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 掌握鉴赏诗歌的规律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教学重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难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全面考查。由于命题人的思路是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不合理”的项,所以解答此类题目应顺着命题人的思路,找出问题的症结。下面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谈谈试题干扰项的设置,以供解答此类试题时参考:二、例题分析,小组活动(一)、泛化修辞方法2001年河南中考题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关”。B第二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A项中考查了修辞方法的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应理解为眼前看到的仍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所以A项是有误的一项。(二)、错品诗句意境2003年云南昆明市中考第五题:品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C第一句应诵读的深沉旷达,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一种沧桑的厚重之感。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A项考查了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本诗中,诗人很同情古来的悲秋之士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情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并非A项中命题人分析的:秋天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这样的意境。所以A项是错误的。(三)、曲解表现手法2002年天津市中考第七题:对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A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降临,“知”字用的巧妙,把春雨写活了。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的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D最后二句实写作者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D项中考查了学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全文首、颔、颈联实写作者观雨的喜悦心情,而尾联则是作者感受“好雨”后,想象明天清早百花绽放的情景。所以D项是错误的。(四)、错定感情基调2003年甘肃省中考第18题: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望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 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的情绪。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D项考查了学生对感情基调的理解。词中透露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将士们戍守边关,生活艰苦,既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D项所表达的感情基调显然是错误的,所以D项是错误的。(五)、混淆写作对象2000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五题:下面对惠崇春江晚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A首句中的竹子、桃花,不仅表现出了话中鲜明的色彩,而且点明了早春季节。B第二句写水温上升,鸭子下水,描绘出了春江幽静而美丽的景色。C潜藏于春江中的河豚画面上不可能出现,“河豚欲上”是诗人的想象。D本诗是对惠崇春江晚景图所做的题咏,它把读者从画镜中带到生机盎然的早春世界,把艺术的美和自然的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B项考查了学生对写作对象的把握。这首诗是苏轼对惠崇春江晚景图所作的题咏。诗人前三句描绘了画中青翠的竹林、林外的桃花、春江中的鸭子、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这样一副早春画图而后一句是诗人的想象。而B项是把画面景物和真实景物混淆在一起,让考生难以判断。所以B项是错误的。(六)、错评重点词语2002年黑龙江中考4题: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敕勒歌敕勒川,阴天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A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歌唱大自然的辽阔壮丽,大草原的肥沃昌盛,反映了牧民们以天地为家的豪迈气概和对草原生活的亲切感情。B“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巨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C诗中前几句写平川、大山、天空、四野,意境阔大恢宏,采用了静态勾画,形象逼真;最后一句转入动态描绘,使全诗动静结合,充满了勃勃生机。D诗的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其中的“风”字有极强的表现力。由于风的吹动使牧草低伏,人们才看见了草中洁白的羊群。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D项考察了重点词语的理解,据诗句的内容上看,“见”字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繁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D项中说看见了草中洁白的羊群。忽略了“见”(xian)的读音及意义的理解。所以D项是错误的。(七)、错断作品风格2000年陕西省中考第8题:下面对江南逢李龟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二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朝衰落的感慨。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慨。指名背诵本诗,后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D项考察了学生对作品风格的理解。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面对的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经过盛世的人沦落到如今。只有深沉的感慨和痛定思痛的悲哀,又何有喜悦之情呢?所以D项是错误的。三、小结:通过我们小组活动,我们会明显的发现,古代诗歌鉴赏,我们要注意修辞方法、诗句意境、表现手法、感情基调、写作对象、重点词语、作品风格等方面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因此,弄清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诗题、作者、作品的艺术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及文后的注释;把握作品的起、承、转、合,把握古代诗歌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言志的特点,克服重视选项的分析推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兵军人常识课件
- 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报告
-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研究报告
- 新人培训课件app
- 冻货销售知识培训总结
- 助留剂环保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中医经典著作解读报告
- 履带式打桩机操作安全规程
- 激励人心的梦想主题演讲稿范例
- 劝阻吸烟培训知识课件
- 加盟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模板
- 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
-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介绍
- 民族文化宫2024年度面向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学堂在线 经济学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宜昌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护理课件
- DB11T 1076-2023 居住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年更新)
- 被动关节运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