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打扫卫生,桌椅摆放,中间组挨近,两边留大空隙,中间前后留缝隙,告诉他们分组的情况,问题学生换位置,告诉他们回答问题大声,举手积极,讨论激烈,提前找到文中一共说了多少句吆喝。导入课前:课件展示北京的胡同,播放音乐【师】(聊天口吻):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所以我们今天继续跟随作家萧乾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节课的作者,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请大家看到黑板上的教学目标,我们一起齐读一遍。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10:03【师】:请问大家文中写了多少句吆喝?哇,写了这么多的吆喝啊?那文中哪个行当的吆喝介绍的最多?生:(齐说)吃的【师】是呀,关于北京特色小吃介绍的最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请大家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小组交流:我最喜欢-吆喝,因为它好在-,并且读出来,读出北京方言的风味,读出京味儿。小组讨论交流。10:05谢景 生1:第六段的“馄饨喂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师】大家看看这馄饨主要是给谁吃的?开夜车的、赌家们。恩这些人工作了一天想必非常的辛苦,在深夜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想必那是相当的享受啊。好,你来吆喝一声,把你的馄饨卖出去, 你也来读一读,让声音拉的更长一点,田浩 生2:“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生2:这段吆喝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师】读这句吆喝,我们读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读出它的儿话音,(心肝儿、老头儿、针尖儿、赶明儿)【师】嗯 ,口感也酥脆陈佳俊 生3:“喝了蜜的大柿子”很甜【师】你从哪里看出了甜?生3:“蜜”写出了甜【师】除了甜还能读出什么?还有哪个字用得好?生4:“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师】厉害!一个字就品出了味甜、汁多、个大。如此好的柿子要不要宣传?要不要让别人知道?好,你来宣传一下(生试读、师点评、生再读)你再来读一读,让声音拉的更长一点,再长一点,飘的更远一点,蒋帅 生5:“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师】不能不去买,烤白薯这么诱惑人?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诱惑,读出你的喜爱感老师示范读,(学生齐读烤白薯这一句)【师】不仅可以暖手“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如此好的烤白薯,老师都想吃了方盈盈 生6:“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老师:这么新鲜的葫芦,咱得赶紧卖出去,来,你来吆喝一声。【师】不同的吆喝人,方法不同,用词也不一样,课文还有一处也是说葫芦,老师觉得也很让人眼馋呢邱楚琳 生7:“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冰,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师】不错,这种感觉是从哪个字品出来的?生齐答:冰【师】那还有一个字呢?生:“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师】同学们还可以闭眼想想这冰塔儿般的形状(生闭眼想)一层一层,晶莹剔透,真让人口水直流哇!这小小的吆喝词,多么的贴切生动,这些诱人的吆喝,实在是魅力无穷哇。10:21刚刚我们一起赏析了6个吆喝词,现在我们分6个小组依次朗读黑板上的吆喝,大家先自由练习,注意读出北京味儿10:20听完大家的朗读,老师觉得大家在模仿吆喝的语音语调上还差点火候,现在老师选取文中的一段给大家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读出京味儿,读出北京方言的效果老师读,读完问学生效果,学生齐读。大声齐读读的太棒了,大家给自己一个掌声 10:24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关于吃的吆喝,除了吃的之外其中有一段吆喝老师觉得写得特别的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就是第九段乞丐的乞讨声,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这个乞丐,陈鹏,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乞丐哈 10:27赏析了那么多的吆喝,读了那么多的吆喝,想不想欣赏一下原滋原味的北京吆喝?(视频老北京吆喝)视频中的吆喝人俨然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高手,他们的吆喝不是简单的叫出来,喊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10:31北京有如此美妙动听的吆喝,我们岳阳有没有吆喝呢?大家来模仿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吆喝。平时我们不太留心的吆喝声,今天在同学们的表演下发现还别有一番风味啊。10:33请问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究竟怀有怎样的感情?作者向我们介绍老北京的吆喝,他难忘的仅仅是这叫卖声吗?请大家找找在文章中作者将吆喝称为什么?-艺术。又叫民俗文化。对吆喝如此高度的评价足以说明作者对它的喜爱程度。1: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深厚的喜爱之情,2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除了这两种情感外,还有没更深层次的情感呢?请大家看到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一起齐读。这段说明了什么?3:同时也对民俗文化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呼吁大家保护保护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10:38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 生活习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我国民俗文化目前面临很严峻的问题,像年画、皮影、剪纸等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也已日渐衰落。作为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