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案 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一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竹笛名曲姑苏行,在优美典雅而明 快的旋律中营造一种舒泰愉快的游园氛围 。 ) 师: 同学们,咱们昆明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春城 ”的美誉;广州有“花城 ”之称,济南有“泉城 ”之名,重庆被誉为“山城 ”,拉萨是的“日光城 ”,那有“人间天堂 ”美誉的是哪两座城市呢? 生(齐) : 苏州和杭州 。 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 。 那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 生(齐) : 苏州有许多的园林 。 师: 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文字去神游苏州园林 。但是在进园之前,大家必须拿到一张门票 。 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一张门票,来试试看! (屏显 。 ) 注音: 池沼( ) 轩榭(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蔓延( )着眼( ) 蔷薇( ) 败笔( ) 斟酌( ) 释义: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师: 谁先来拿第一张门票呢?(一男生踊跃举手 。 ) 师: 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哦! (生读,其中“镂空 ”的“镂 ”读成了一声,“ 着眼 ” 的 “ 着 ” 读成了zh o。 ) 师: 有些遗憾啊,未能完全读 对!谁来给他纠正错误呢?(生朗读字词。 ) 师: 完全正确,恭喜你已经获得入园的第一张门票。 请大家标注字音并把字词齐读两遍。 (生齐读。 ) 师: 下面来解释文中的几个字词。 生: 重峦叠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 生: 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在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师: 解释得很好!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词,一个形容山姿,一个形容树态,让人联想到美好的自然景象。文中有两个意思非常接近的词,是哪两个呢? 生:“自出心裁”和“别具匠心”意思相近,都是指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出自内心的巧妙构思和设计。 师: 那谁能解释一下“因地制宜”这个成语的意思呢? 生: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因,根据;宜,适当。 师: 很好,抓住关键词“因”便能准确理解词义了。 在我们学过的字词里还有没有把“因”字解释为“根据”之义的词语呢? 生: 还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师: 嗯,还有“因势利导”。 同学们,积累词语就应该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字词已经过关,我们成功领到了“游览”苏州园林的门票。请大家跟随叶圣陶先生的引导,信步走进苏州的园林,去欣赏那醉人的风光。 二、 图说苏州园林欣赏天堂风光 (播放苏州园林音画视频朗读。 ) 师: 刚才大家在看视频朗读的时候,神情都很陶醉,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生: 我感觉眼前看到的园林景致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生: 古典优雅,静谧清幽,给人一种闲适的感受。 这都是建造者们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的结果。 生: 我的感受正如文中所说“如在图画中”。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也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一个字,“美”! 生: 看了视频心生向往,真是“人间天堂,风光无限”啊! 师: 其实,苏州园林之所以这样美不胜收,得益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的造诣 。 *的说明对象就是 生(齐) : 苏州园林。 师: 苏州大大小小园林大概有50 多处,园林景致可谓美不胜收,正如文中所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园林艺术中的代表和典范。 那么苏州园林具有什么特征呢?它的艺术之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 概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谋篇布局 (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 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注意中心句应该是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屏显。 ) 默读要求: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并 作指导。 )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老师把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都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请大家看大屏幕,咱们现场删减出中心句。 (屏显反映课文各段内容的图文并茂的画面。 ) 生: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 还可以再删减掉几个字,让语言更简洁吗? 生: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 提炼得很好,这样显得更加精练了! 生: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三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第四段的中心句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 同学们注意,第四段不仅介绍了假山的堆叠还介绍了池沼。 那么苏州园林里的池沼有什么特点呢? 生: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师: 是的,这样概括才算完整准确。 接着往下找中心句。 生: 第五段的中心句应该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第六段中心句是“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第七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师: 完美的概括,接着提炼后面几段。 生: 第八段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第九段的是“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提炼,是否发现说明文中心句的特点了呢? 生: 中心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大多出现在句首,起总括段意的作用。 生: 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师: 是的,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 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的基本内 容了。 下面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屏显课文主要内容。 生齐读。) ( 1)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 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 5)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 7)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师: 我们跟着叶老不仅欣赏了优美的园林风光,还学会了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二)速读课文,明晰说明顺序。 师: 同学们,此文可以说是说明文中的“标本”,值得我们学习的除了围绕中心句写作,还有一点,就是思路特别明晰, 请大家通过给这篇*划分层次, 来体会和学习这一点。 (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 生: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总说, 介绍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中间八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师: 非常明显,*是“总分总”的结构。 重点是如何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清楚。 生: 第二自然段为一层,其余为一层。 因为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师: 你能不能把写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读一读呢?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 这是文中很关键的一个句子,后面的介绍都紧扣这一特征。 请大家齐读此句。 (生齐读。 ) 师: 那后面几个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一特点的呢? 生: 后面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 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 。所以还是“总 分 ”的关系 。 师: 这里也是明显的“ 总 分 ”结构 。 请大家想一想,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呢? 生: 不能,因为后面的四个自然段,分别照应了 第二段中总特点后面写到的四个方面,不能调换 。 师: 观察很仔细,那么后面第七至第九自然段是从哪个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呢? 生: 后面三个自然段是从苏州园林的局部 、 细处介绍了苏州园林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 建筑的色彩美 。 师(小结) : 同学们,通过“层层深入 ”的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是紧紧围绕苏州园林“图画美 ”的总特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 、从总到分 、 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特征突出 。 我们一起来勾画*的层次 。 (屏显课文结构图 。 ) 师: 跟叶圣陶学说明文的谋篇布局,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假如明天我们写一篇说明文,该如何安排结构? 生: 我学到了写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可以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出层次,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照应 。 师: 写说明文谋篇布局很重要,请大家记住要“抓特征,明层次 ”。 在梳理结构时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 请大家读一读,说说你对此结尾的看法 。(屏显 。 ) 你对这篇课文的结尾部分有什 么看法? 生: 感觉收尾有些草率 。 生: 我觉得这是故意给*留出让读者品味的余地,可以说的还有很多,但又不说完,让读者自己去欣赏和了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也是一位语文老师,而且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 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屏显 。 一生读 。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 。 曾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 。 以后,在中学 、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 。“五四 ”前夕开始写作 。 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 。 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 ”。 最初是以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 年第 4 期上。 师: 读了这则材料,大家说叶圣陶这一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 这是一本摄影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自己去看吧! 师: 作为一篇序文,苏州园林已经非常成功了 !结尾简单的一笔就收到了“无声胜有声”“言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 四、 细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语言 师: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的典范。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先生去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吧。 (屏显文中 5 个重要的句子,学生自主品析。 ) 1 .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3 .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4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 5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师: 请同学们从这 5 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写出赏析文字。 生: 我品析第一句。“标本”在句中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师: 一个词就把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概括了 ,可见语言之精练和简洁! 生: 第二句中的“ 一切”和“ 决不”两个词语不能删掉,表示语气的坚定,强调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点。 生: 第三句,我认为句子中的“技术”侧重于实效,可以大量复制,而“艺术”则讲究独创,无法被复制。 师: 是的,“艺术” 强调个人独创,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 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两个词词义同中有异,既赞美夸赞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又强调了园林设计独具匠心的艺术性,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 用词准确又严谨! 生: 我喜欢文中描写藤萝的句子,“珠光宝气 ”“盘曲嶙峋 ” 两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出了园林的繁华气氛 、 生机盎然和沁人心脾 。 师: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不仅准确严谨,而且生动典雅 。 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感受说明文生动而优美的语言特色 。 (生齐读句子,反复品味语言之妙 。 ) 生: 我想问一问,文中说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的特点是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这该怎么理解? 师: 此句的意思是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 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 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的感觉 。 同学们,苏州园林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可以说既准确又生动,既严谨又优美 。 借用叶圣陶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我们可以说 苏州园林 是说明文的 标本,谁如果要学习 说明文,苏州园林就不可以错过! 五、 评说苏州园林从苏州园林看中式审美 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因为苏州园林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普遍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如在画图中”,苏州的山水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画卷,美不胜收。 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把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句子,并想一想体现了中国人什么样的审美观。 (屏显。 )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3.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学生跳读课文,找出相 关语句。 ) 师: 这些语句中都提到了图画,请问指的是什么画? 生: 美术画!工笔画! 生: 国画中的水墨画! 师: 中国画不同于西洋画,在座的诸位有没有学习中国画的? 生: 有。 师: 那请学过中国画的同学来说一说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 生: 中国画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韵,如果是画山水那就讲究自然之趣,还会有许多留白的地方,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师: 感谢这位同学让我们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是的,中国的绘画、 建筑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浑然天成。 苏州园林曲曲折折的回廊,近景远景的层次,都体现出中国古人“曲径通幽”的审美观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而这种审美观,也慢慢地积淀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这就是文化 。 (屏显。 ) 中式审美 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古代建筑: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来学习,也要把它当作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来学习。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更美地生活。 最后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城市为什么需要园林? 生: 因为生活在喧嚣城市的我们,需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心情,调节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的步伐。 生: 城市中的园林是我们置身于世俗之外的一个栖息之所,它让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也能拥有一份闲适悠然,走进自然之中,忘掉一切生活中的烦恼。 师: 中国舞蹈家杨丽萍说过:“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花儿怎么开的。”我们要记住: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建造一座座园林?因为人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下课! 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二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8、9、10 细部 (小) 总说 分说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学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积累相关的语言。 2.掌握事物类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学习*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了解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起课文: 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19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华园,写了一篇题为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小散文,内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见到28岁的叶圣陶时的感受,为他那年纪并不老但“朴实的服饰和沉默的风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叶圣陶身上,见到很多看似寻常却也崎岖的景象,并认定,叶氏的沉默寡言而不喜欢论辩、极为和易而从无怒色,是一种智慧之举;此外,提笔从容而文稿极清楚、生活随意却极有秩序、态度积极却不怎么浪漫,这些,均“出于天性”,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他在做小说编辑期间,叶圣陶先生发现并扶植过的作家有茅盾、巴金、丁玲、戴望舒诸人,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文坛伯乐”。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筑上集各家之长,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苏州园林面积均不大,大的四五亩,小的不足一亩,但造园艺术极为讲究,以其风格迥异、独具匠心受到世界注目,继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狮子林、沧浪亭、艺圃、耦园又于2000年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有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叶圣陶与苏州园林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之城,据叶圣陶先生自己说,游过的园林达十多个。中学时代他曾与同学顾颉刚、王伯祥等组织了诗社“放社”,经常在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园林里举行文学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要职,长期居住北京,然而对苏州园林仍是梦牵魂萦。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图册,叶圣陶先生得悉后,函购了这本图册,他自己说:“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 一九七九年初,陈从周邀请叶圣陶先生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慨然允诺。课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他在序文中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他写的苏州园林从欣赏者的角度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学习课文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对象,用横线标出苏州园林给人的总体印象,用序号标出说明顺序,用波浪线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用批注点明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说明文的结构与中心。 老师指导学生梳理: 语音:倘(tng)若 鉴(jin)赏 轩榭(xun xi) 池沼(zho) 镂空(lu) 重峦叠嶂(zhng) 丘壑(h) 嶙峋(ln xn) 斟酌(zhn zhu) 阑干(ln) 说明对象: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总特点:“处处入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理解说明文的整体结构。 1.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点题: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大处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人如在图画中 分说: 每个角落的图画美 细处着眼 门窗雕镂琢磨工夫 建筑材质颜色搭配 结语:可以说的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2.*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从整体到局部。*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主要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在结构层次安排非常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言其共性: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出现一幅完美的图画。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从主到次,使*条理清晰。 *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学习课文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文的要素及语言。 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要素 1.精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叫“标本”?它呼应下面哪一句话?本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标本”在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即可以作为学习、仿效的典范。 呼应的话是:各地园林多少受苏州园林的影响。 主要写的是: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精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特点?园林的建设者是如何体现这个共同特点的?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说明苏州园林追求的标准非常高。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精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本段主要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图画来比方,将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不对称的建筑比作美术画,这样浅显好懂,也为后文的比较奠定了基础,后文将美术画与园林画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4.精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池沼有什么特点? 明确:假山的堆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的宽敞,以池沼为全园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如池水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构成一幅画的效果。 5.精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本段采用了从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总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在着眼于画意,再从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互搭配说明树的栽种着眼于画意,接着从修剪成的各种状态说明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 6.精读课文最后四段,思考苏州园林中的花墙和廊子有什么作用?苏州园林的角落有什么特点?苏州园林的门窗讲究什么?色彩有什么讲究? 明确: 苏州园林中的花墙和廊子的作用是:使之层次多,景致深。 苏州园林的角落有什么特点是:注意画图美。 苏州园林的门窗讲究:工细而决不庸俗,形成高度的图案美。 色彩讲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谢在库管员授课课件
- 2025年度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诉讼担保书样本
- 2025常年知识产权纠纷预防与应对顾问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合同
- 2025版全新水钻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离婚夫妻债务明确划分及财产分割协议
- 2025年度高层建筑外墙抹灰施工与维护一体化合同范本
- 2025年汽车租赁与二手车交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国外工作合同协议书
- 2025劳动局劳动合同模板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图形动画毕业设计
- 工会劳动竞赛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建筑工程-安全员C证-安全员(C证·上海)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光伏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
- 仪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三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工程设计图纸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