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手机打车软件风靡一时,王妈妈每天使用“滴滴打车”软件打车上下班,每天只花2角钱,还节省了时间,关于滴滴打车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乘车时,车窗玻璃上的“哈气”出现在外侧B . 附近出租车上的打车软件接到指令后,发出“嘀嘀”声,“嘀嘀”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C . 妈妈乘车时,看到路边等候打车的人迅速后退,是以路边房屋为参照物D . 妈妈某次打车,等车2min,乘车6min,行驶里程4km,行驶途中的平均速度为40km/h2. (2分)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 A .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 . 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C . 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D . 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3. (2分)敲门时,我们听到敲门声,在此过程中( )A . 只有门在振动B . 只有门周围的空气在振动C . 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 . 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4. (2分)用示波器测得两列声波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A . 音调不同B . 响度不同C . 音色不同D .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5. (2分)(2013葫芦岛)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B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C . 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D .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6. (2分)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 . 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 .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C .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 . 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7. (2分)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正确的是( ) A . 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25B . 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3D . 兴化地区夏天最高气温约508. (2分)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冰是一种晶体B . 冰的熔点为0C . 从t1到t2 , 冰处于熔化过程D . 从t1到t2 , 冰的质量保持不变9. (2分)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 .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D . 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10. (2分)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 ,一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于( ) A . B . C . D . 11. (2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A . 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热气”B . 秋天早晨,小草上霜的形成C . 冬天,室外飘起雪花D . 热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过一段时间变成了水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12. (3分)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同学们在校园能听到上课铃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 . 你在手机播放的音乐中,能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 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 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13. (3分)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 经过3s,甲、乙相距9mC .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mD .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4m三、 填空题 (共6题;共16分)14. (3分)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_的现象提出一种_的猜想,再_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15. (3分)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16. (1分)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_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17. (5分)有关声的利用可分为两类:_和_外科医生可以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 18. (2分)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 19. (2分)有一根长为L的钢管,当在一端打击一下时,某人在它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t。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从_传来的;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气 , 则声音在钢中的速度v钢=_。 四、 综合题 (共2题;共15分)20. (10分)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5m/s的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或过路的行人,提出两项合理建议 21. (5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_形成“白气”(填物态变化名称)“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五、 实验题 (共3题;共16分)22. (3分)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小车的位置ABCDEF距A点距离/cm020406080100小车运动时间/s059121415(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cm/s。 (3)通过比较,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 23. (8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 98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 24. (5分)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六、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25. (5分)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多少km?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