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文化建设之常变常新的课堂环境孟琳 湖北省襄州区张家集张咀小学 441112摘要关于文化建设,当前学校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多集中于“学校文化”,关于“学校文化”的实践又大多体现在课堂之外的各种活动中,在课堂中我们则很难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存在。课堂内外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反差,课堂外是开放、民主、充满生机的,课堂内则往往是封闭、集权、死气沉沉的。本文中教师从关注课堂文化建设入手,经常改变课堂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词:班级 课堂 改变 文化建设为了写这篇关于课堂文化建设的文章,我在网上浏览了相关内容,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校园文化?什么是班级文化?什么是课堂文化?这其中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陶西平先生所写“改革发生在课堂上一一关于课堂文化建设问题”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陶先生说“我们觉得课堂教学的水平是学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集中体现,尽管学校教育水平并不完全体现在我们所讲的小课堂上,但是是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学校教育水平最重要的体现领域,而课堂文化又是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集中反映。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我们讲的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更重要的应该重视学生每天在学校里度过主要时光的课堂文化。”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想象一下,你天天上下班经过的那条泥泞小路,突然有一天被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取代了,或者说,你每天上下班必经的那条大马路,突然换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曲径。当时的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激动?总之是别有一番滋味。可见,周围环境对人的心情的影响该是多么的大。现在言归正传,说说我们的课堂环境。三尺讲台上,一本正经的老师,站在黑板前,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奋笔疾书,一列列“向前看齐”的桌椅,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学生,时而抬头听讲,时而低头做笔记。这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一间教室里,教师很少改变教室的摆设,教室内的课桌椅一旦布置好,可能至少要持续一学期或一学年而不作任何改变。想想看,假如我们那个形状、位置、摆放等十年如一日般从来不曾变过的讲台、黑板和课桌椅,突然之间变作了另外一幅模样学生们该会有着怎样的心情呢?如果有一天,桌椅不再朝前看,而是“对对碰”,学生们不再对老师行注目礼,而是互相“注视”,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当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吸取知识,成长人格。”这种理解的课堂氛围才能够使学生敢于勇于发表见解。我觉得浙江省的特级教师刘永宽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了这一点。刘永宽老师给学生上课时,总爱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点子。听他讲课,总会让人有一种重换天地的感觉。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因所教内容枯燥,一些学生开始昏昏欲睡。刘老师立即停止讲课,提议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把课桌椅重新摆放一下,大家围成一圈听课,如何?”台下的学生不知他葫芦里要卖什么药,还以为是要做什么游戏呢,于是立刻动手摆弄桌椅,两分钟后,一个“圆桌会议室”就出现在学生面前。刘老师站在圆圈中,就像电视中的主持人一样,一本正经地扫视着四周的学生,而学生们也笑嘻嘻地盯着圈内的老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大家看,如果我把这个纸袋和这个小钢球同时往下扔,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刚球先落地呗!”、“钢球落得快!”周围的学生七嘴八舌,甚至一些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也满面生辉地看着刘老师。刘老师对这种气氛十分满意,:“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但是,我现在要变一个魔术,结果与你们想象中的是不一样的。我之所以让你们围成一圈,就是便于你们更仔细地盯着我,如能看破并指出我魔术中的花招和漏洞者,必将重奖。”刘老师将手举高,纸球和钢球同时从手中跌落,且几乎同时落地。同学们七嘴八舌起来:“呀,真奇怪。”“可我明明没有看到老师施什么法子嘛。”刘老师笑道:“想知道原因?那就请听我详细分解。”学生们顿时竖起了耳朵。 . 为了调动起学生们对课堂的兴趣,刘老师经常性的改变课桌的排列顺序,如排成圆形型、马蹄型、对称型、品字型等,或让学生背朝黑板,或两人一组,或一人一桌等。刘老师信奉“课桌的摆放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随时更换,随时给学生新鲜的感觉。只要学生喜欢,我的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 在口语交际课的时候,我就向刘老师学习,尝试把课桌摆成相对的两大组,形成辩论的激烈场面,便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小组内的凝聚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学生逐步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秋季开学后的这段时间,气温高,学生中午到校后只顾贪玩,没有午休,下午第一节课特别容易犯困。我就让学生们集体立正几分钟,齐声朗读我们襄阳的名人诸葛亮传于后世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当充满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字在课堂上响起的时候,同学们深情投入,感情饱满,朗朗的读书声既赶走了困意,又起到了修身立志的作用,也吸引了学校附近的老百姓纷纷驻足聆听。在我的印象中,学生时代最兴奋的事,莫过于举行班级活动,不仅仅是因为好玩,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眼里今天的教室真“好看”,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呆板、毫无生气的教室,而像是换了一个地方。 已经有研究表明,在我们传统的课桌椅“秧田式”排法的环境里,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由于他们与老师的空间距离较短,心理距离也相对较短,这些学生往往能博得老师的表扬和称赞,因而也会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而坐在后排的学生则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也由于他们与老师的空间距离较远,因而心里距离也相对较长。从而这些学生表现出对自己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也缺乏信心。 所以,我会经常对有限的教室环境作一个小小的变动,以此来带动学生们学习态度的变动,譬如,改变桌椅排列形式,改变教室的光线和通风状况,改变教室空间和色彩,改变老师的办公地点,定期或不定期的调动学生的座位,这种种改变,为的是让学生换一种“环境”。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学生们很喜欢听我讲课,因为在我的课上,一切都变得那么与众不同。 其实,刘老师的“魔术”只不过是一个小实验而已,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并不值得学生们特别关注,但是,因为课桌椅的移动,再加上刘老师的“卖关子”,使得这个小实验增加了不少趣味色彩,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仅仅是桌椅的摆放位置做了改动,却给学生换了一番天地的感觉。课桌椅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方阵,而变成了富有曲线的“圆”,亦或是别的什么形状,这些面貌一新的不同寻常的变化确实能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哦!原来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这种改变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一改往日的无精打采而呈现出高度兴奋的状态。因为视野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情的变化,这非常有利于教学。 对习惯了“脸朝讲台”的学生来说,突然有一天,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下讲台,与他们“平起平坐”,表面上看,老师的威严减少了,但却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也无形中增加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 教室是我们的“一亩三分地”,在这个地盘上,并没有人规定我们必须要如何做才对,只要有利于教学的环境,我们都可以进行尝试,只要孩子们愿意,只要孩子们在其中能更好的学习,就绝对没什么坏处!所以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就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就跟阳光和空气,对于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是学生智慧、能力、人格生长必要的环境跟氛围。 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只要我们用心思索,必定能在有限空间里创造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更好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