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3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总能量” “摄入量”“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粪便量”“能量传递效率”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到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即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为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c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b 错误;输入量即同化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c正确;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3(2019衡水中学高三模拟)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鱼种甲和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bd)/(ac)100%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b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100%,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4(2019玉溪一中高三月考)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循环过程,a错误;图中a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b过程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错误;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如硝化细菌等,d错误。5如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细胞呼吸,乙代表分解者b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食物网上流动时不断循环利用b表示各种生物的细胞呼吸,乙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过程中碳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正确;丁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甲丙构成捕食食物链,c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6如图是某生态农业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中的碳以有机物形式被微生物利用b电渣液中的能量可通过过程流入农作物c该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d该模式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植物的根只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矿质元素),因此电渣液中流入农作物的只有无机物,无能量流入农作物,b错误。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kj/(m2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从甲到乙的传递效率为16%b甲、乙、丙之间只进行能量流动而不存在信息传递c甲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就输入了第一营养级d丙摄入的能量大于同化的能量,多出部分的主要去向是被分解者利用b能量从甲到乙的传递效率为200/(875175200)100%16%,a正确;甲、乙、丙之间不仅进行能量流动,还进行信息传递,b错误;甲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就输入了第一营养级,c正确;丙的摄入能量减去同化的能量,多出部分为丙的粪便量,主要去向是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8(2019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kj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c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其次是种群,最少的是种群,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a错误;种群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107 kj,b错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d错误。9(2019衡水高三金卷)下表是2012年长江口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营养级能量(单位:tkm2a1)a41.20b913.7c6 486d4.345e0.477注:各营养级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长江口是传统捕鱼场。(1)上表中的生产者是_(填字母),理由是_。(2)由上表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为_,能量流动的研究对象是_(“表现为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一条食物链上的上下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整个食物网上处于上下营养级的所有生物”)。(3)长江口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而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4.5%,后者明显低于前者的原因可能是_。(合理即可)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他营养级的能量都会逐级递减,故生产者的同化量最多。(2)从不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看出营养级越高,同化量越少,体现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而营养级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体现能量单向传递。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一般是以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等营养级水平来研究的,因此其研究的对象是整个食物网上处于上下营养级的所有生物。(3)长江口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913.7/6 486100%14.1%,而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4.5%,后者明显低于前者,可能是由人类对第三营养级的捕捞量增加、第四营养级个体数增多等造成的。答案(1)c生产者处于能量流动的第一营养级,能量最多(2)逐级递减、单向传递整个食物网上处于上下营养级的所有生物(3)4.1%人类对第三营养级的捕捞量增加;第四营养级的个体数目增多10(2019河北示范性高中高三联考)为减轻养殖场内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创建低碳生活方式,该养殖场在污水排放处附近构建了人工湿地。如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图中多余的过程是_(填序号)。(2)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该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3)丙中的c生物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广,调查c生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法,b生物与d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4)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的原因是_。解析(1)由二氧化碳库指向生产者,代表的是光合作用;乙是生产者,其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是不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因此图中是多余的。(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通过这三大功能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3)已知c的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据图分析,d以a和b为食、b以a为食,因此b与d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4)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使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最终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答案(1)光合作用(2)乙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3)标志重捕捕食、竞争(4)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使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最终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11(2019石家庄市高三一模)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a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重新利用,所以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a正确;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元素的循环而不是有机物的循环,b错误;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以及搭配比例,d错误。12(2019山西省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过程b图中作物家畜大型菌类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c由于生态农场相对封闭,能完成物质的自我循环d此生态系统的优点是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图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a错误;选项中的箭头所示不是一条食物链,大型菌类是分解者, b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中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生态农场中存在产品的输出,所以不能完成物质的自我循环,c错误。13(2019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e1、e2代表两种能量形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分解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b畜牧业中,放养与圈养相比,可提高到的传递效率ce2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d生态系统中的co2、h2s等在、之间循环利用c题图是能量金字塔,最底层是生产者,以上全是消费者,而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分解者和生产者,a错误;畜牧业中,放养与圈养相比,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无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故e2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以元素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而在、之间(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14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丁)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d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水稻在生长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于消耗的有机物,b正确。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c正确。e中不包括未利用的能量,d错误。1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b1b3)、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b1b2b3,构成了_,该生态系统的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碳元素通过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至少两条)。解析(1)据题图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ab1b2b3构成了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为生物的呼吸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露天采矿吊斗铲司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耐火制品出窑拣选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下钻机司机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余杭ai面试题目及答案
- 影像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多翼式鼓风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功能性食品研发质量控制措施
- 2025年学校物业管理公司上半年总结与未来计划
- 智能建筑造价控制创新措施
- 二年级语文单元复习集体备课计划
- 幼小衔接资料合集汇总
- 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 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GB/T 28575-2020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 传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标准版)
- 缺血性肠病完整版本课件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设备出厂检验报告
- Matlab-Simulink模型检查验证与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