的家是什么;深入研读,根据提取到的信息作简单推断开始贝贝的文具为什么总是找不到家,后来为什么又找到家了;识字教学采用随文识字法,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课时目标:1.在随文认读中,通过扩词、字理识字、动作演示等方法识记“具、新、丢”等7个生字,认识斤字旁。2. 通过观察、比较、范写等,正确书写生字。揭题时书写生字“文”,最后一个环节书写“找、次、让”3个生字,明白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关注左右两部分的宽窄和高低。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图画,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的语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2、3、5自然段,体会贝贝的丢三落四与无奈。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文具”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呢?老师依次出示铅笔、橡皮、转笔刀的图片,并贴在主板书的位置。2.师:铅笔、橡皮、转笔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文具”。认读“具”字,并组词。3.指导写字。田字格出示:“文”。观察这个字的主笔。师范写“文”。学生练写。同桌互评。4.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铅笔、橡皮、转笔刀,这些文具也有自己的家。板书课题,读课题,质疑。【设计意图:运用直观的图片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铅笔、橡皮、转笔刀的图片引出“文具”,写“文”,再把课题写完整,让学生质疑,为整体感知做了铺垫。】二、整体感知,寻找“文具”1.明确自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的贝贝有哪些文具?请你圈起来。文具的家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2.学生对照提示,自由读课文,读到一种文具就打一个圈,读到文具的家,就用“”画出来。3.投影反馈学生提取的信息。文中的贝贝有哪些文具?实物投影反馈一名学生圈出的文具,共同校对。将板书中的铅笔、橡皮、转笔刀图片反一个面,出现对应的词语,齐读一遍,明确文中贝贝的文具有: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的家是什么?实物投影反馈一名学生画出的句子,共同校对,老师示范用“”画出完整句子,学生依样把句子画完整。老师在主板书位置贴上写有文字的图片:文具盒【设计意图:运用规定的符号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在实物投影反馈学生提取的信息时,既起到了互动交流的作用,又渗透了规范提取信息的做法。】三、紧扣“文具”,朗读探究1.学习第5自然段。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口头填空:文具的家是。是文具的家。学习“她”。知道与女性有关。学习“些”,并组词。质疑:贝贝有文具盒,为什么她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文具呢?请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2.学习第1、2自然段。学习第1自然段。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运用扩词法学习“次、丢、哪”。师:假如你的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丢铅笔的体验,或可惜,或着急,或担心,读好第1自然段。老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点拨 “只用了一次” 凸显情感。学习第2自然段。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有了第1自然段的朗读体验,第2自然段的朗读便不在话下了。3.照样子,说一说。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尺子,只。,只。 齐读第1、2自然段。 师:你觉得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猜猜贝贝还会有哪些文具不见了? 学生照样子,说话练习。3.学习第3自然段。师:贝贝的文具只用了一次,就找不着了。她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学习“新”。出示句子: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教学“新”。认识斤字旁。师:这个“新”字,是个生字,谁知道它的偏旁是什么?看卡片,认读斤字旁,贴卡片。了解“新”的字理。师:在远古的时候,人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新的意思:出示甲骨文: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新”本义,动词:抡斧砸钎,巧力劈柴。但现在已经不表示这个意思了。请你猜猜“新”在文中的意思。(没有用过的。)开火车扩词。先请学生开火车自主扩词,再逐个出示“新书、新年、新手、清新”开火车认读。读好对话。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表情。带着自己的观察,读出妈妈的疑问,妈妈的惊奇,贝贝的茫然。通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老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方式读进人物内心。【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提取到的信息“文具的家是文具盒”,教师设疑“贝贝有文具盒,为什么她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文具呢?”学生做出推断:贝贝很会丢文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推断的依据1、2、3自然段进行研读。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课文插图,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帮助学生寻找“代入感”,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在朗读探究中,通过扩词,了解汉字的起源,演一演等方式随文识字。】四、趣读儿歌,盘点生字粗心的贝贝贝贝是个小粗心,铅笔、橡皮、文具盒只用一次,就丢了。哪里找?找不着。她只好天天向妈妈要新的。1.出示自编儿歌:2.自由读。3.师生一起边拍节奏,边读。【设计意图:儿歌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针对本课时认识的7个生字,除了“些”,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这首儿歌。学生在欢愉的诵读中,既巩固了新认识的生字,又对本课时学的课文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五、观察发现,学写汉字田字格出示:“找、次、让”。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说唱教学总结汇报
- 技术部2025年工作总结
- 永辉超市工作汇报
- 《第八课》课件教学课件
- 大足建筑工程劳务合同6篇
- 公司法相关课件
-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查房
- 2025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应注意合同细节
- 2025滨州职工劳动合同
- 2025项目管理合同框架协议(模板)
- 2025年汽车制造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 社区精神障碍工作总结
- 2025北京房山区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全日制临聘人员招聘3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镀膜车间安全培训课件
- 机场安检危险品运输课件
- 利用SmartRock传感技术进行含砂道砟直剪试验研究
- 共享储能项目进度管控实施方案
- 旅行社挂靠协议合同范本
- 铁路局连接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题库附完整答案(各地题)
- 合同违约行为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