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doc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doc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doc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doc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2分)1. (2分)2013年6月23日,王亚平老师太空授课及地面课堂的实况直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从太空直接传到地面课堂的B . 地面课堂上的同学听到王亚平老师的声音是超声C .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D . 声音传播的速度等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2. (2分)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递的中转站。这类卫星虽然围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 ) A . 太阳B . 地球C . 月亮D . 宇宙飞船3. (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 .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 .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4. (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 屏幕上的手影B . 山在水中的倒影C .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D .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5. (2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体积是40cm3B . 物体的质量为75.2gC . 物体的密度是7.7g/cm3D . 物体的密度是7.7kg/m36.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B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7. (2分)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B . 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C . 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D . 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8. (3分)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用布裹着眼镜片,然后用手摸,若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 .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 .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较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 .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9. (3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 .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C .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 .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10. (2分)“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手影光直线传播B . 皮影光的反射C . 倒影平面镜成像D . 摄影凸透镜成像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2分)11. (2分)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色彩光带,这说明 _ ;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B为 _ 光12. (2分)医院里常用紫外线(一种光线)杀菌消毒,用超声波能传递_(选填“信息”或“能量”)来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如果紫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 ,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2 , 则v1_v2(填“”、“”或“=”) 13. (3分)可燃冰有极强的燃烧力,1米3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米3的天然气和产生0.8米3的淡水。已知可燃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 , 合_千克/米3 , 则1.8千克的可燃冰体积为_米3 , 常温常压下可产生质量为_千克的淡水。 14. (3分)美丽的大自然中各种神奇景象均蕴含一定的物理道理,白昼变夜的日全食是因为光的_形成的,若仙若幻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_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5. (6分)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_ 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_ 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地上的霜_ 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_ 凝华 吃冰棒解热_ 升华16. (3分) _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_越大,产生声音的_越大。 17. (3分)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_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_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制冷剂(氨)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路基下冻土中的“热”不断地“搬运”至_中 三、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共5题;共42分)18. (5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19. (20分)完成以下的光路图 (1)已知点光源S和点A,作一条从S发出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经过点A (2)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画出入射光线AB经平面镜两次的反射光线 (3)作出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画出经过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20. (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填序号) 温度计石棉网装水的烧杯酒精灯(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实验次数12345678时间t/min00.511.522.533.5温度t/9094979899999999请在图2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 21.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如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22. (4分)某同学利用滑轮、完全相同但质量未知的若干个钩码、溢水杯、量筒等器材,测量一个物块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一根质量不计的细线一端系住物块儿,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住3个钩码,此时物块、钩码静止不动,并将注满水的溢水杯至于物块下方,如图甲所示;步骤二:移去1个钩码后,物块下降浸入水中再次静止不动,此时物块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步骤三:将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实验中不计一切摩擦,则(1)溢出水的体积为_cm3; (2)因为它的质量为_g; (3)物体的密度为_g/cm3(4)若在完成 步骤二后,向溢水杯中加入足量的食盐,被食盐充分溶解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将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块体积的一半 四、 计算题 (共2题;共25分)23. (10分)一辆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1)轿车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 (2)若轿车以速度表的指示速度匀速行驶,从湄潭到相距60km的遵义高桥需多少分钟? 24. (15分)如图所示,将边长为5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0.1kg(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强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2分)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