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性能环境射线监测器的研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哈尔滨上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到处存在着辐射,但是用于检测环境本底辐 射的监测器却很少。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的高气压氩气电离室环境 T射线监测器的设计过程。通常,对于气体辐射监测器的设计,工作 气体及壁材的能量响应是影响监测器的一个决定因素,工作气体及壁 材的选取直接决定着监测器性能的好坏。而在一般的气体辐射监测器 的设计中,工作气体及壁材的选取基本上都是通过查阅相关气体及壁 材能量响应曲线的工程图表,以确定具体的工作气体及壁材。而对于 一些特殊要求或是工程图表中没有的气体及壁材的参数,则需要通过 实验来确定。这样使得监测器的研制比较耗费人力物力。为了克服这 个设计中的缺点,本文使用MCNP及EGSnrc两个核物理计算软件对 电离室式监测器建立模型,通过对不同的气体及壁材的性能进行仿真 以代替试验的过程,从而选取合适的工作气体及壁材。同时也通过 MCNP及EGSnre模拟了电离室的工作气体压力与监测器的大小对监 测器性能的影响。为防止由于漏电造成的信号损失,本文采用了三同轴绝缘子的方 案很好地实现了电离室的绝缘。由于电离室本身不对电流放大,因此信号的采集较为困难,本文 另外介绍了用IF直接变换的电路以达到信号的转换。关键词:环境辐射;高气压电离;IF变换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 our 1iving worldthere iS radiation everywhereBut there are fcW radiation monitor used for environment radiation monitoringIn this paper,the design of a high performance ionization chamber filled with high pressure argon monitor for environment gamma ray detect isintroducedNormally,for the design of gas detector,the energy response of the working gas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chamber is the key element to the detector,and the choosing of the working gas and the material innu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or directlyIn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 of gas detector,it is usually by the ways of refer to the energy response graphic of the working gas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chamber to choose the working gas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chamberBut in the case that the information of working gas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chamber iS not availablethe experiment iS takenand that will always cost much and need much time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 in the designin this paper,the MCNP and EGSnrc code iS used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experimentA model iS setup in the MCNP and EGSnrc code to comparethe influence of diffcrent working gas and the material for the chamber on the detector,and find the good choices of working gas and chamber material with high performance for the detectorAnd the pressur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detector iS choosed with the simulation of the MCNP andEGSnrc codeTo prevent the current leakage of the ionization chamber a three COaxis insulator iS usedand the result iS goodFor the current in the ionization chamber iS not amplifiedSO it iS hard to collect the electric signalin this paper,a direct IF convertor is used to convert the electric current signal into frequent signalKeywords:environment radiationhigh pressure ionization chamberIF convert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 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经注明 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公开发 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侄怡易!Et期:矽。厂年上月2,尹日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哈尔滨_J_=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1认识辐射宇宙充满辐射。自古以来,地球上的生命便暴露于自然环境的辐 射中 。辐射包括不同能量的电磁波(例如光线、无线电波及x射线等)、 超声波,以及由放射性物质因衰变放出的粒子(如a粒子及13粒子等)。辐射大致可以分为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两类。一般来说,非电 离辐射(例如光线及无线电波)的能量较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 质。相反,电离辐射(例如n粒子及B粒子)有足够的能量使原子中的 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离子 。这个电离过程通常会引致生物组织产生 化学变化,因而对生物构成伤害。一般所指可引起伤害的辐射,就是 电离辐射。辐射的分类可见图11图11辐射的分类1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电离辐射的特点 由不同类型的粒子产生的辐射他们的穿透力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表11列举了各种粒子的辐射特性。表11电离辐射特性表名称来源性质电荷穿透力一粒氦原一张纸或皮肤外层可粒子原子衰变2+子核有效地阻挡一块数毫米的铝片可 B粒子原子衰变一粒电子1一有效地阻挡中子核反应堆一粒中子无含氢量高的物质如石蜡或水可有效地阻挡高能量电高密度物质如厚厚的Y射线原子衰变无磁波水泥可有效地阻挡受激发的高能量电高密度物质如厚厚的 X射线电子云磁波无水泥可有效地阻挡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过程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化学阶段、生物化学阶段”1。具体的过程如图12。 射线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射能量丌始,到产生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止,要经历许多不同 性质的变化”1。分子、细胞功能、代谢或结构的变化,以及完整机体 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变化等,既彼此不同,又相互制约,有些异常 迅速,有些可延续数年,其大致情况见图12。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i一篁鎏翟坠兰些鳖一昼一图1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过程辐射的能量被吸收后,使生物体中的分子产生电离和激发。这时, 对生物分子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射线直接打到生物大分子,例 如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使他们某些链断裂, 组成破坏,这称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射线作用与生物体中的水分 子而引起的。水分子在人体细胞中是大量存在的,因而遭到射线的作 用的机会较多,水分子发生变化,产生各种自由基和活化分子(例如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OH*、H202、H20+等)。这些辅解产物,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 使大分子遭到损伤和破坏,这就是间接作用。一般认为间接作用的几 率远大于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的结果,加之水分子问的能量转移,又会产生更多的生 物体分子自由基。他们与生物分子继续反应,使更多的分子发生变化。 显然,这过程是由物理阶段的能量吸收,发展为分子中的直接结构变 化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而由生物代谢作用的结果,导致细胞或机体的 死亡。虽然射线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但是某些剂量下机体能通过自身 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组织(器官)进行修复。这种修复 作用的程度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 而有所不同。3辐射照射影响我们的途径 来自一个放射源的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人体。有些由风或水流输送到我们附近,这些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可以直接照射我们,亦可能随着呼吸或通过进食而进入我们体内。 总体而言,辐射可以透过以下两种主要途径影响我们:1) 烟云途径一即直接吸入放射性核素、受到空气中或沉降在 地上的放射性核素直接照射。2) 食入途径一饮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水或食用受污染的 食物“1。由于放射性污染源(如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或核废料)泄漏出来的 放射性物质会像烟雾般,随风扩散到各处,称为辐射烟云。氤、氪等 惰性气体会顺风移动而迅速稀释。大部份挥发物,例如碘、铯及碲, 在到达大气层时,已凝结成粒子。这些粒子会在辐射烟羽经过的地区 沉降,通常离泄漏源越远,沉降量越少。而下雨亦可增加沉降率。当 放射性物质沉降到地面上或海水中,农作物、牲畜和海洋生物可能会 吸收这些放射性物质,而令这些放射性物质进入我们的食物链。当我 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农作物或牲畜时,我们就可能吸收了它们身上的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哈尔滨J二程大学硕七学位论文放射性物质,而受到辐射影响。113新时期对环境辐射监测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目前中国 已经进入一个“硬缺电”即全年性缺电的时代。有专家估计,这次 能源短缺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影响已经超过SARS,甚至有分析认为对 GDP的影响会达到一个百分点。为此,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 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核电的巨大优越性,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到2020年将 建成核电总装机容量3200万千瓦,从而使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占全国 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上升到4左右。这样,在未来的十几年,我国将建造一大批的核电站。但是,随 之也会有一些问题等待我们解决。我们都很了解,核电作为一种洁净 的能源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核能具有放射性。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泄 露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但是由于民众对核能的不了解,从而 对其有惧怕情绪。特别在核电站附近的人们更是谈核色变。因此我们 对核电站周围大片区域进行环境的辐射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对 Y射线探测可快速直接的反映当地的放射性水平。因此一种高精度可 移动的y射线探测装置的研制就非常迫切了。另外,煤炭的燃烧也会对周围环境的Y辐射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煤炭的消耗量占全世界煤炭耗量的14,对一些大的煤炭消 耗企业如火电站、重工企业等周围的Y辐射的监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东北这个重工业区更是重要。再有是现代人们在选购商品房时对 室内的辐射情况也非常关-tb。很需要了解自己房子室内的辐射情况。12国内、外本课题研究动态对于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从核物理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有了,而 且针对不同的放射源有不同的探测器进行监测。国内外Y射线探测的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都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用于科学研究上如对加速器的辐射场的 监测,对放射源的监测等。而真正研究用于环境本底Y射线监测的探 测器却几乎没有。如我国主要的核仪器生产厂家北京核仪器厂生产对 于Y射线监测的仪器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环境y谱仪或是xY 个人剂量仪。如其生产的型号为:H1224FBHl224F环境y谱仪系统,其 性能非常强,该系统测量误差满足GB9196掺工业废渣建筑材料产品 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用y能谱仪法测量,在放射性比活度大于 37Bqkg时,总不确定度20。能量分辨率:9、能量线性:1(60KeV2OMeV)、系统稳定性:1(8h)、最大数据存储道数 达4096道、配有清华同方或联想PIIi800型微机一台、而且系统配 有通用Y谱仿真软件(UMS)和碘化钠Y射线谱分析软件(SPAN-Nal98)。 但是这样的环境Y谱仪系统并不是直接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本底Y射线 辐射场进行监测的,而是对环境的土壤,或是其他试样进行分析的, 这样监测的过程就不是实时的,而且系统也太庞大,并不适合环境本 底Y射线辐射场的监测,同时也不具各移动性。另一个是FJ376GlXy 个人剂量仪是智能型袖珍仪器,主要用来监测x射线和Y射线,直接 读出个人剂量和个人剂量率;剂量当量率:HP(10)01 p Svh 9999mSvh;剂量率响应:20(01 u sv9999mSv);能量响 应:30(50KEY13MeV)。但其性能太差,不适合于环境Y射线 的监测。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环境Y射线辐射场监测的探 测器是菲常必需的。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设计应用于环境Y射线辐射场的监测高气压电离室。从 工作气体的选择、壁材的选取、气压的确定等多方面对高气压电离室 的定型进行研究。6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环境T辐射场的组成及性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的辐射源主要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 射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 的照射,这种照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本底照射是迄今为止 人类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近50多年来,由于核试验、核动力生产、医疗照射及放射性核素 的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人类受到各种人工辐射源的照射。21天然辐射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可分为三类:宇宙射线、宇生核素、原生核 素211宇宙射线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成份很多,有质子、粒子、 其他重粒子、中子、电子、光予、介子等。宇宙射线的主要成份是高 能量的质子,其次是氦原子核及少量原子序数3或以上的重粒子和离 子。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与大气高层的氮、氧等原子核发 生反应,产生氚、碳14等放射性核素及中子、质子、电子、u介子、 n介子等次级粒子。212宇生核素它们主要是Fh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宇生 核素的成分比较复杂,不同的粒子在不同的能级上,与大气分子会产 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常见的宇生核素如表21。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1由宇宙射线生成的放射性核素主要B大气中生成率对流层下层 放射射线的最主要生成方式的计算值(原浓度的计算 性核大能量素子厘米2年)值(pCim3)(keV)1623H1864N或“0的散裂8105十107BeEC“N或”0的散裂25106056。oBe555“N或“0的散裂142610651014C156“N(n,P)“C5O一65宰101316524Na54540Ar的散射18木10。5$10732Si21040Ar的散射5-6103810232P1 710”Ar的散射25104111033P248“Ar的散射21$1046103435S1674。Ar的散射4410610336Cl71440Ar的散射3510 41210“213原生核素即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构成了我们 周围环境的主要本底辐射。这些原生核素自地球在诞生时,主要有铀 系、钍系、锕系。它们因衰变而产生的子体核素亦属不稳定及具有放 射性。这些子体放射性核素会继续衰变,直至到达稳定状态。它们在 衰变期间会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粒子、B粒子或y射线。铀一235、铀238、钍一232及一237的半衰期分别为7亿年、45亿年、140亿年及 23百万年。铀一235的辐射衰变系列可见图21。由于一237及其子体 核素的半衰期远低于地球的年龄,它们现已不存在于地球上。相反, 铀一235、铀一238及钍一232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 活环境中。地壳土壤及建筑材料内,都含有这些天然的放射性核素, 因此我们吸收到的天然辐射剂量与所在地区的土质成份有关,亦与我们居所的建筑物材料有关。8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铀一235的辐射衰变系列铀系、钍系、锕系这三个放射系在衰变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放 出T射线,这些T射线的能级比较广,低的只有三十多key,而最高 的能达到两千六百多key。钍系核素放出的Y射线能量及强度情况见 图22。9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钍系核素放出的Y射线能量及强度情况6050倒40孥30罂20100图22钍系核素放出的Y射线能量及强度从图上可见,钍系核素放出的Y射线强度一般都是比较低”。,但 是能量分布的范围非常广。其它铀系、钍系等放射性核素放出的y射 线能量情况也与钍系核素的相似,具体见附录A,B,C。这些原生核素 所放出的y射线是我们辐射的主要来源。另外,除了铀系、钍系、锕系这三个放射系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天 然放射性核素。具体如表22表22不属放射系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岩石圈或B射线的能T射线能量(keV)(括号内 核素内的丰变量(keY)(括号内为百分强度)(ppm)为百分强度)40K3B1314(89)1451(11)50VO2EC783(30),1554(70)87Rb7560274(100)无116InO1B480(100)无似8LaO0l13210(30)810(30),1430(70)147Smla2230176La00l043088(15),202(85),305(95)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由于天然放射源对人类造成的照射水 平的估计如表23。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人造成的平均有 效计量约2mSv,其中内照射所致的有效剂量约比外照射高一倍,在引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哈尔滨上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起的内照射的各种辐射源中,222Rn的寿命子体最为重要,由于他们 造成的有效剂量约为所有内照射辐射源贡献60。外照射中宇宙射线 的贡献略低于原生核素。在年有效剂量中,238U系起着重要作用,约 占全部天然本底照射水平的524。表23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的年有效剂量占总计辐照源年有效剂量当量,LLSv的百分数,宇宙射线电离成分28028014O中子成分 21 2l 10 宇生放射性核素 15 15 O8 原生放射性核素40K12018030087Rb66151238U系03238U234U10230Th71044524226Ra7222Rn214Po90800210Pb210Po130232Th系232Th3228Ra234Ra14013326164220Rn208T1170总计数650134020001000世界上个别地区,由于地表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较高,因而,这些 地区的放射性水平明显地高于正常本底地区,这些地区通常称为高本 底地区。从剂量学观点而言,最有名的高本底地区位于印度的喀拉拉 邦和巴西的大西洋沿岸。在喀拉拉邦沿海岸宽约55km的地带,由地表 辐射引起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平均达13儿Gyh一;而在巴西大西洋沿岸, 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最高达到28pGy-h。在我国的广东阳江部分地区, 由于土壤中铀、钍、镭的含量较高,因此,地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 平均也高达034肛Gyh。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或高本底地区的居民会受到较高的外照射剂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量。居住在通风不良的是内居民也会受到较高的内照射剂量。天然本底照射的特点是它涉及到世界的全部居民,并以比较恒定 的剂量率为人类所接受。因此可将天然辐射源的照射水平作为基准, 用以与各种人工辐射源的照射水平作比较。22人工辐射在当今世界,人类受到的照射的主要人工辐射源是:医疗照射, 核动力生产和核爆炸。221医疗照射现代,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医疗照射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来源于X射线诊断检查,体内引入放射性核素的核医学诊断 以及放射性治疗过程。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接受医疗照射的人数越来越多。据统 计,在发达国家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率每年每1000居民约为 300900人次,在发展中国家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率约为发达国 家的10。医疗照射造成的剂量小者每次在mGy量级,大者可达数mGy 以上。表24列出了各种x射线诊断检查所致的有效剂量值。表24各种X射线诊断所致有效剂量mSv日本1979波兰 检查部位摄片透视1979臀部和股骨上部08401627l骨盆046007一腰椎O78006487尿道0980381 785尿道膀胱099014一胃和上部胃肠道摄片167一胃和上部胃肠道透视41542胃和上部胃肠道荧光摄277一影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核爆炸核爆炸在大气中形成的人工放射性物质是环境广泛受到污染的 原因。核爆炸在大气中形成的人工放射性物质最初大多进入大气层的 上部,然后从大气层上部缓慢的向大气层下部转移,最终将落到地面, 称之为落下灰”3。当落下灰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存在于地面空气中时。 可通过吸入而引起内照射,当其沉降于植物上或土壤中时,则可通过 外照射和食入引起内照射。核爆炸始于1945年,1954一1985年,及19611962年间曾在大气 中进行过大量的核试验,最后一次是在1980年10月。地下核试验目 前仍在进行,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小。虽然核爆炸可以产生几百种放射性核素,但其中多数不是产量很 少就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已经全部衰变,对世界的居民的有效剂量负担 大于1的只有7种,按其对人体照射水平的递减顺序,它们是: 14C,137Cs,95Zr,90Sr,106Ru,144Ce和3H。落下灰对居民的照射水平, 因居住地所处的纬度而异,一般,南半球居民受到的照射量要比北半 球的低。表25列出了核爆炸给生活在南、北温带及全世界居民造成 的有效剂量负担值;从这表,我们可看出,核爆炸对居民照射的主要 途径是食入,其次是外照射。1980年底以前进行的大气层核爆炸造成 的集体有效剂量负担总计为3水107人sv,相当于当今世界人口额外受 到大约4年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就核爆炸引起的人均年剂量而言, 1963年最大,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源所致平均年剂量的7,1966年 则下降为2左右,目前则低于1。表25 1981年底以前进行的大气层核爆炸 造成的有效剂量负担及其贡献途径地点有效剂贡献途径,量负担,mSv食入外照射吸入北温带4571245南温带319082全世界3870183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哈尔滨工程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2-3核动力生产据1987年资料,现在,全世界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座核 反应堆在运行发电,正在建造的反应堆有140座,计划建造的还有110 座,整个核能发电一年15000亿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用核反应堆生产电能是以核燃料循环为先决条件的。核燃料的循 环包括:铀矿的开采和水冶,转变成不同的化学形态;235U同位素含 量的富集;燃料元件的制造;在反应堆内的功率生产;受照射燃料的 后处理;核燃料循环的不同阶段、不同装置间的核材料运输;最后, 还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虽然,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所有人工放射性核素几乎都存留在受 照过的核燃料中,但是上述循环的每一环节都会有少量放射性物质被 释放到环境中。由于其中大多数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短,在环境中 的迁移率较低,因此释放到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多半只是在局部或本地 区产生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半衰期很长或是在环境中弥散的较快的放 射性核素,它们可分布到全球,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使人类和环境受到 照射和污染“。据粗略估计,在目前,核燃料循环运行时,放射性排出物(不包 括废物处理)对附近居民造成的集体有效剂量负担为57人Sv,其中 98是在排放后的104108年间授与的。表26给出了按现有的技术水 平,核电生产持续到2500年时由核燃料循环所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和 人均有效剂量的预计值。从这表,可见1980年由于核能生产所致的人 均当量剂量只有天然辐射照射源的0005,即使到了2500年也不过 是天然辐射源照射水平的1o表26核电力生产持续到2500年时的年人均当量剂量预计值项目年份1980200021002500年核发电量预8010001000010000计值GW(e)a年集体有效剂5001000200000250000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量(人Sv)世界人口(109410lO10人)年人均当量剂O1I2025量(uSv)占天然辐射源平均暴露量的百0005O0511分数()此外,就从事核动力生产的职业人员接受的人工辐射的年有效剂 量,大概与来自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平均值处于同一数量级。人类除了受到上述三种主要人工辐射源的外照射外,还受到由于 工业技术发展造成的增大了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例如,燃煤发电、 磷肥生产造成的环境放射性污染,空中旅行、宇宙航行导致的额外的 宇宙射线照射等)以及各种消费品(例如夜光钟、表,含铀、钍的制品,某些电子、电气器件等)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不过,由这些人 工辐射源所致的世界居民的集体有效剂量负担与天然辐射源所致相比 较,般都很小,总计不过天然辐射源的1婚3。23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分析了我们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情况,对于环境的T辐射 场主要有两个特点:1T射线的能量范围比较广。从几十key,到两 三千key不等。这对于探测器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它需要探测 器的能量响应范围比较广。2环境T射线的总体强度不大。这对于探 测器的灵敏度要求就比较高。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环境T辐射场的测量方法31 Y射线的探测原理T射线的探测都是通过T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电子然后才能产 生电信号被仪器识别。T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当T射线的能量 在30MeV以下时,在所有相互作用方式中,最主要的三种是1光电相 应2康普顿效应3电子对效应。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相互作用方 式如:相干散射、光致核反应、核共振反应,但由于在我们的一般的 环境中这些相互作用出现的几率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311光电相应光电效应是当一个T光子与物质中的一个束缚电子作用时,它可 能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而光子本身被吸收。得到能量的电子脱离原 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个电子被称为光电子。这个过程叫做光电效应“。其示意图如图31。e图31光电效应示意图16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在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子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电子的结合 能,其余部分转化为电子的动能。即五r=,十函(31)式中:扣一普朗克常熟一一入射光子频率 hP一入射光子能量 卜一光电子动能西一一电子结合能由于K壳层电子离核最近,其次为L、M、N,等壳层,因此K壳 层产生光电效应的几率最大“。从观点子角分布研究中观察到:当光 子能量不大时,光电子发射方向差不多和入射光予方向相垂直;而在 光子能量较大时,则光电子发射方向逐渐趋于入射方向。由式(31) 可得光电子动能为,=五V一曲(3-2)由于一般中值约为几千电子伏到几万电子伏,而T射线的能量hv 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电子伏间,所以T m hv。如果吸收介质原子序数为Z,T射线的能量为hv,则由于光电效 应而使射线强度减弱,其减弱系数为t,则T。c 20“(hvmoc) t3-4、 由此可见:光电效应只是在T射线能量较低,介质原子序数较高时, 才能有较大的几率。312康普顿效应T射线与物质的另一种相互作用是入射光子把一部分动能交给 原予外层电子,电子从原予中以与入射方向成巾角方向射出,这一电 子成为反冲电子“。入射光子能量则变成hv并朝着与入射角方向成 0角方向散射,这一过程最早为康普顿发现,所以称为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示意图如图32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_Iiiijjiiiiiii_ji;l口jjjj_t_iil_iij_iii_jjijij啥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入射光子能量较大时,外层电子的结合能(一般是电子伏数量 级)可以忽略。因此,可以把外层电子近似看作“自由电子”。这样, 康普顿效应可以认为是T光子与原子中外层轨道电子的弹性碰撞。由 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可根据入射光子的能量和动能求得反冲电子以 及散射光子的能量和动量。计算可得反冲电子能量Ee等于Ee:竺=(3-5)蒜南当0=O。,Ee接近为0,说明没有反冲电子产生。 当0=180。,反冲电子能量取得最大值EemaxEemax:竺=(3-6)1+竺2hvhv8图32康普顿效应不意图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反冲电子能量从0到 Eemax,随着0变化而连续分布。由于康普顿效应而产生的射线强度 的减弱,其减弱系数0 C正比于吸收介质的ZA。Z,A分别是吸收介 质原子序数与质量数“。T射线能量在05-5MeV范围内,T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康普 顿效应是主要作用过程。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3电子对效应当T射线能量大于两倍电子静止能量,即hv102MeV时,v光子 从原子核旁边经过时,光子被吸收,转化为两个电子:电子和正电子, 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 。电子对产生过程示意图如图33hve图33电子对产生过程示意图在电子对产生时,入射光子能量一部分转化为两个电子的静止能 量,其余部分转化为正、负电子的动能。即:hv:2moc。i如+Ee(3-7)式中:魔卜一F电子的动能如一一负电子的动能。由上式可看出能量为hv的光予在发生电子对效应时,生成的正、 负电子的总动能为一常数,这一常数等于:Ee+Ee=17 r一21not。(38)由于电子和正电子之间的能量分配是任意的,因此每一个粒子动能可 从0到hv一2m。C2。由动量守恒关系可得到:电子和正电子几乎都是沿 着入射光子方向前倾的角度发射的,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正、负电 子的发射方向越前倾,即他们与入射光子方向的夹角变得越小。电子对效应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动能损失以后,它与吸收介 质中的一个电子结合,并转化为两个T光予,即,+e一一拍y(3-9)这个过程叫做电子对湮没,两个光子则称为湮没辐射。根据能量守恒19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理。两个湮没光子的总能量等于正、负电子的静止能量。所以2hv=2ntoC2hv=O5iMeVt310、 产生的湮没光子又有可能与介质发生光电效应获康普顿效应。 出于电子对效应而使T射线强度减弱,其减弱系数k与介质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而且随着T光子能量增大而变大,对于能量大于2MeV的T射线,电子对产生效应逐渐变为重要的相互作用过程。 T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上述三种主要过程,它们发生的几率,随着入射光子的能量、物质原子序数而变化,图34给出了这种依赖 关系。10080Z60402000101110100hv(MeV)图34光电相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优势区域 与光子能量及介质原子序数关系图中曲线上,给出了两种相邻作用过程所占比例相等时的z值和 入射光子能量hv值。对于低能T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介质以光电效 应为主;中等能量和较低原子序数介质以康普顿效应为主;而高能T 射线和较高的原子序数介质则以电子对效应为主” 。32用于Y射线监测的探测器现代主要用于环境T射线检测的探测器有电离室、盖革一弥勒计20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数器(GM管)、 闪烁探测器。电离室和GM管计数器属于气体探测 器类。闪烁探测器则属于固体探测器类。321气体探测器1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气体探测器能实现T射线的探测并不单是对因为T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的电子直接进行采集而获得电信号的。其中还有气体的电离与 激发过程、电子和离子的运动和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三个过程。1)气体的电离与激发过程 T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的电子和离子通过气体时,和气体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库仑作用,本身会损失部分能量,而使气体原子电离或 激发。电离时,核外电子所获得的一部分能量足以克服原子的束缚而 成为自由电子,从而生成离子对一一电子和正离子。所产生的离子对 数目称为初次电离。电离后产生的次级粒子再和气体分子作用而产生 的电离离子对数目,称为次电离。初电离和次电离的总和称为总电离“”。入射粒子在单位路径上产生的离子对数目,称为比电离。同样, 比电离也相应地有初比电离、次比电离和总比电离。初电离产生的电子中,那些具有较大能量能够引起次级电离的电 子称为6电子。入射粒子损失于气体内的能量E分为三个部分;a消 耗于电离,产生N。个离子对;b使气体的原子激发;c转换为气体 原子和离子对的动能。电离碰撞中受激的原子,以三种可能的方式退激;(1)辐射光子 受激原子从激发态退回基态时,发射波长为近紫 外光的光子。这些光子又可能在周围介质中打出光电子,或被某些气 体分子吸收而使分子离解“ 。(2)俄歇效应受激原子退激时,激发能直接转移给自身的内层 电子,使电子脱出,即发射俄歇电子。同时,失去了内层电子后所形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哈尔滨上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的空穴立刻(在1013S内)被外层电子所填充,伴随特征x射线发射,也称为x荧光。(3)亚稳原子某些受激原子处于禁戒的激发态,而不能自发地 退回基态,其寿命一般约为lO一10 4S称为亚稳原子。它们与其他粒 子非弹性碰撞后才能退激“ 。2)电子和离子的运动 电子和离子的运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扩散电子和正离子从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域扩散。 (2)漂移电子和正离子在外电场中被加速,但同时又和气体分 子碰撞,损失能量而减速。宏观上表现为它们沿(或反)外加电场方向 上具有一定的平均速度W称为漂移速度。假如每次碰撞后,电离粒子的动量全部损失的话,漂移速度公式为:w=始协邯E(3-11)w_ili J【面J叫7式中:肛一电场强度卜一气体压力 旷一电离粒子质量一一电离粒子在1013kPa(1atm)下的平均自由程卜一电离粒子在电场下的混乱运动的平均速度,也称为激活速度=i1而e2一一迁移率电离粒子混乱运动的能量在有电场时比无电场时所增加的倍数 rl,称为平均激活能。二掰U2=卵兰灯(312)23式中:k一一玻尔兹曼常数 T一一气体的绝对温度(3)复合可分为电子复合与离子复合两种情形。电子与正离子 碰撞时可发生与电离相反的过程,即复合形成中性分子。这个过程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称之为电子复合。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被吸附而形成负离子, 即产生电子吸附效应。负离子与币离子碰撞时也要复合成中性分子。 这个过程称之为离子复合”“。通常把吸附电子几率大的气体,称为负 电性气化如氧、水蒸气和卤素等。电子被吸附形成负离子之后,漂移 速度大大减慢,复合几率增加几个数量级。复合过程将导致收集到的 电离数减少。3)外加电场与电离粒子的收集 假定在探测器气体空间形成No个离子对,在外加电压v的作用下,这些电子和正离子分别向正、负电极漂移而被电极所收集。图35示 出收集到的离子对数与外加电压的关系。1012羞革一弥勒区(盏革一弥勒计数管),一。留有限正比区tlfvI,1010复台区饱和区正比区电离室)(正比计数 痧涟IIIII。z鼎靛怍置【1041伊么Ntl0巧2505007501000电压(V)图35收集的电荷数与外加电压的关系以下是对各个特性区的介绍: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I复合区外加电压va很小时,离子漂移速度很小,扩散和复 合效应起主要作用。电极上收集到的离子对数小于初总电离数No。II饱和区 外加电压达到某一定值Vb时,复合效应基本消失。 这时初总电离数N。全部被收集,达到饱和,而且在电压范围在VaVb 内,被收集的电荷数基本上保持不变。这段电压范围VaVb称为饱和 区。电离室工作于此区间内”“。IIIa正比区外加电压超过Vb之后,被收集到的离子对数N大 于初总电离N。,气体内出现气体放大过程。在I、II区内,外电场较 弱,初电离所产生的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受电场加速获得的能量不足 以引起气体分子发生次级电离。在III区内,外电场很强,初电离电子 的能量已经能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次级离子对。次级电子在漂移过 程小又可能被加速到足以再产生次级离子对。如此不断地继续下去, 使电离的离子对数目增长很快。这一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末汇报幼儿园发言稿
- 创意画钟表课件
- 小班水彩创作课件
- 时间与生命的课件
-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代付款服务三方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房地产经纪保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制作公司投资与合作协议0001
- 二零二五年离婚协议有声书版权授权与内容更新合同
- 2025版离婚协议书英文翻译与本土化适应研究
- 光伏发电站运行规程
- 医院系统瘫痪应急预案
- 光伏项目技术标准清单
- 117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 水电站全套课件
- 输气管线破裂漏气应急处置方案
- 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重点
- 脑卒中急救中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应用
- 野外蚊虫叮咬预防知识讲座
- 人体解剖学试卷及答案
- 成人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