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2).doc_第1页
汽化和液化 (2).doc_第2页
汽化和液化 (2).doc_第3页
汽化和液化 (2).doc_第4页
汽化和液化 (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2、蒸发:(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3、沸腾:(1)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上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一标压下酒精的沸点只有78,测高温要用水银温度计。 5、水沸腾时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 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比水多一个液化放热过程) 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我们平常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液化的)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7、纸锅能把水烧开而不会燃烧是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实验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两个错误之处:(2)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_、_。 (3)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_、_.(4)如图(甲)(乙)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5)如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 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如下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可以看到沸腾现象在液体的同时发生,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热。(8)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4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5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4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练习 一、物态变化的种类1、小华戴着眼镜喝热开水时,镜片会逐渐模糊起来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 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3、如图l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4、炎热的夏天,当我们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从冰箱内涌出团团白雾。实际上这些白雾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小水珠,这一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凝华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6、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我市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原因是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7、冬天清晨,常会看见卧室玻璃窗的内表面上有水雾。水雾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8、烧开水时,我们通常会看到壶嘴周围有些“白气”,掀开壶盖,发现盖的内表面有积水,这两种现象都是( ) A、熔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液化现象9、小华戴着眼镜喝热开水时,镜片会逐渐模糊起来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10、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11、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大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凝华 B 凝固 C 液化 D 汽化12、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 现象(填“汽化”或“液化”);冰棍吃到口中感到很凉,是因为冰棍熔化过程中 的原因(填“吸热”或“放热”)。13、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汗水 (填一物态变化)吸收人体的 。14、“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中金属盘底部的水滴是 (熔化液化)形成的。由此推断:雨 是大气中的 形成的。1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二、蒸发题18、某物质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减慢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温 B密闭 C摊开 D通风1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20、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减慢蒸发的措施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三、沸腾题21、如图6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判断当地气压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2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23、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24、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烂,是因为锅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锅内水的沸点 100。(填“大于”或“小于”)2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水中蒸食物,锅与碗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四、综合题26、如图8,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27、晶体熔化过程与液体沸腾过程的相似之处是_28、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水银的( )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密度不同29、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A冬天,打开暖风B冬天,打开冷风C夏天,打开暖风D夏天,打开冷风30、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