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乐山市夹江县外国语实验学校 吴虹林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二下)克与千克的认识理念和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做,从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教育家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传统教育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试想:学生的注意力能坚持多久,他能记得的有多少?当今,“翻转课堂”这个词已经在每位教师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我认为小学生的“翻转课堂”就是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担当,学会承担责任,从而学会如何去获取新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对于本课教学,我设想:一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询问、看书、查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获取自己能获取的知识,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二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操作,深刻感知1克与1千克的轻重。三让学生大胆创新、举一反三。【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认识,也是为以后“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教材从学生在超市购物引入,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注重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概念,为估量作好准备。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术语转换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多重”“轻重”等生活语言。学情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知道物体有轻有重,对轻、重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要用秤来称重量,会运用生活实践经验来进行物体的轻重比较,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他们也知道有关轻重的单位,如:斤、两等,但对克与千克可能在超市看到过或曾听说过,不知其意。学生但对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是不知道的,没有任何感受,因而无法对具体的物品进行估量以及用克和千克来判断物品的质量。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和标准,去比较、权衡、估量物体的轻重,形成估量策略,培养和提升学生估量的能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初步认识各种秤,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理解两者关系。2. 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3. 初步学会用“克”“千克”作单位进行估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天平、弹簧秤、2分硬币、两袋500克糖、一袋1千克的面粉、回形针等生活用品 。学生前置学习和准备:1. 准备1枚2分硬币、50克左右、200克、500克、1千克的物品。2. 我知道克与千克是表示物体( )的单位,我的体重是( )3. 我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g、kg表示什么意思?我是怎么解决的?我还有什么疑惑?【教学翻转点】1.立足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学自悟,初感新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立足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量实践,内化新知, 提升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力。3.立足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大胆创新,拓展新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力。【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议已知。1. 谈话引入,直揭课题。你认为克与千克是用来表示物品什么的单位?2. 学生说一说,关于克与千克,已经知道了什么?3. 生将物品按单位分一分类,掂一掂,讨论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克与千克谁要大些?设计意图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提倡先学再教。基于二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通过课前收集了相关物品,能发现、感知和了解相关知识。所以直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目的是要学生学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类掂一掂让学生对比,发现克前面即使数据大但都没有千克为单位的物品重,可想而知克是小单位,得出:一般情况下较轻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二、探一探,学新知。(一)掂一掂,说一说:感知1克的重量。 1. 1克有多轻呢?什么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2. 如何证明它大约是1克?引出各种秤。3. 出示天平,简单介绍,称给孩子们看,得出:1枚2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4. 学生掂一掂2分的硬币,边掂边向同桌说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然后再换一只手掂。5. 师:你觉得1克怎样?记住这种感觉了哦!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有比1克还轻的物品吗?(二)想一想,掂一掂: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物品的重量。1. 展开联想:1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5枚呢?100枚呢?500枚呢?2. 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物品的轻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几十克、几百克的物品掂一掂,并和1克的物品对比掂一掂。(三)猜一猜,拎一拎:感知1千克的重量,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1. 让生拎一拎1千克的物品的重量,并向同桌说说感觉。你认为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2. 让生一手拎1千克,一手拿1克,进行对比感知。师问: 你认为多少克是1千克?让生左手拎1千克的物品,右手拎两个500克的物品,初体会是否一样重。3. 如何证明?师称给孩子们看,得出:1000克=1千克,1千克=1000克。让孩子们写一写,读一读,记一记。4. 你根据1千克=1000千克,可以以此类推联想到什么?5. 学生互相背一背、想一想等,感知几千克、几十千克、几百千克的重量。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概念,通过多次对比感知,让学生在心中建立1克与1千克的模型和标准,为估量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想象5枚2分硬币重多少?100枚呢?以及让孩子们根据1000克=1千克进行联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合理类推能力。通过让孩子们互相背一背、抱一抱建立几十千克的模型,再让生想象几百千克的重量,为今后的后续学习奠基。三、练一练,拓思维。1.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吗?一个鸭梨重约300( ) 一个大南瓜重约4( ) 一个排球重约450( )一只大公鸡重约3( )也可以说成一只大公鸡重约3000( )。2. 故事引领,大胆估量。师介绍一抓准张秉贵的故事,引导学生估量:大约( )个苹果重1千克。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克与千克的分辨。通过一只大公鸡重3( ),或一只大公鸡3000( ),让学生填单位时还要结合前面的具体数据具体分析。通过介绍一抓准的故事,引导学生如果能比较准确的估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以后出去买东西也能心中有数,更重要是让生形成估量策略,为下节课新知奠基。四、读一读,阔视野。1. 引入我国和其它国家常用的一些质量单位,开阔孩子们眼见,同时让孩子们明白为方便交流,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中股权比例变更及执行细则
- 离婚协议书:财产分配、子女监护及赡养责任承诺
- 夫妻离婚后共同财产分割及同居生活协议范本解读
- 离婚后共同财产分割及房产分割补充协议
- 离婚协议中公司股权分割与离婚后个人隐私保护合同
- 诫子书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贵州省安顺市高考数学第二次质检试卷【含答案】
- 湖北行吊安全培训课件
-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诚信是金课件
- 建筑工程泥水劳务分包合同书
-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实践》课件
- 第三单元 山水梦寻 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铁塔监理流程
- 《社会化网格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700字
- 稳派教育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车间5S检查评分表
- 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简介范文
- 静电复印纸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高一 人教版 英语 必修一第四单元《Lesson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