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二).docx_第1页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二).docx_第2页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二).docx_第3页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二).docx_第4页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材料教育改造中及时解决罪犯的一般心理问题-对罪犯李某心理矫治个案分析教育改造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罪犯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监区心理咨询师就要科学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罪犯的具体情况制定对策,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在教育改造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心理问题的罪犯都是一般心理问题,只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治,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作用,就能及时的化解罪犯的一般心理问题,促进罪犯顺利改造,消除影响监区安全稳定的不良心理因素,确保监管安全。20*年5月至20*年9月,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问题的罪犯李某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会谈和矫治,帮助罪犯李某及时发现问题,抓住主要原因,充分利用教育改造的各种手段解决罪犯自身问题,有效缓解了该犯的悲观情绪,改善了该犯的适应性,促进了该犯的心理健康。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李某,男,汉族,46岁,云南省*县人,运输毒品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年7月17日入监。2、个人成长史:李某自幼在农村长大,兄弟姐妹6人,李某的家乡地处云南边陲地区,该地区毒品泛滥,村里人大多从事毒品交易并以此为谋生和致富之道,李某的近亲中有4人因从事毒品交易先后到监狱服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李某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早早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务农,常跟社会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士来往,眼看着身边的人因为从事毒品交易走上致富的道路,由于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加上对身边人一夜暴富的盲目崇拜,自己也走上了贩卖毒品的道路。1993年12月18日,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云南省第三监狱服刑,于2008年4月29日刑满释放。刑满释放后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一些后辈因从事毒品交易过上富足的生活,而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加上好逸恶劳,心里产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于是找到在服刑期间认识的狱友,开始了第二次走上犯罪的道路。该犯于20*年7月17日投入云南省第四监狱改造。3、精神状态:感知正常,思维逻辑正常,情感表达言行一致。情绪低落,表情忧郁,与咨询师交流无碍。4、生理与身体状态:李某没有患过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新入监服刑人员体检报告表明李某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感觉腰疼头疼食欲下降,失眠健忘。5、社会功能:常以腰疼为由消极劳动,在与同改交流中流露出轻生言论,常常唉声叹气,对监狱的考核制度有怨言,对大部分事情没有兴趣。二、矫治原因服刑人员李某自20*年7月17日入监以来,能够认罪伏法,积极参加学习和劳动,改造表现一直比较稳定。由于系累犯且系毒品再犯,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且限制减刑。20*年从六监区调入五监区,在十号习艺楼接受劳动改造,20*年5月份以来,该犯在劳动中出现悲观烦躁,情绪悲观,在与他犯交流中流露出轻生言论,常常以腰疼为由消极劳动,并伴有入睡困难,厌食等现实表现。三、主诉及个人李诉主诉:我今年47岁了,由于限制减刑,至少要在监狱服刑二十五六年,到时我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获得自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我被抓时最小的孩子还没有满月,由于我触犯了国家法律,害得家庭破碎,不能孝敬父母,不能抚养幼子,不能扶持妻子,深感自责,无颜再见家人。现在监狱管理严格,考核分难挣,劳动报酬也少,刑期又长,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四、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的情况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该犯年龄偏大,精神欠佳,情绪低落,所穿囚服还比较干净整洁,回答问题切题,叙述问题语速慢,思维正常,自知力完好,未见明显精神病症状。2、李某身边服刑人员反映情况:李某近期经常说自己腰疼头疼,消极劳动,不与他犯交流,经常讲自己活不出去见父母了,常常抱怨考核分少,之前在六监区高戒备分监不用劳动,每个月14分,现在每天要干劳动,完不成任务就只有13分,同时该犯最近食欲和睡眠都不好。3、咨询师谈话了解的情况:根据进一步的谈话了解,该犯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观念淡薄,认为进行毒品交易只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被抓只是运气不好,心存侥幸;二是父母年事较高,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养老问题;三是愧对妻子儿女。五、心理测验情况根据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人身危险程度(RW)检测分析报告,该犯检测分值为46分,人身危险程度处于相对稳定区。根据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心理、认知和行为特征(*R*)检测分析报告结果显示:1、该犯在认知方面法律理解这个维度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法律常识缺乏严重,对法律理解极其错误;2、该犯在心理方面有轻度的悲观、抑郁、偏执、精神异常症状,情绪易变性存在轻度问题;3、该犯在行为方面存在轻度贪财行为倾向;综合鉴定为B类罪犯。六、对该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1、社会原因该犯读到三年级就辍学在家,在社会交往中接触到一些不良人员和不良信息,家乡地处云南边陲地区,身边的人从事毒品交易的人很多,耳濡目染,加上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缺乏,对法律理解和毒品存在严重偏差,才两次走上犯罪道路;2、心理原因该犯自述嫉妒心理和好逸恶劳性格对自己一生影响很大,因为嫉妒别人比自己有钱所以拼命赚钱,好逸恶劳就只能铤而走险,最终走向犯罪。在服刑中,能认罪服法,但是对漫长的刑期存在恐惧心理,担心家人问题,担心减刑问题,又有完不成任务的现实改造问题,最终导致该犯心理出现问题。七、诊断心理咨询师综合临床资料对该犯情况进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通过查阅罪犯健康档案了解其既往医学史,可排除器质性病变;2、根据病与非病的原则,该服刑人员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产生情绪问题有明显现实原因,无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可排除精神病;3、该犯引起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刑期长,又不能完成改造任务,考核分低,劳动报酬少,近期又被腰疼困扰是现实的改造问题,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趋避式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从该犯社会化功能虽然受到影响,包括睡眠和劳动,但经过干警谈话就会有好转,该犯能够适度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改造行为,与心理咨询师交流时表达流畅,其悲观情绪局限于刑期较长上,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悲观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6、根据以上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八、矫治目标1、短期目标:缓解该犯的悲观情绪症状,树立改造目标,增强该犯对监狱改造的适应性;2、长期目标:改善该犯的认知,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看待问题,正确的解决问题,促进心理健康,使其出狱后也能正确面对遇到的挫折。九、矫治过程1、20*年5月18日,分监区在监区狱情会上说明该犯情况,监区引起重视,并安排监区专职心理咨询师了解具体情况;2、20*年5月25日,监区心理咨询师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20*年6月12日,监区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1帮助该犯改善认知、控制情绪。合理情绪疗法也称ABC疗法,该理论认为,使人痛苦的不是外界事件本身A,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认知B即不正确的态度、看法和评价。错误的认知和不合理的观念是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反映C的根源。通过理性分析改变造成李某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观念,帮助李某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改变错误认知。与服刑人员李某一起分析刑期长A以及造成的焦躁情绪和不能认真劳动改造行为C,然后让求助者自己分析自己的认知B是不是正确。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使该犯改变错误认知,形成正确认知。4、20*年6月22日将罪犯情况上报给监狱教育科服刑指导中心和心理矫治中心,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师对李某进行了一次跟踪心理咨询。5、20*年6月23日,经监区会议讨论,针对李某情绪反复的特点,安排监狱警察心理咨询师对该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对该犯劳动任务给予一定量的下调,并安排技术能手对该犯的劳动技能进行辅导。6、20*年6月24日监狱教育科组织召开顽危犯研讨会,在听取监区情况汇报后,教育科胥科长要求监区加强对李某的教育,同时,对李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每月至少一次。7、20*年7月5日,监区心理咨询师第三次对该犯进行心理咨询。指出该犯存在的认知错误,运用阳性强化法促使该犯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改造,只要符合减刑条件就一定能得到减刑。8、20*年6月至8月,通过思想大课教育和法制大课教育,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同时进行 “三生教育”,引导李某认识生命的珍贵;9、8月至9月,每月对李某进行了一次心理危机干预。10、20*年9月13日监区心理咨询师和教育科心理矫治中心心理咨询师共同组织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辅使该犯进一步增加对监区改造的适应性,进一步促进了该犯的心理健康。11、监区心理咨询师巩固对该犯的个别谈话教育和心理辅导,用合理认知、情绪控制、阳性强化等心理矫治手段改善该犯的认知和行为,进一步促进该犯形成合理的理念,促使罪犯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使该犯顺利改造。十、矫治效果评估1、该服刑人员自己的评估:通过矫治,精神状态和改造状态都好了起来,特别是对生命的看法,有了积极的认识,同时,李某自述能适应目前的改造岗位;2、该服刑人员互监罪犯评估:该犯在改造中正常的参加三课学习和劳动,无异常行为表现,怨言也较少了;3、李某所在分监警察评估:该犯悲观情绪有很大改善,积极参加学习和劳动,同时积也愿意跟他犯进行交流;4、心理测量结果:对该犯进行SCL-90和SAS 量表测量,结果为:SCL-90量表总分122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SAS 量表分43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悲观情绪已经明显缓解;5、咨询师评估:该犯经四个月的会谈和矫治,悲观情绪明显缓解,监区适应性明显增加,改造表现也恢复正常。十一、总结通过对李某的转化教育情况个案可以看出,解决罪犯的一般心理问题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只要监区干警及时的收集狱情,监区心理咨询师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罪犯及时的进行关注,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