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中的物候 专题气象物候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殷素芳 诵读欣赏 塞下曲六首 其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诗歌大意 到了五月 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 没有鲜花 只有天寒地冻 虽然传来吹奏 折杨柳 的笛声 却仍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 到了晚上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 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 消灭敌人 一二两句 点明时间地点气候特征 古历五月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可是在祁连山上 只有皑皑白雪 其余的季节其寒可知 可见气候恶劣 三四两句 虽然将士们直到夏天仍然在经历严寒 但是他们心中却未必没有对春天的渴望 一曲 折杨柳 不知牵动了多少热血男儿对家乡的思念呀 五六两句 其中的 晓 和 宵 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 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 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 令人肃然起敬 修辞 七八两句 用了一个典故 汉武帝时 楼兰王贪图财物 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者 傅子介受霍光派遣 计斩楼兰王 为国除害立功 这句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 赏析 附 折杨柳 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 愁杀行客儿 诵读欣赏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 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 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了一段孤寂的城墙 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 折杨柳 呢 玉门关外 只有黄沙衰草 春风从来也吹不到这儿 赏析 首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抓住远眺的特点 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 辽阔的高原上 黄河奔腾而来 远远向西望去 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 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 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 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 所吹的曲调恰好是 折杨柳 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思乡情 于是 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 折杨柳 曲调呢 要知道 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 哪有杨柳可折 何须怨 三字 使诗意更加含蓄 更有深意 背景介绍 开元中后期 唐玄宗荒淫纵乐 不务边防 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 听到哀怨的笛声后 写下了这首诗 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此诗虽写的是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 但写得悲壮苍凉 没有颓废的情调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 但悲中有壮 悲中有慷慨 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 大雁被惊得高高飞起 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 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 飞扬的大雪瞬间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诵读欣赏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赏析 前两句极富暗示性 月黑 与以下 夜 雪 互补 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动 月黑雪猛 非雁飞之时 却见大雁高飞 暗示已有敌情 将军一见雁飞 迅即作出 单于夜遁逃 的判断 暗示敌人被围之久 已无力夜袭 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雪夜严密注视敌情 也同时行到暗示 后两句 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 却用 大雪满弓刀 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 引而不发 扣人心弦 引人联想 言尽而意未尽 惠崇 春江晚景 其一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 竹林之外 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 春江之上 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 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 芦芽还很短 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诵读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 第一句写地面景 第二句写江上景 第三句写岸边景 这些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 但是苏轼的这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 暖 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 知 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 欲上 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 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 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 情趣盎然 1 根据 大自然的语言 中的物候学知识 你认为形成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中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交流 从物候知识来讲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天山 海拔甚高 气温自然偏低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 你还能想出这类诗句吗 2 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 认为王之涣 凉州词 中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中 黄河 应作 黄沙 并且引了王昌龄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维的 绝域阳关道 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 万里少行人 等诗作证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探究交流 A 我认为 黄河远上白云间 更合理 凉州词 是一首诗 一篇文学作品 如果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 的话 就显得太过直白 而 黄河远上白云间 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画面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俪飞上云端 多么富有美感 尽管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 但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 可以虚构 夸张 移用 3 玉门关在我国今天的什么地方 春风不度 有几层意思 在今天的甘肃 处于大陆内部 四周又有高山阻挡 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 很少能到达这里 含蓄表达朝廷不关心守边将士 B 我认为 黄沙远上白云间 更合理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 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 根本看不到 黄河 何谈 远上白云间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 黄沙 直上 白云间 当是当地实景 是事实 另外 黄沙远上白云间 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 与全文风格相协调 4 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这 塞下曲 也写下了几句诗 北方大雪时 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时 怎得见雁飞 想一想 他的理由是什么 探究交流 根据物候特点 北方大雪纷飞时 不可能有大雁 因为大雁早已南飞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 学习前人的经验 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 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 当然 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 从这件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探究交流 5 苏轼的 惠崇 春江晚景 写的是几月的景象 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物候特点 桃花始开 江水变暖 蒌蒿遍地 芦苇发芽 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色 这首诗在清代学者中引起了争论 关于 春江水暧鸭先知 一句 有一种意见说 水中的生物都知道冷暖 为什么一定要说 鸭先知 呢 鸭无论冬夏都在水中 又怎能知道鸭 先知 冷暖 关于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句 有人说苏轼写的是农历二月景致 二月河豚正盛 怎能说 欲上 有人还说 在江苏的江阴腊尽春初就能吃到河豚 在常州二月初方食 到南京则要三月才能吃到 请将诗中出现的 桃花 鸭 萎蒿 芦芽 河豚 等物联系起来 以物候学的眼光分析这首诗 对上述意见进行评述 小结 文学不是考古 也不是自然科学 文学欣赏应充分考虑到文学的审美特性 如果以科学性来衡量文学 那就索然无味了 我国南方多梅雨 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 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 梅雨 诗说 梅熟迎时雨 苍茫值小春 指农历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 梅雨 诗说 南京 指成都 犀浦道 四月熟黄梅 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 舶风 诗说 三时 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 时当农历五月 已断黄梅雨 万里初来舶风 读一读 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物候规律 梅雨的 入梅期 是从南向北逐步推进的 你还能说出一些诗歌中通过物候反映时令的诗句吗 拓展延伸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 植物的荣枯 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 第二 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 春天一到 万物就要复苏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诗1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5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6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7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8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9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词1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3 泪眼问花花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家教合同范本
- 加工定做印刷合同范本
- 项目机器购买合同范本
- 代办管道维修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景区
- 种植基地订单合同范本
- 电台广告合同范本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护理查房
- 回归热脾区叩击禁忌护理查房
- 内部调岗合同
- 医学影像学与辅助检查
- 电力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黑龙江小学生诗词大赛备考试题库400题(一二年级适用)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双J管健康宣教
-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水电站新ppt课件 第一章 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 护理查对制度课件
- 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方案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