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氧气疗法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沂 学习内容及目标 一 定义二 氧疗的目的及适应症 三 缺氧的临床表现 程度判断 四 吸氧浓度及公式换算 五 氧疗的类型六 给氧的方法 七 吸氧的装置与设备八 氧疗的护理与监护 氧气疗法 一 定义 是常用的急救技术之一 通过给氧 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CaO2 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氧气疗法 凡因氧的供应和利用不足 引起机体的机能 代谢和形态学的变化时 称为缺氧 缺氧是常见的病理过程 严重缺氧时可成为直接致死的原因 氧气疗法 缺氧 人体内氧贮量只能供机体3 4分钟的消耗 当大脑皮层缺氧10秒钟时意识丧失 缺氧30秒时 呼吸减慢 缺氧60秒时 瞳孔散大 大脑缺氧3 4分钟 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 氧气疗法 所以说 缺氧即缺能 可引起全身生理功能紊乱 严重者导致不可逆的病理损伤 甚至危急生命 据研究 呼吸停止不到1分钟 平均45秒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便低于正常水平 略再延长 平均3 4分钟以上 机体会因低氧而死亡 氧气疗法 二 缺氧的临床表现及程度判断 一 缺氧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鼻翼扇动 呼吸急促 点头或提肩呼吸 三凹征 胸腹矛盾运动等 三凹征 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 肋间隙 腹上角凹陷 2 发绀 为缺氧的典型表现 SPO2低于85 常见于颜面 口唇 甲床等部位 缺氧的临床表现 3 神经系统 神志恍惚 烦躁 谵妄 抽搐 昏迷 轻度CO2潴留表现为兴奋 失眠 烦躁 躁动等 CO2进一步升高表现为中枢抑制 神志淡漠 嗜睡 昏迷等 即肺性脑病 4 循环系统 胸闷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严重缺氧时出现血压下降 心律失常 室颤以至心跳停止 二 缺氧程度的判断 除了临床表现外 主要根据PaO2和SaO2确定 正常值 SPO2 95 100 PaO2 80 100mmHgSaO2 95 100 血气分析 采集动脉血需抗凝 肝素钠润滑注射器 采血后迅速搓捻注射器 防止凝血采血后针头立即刺入胶塞内 防止空气进入 影响结果及时送检 一般不超过30分钟 否则影响准确性 SPO2 脉搏血氧饱和度 指脉氧指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实际含氧量与其最大结合能力之比 反映机体组织缺氧状态 正常人 95 100 危重病人 90 优点 连续监测 为无创性 无痛苦 及早发现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低氧血症 脉搏血氧饱和度轻 中度的不饱和不一定表现出缺氧的征象 如60岁以上老人在平静不吸氧情况下 以及夜间入睡后SPO2通常仅达89 92 氧气疗法 正确放置血氧探头 1 传感器光源对准甲床2 涂抹指甲油 周围光线太强 电磁干扰 休克 体温过低等都可以影响监测结果 3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及指 趾 甲情况 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尤其在交接班时 意识障碍 1 嗜睡 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 唤醒后能争取 简单 缓慢地回答问题 但反应迟钝 很快入睡2 意识模糊 思维和语言不连贯 对时间 地点 人物定向力完全或部分障碍 或谵妄 3 昏睡 不易唤醒 压迫框上神经 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 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停止刺激后进入熟睡4 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 对声光刺激无反应 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或躲避 瞳孔 角膜 吞咽 咳嗽反射可存在 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5 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 对各种刺激都没有反应 呼吸不规则 血压下降等 目前国际多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来判断意识状态 氧气吸入法是供给病人氧气 通过给氧 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促进代谢 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氧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组织氧供应 即提高肺泡氧分压 增加氧弥散量 从而提高PaO2 达到组织供氧的改善 氧气疗法 三 氧疗的目的 四 氧气吸入的适应证 1 肺活量减少 因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 如哮喘 支气管肺炎或气胸2 心肺功能不全 使肺部充血而导致呼吸困难者 如心力衰竭时出现呼吸困难 3 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 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进入组织而产生缺氧 如CO中毒4 昏迷病人 脑血管意外 颅脑损伤病人 吸氧的适应症 5 其他 某些外科手术前后 大出血休克病人 分娩时产程过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吸氧的适应症 五 医用氧气成分一般用99 氧气或5 二氧化碳和纯氧的混合气体 氧气疗法 吸氧浓度的掌握对纠正缺氧起着重要作用 氧气疗法 六 吸氧的浓度 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为20 93 当吸入低于25 的氧浓度时 则和空气的氧含量相似 无治疗价值 氧浓度高于60 持续时间超过24h 则会发生氧中毒 低浓度吸氧 25 50 高浓度吸氧 50 吸氧浓度 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吸氧浓度 21 4 氧流量 L min 吸氧浓度 1 持续低流量吸氧 吸氧浓度 30 氧流量1 2L min 适用于低氧血症伴CO2潴留 即 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慢性呼衰 氧气疗法 七 氧气疗法的类型 2 中流量吸氧 吸氧浓度30 50 氧流量2 4L min 适用于有明显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者 肺水肿 心肌梗死 休克 氧气疗法 3 高流量吸氧 吸氧浓度 50 氧流量 4 6L min 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CO2潴留 成人呼吸窘迫征 心肺复苏后 氧气疗法 4 高压氧疗 指在高压氧舱中吸氧 吸氧压力为0 2 0 3MPa 给予100 氧浓度的吸入 适用于CO中毒 气性坏疽 中风 昏迷 颅脑术后等 氧气疗法 急性肺水肿 给予高流量给氧 并予20 30 30 50 酒精湿化 不能耐受者降低浓度或间断吸入目的 减小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有助于消除泡沫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氧气疗法 酒精湿化液浓度配置方法 配置30 的酒精湿化液150ml 需要用75 95 50 的酒精多少ml x 分析 1 配置液 无菌蒸馏水 不同浓度的酒精原液2 湿化液的总液量 150ml3 75 x 30 150ml 质量守恒定律 x 30 150ml75 x 60ml 95 50ml50 50ml 呼吸衰竭 1 型呼吸衰竭 仅有正常缺氧 无CO2潴留 PaO2 60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 给予中 高流量给氧 氧浓度 30 2 型呼吸衰竭 既有缺氧 又有CO2潴留 PaO2 60mmHg PaCO2 50mmHg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给予低流量给氧 氧浓度 30 PaCO2正常值 35 45mmHg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氧气疗法 八 给氧方法 给氧的方法 鼻塞给氧 面罩给氧 头罩给氧 鼻导管给氧 一 鼻导管和鼻塞此类设备的特点是简单 经济 方便 易行 氧流量一般 6L min 氧气疗法 1 单侧鼻导管 为一根细导管 使用时插入一侧鼻孔 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2 3 此法节省氧气 但可刺激鼻腔粘膜 使鼻腔分泌物结痂 易造成鼻导管堵塞 若长时间使用 患者会感觉不适 给氧方法 鼻导管 剪开 剪开 剪开 2 双腔鼻导管 鼻导管有两根短管 可分别插入两个鼻腔 供氧管分别挂在两边耳廓上 将固定扣上推并拉紧供氧管 因为该鼻导管不需用胶布固定故较受患者欢迎 调节扣 供氧管 双侧鼻导管 双腔鼻导管 双腔鼻导管的放置 将鼻导管轻轻放入双侧鼻腔内 两侧氧管挂于耳廓绕至颌下 根据需要 将调节扣往上推 调节氧管的松紧度 氧管的松紧度以能插入一个横指为宜 注意观察耳背皮肤情况 必要时给予垫方纱或棉垫 尤其在交接班时 3 鼻塞 为塑料制成的球状物 可塞于鼻孔 代替鼻导管给氧 使用于长期给氧的患者 患者感觉较舒适 且使用方便 鼻塞的大小以恰好能塞满鼻孔为宜有单腔和双腔 给氧方法 双腔鼻塞的放置 固定扣 供氧管 供氧管分别挂在两边耳廓上 给氧方法 二 面罩 简易面罩可用松紧带使其固定在鼻 口和下颌上 常用吸氧面罩有二种 1 开放式面罩 无活瓣装置 利用高流量氧气持续喷射所产生的负压 吸入周围空气以稀释氧气 给氧方法 开放式面罩 金属条 松紧带 供氧管 吸气口 呼气口 2 密闭式面罩 面罩上设有单向活瓣 将吸气与呼气通路分开 面罩给氧对气道粘膜刺激小 给氧效果好 简单易行 患者也感到舒适 其缺点是饮食 吐痰时都要去掉面罩 中断给氧 给氧方法 储氧面罩 供氧管 储氧袋 吸气口 有单向活瓣 呼气口 有单向活瓣 松紧带 面罩的放置方法 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 松紧带套至病人枕后部 金属条朝向鼻梁 捏成鼻梁状 氧气自下端输入 呼出的气体从面罩两侧呼气口排出 流量6 8L min 小儿1 3L min 给氧方法 面罩吸氧气体的流向 三 人工气道内给氧 采用鼻导管给氧法 将鼻导管插入气管导管口内 外露部分用胶布环形固定于气管导管的外侧 鼻导管的粗细 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口内径的1 2为宜 置管时注意无菌操作 置管深度 气管插管 约5 7cm 去掉接头 气管切开 约2 3cm注意做好气道内湿化 气道内给氧 气管导管接头 鼻导管 无菌 注意不刮伤病人 四 机械通气通过机械的辅助通气 帮助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1 呼吸机 吸气时 吸气控制开关打开 通过对气道口 口腔 鼻腔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 施加正压 使气体压入 停止送气后移去外加压力 气道口恢复大气压 胸廓被动回缩 产生呼气 氧浓度可调范围 21 100 但当氧浓度大于50 时 应警惕氧中毒 因此调节氧浓度的原则是在保证氧合的前提下 尽量使用较低的氧浓度 30 50 呼吸机 呼吸回路 呼吸时 气体的流向 2 简易呼吸器 呼吸囊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在患者口鼻部扣紧面罩并固定 E C钳夹法 挤压气囊 氧流量8 10L min 组成 储氧袋 球囊 单向阀 面罩 氧气连接管 主要内容 进气阀 出气阀 鸭嘴阀 我是安全的 我被堵住了 我被吹开了 压力安全阀 我是关闭的 我打开了 呼吸时 气体的流向 九 氧气吸入装置与设备 一 氧气筒给氧装置 总开关 氧气筒 四防 牌 螺帽 压力表 减压器 安全阀 气门 流量表 浮标 流量开关 湿化瓶 管芯 氧管接口及防尘帽 1 氧气筒 为柱形无缝钢筒 筒内可耐高压达150个大气压 即150Kg cm2 容纳氧约6000L 给氧装置 总开关 在筒的顶部 有一总开关可控制氧气的放出 使用时 将总开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 4周 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 不用时可顺时针方向将总开关旋紧 气门 在氧气筒颈部的侧面 有一气门和氧气表相连 是氧气自筒中输出的途径 2 氧气表 由以下几部组成 1 压力表 从表上的指针能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 以MPa 或Kg cm2 表示 如指针指在12刻度处 表示筒内压力为12MPa 压力越大 则说明氧气贮存量越多 给氧装置 2 减压器 是一种弹簧自动装置 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0 2 0 3MPa 2 3Kg cm2 使流量平稳 保证安全 不减压可使肺泡破裂 给氧装置 3 流量表 用以测量每分钟氧气流出量 流量表内装有浮标 当氧气通过流量表时 浮标上端平面所指刻度即为氧流量 可以测知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 流量表侧面有一个流量开关 用以调节氧气流出量 给氧装置 4 湿化瓶 用以湿润氧气 以免呼吸道的粘膜被干气体所刺激 瓶内装入1 2 2 3 1 3 1 2 的灭菌蒸馏水 如为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时 湿化瓶内应改盛20 30 酒精 可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使泡沫破裂 可扩大气体和肺泡壁接触面易弥散 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给氧装置 筒式湿化瓶 小口瓶 容量 约300ml壁式湿化瓶 宽口瓶 容量 约200ml左右 170ml 最高水位线 130ml最低水位线 约80ml建议最多取湿化瓶的1 2 保证管芯伸入液面下2 3cm湿化液过多 容易使水珠跟随气体进入病人口鼻腔内 引起病人的不适过少 达不到湿化氧气的作用 5 安全阀 当氧气流量过大 压力过高时 内部活塞即行上推 使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分孔流出 以保证安全 给氧装置 3 氧气筒支架 用以搬运氧气筒 支架 固定铁链 皮带 用于防止氧气筒滚动 4 装表法 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 以备急用 给氧装置 1 冲气门 将总开关打开 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 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以达到清洁气门的目的 避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将表接于氧气筒的气门上 用手初步旋紧 然后将表稍向后倾 再用板手旋紧 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检查小开关是否关闭 2 接流量表 用无菌方纱包住管芯 将管芯安装在流量表上 再接好装有适量湿化液的湿化 确保管芯伸至液面下约2 3cm 打开总开关 检查有无漏气 检查各个衔接处有无漏气 是否听到漏气声 棉花絮是否被吹动 3 接管芯和湿化瓶 打开流量开关 放出余氧 再关流量开关 5 卸表法 用手将总开关旋紧 卸下湿化瓶及管芯 一手拿表 一手用扳手将表的螺帽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然后再用手放松 将表卸下 6 使用注意事项 氧气筒内的氧气压力很高 氧又是易燃物 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 必须注意安全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切实做到四防 即防震 防火 防热 防油 氧气筒宜放阴凉处 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至少距火炉5m 暖气1m 不可在氧气表及螺旋处抹油 搬运时避免倾倒和震动 以防引起爆炸 给氧装置 氧气筒的氧气不可全部用尽 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 cm2时 即不可再用 以防灰尘进入筒内 于再次充气时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 应分别表明 满 或 空 的字样 避免急用时免影响抢救效率 氧气筒外应有明显标记 门牌标识 平时应有固定放置地点 切不可与其他气体钢筒并放一起 以防急用时搬错 给氧装置 MPa 1MPa 0 1kg cm2 0 5MPa 5kg cm2 二 中心供氧装置医院的氧气供给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 该管道至各病区床单位 门诊和急诊室 供应站有总开关进行管理 各用氧单位配有氧气表 给氧装置 二 中心供氧装置 氧疗用物篮 内有供氧管 鼻塞 胶布 中心治疗带 氧气孔 负压孔 流量表 流量表 浮标 调节阀总成 定位销 快速插头 湿化瓶 管芯 流量调节开关 氧管接口 防尘帽 氧气孔 防尘帽 保护氧气孔 避免灰尘进入 快速接孔外圈 锁扣 定位销孔 快速接孔 氧气出口 保护链 防止防尘帽丢失 1 卸下防尘帽 一只手扶住防尘帽 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下氧气孔外圈 防尘帽即弹出 卸下防尘帽 按下 给氧装置 2 装流量表 将湿化瓶及管芯接到流量表上 检查流量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将流量表接头插入氧气孔 同时定位销对准定位销孔 成直线 力量均衡的将流量表插进快速接孔内 听到 咔嚓 声响 说明接头已经锁住 向外轻拉流量表 证实已接紧 查看接头是否漏气 若有氧气逸出 拔除接头重新插入 一手握住流量表的调节阀总成 另一手托住湿滑瓶 插入快速接口内 3 将供氧管连接于氧管接口上 4 连接不同的给氧装置 调节氧流量 给氧装置 5 卸表 按下 向外拔出 6 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用氧安全 指导病人或家属切实做好 三防 即 防火 防热 防油 至少距火炉5m 暖气1m 不可在氧气表及接头处抹油 2 在用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情况 可根据病人脉搏 血压 精神状态 皮肤颜色 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 同时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 从而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3 持续用氧者 每日更换鼻导管或鼻塞一次 双侧鼻孔交替插管 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 避免阻塞 保证用氧效果 4 使用氧气时 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 停用时先拔出导管 再关闭氧气开关 如中途改变流量 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 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5 急性肺水肿者给予20 30 酒精湿化吸入或遵医嘱 三 氧气枕 氧气疗法 在抢救危重患者或转运患者时 由于来不及准备氧气筒或携带氧气装置不方便 可用氧气枕代替氧气装置 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 枕的一角有橡胶管 上有调节器调节流量 清洁 新购买的氧气枕因枕内含有滑粉 充气前应用自来水灌满氧气枕 在枕外用手揉捏后放水 再灌水揉捏 反复多次 直到放出水洁净为止 但此法使氧气枕里的水难干 临床常给予充满氧气后将滑石粉出 反复多次 将滑石粉拍出干净 否则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甚至有窒息的危险 四 高压氧舱 氧气疗法 十 氧疗护理 1 加强监测 观察氧疗效果 如患者的神志 咳嗽 紫绀 呼吸节律 幅度 心率 血压等变化 吸入气体保持在18 20 湿度60 70 即吸入氧湿化 湿化可使气体通过50 70 温度的湿化瓶 有利于气管内粘膜纤毛运动 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积存而细菌感染 2 观察血气分析值变化 以此调节通气量和给氧浓度 通过血气分析 可以了解在体内代谢动态 从而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 血气检查是指导抢救工作 观察氧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氧疗的护理 3 减少氧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使患者充分休息 减少活动和不良刺激 合理饮食 采用低糖 高蛋白质 高脂肪饮食 高糖经氧化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 低糖可防止加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氧疗的护理 4 注意观察氧中毒 如果吸入氧浓度超过60 持续24小时以上者 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氧中毒12小时即出现生理性损害 但24小时临床表现才趋向明显 故应注意预防氧中毒和早期发现 早期给予处理 氧疗的护理 一 缺氧症状 病人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 心率由快变慢 血压上升 呼吸平稳 皮肤红润湿暖 发绀消失 说明缺氧改善 十一 氧疗的监护 二 实验室检查指标 作为氧疗监护的客观指标 PaO2 95 100mmHg 12 6 13 3kPa PaCO2 35 45mmHg 4 7 5 0kPa SaO2 达95 以上 氧疗的监护 三 氧疗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氧疗的监护 1 呼吸抑制常发生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 型呼衰 由于PaCO2长期处于高水平 呼吸中枢失去了对CO2的敏感性 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 吸入高浓度氧 解除了缺氧对呼吸的刺激 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 甚至呼吸停止 预防 型呼衰病人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维持P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及解析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戊二酸二甲酯项目发展计划
- 《英语八上Unit5第五课时(Section A 3a-Self Check)》课件
- 供热公司化验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二中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网络安全评估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 2025年腹股沟疝的护理查房
- 2025年特种功能焊接材料合作协议书
- 供应链绩效管理课件
- 2025年杆菌肽类产品合作协议书
- 班组质量管理
- 2025年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安管人员考试(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版金属材料买卖合同终止及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协议
- 智慧监狱AI大模型数字化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 危大工程安全智能化管理措施
- 内能的利用单元练习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 数字经济与市场结构-洞察及研究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2025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