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一.doc_第1页
2019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一.doc_第2页
2019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一.doc_第3页
2019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201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一)(5.25.13)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4个小题。(10分)【甲】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乙】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1.下面对甲诗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B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诗人移情于物,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C颈联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D尾联着力描写一个细节,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答案及解析:D “直接”应为“含蓄”。2.对乙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客心”“宾雁”点明游子远行在外。B颔联回忆想象与家人朋友登高出游的情景,是虚写。C颈联是登梓州城所见之景,是实写,与颔联构成对照。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答案及解析:D 抒情方式应为:直抒胸臆。3.语句品析。(4分)(1)品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的妙处。 答案示例:“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品析“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4.试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甲: 乙: 甲:忧国伤时,思家念亲;乙: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4个小题。(12分)【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闭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对甲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答案及解析:A “次”临时驻扎、停泊的意思。2.对乙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答案及解析:B 颔联突出强调天气寒冷,路途艰辛。3.语句品析。(1)品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分) 答案示例: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2)品析“天寒有日云犹冻”中“冻”的妙处。(2分) 答案示例: “冻”作动词,既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乌云凝重之态,突出天气寒冷之意,又表现了诗人凄凉之心。4.试分析两首诗尾联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4分)甲: 乙: 甲:诗人触景生情,由上联的新年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借助“鸿雁传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乙: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个小题。(8分)【甲】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乙】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释】1离歌:离别之歌。 2关城:潼关、函谷关。3御苑:皇家的宫苑。4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5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1.对两首诗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是一首词。上片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B甲的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C乙诗颔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鸿雁”“云山”,写送别之时感官触到的物象,是写景;“愁里听”“客中过”,由景生情(触景生情),抒发离愁别绪。全联同时又是叙述孤寂旅途的过程,也是叙事。D乙诗动静结合,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答案及解析:D 视听结合,虚实结合,拟人,渲染。2.品析“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中“催”的妙处。(2分) 答案示例:“催”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试比较分析甲、乙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4分)同: 异: 答案示例:相同:离别的不舍、伤感,对朋友路途和离别后生活的担忧、关切;不同:甲还有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乙有对晚辈的叮嘱和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 实湖 光 染 翠 之 工 山 岚 设 色 之 妙 皆 在 朝 日 始 出 夕 舂 未 下 始 极 其 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罗纨(w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夕阳。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B. 泠泠作响(发出)C梅花为寒所勒(约束阻止) D. 山岚设色之妙(假设)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分)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猿则百叫无绝 月景尤为清绝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皆在朝日始出D梅花为寒所勒 歌吹为风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4处.(2分)其 实 湖 光 染 翠 之 工 /山 岚 设 色 之 妙 /皆 在 朝 日 始 出/ 夕 舂 未 下 /始 极 其 浓 媚。4.翻译下列句子(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那些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上的僧人和游客享受,怎么(哪里)能够对那些俗人说呢? 5.甲文中描绘“高峰入云”的四个四字短语是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乙文中从游人角度侧面写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淡泊名利,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 。(5分)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 之 为 学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独 学 无 友 则 孤 陋 而 难 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勉勤勉,努力。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或遇其叱咄(有时)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 D若既不出户(窗户)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3处。(3分)人 之 为 学/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独 学 无 友 /则 孤 陋 而 难 成。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