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_赵明.pdf_第1页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_赵明.pdf_第2页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_赵明.pdf_第3页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_赵明.pdf_第4页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_赵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学通报2013 29 35 400 408 Chinese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0 引言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 采用特定 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具有陈香 醇和等品质特 点 1 由于独特风味与良好保健功能 近年来受到了 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和关注 相关研究报道也逐年增 多 仅2011年就发表了22篇英文研究论文 但迄今为 止 尚未见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梳理的报道 鉴于此 本研究分别以 pu erh tea puerh tea puer te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酶组成与来源的蛋白质组研究 31160174 云南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普洱熟茶兴奋性降低的物 质基础研究 2010ZC084 第一作者简介 赵明 男 1979年出生 四川绵阳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主要从事普洱茶发酵机理研究 通信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 黑龙潭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Tel 0871 65226565 E mail 624596076 通讯作者 马燕 女 1975年 重庆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研究 通信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黑龙潭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 茶学院 Tel 0871 65226565 E mail mayan202 收稿日期 2013 04 22 修回日期 2013 06 27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 赵 明 1 周 玲2 李家华1 张冬莲1 苏小琴1 马 燕1 1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昆明650201 2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 650201 摘 要 具有醇和 陈香等特点的普洱茶是中国茶叶的独特类别 最近有关普洱茶的英文研究日益增多 但未见综述整理 本研究检索 概述了96篇与普洱茶有关的英文论文 其中45篇研究普洱茶的保健功 能 29篇研究化学成分 10篇研究发酵工艺或微生物 17篇与安全性有关 5篇文章研究普洱茶的其他应 用 普洱茶研究存在英文名称拼写混乱 部分研究结果不相符等问题 提出建议统一普洱茶 普洱生茶 和普洱熟茶的英文名称分别为 pu erh tea non fermented pu erh tea 和 post fermented pu erh tea 并 标明所用普洱茶类别和生产年 今后需要加强临床和普洱熟茶的活性成分研究 正视与重视其安全性 关键词 普洱茶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英文科技论文 中图分类号 S571 1文献标志码 A论文编号 2013 1163 Review of the English Scientific Papers About Pu erh tea Zhao Ming1 Zhou Ling2 Li Jiahua1 Zhang Donglian1 Su Xiaoqin1 Ma Yan1 1College of Longrun Pu erh Tea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2Kunming King Shine Tea Industry Co Ltd Kunming 650201 Abstract Pu erh tea with a mellow taste and stale flavor is a special tea variety in China Recently the English scientific studies about pu erh tea were increasing gradually however there was no review about these researches In this review 96 English scientific papers study on pu erh tea or the material including pu erh tea wer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These papers studied on biological benefits 45 chemical compositions 29 microbes and fermentation 10 safety 17 the application of pu erh tea 5 Two problems were found in these studies which were the English spellings of pu erh tea were diverse and some results were inconsistent The spellings of pu erh cha pu erh sheng cha and pu erh shu cha were suggested to unify as pu erh tea non fermented pu erh tea and post fermented pu erh tea respectively And the type of pu erh tea and the year of production were suggested to indicate clearly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study on pu erh tea was to develop the clinical research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e compound of post fermented pu erh tea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pu erh tea Key words pu erh tea non fermented pu erh tea post fermented pu erh tea English scientific papers 赵 明等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 pu er tea 为 关 键 词 检 索 了 Pubmed ACS Publications ScienceDirect Elsevier Wiley和 SpringerLink等数据库 至2012年3月止 检索到96篇 与普洱茶相关的英文学术研究论文 本文对这些论文 进行了整理归纳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为茶学研究 者及从业人员提供普洱茶的英文研究现状 为今后普 洱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内容 45篇英文文章与普洱茶生物活性或保健功能相 关 发现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 2 20 抗氧化 4 6 13 16 21 35 抗 微生物 细菌 病毒 36 40 抗突变或肿瘤 21 37 41 44 保护 神经损伤 45 抑制 葡萄糖苷酶 46 等保健功能或生物 活性 1 1 降脂减肥研究 1 1 1 降脂减肥活性研究 从清代 本草纲目拾遗 所 记载的 普洱茶 蒸之成团 西番市之 最能化物 普洱茶味苦性刻 解油腻牛羊毒 可知 普洱茶减肥 降脂功效流传已久 此次收集到19篇英文研究论文 分别从细胞学 动物和临床学领域对普洱茶降脂减 肥活性或机制开展了研究 细胞学研究表明 普洱茶可在甲羟戊酸之前抑 制胆固醇合成 4 5 在蛋白和mRNA水平抑制脂肪酸 合成酶 fatty acid synthase FAS 表达 7 动物实验 发现饲喂普洱茶水提取物 pu erh tea extractions PETs 可降低高脂动物肝脏或血液的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低密度 载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C 含量 升高 高密度载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C 含 量或与TC的比例 促进血液指标恢复正常 2 7 10 13 15 17 20 抑制肥胖动物体重增加 降低部分组织 腹部 肾脏 肝脏 睾丸等 脂肪重量 2 6 7 10 17 19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 指 数 atherogenic index AI 3 还 可 降 低 胰 岛 素 insulin 和瘦素 leptin 含量 20 另外 以人为研究对 象的研究表明 普洱茶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血 清的TC LDL C和体重 9 降低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体 重指数 腰围 臀位比 血清TC TG LDL C和载脂蛋 白 B 100 升高 HDL C 和载脂蛋白 A 1 16 降低处于 肥胖前期人体的平均腰围 体重指数和内脏脂肪 18 代谢物分析发现持续饮用普洱茶一段时间后 42天 每天 5 杯 尿液中可降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肌糖 inositol 含量增加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3 氯 L 酪 氨酸 3 chlorotyrosine 含量减少表明普洱茶具有降 血脂 减肥等功效 有可能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与代谢综合征 12 另外Kuo等 6 比较发现普洱茶的 降脂减肥效果 体重减轻率 降低TC和LDL C 升高 HDL C能力 优于乌龙 绿茶和红茶 Hou等 13 发现 熟茶降脂活性优于生茶 1 1 2 降脂减肥活性成分研究 虽然上述研究从细 胞 动物和临床水平证实普洱茶具有降脂 减肥功 效 但活性成分仍不明 Hwang等 5 与Yang等 8 分别 在 部 分 普 洱 茶 中 发 现 了 可 降 血 脂 的 洛 伐 他 汀 lovastatin 提示洛伐他汀可能是活性成分 Lu等 11 认为茶多酚是主要活性物质 Way 等 14 从普洱生茶 中 制 备 了 具 有 降 脂 活 性 的 PR 3 5s 主 要 含 有 EGCG GCG ECG 和 CG Gong 等 15 认为茶褐素是 主要活性成分 Oi等 19 认为没食子酸可能是活性成 分 1 1 3 降脂减肥机制研究 活性成分不明 限制了降 脂机制的研究 目前应用普洱茶水提取物 PETs 或纯 化物 在细胞与分子水平进行了一些探究 其降脂机 制可能有3方面 Lin等 4 发现饲喂PETs后 仓鼠肝脏胆固醇合成 受到抑制 胆固醇排泄增加 Hwang等 5 和Gong等 15 分别发现实验动物粪便的胆固醇 胆汁酸含量增加 以上研究表明普洱茶可抑制脂肪吸收与胆固醇合 成 促进胆固醇排泄 饲喂 PETs 之后 实验动物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 sensitivelipase HSL 脂 蛋 白 酯 酶 Lipoprotein lipase 肝脏脂肪酶 hepatic lipase 等活 性增强 2 15 17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肝脏与附 睾组织的HSL酶的mRNA表达增加 15 17 这些酶的 活性增强与表达增加 可能促进脂肪水解 进而起到 降脂 减肥作用 FAS是脂肪生成的关键酶 其多少及活性高低对 动物脂肪堆积具有重要意义 Chiang等 7 发现PETs 在蛋白和mRNA水平抑制HepG2细胞的FAS表达 推测通过下调 PI3K AKt 和 JNK 信号途径抑制肝脏 FAS 的表达 Way 等 14 纯化的 PR 3 5s 可通过 LKB1 途径 激活 AMP 活化激酶 AMPK 降低 FAS 的表 达 Huang 等 20 认为降脂的部分机理是增加 AMPK 的磷酸化 降低FAS的含量 1 2 抗氧化活性研究 自由基 free radical FA 是需氧生物生命活动过 程中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 过量的FA 会使细胞组织遭受氧化胁迫 造成机体氧化损伤 并 可能导致血管粥样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肿瘤 帕金 森症 老年痴呆症等许多疾病的发生 因此补充抗 氧化剂 清除FA 维持体内FA平衡 可以预防疾病 401 中国农学通报 减缓衰老 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有效地清除氧自由 基 oxyradical 和羟自由基 Hydroxyl radical 预防脂 质过氧化 是天然的抗氧化剂 在食品加工 医药 日 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47 本研究收集到的19篇研究论文与普洱茶的抗氧 化活性相关 应用化学测定方法发现普洱茶具还原 和 清 除 羟 自 由 基 OH DPPH 过 氧 化 物 superoxide 二氧化氮 nitrogen dioxide 等自由基以 及清除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抑制 一氧化氮 NO 产生 抑制脂质 非脂质氧化损伤等抗 氧化活性 4 5 21 22 26 28 29 33 34 且抗氧化活性与发酵有关 普洱生茶活性优于熟茶 28 29 细胞模型研究发现 PETs 可抑制 NO ROS 等自 由基产生 清除NO ROS H2O2等自由基 抑制LDL 氧化 保护因自由基导致的细胞损伤 提高细胞存活 率 22 23 25 27 33 正向调节GSH和抗氧化系统 增加谷胱 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谷胱 甘肽还原酶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谷胱甘肽转 移 酶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GST 和 过 氧 化 氢 酶 catalase CAT 活 性 阻 止 细 胞 核 因 子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 B 活化 抑制可诱导的一氧化 氮合成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的表 达 25 动物模型发现饲喂PETs可抑制LDL氧化 抑 制 ROS 产生 抑制脂质过氧化 减少丙二醛 MDA 产生 正向调节抗氧化系统 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GPX活性 增加生育酚含量 4 13 31 32 降低血 清 谷 氨 酸 草 酰 醋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GOT 和谷氨酸丙酮酸转 氨酶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GPT 的活性 显著保护t BHP引起的肝脏损伤 27 降低血清肌酸酐 creatinine 尿 液 8 羟 基 2 脱 氧 鸟 苷 8 hydroxy 2 deoxyguanosine 8 OHdG 含量 减轻氧化应激 改 善由喹烯酮诱导的肾功能不全症状和对遗传物质的 损伤 31 35 以人为研究材料的实验发现 喝普洱茶可 以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等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风 险 5 可降低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液 MDA 含量 增加 SOD含量和抗氧化系统活性 调节代谢综合征的多 种临床指标 是早期干预代谢综合征的理想药物 16 上述的应用化学评价 细胞模型 动物模型和以 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活性 可以保护氧化剂引起的实验动物肝 肾与遗传 物质的损伤 有可能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与氧化 损伤有关的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抗氧化活 性成分仍然不明 Jie等 23 从普洱茶纯化得到抗氧化 活性强于EGCG的乙酸乙酯馏分8 该馏分不含单体 多酚 茶黄素和没食子酸 Qian 等 24 发现 GA GC EGC C EC EGCG 芦丁 ECG 槲皮素 葡萄糖苷和 一个未鉴定化合物是自由基清除剂 Gong等 26 认为 普洱熟茶抗氧化活性与儿茶素 茶多酚 茶红素和茶 褐素 茶多糖等相关 Zhang等 30 从普洱熟茶中分离 得到一个新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化合物 N 3 4 dihydroxybenzoyl 3 4 dihydroxybenzamide 1 3 其他活性研究 除了广为关注的降脂与抗氧化活性外 还有研 究发现普洱茶具有抑制SARS病毒复制的关键酶3C 类蛋白酶 3C like protease 3CLPro 活性 36 抗乙型 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的活性 39 抑制金黄 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性 李 斯 特 氏 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粪链球菌 Streptococcicosis faecalis 大 肠杆菌和炭疽杆菌 Bacillus anthraci 的生长 具有抗菌 作用 37 38 可降低由芳硝基化合物和黄曲霉素 B1 Aflatoxin B1 AFB1 引 起 的 沙 门 氏 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的突变 具有抗突变活性 37 41 可诱导肿 瘤细胞凋亡 42 43 其机制可能是在蛋白和mRNA水平 下调肿瘤细胞突变蛋白 P53 的表达 轻微下调肿瘤细 胞的HSP70和HSP90含量 但不影响野生型细胞 有 可能作为一个副作用很小的抗肿瘤药物 44 普洱生茶 的EGCG和ECG是 葡萄糖苷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有可能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 普洱茶对安慰毒素具有 神经保护作用 可能在治疗癫痫方面具有临床应用 潜力 45 1 4 化学成分相关研究 由于普洱茶 熟茶 后发酵的独特工序及长时间 储存等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普洱茶化学成分的独特 性 进而形成其独特的滋味与良好的保健功效 因此 研究阐明普洱茶化学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收 集到29篇研究论文与普洱茶化学成分相关 这些文 章 测 定 了 茶 多 酚 儿 茶 素 类 Catechins 黄 酮 类 Flavone 没 食 子 酸 Gallic acid GA 茶 黄 素 Theaflavin 茶 红 素 Thearubigins 茶 褐 素 Theabrownins 等 咖啡碱 21 28 29 48 61 氨基酸 53 55 62 64 糖 48 58 金属或稀有元素 52 65 挥发性香气成分 48 53 60 66 68 等化学成分 Zhao等 59 应用UPLC DAD MS定性分 析了茶叶68个化合物 定量测定54个化合物 1 4 1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化学成分比较 10篇论文测 定了普洱茶 熟茶 的化学成分 并与其他茶类的生化 402 赵 明等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 成分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 与绿茶 乌龙茶 普洱生茶 等相比 普洱熟茶的茶多酚 儿茶素 EGCG ECG EGC EC等 氨基酸 茶氨酸 氨基丁酸等 含量低 但GA含量高 21 29 50 52 56 63 64 熟茶中未检测到任何已知的 甲基化儿茶素 EGCG3 Me ECG3 Me 等 56 与陈年 普洱生茶相比 普洱熟茶的儿茶素含量低 但GA和咖 啡碱含量高 57 与红茶相比 普洱茶不含茶黄素和茶黄 酸 Theaflavic acid TFC 且黄烷醇和黄烷醇苷含量较 红茶少 49 最近Gong等 69 应用居里点热分解 裂解气相 色谱 质谱 CP Py GC MS 分析发现普洱熟茶和滇红 的 茶褐素 化学物质组成不同 Xie等 55 应用代谢组 学技术发现绿茶的特征成分是茶多酚和茶氨酸 红茶 的特征成分是茶黄酸和茶红素 普洱茶的特征成分是 茶褐素和GA 1 4 2 普洱茶发酵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及特殊化学成 分研究 后发酵是普洱熟茶加工的关键步骤 其中有 4篇研究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发酵过程中糖类 氨 基酸 儿茶素等降解 GA含量增加 48 58 61 64 最近Qin 等 61 阐明了一个主要的儿茶素中间化合物结构 提 供了一个普洱茶后发酵过程茶多酚的代谢途径 普洱茶加工与贮存过程中都存在微生物 一方 面微生物可能转化茶叶代谢产物 另一方面微生物 可能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 因此普洱茶可能含有一 些特殊化学成分 有论文报道在普洱茶中发现了具 有降血脂作用的洛伐他汀 5 8 8 C 取代的黄烷 3 醇 puerins A和puerins B 70 酶催化EGCG和GCG形 成的2个新多酚化合物 teadenol A和teadenol B 71 1 4 3 普洱熟茶香气物质研究 由于晒青和后发酵工 艺 普洱熟茶的香气与其他茶叶不同 应用GC MS研 究发现发酵过程晒青中低沸点的醛酮类物质显著减 少 而芳樟醇 芳樟醇氧化物 苯甲醚和其衍生物 吲哚 等萜烯醇显著增加 形成了甲氧基 酚类和醇类物质丰 富的普洱熟茶香气特征 48 53 66 68 Gu等 67 比较发现普洱 生茶富含苯甲醇 芳樟醇氧化物 芳樟醇 而普洱熟茶 富含1 2 3 三甲氧基苯和1 2 4 三甲氧基苯 Lv等 68 应 用 气 相 色 谱 嗅 觉 测 量 法 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GC O 发现邻苯二甲醚 1 2 3 三甲氧基 苯 3 4 5 三甲氧基甲苯 4 乙基 1 2 二甲氧基苯 紫 罗兰酮 芳樟醇 芳樟醇氧化物 癸醛等形成了普洱 熟茶的特殊风味 1 4 4 与化学成分有关的其他研究 4篇论文分别以 儿茶素和香气物质 60 氨基酸 62 金属离子 65 和54个 化学成分 59 含量为指标 结合统计方法 鉴定区别包 括普洱茶在内的各类茶叶 2篇论文研究了普洱熟 茶感官审评与化学成分关系 28 55 1篇论文研究冲泡 方法对普洱茶茶汤咖啡碱 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含量 的影响 54 1 5 微生物或发酵工艺研究 从部分研究论文的报道可知 目前已经从普洱 茶 中 分 离 得 到Paenibacillus camelliaesp nov P puerisp nov等 细 菌 72 73 桔 橙 游 动 放 线 菌 Actinoplanes aurantiacus 淡桔橙游动放线菌 A pallidoaurantiacus 绛 红 褐 游 动 放 线 菌 A purpeobrunneus 杆 菌 状 链 霉 菌 Streptomyces bacillaris 卡伍尔链霉菌卡伍尔亚种 S cavourensis subsp Cavourensis 和变灰链霉菌 S cinereus 等放 线 菌 74 青 霉 Penicillium 根 霉 Rhizopus 酵 母 Saccharomyces 曲 霉 Aspergillus Aspergillus acidus A foetidus var acidus 等真菌 75 76 赵振军 等 77 从60个普洱茶样品分离得到62株真菌 鉴定为 19属 41种 优势菌是酵母和曲霉属的不同种 日本 Abe 等 78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 DGGE 研究表明普洱茶发酵的优势微生物是 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 和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 最近 Wang等 79 发现经过发酵之后 茶叶表面被微生物覆盖 大部分细胞结构被破坏 表 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品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另 外 台湾学者Cheng等研究发现 应用分离自陈年普 洱茶的S bacillaris或S cinereus短期发酵可以改进 茶汤的色泽 滋味与风味 增加洛伐他汀 GABA 多 酚含量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74 76 80 81 但其测定的鲜 叶 发酵样品的GABA含量与其他研究 45 63 64 81 不符 因此通过添加微生物能否提高GABA含量需要进一 步评价 1 6 安全性相关研究 普洱茶是一种饮料 而作为饮料首要前提必须 是安全的 因此普洱茶的安全性引起了学者的广泛 重视 17篇研究论文分别对元素残留 铝 82 氟 83 85 重金属 86 87 稀土元素 88 真菌毒素 75 78 81 89 化学污 染物 丙烯酰胺 90 多环芳烃 91 进行了测定分析 并 且进行了细胞 37 动物 92 94 和临床安全性评价 92 研究发现普洱熟茶的铝 82 氟 83 85 元素含量及浸 出率较低 铝 Al 铅 Pb 镉 Cd 汞 Hg 锌 Zn 砷 As 和铜 Cu 等重金属残留符合标准 86 88 但部分样 品稀土残留超过国标 须引起重视 87 检测出丙烯 酰胺 但风险不大 90 与其他茶类相比 普洱茶检测 到的多环芳烃的种类与含量都较低 91 普洱熟茶不 含 赭 曲 霉 素 Ochratoxin OT 杂 色 曲 霉 毒 素 403 中国农学通报 Sterigmatocystin ST 伏马菌素 fumonisins FB 和 橘霉素 Citrinin 75 78 81 89 但少量样品检测到黄曲霉 素 89 细胞试验发现普洱茶无细胞与遗传毒性 37 急 性毒性动物试验发现普洱熟茶LD50高于10000 mg kg 属于实质无毒级别 94 亚急性毒性试验发现每天灌 喂 5000 mg kg 的 PETs 连续 91 天 无明显不良效 应 94 人 体 急 性 10 g d 1 天 和 长 期 毒 性 试 验 0 75 g d或1 g d 8周 5 g d 5周 未发现血液和生 理学改变 92 细胞 动物和临床毒性试验发现普洱茶 尤其是普洱熟茶的安全性很高 饮用普洱茶是安全的 1 7 应用研究 普洱茶具有抗氧化 抗菌等功效 除作为饮料 外 还可能具有其他应用 Li等 95 研究应用普洱茶粉 末吸附甲基紫 Takahashi等 96 97 研究应用冲泡之后绿 茶 乌龙 红茶 普洱茶和hojicha废茶叶加工抗菌或除 臭的复合材料 板 纸 Mart nez等 98 在香肠加工中 添 加 绿 茶 和 普 洱 茶 以 防 止 脂 质 过 氧 化 Najgebauer Lejko等 99 应用绿茶或普洱茶加工酸奶 可 增加起始酸度 乳酸菌个数和抗氧化活性 2 普洱茶研究存在的问题 2 1 英语名称拼写不统一 生熟茶材料标注不明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2种 其化学成分 品质特 点 保健功能都不相同 但是目前研究中对其标示不 清 且英文名称拼写不统一 统计分析发现23篇文章 未注明 也无法判断 研究材料为生茶或熟茶 3 5 8 16 21 22 36 39 40 46 50 53 75 82 84 85 89 91 96 97 99 而其他文章中 普洱生茶有 Pu erh raw tea 14 24 63 67 68 raw Pu erh tea 29 58 77 87 Pu erh tea 2 74 76 部分研究未标明是生茶 但从化学成分与描述 判 断 为 生 茶 Pu er tea 34 49 83 Puerh raw tea 86 raw pu er 88 Pu erh green tea 93 unfermented Pu erh tea 13 Green tea like pu erh tea 11 Green pu erh tea 59 pressed green puerh sheng bing or raw cake 28 共11 种写法 普洱熟茶则有Pu erh tea 6 7 12 15 17 20 23 25 27 30 33 34 37 38 42 45 48 51 56 60 62 64 65 68 70 74 79 81 95 98 部分研究未标明是熟茶 但 从 化 学 成 分 与 描述判断为熟茶 Ripened pu erh tea 29 57 58 61 Puertea 66 78 Pu erhblacktea 31 35 93 94 fermented Pu erh tea 11 13 Pu erh ripe tea 63 67 Chinese Black Tea Pu Ehr 10 92 Puer tea 32 Chinese pu er tea 41 Puerh post fermented tea 86 ripened Pu er 88 ripe Pu erh tea fermented tea 77 Chinese black tea Pu erh tea 19 black Chinese tea Pu Erh 18 post fermented tea pu erhtea darkteaandrelatedproducts 100 post fermented Chinese tea Pu er tea 71 pressed black pu erh shu bing or cooked cake 28 red pu erh teas 52 Pu erh tea post fermented tea 54 共19种拼写 由 此可见 目前普洱茶的英语拼写 生熟茶的英语拼写极 为混乱 亟待统一名称 笔者建议统一普洱茶的英语 拼写为 pu erh tea 根据普洱熟茶与生茶的本质区 别是熟茶经过了后发酵 post fermentation 建议普洱 熟茶英文名称为 post fermented pu erh tea 普洱生 茶未经后发酵 查阅 中国茶叶大辞典 不发酵茶英文 为 Non fermented tea 建议普洱生茶的英文名称为 Non fermented pu erh tea 鉴于普洱生茶与普洱熟 茶实质是2种不同茶叶 为了加强研究结果的可重复 性 可比性 建议研究中标明普洱茶的类别与生产时 间 如1年的普洱生茶 5年的普洱熟茶 2 2 部分研究结果不相符 台湾学者Chen团队 74 76 研究认为普洱熟茶富含 GABA 但其结果与其他研究不符 45 63 64 81 Jeng等 76 研 究发现随着发酵进行茶多酚含量增高 与一般的普洱 茶发酵茶多酚含量降低的报道不相符 Zhao等 43 和 Xu等 33 测定实验样品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分别高达 56 23 5 17 和 9 31 0 09 与一般茶叶茶多酚 18 36 和咖啡碱 2 4 含量不符 需要进一步 验证 3 展望 1 开展关于普洱茶保健功能的临床研究 虽 然多篇文章报道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抗氧化等保 健功能 但大多基于体外模拟 细胞与动物实验 只能 提供间接证据 本研究仅收集到2篇普洱茶功能的临 床研究 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有关普洱茶保健功能的 临床研究 为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或药理活性提供更 直接的证据 2 应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普洱熟茶的活性成 分 虽然多篇文章证实普洱熟茶具有良好的降血脂 减肥等活性 但是活性成分仍不明 因此今后需要应 用组学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 研究普洱茶的活性成 分 3 重视普洱茶的安全性 目前普洱茶加工主 要是自然接种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种类不可控 可 能存在一些有害微生物或可能产生真菌毒素 因 此今后一方面需要应用包括非培养技术在内的现 代微生物学手段阐明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的种 类 评价安全性 另一方面必须重视普洱茶的安全 性 研究建立发酵过程和产品中真菌毒素等有害物 质的监测体系 最终加工出符合安全标准的普洱茶 产品 404 赵 明等 普洱茶英文科技论文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1 G B 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S 2 Sano M Takenaka Y Kojima R et al Effects of pu erh tea on lipid metabolism in rats J Chem Pharm Bull Tokyo 1986 34 1 221 228 3 Yang T T Koo M W 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Chinese tea J Pharmacol Res 1997 35 6 505 512 4 Lin L Liuchang H Hwang L S et al S87 The hypolipidemic and antioxidative effects of pu erh tea J Atherosclerosis 1998 136 Supplement1 0 S44 5 Hwang L S Lin L Chen N et al Hypolipidemic Effect and Antiatherogenic Potential of Pu Erh Tea J ACS Symposium Series 2003 859 87 103 6 Kuo K L Weng M S Chiang C T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hypolipidemic and growth suppressive effects of oolong black pu erh and green tea leaves in rats J J Agric Food Chem 2005 53 2 480 489 7 Chiang C T Weng M S Lin Shiau S Y et al Pu erh tea supplementation suppresses fatty acid synthase expression in the rat liverthroughdownregulatingAktandJNKsignalingsas demonstrated i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J Oncol Res 2005 16 3 119 128 8 Yang D J Hwang L S Study on the conversion of three natural statins from lactone form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hydroxy acid forms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in Pu Erh tea J J Chromatogr A 2006 1119 1 2 277 284 9 Fujita H Yamagami 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nese black tea Pu Ehr extract in healthy and hypercholesterolemic subjects J Ann Nutr Metab 2008 53 1 33 42 10 Fujita H Yamagami T Extract of black tea pu ehr inhibits postprandial rise in serum cholesterol in mice and with long term use reduces serum cholesterol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and renal fat weight in rats J Phytother Res 2008 22 10 1275 1281 11 Lu C Hwang L S Polyphenol contents of Pu Erh teas and their abilities to inhibit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in Hep G2 cell line J Food Chem 2008 111 1 67 71 12 Xie G Ye M Wang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u erh tea using chemical and metabolic profiling approaches J J Agric Food Chem 2009 57 8 3046 3054 13 Hou Y Shao W Xiao R et al Pu erh tea aqueous extracts lower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in a rat hyperlipidemia model J Exp Gerontol 2009 44 6 7 434 439 14 Way T D Lin H Y Kuo D H et al Pu erh tea attenuates hyperlipogenesis and induces hepatoma cells growth arrest through activating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in human HepG2 cells J JAgric Food Chem 2009 57 12 5257 5264 15 Gong J Peng C Chen T et al Effects of theabrownin from pu erh tea on the metabolism of serum lipids in rats mechanism of action J J Food Sci 2010 75 6 H182 H189 16 ChuS FuH YangJ etal A randomized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f Pu er tea extract on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J Chin J Integr Med 2011 17 7 492 498 17 Cao Z H Gu D H Lin Q Y et al Effect of pu erh tea on body fat and lipid profiles in rats with diet induced obesity J Phytother Res 2011 25 2 234 238 18 Kubota K Sumi S Tojo H et al Improvements of mean body mass index and body weight in preobese and overweight Japanese adults with black Chinese tea Pu Erh water extract J Nutr Res 2011 31 6 421 428 19 Oi Y Hou I C Fujita H et al Antiobesity effects of Chinese black tea Pu erh tea extract and gallic acid J Phytother Res 2012 26 4 475 481 20 Huang H C Lin J K Pu erh tea green tea and black tea suppresses hyperlipidemia hyperleptinemia and fatty acid synthase through activating AMPK in rats fed a high fructose diet J Food Funct 2012 3 2 170 177 21 Lin Y S Tsai Y J Tsay J S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caffeine in tea leaves J J Agric Food Chem 2003 51 7 1864 1873 22 Duh P D Yen G C Yen W J et al Effects of pu erh tea on oxidative damage and nitric oxide scavenging J J Agric Food Chem 2004 52 26 8169 8176 23 Jie G Lin Z Zhang L et a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Pu erh tea extracts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 oxidative damage in human fibroblast cells J J Agric Food Chem 2006 54 21 8058 8064 24 Qian Z M Guan J Yang F Q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in Pu erh tea by HPLC DAD MS coupledonlinewith2 2 Azinobis 3 ethylbenzthiazoline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assay J 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 23 11187 11191 25 Wang B Yu H M Chang L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pu erh tea on LDL oxidation and nitric oxide generation in macrophage cells J LWT Food Sci Technol 2008 41 6 1122 1132 26 Jiashun G Chunxiu P Xiang H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xtracts of pu erh tea and its material J Asian J Agric Sci 2009 1 2 48 54 27 Duh P Wang B Liou S et al Cytoprotective effects of pu erh tea onhepatotoxicityinvitroandinvivoinducedby tert butyl hydroperoxide J Food Chem 2010 119 2 580 585 28 Ahmed S Unachukwu U Stepp J R et al Pu erh tea tasting in Yunnan China correlationofdrinkers perceptionsto phytochemistry J J Ethnopharmacol 2010 132 1 176 185 29 Ku K M Kim J Park H J et al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in the analysis ofmanufacturing type of pu erh tea and composition changes with different postfermentation year J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1 345 352 30 Zhang L Ma Z Z Che Y Y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a new amide compound from Pu erh tea on human micr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againstcytotoxicityinducedbyhydrogenperoxide J Fitoterapia 2011 82 2 267 271 405 中国农学通报 31 Wang D Zhong Y Luo X et al Pu erh black tea supplementation decreases quinocetone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