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能力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考试纲要“具体内容要求”部分对文言文阅读是这样要求的:1、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2、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4、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根据上述能力目标要求,初中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重点落实如下问题:1.熟读初中实验教材中的全部文言文课文,其中基本课文即教读课文要耳熟能详,有很强的语感;能熟练背诵或默写文言文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段、篇或名言警句。2.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意思(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等)。3.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4.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基本课文中的文段的意思。5.能够理解浅易简短的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及文章的基本写法和揭示的主旨。【教学设想】本节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文言文中学些什么?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应对初三升高中的学业考试?等等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的系统性的指导。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学习流程,力求使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有一个整体性的掌握,多角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鉴古知今和古为今用的能力。【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30多课是文言文,大多是精读篇目。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二、出示考试纲要对文言文阅读要求小黑板展示:1、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2、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4、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三、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题型模拟(一)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多选材于课文下的注解,重点在实词。多为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词。)例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挑拨离间B.遂逐齐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的语句(本题分两小题,重点复习课文下整句的注解)。例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2)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学生就此句子翻译,学生小组互评,教师巡查,挑选3、4份,进行梳理,提出解题的对应方法:整体把握,落实关键词。)(1)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义,关键字词一定要落实到位。)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语序、句式要体现。)雅有文采(译文要贯通文意,尽量做到语言优美流畅。) (2)文言文翻译主要方式、方法:主要方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整体把握,根据语境求译。翻译时,首先应反复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在翻译过程中,要学会以下几种方法:留 增 删 调 换。留:即保留原样,不用翻译。留的内容包括:国号、朝代名、年号、官名、人名、地名、器物名称。一般名词,都不要译。例如: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增:文言文中多有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1)( )见渔人,( )乃大惊,( )问( )所从来,( )具答之。(2)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而( )竭。(3)(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删:就是删去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文言中,有的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表示停顿,也不要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要删去;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在翻译时也可不译。例如:(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公将鼓之。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调: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文言多用单音词,要相应地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来回)(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换: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致,翻译时要作调整,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致。如介词结构后置作补语,翻译时,要先把介词翻译出来作状语,用在动词之前。例如:(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结: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则翻译文言文口诀,(出示小黑板)请大家用心的大声朗诵一遍: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局;领会语气,句子流畅;对照原文,务求直译。(三)选段内容的理解及主旨:主要考两种题型:用原文回答(此题比较容易,整体把握文意,)例如: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用自己的话回答(此题比用原文难,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会翻译,再进行整理归纳,如再不行,就把自己的理解翻译的内容写下来。)例如: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答:(1)政治方面:(2)军事方面:例如:记承天寺夜游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四、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二)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史记)注释: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