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doc_第1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doc_第2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doc_第3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doc_第4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湖北省地方标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发布 实施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locks engineering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征求意见稿)前 言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0年湖北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鄂质监标201040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及材料计算指标;5. 砌体结构计算;6.热工设计;7.建筑构造;8.砌块施工;9.质量验收与检验。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本规程增加涵盖了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即水泥、石灰、砂蒸压加气混凝土)。2.为适应建筑节能形势的要求,根据武汉市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增加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墙热工设计。3.增加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设计计算。4.增加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屋面保温隔热层构造做法。5.为解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承重墙、砌块自保温墙、砌块填充墙的功能要求,分别规定了相应的专用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及其材料性能指标。6.为了解决抹灰裂缝,通过调研和总结经验,在抹灰材料、施工工艺及构造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应规定。7.根据湖北武汉地区工程实践和气候特点,将砌块上墙含水率定为小于20%,含水率以表面810。8.规程增加了质量验收与检测。9.规程增加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耐火性能指标。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武汉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武汉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本规程参编单位: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目 次1 总则 52 术语、符号 62.1术语 62.2符号 93. 基本规定 114. 材料及材料计算指标 114.1材料 114.2 材料计算指标 125. 砌体结构计算 146 热工设计 176.1 一般规定 176.2 热工设计 177 建筑构造 207.1 一般规定 207.2 建筑构造措施 208 砌块施工 228.1 一般规定 228.2 砌块砌筑施工 228.3 墙体抹灰施工 238.4 屋面工程 249 质量验收与检验 259.1 主控项目 259.2 一般项目 259.3 验收资料 25附录A 蒸压加气混凝土隔墙隔声性能 27附录B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耐火性能 28本规程用词说明 29附:条文说明 3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1 总 则1.0.1 为了在建筑工程中积极推广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推进墙体革新与建筑节能,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防治墙体裂缝,提高工程质量,制订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砌块非承重墙、砌块承重墙、砌块自保温墙及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1.0.3 砌块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及有关标准的规定。1.0.4 应用本规程同时,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s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预养切割、高压蒸汽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多孔砌块。2.1.2 专用砂浆 special mortar由胶结料、细集料、掺加料、外加剂和水配制而成,专门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筑和抹面的砂浆。2.1.3 托贝莫来石 tobermorite氧化钙类、二氧化硅类材料在110200水热压蒸条件下生成的一种层状结构水化产物。化学式为C5S6aq;结构式为Ca5(Si6O18H2)4H2O,晶胞参数a=11.3b=7.3C=22.6。2.1.4 干密度 dry density砌块试件在105温度下烘至恒重测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2.1.5 砂浆饱满度 full degree of mortar at bed joint砌体砌筑后,块体底面实际粘结砂浆的面积与砌块底面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2.1.6 通缝 continuous seam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2.1.7 非承重墙 non-load-bearing wall; partition只承受墙自重不承受建筑结构荷载的墙。2.1.8 砌块自保温墙 block for interior thermal insulation of the wall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专用保温砂浆砌筑、能满足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指标要求的单一砌块墙体。2.2 符 号2.2.1 材料性能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加气混凝土砌体弹性模量;加气混凝土出釜强度等级代表值;抗压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标准值;沿砌体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干密度;导热系数;24蓄热系数;2.2.2 作用、作用效应、几何参数 轴向压力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截面积;垫板面积;轴向力的偏心矩;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砌块高度;砌块长度;2.2.3 计算参数非承重墙的修正系数;有门窗洞口时的墙修正系数;块形修正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材料分项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构件的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3 基 本 规 定3.0.1 在下列情况时,不得采用砌块:1.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的内外墙;2.长期处于浸水和化学侵蚀环境;3.砌块墙体表面温度经常处于80以上的部位。3.0.2 砌块施工时砌块产品的龄期不应小于28天,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宜小于20%。3.0.3 砌块应采用专用砂浆砌筑,非承重砌块墙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3.0,承重砌块墙砂浆应不低于M5.0。3.0.4 非承重砌块墙(包括砌块自保温墙)所用砌块的干密度级别不宜大于B06级、外墙砌块强度不宜小于A3.5(3.5 Map),内墙砌块不宜小于A2.5(2.5 Map)。承重墙砌块强度等级不应小于A5.0。3.0.5 砌块用作建筑外墙时,应做饰面防护层。3.0.6 砌块作为承重墙体的房屋,应采用横墙承重结构,横墙间距不宜超过4.2m,宜使横墙对正贯通。每层每开间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3.0.7 砌块横墙承重房屋总层数与总高度的限值应符合表3.0.7的规定。表3.0.7 砌块横墙承重房屋总层数与总高度(m)限制砌块强度级别抗震设防烈度(度)678A5.05/165/164/13A7.56/196/195/16注: 房屋承重墙砌块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50。3.0.8 抗震设防地区,砌块承重墙应在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拉结钢筋,沿墙高度600应配置26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000,且每开间均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非抗震设防地区,砌块房屋的圈梁、构造柱设置参照地震区的要求适当放宽,但房屋顶层应设置圈梁,房屋四角必须有构造柱,构造柱与砌块的相接处应有拉结筋连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应符合下列要求:填充墙应沿框架柱每隔600左右设26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为700;当墙长5m时,墙顶与梁板应有拉结;当墙长8m或等于层高2倍时,应在墙的中段增设构造柱;当墙高4m时,墙体半高处宜设置与柱或剪力墙连接的通长水平系梁。 3.0.9 砌块承重的房屋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40m。3.0.10 不宜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做独立柱承重。支承梁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段,必须有混凝土垫块;当有圈梁时,应将圈梁与混凝土垫块浇成整体。3.0.11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应与墙、柱或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0.12 砌块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不得采用无筋砌块过梁;过梁支承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40mm。4 材料及材料计算指标4.1 材 料4.1.1 砌块的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导热系数、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4.1.2 砌块中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应为托贝莫来石(tobermorite)和低钙水化酸钙CSH为主。4.1.3 砌块的干密度级别、强度、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和导热系数见表4.1.3表4.1.3砌块的干密度级别、强度、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和导热系数干密度级别B04B05B06B07B08干密度(/m3)400425500525600625700725800825强度级别A2.0A3.52.5A5.03.5A7.55.0A10.07.5干燥收缩值标准法/(/m) 0.50快速法/(/m) 0.80导热系数(干态)/W/(mk)0.120.140.160.180.204.1.4 砌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见表4.1.44.1.4砌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强度级别立方体抗压强度(MPa)平均值不小于单组最小值不小于A2.02.01.6A2.52.52.0A3.53.52.8A5.05.04.0A7.57.56.0A10.010.08.04.1.5 砌块的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性能应符合表4.1.514.1.53规定:表4.1.51砌块保温墙砌筑砂浆性能项 目指 标均匀性%5干密度(/m3)800导热系数/(W/(mK)0.2蓄热系数/(W/(m2K)1.5线性收缩率/%0.3压剪粘结强度/ MPa(与水泥砂浆块)原强度0.2耐水强度抗压强度/ MPa3.0软化系数0.8燃烧性能不应低于A2级放射性内照指数不大于1.0;外照指数均不大于1.0抗冻性质量损失5%,强度损失20%表4.1.52砌块承重墙砌筑砂浆性能项 目砌 筑 砂 浆干密度 /m31800分层度 20凝结时间 h贯入阻力达到0.5 MPa时,35 h导热系数 W/mK0.93抗压强度 MPa5.0粘结强度 MPa0.20抗冻性25次 %质量损失5;强度损失20收缩值mm/m1.1表4.1.53砌块墙体抹面砂浆性能项 目抹 面 砂 浆外 墙内 墙干密度 /m3水泥砂浆1800;石膏砂浆1500分层度 水泥砂浆20凝结时间 h水泥砂浆:贯入阻力达到0.5 MPa时,35 h石膏砂浆:初凝1,终凝8导热系数 W/mK水泥砂浆0.93石膏砂浆0.76抗压强度 MPa水泥砂浆:5.0石膏砂浆4.0粘结强度 MPa水泥砂浆:0.20石膏砂浆0.30抗冻性25次 %水泥砂浆:质量损失5 强度损失20收缩性能水泥砂浆:收缩值1.1/m石膏砂浆收缩率0.06%4.1.6 砌块隔墙隔声性能及耐火性能分别按附录A和附录B采用。4.2 材料计算指标4.2.1 加气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2.1的规定采用。表4.2.1加气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N/mm2)强度种类符号强度等级A2.5A3.5A5.0A7.5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ck/fc1.8/1.282.40/1.713.50/2.55.20/3.71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tk/ft0.16/0.110.22/0.150.31/0.220.47/0.334.2.2 加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按表4.2.2采用表4.2.2加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 (N/mm2)品 种强度等级A2.5A3.5A5.0A7.5水泥、石灰、砂加气混凝土1700190023002300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15001700200020004.2.3 加气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20,线膨胀系数取810-6/。4.2.4 砂浆龄期为28d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和砌体弹性模量E应根据砂浆强度等级分别按表4.2.4-14.2.4-3的规定确定。当砌块高度小于250mm且大于180mm、长度大于600mm时,其砌体抗压强度f应乘以块型修正系数C,C值应按下式计算: C0.011.0 (4.2.4)式中:砌块高(mm)砌块长度(mm)表4.2.4-1每皮高度250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砂浆强度等级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A2.5A3.5A5.0A7.5M2.50.670.901.331.95M50.730.971.422.11表4.2.4-2砌体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砂浆强度等级M2.50.03M5.00.05表4.2.4-3每皮高度250的砌体弹性模量 (N/mm2)砂浆强度等级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A2.5A3.5A5.0A7.5M2.51100148020002400M511801600220026004.2.5 砌体的自重标准值按加气混凝土标准干密度乘1.4系数。5 砌体结构计算5.0.1 砌块砌体结构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受压砌体还应满足允许高厚比的要求。5.0.2 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5.0.2)式中: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0.9;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表示构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剪力设计值V;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加气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可取1.33。5.0.3 轴心或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N0.75 (5.0.3)式中:N 轴向压力设计值; 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按本规程第5.0.5条采用; 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按本规程第5.0.6条采用; 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第4.2.4条采用;A 构件截面面积;5.0.4 按荷载设计值计算的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e,不应超过0.5y,其中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5.0.5 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可根据构件的高厚比值乘以1.1后,按表5.0.5采用。构件的高厚比应按下式计算: ( 5.0.5)式中: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按国家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的有关规定采用;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当轴心受压时为截面较小边长。表5.0.5 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116810121416182022242628300930890830780720660610560510460420390365.0.6 对于矩形截面,根据轴向力的偏心矩e,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5.0.61)式中 :轴向力的偏心矩。当墙体厚度h200mm时, 式(5.0.61)的值应乘以修正系数, 应按下式验算: 1 (5.0.62)5.0.7 在梁端下设置刚性垫块时,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N应按下式计算:N 0.75afAL (5.0.7)N式中 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上部传来作用于垫块上的轴向力设计值;轴向力对垫块下表面积重心的偏心影响系数,按本规程第5.0.6条采用; 垫块面积。5.0.8 砌体沿通缝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0.75( ) (5.0.8)式中 剪力设计值 砌体沿通缝截面的抗剪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第4.2.4条采用;永久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平均压应力; 受剪截面面积。5.0.9 砌块墙体的高厚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5.0.9)式中 1非承重墙的修正系数,取1.3;2有门窗洞口墙的修正系数,按第5.0.10条采用;墙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5.0.9采用。注:当墙高H大于或等于相邻横墙间的距离S时,应按计算高度H00.6S验算高厚比。表5.0.9 墙的允许高厚比值砂浆强度等级M5.0M2.520185.0.10 有门窗洞口墙的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2可按下式计算: (5.0.10)式中: 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S 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当按公式(5.0.10)算得的2值小于0.7时,仍采用0.7。6 热 工 设 计6.1 一 般 规 定6.1.1 砌块用于有保温隔热和节能要求的围护结构中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围护结构构造形式,合理地进行热工设计。当保温、隔热和节能设计要求的厚度不同时,应采用最大厚度。6.1.2 砌块用于围护结构时,其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按下式计算采用:c=a Sc=Sa式中 c、Sc砌块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S砌块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理论计算值,按表6.1.2-1采用a修正系数,按表6.1.2-2采用表6.1.2-1 砌块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理论计算值干密度级别理论计算值(体积含水量为3%条件下)导热系数 W/(mK)蓄热系数 S(周期24h) W/(m2K)B040.132.06B050.162.81B060.193.20B070.223.59B080.253.97表6.1.2-2 砌块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S的修正系数a值序号砌块使用情况a1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因灰缝影响,当采用粘结砂浆灰缝(薄浆干砌法),且灰缝3mm;1.0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因灰缝影响,当采用砌筑专用保温砂浆灰缝,且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0.20 W/(mK),且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厚10mm1.1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因灰缝影响,当采用普通砌筑专用砂浆灰缝,且水平灰缝厚15mm,竖向灰缝厚20mm1.254加气混凝土砌块铺设在密闭屋面内1.55加气混凝土砌块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1.66.2 热 工 设 计6.2.1 墙体热工性能应符合本地区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 墙体节能设计应优选墙体自保温方案,宜选用隔热、保温性能好的砌块和砂浆砌筑,宜优先采用薄浆干砌法,墙体的热桥部位宜做断热处理,外表面宜做浅色饰面;2. 墙体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应在热桥部位增加相应的保温措施;3. 墙体的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当墙体中有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影响时,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应满足国家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 墙体的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计算,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应按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计算;5. 当需要采用轻质材料外保温方案时,应进行专项设计;6. 采用砌块作为复合墙体保温、隔热层,砌块应布置在水蒸气流出的一侧。6.2.2 砌筑专用保温砂浆砌筑的不同厚度、不同干密度级别加气混凝土墙体的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6.2.2采用。表6.2.2 不同厚度、不同干密度级别加气混凝土外墙的热工性能指标外墙厚度(mm)B04B05B06B07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1000.8581.1661.580.7271.3761.630.6371.5701.580.5721.7491.591200.9981.0021.900.8401.1901.960.7331.3651.900.6541.5281.901251.0330.9681.980.8691.1512.040.7571.3221.980.6751.4821.981501.2070.8282.381.0110.9892.450.8761.1412.380.7781.2852.381701.3470.7422.691.1240.8892.770.9721.0292.690.8611.1622.702001.5570.6423.171.2950.7723.261.1150.8973.170.9851.0153.172251.7320.5773.571.4370.6963.671.2350.8103.561.0880.9193.572501.9070.5243.961.5790.6334.081.3550.7383.961.1910.8393.972752.0810.4804.361.7210.5814.491.4740.6784.361.2950.7724.363002.2560.4434.751.8630.5374.891.5940.6274.751.3980.7154.763252.4310.4115.152.0050.4995.301.7130.5845.151.5010.6665.163502.6060.3845.552.1470.4665.711.8330.5465.541.6050.6235.553752.7810.3605.942.2890.4376.121.9530.5125.941.7080.5855.954002.9560.3386.342.4310.4116.532.0720.4836.341.8110.5526.35注:1 砂浆砌筑的导热系数0.20 W/(m2K)和蓄热系数S244.13 W/(m2K),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S修正系数a值取1.1;2 其他干密度的加气混凝土热工性能指标可根据本标准第6.1.2条加气混凝土材料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的数据计算;3 表内数据不包括内外粉刷层热工参数及钢筋混凝土圈梁、过梁、构造柱等热桥部位的影响4 表内传热阻R0的单位:(m2K)/W,传热系数K 的单位:W/(m2K),热惰性指标D无量纲。6.2.3 普通砌筑专用砂浆砌筑的不同厚度、不同干密度级别加气混凝土墙体的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6.2.3采用。表6.2.3 不同厚度、不同干密度级别加气混凝土外墙的热工性能指标外墙厚度(mm)B05B06B07B08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2001.1580.8633.261.0010.9993.170.8861.1293.170.7981.2523.182251.2830.7793.671.1060.9043.560.9771.0243.570.8781.1383.572501.4080.7104.081.2110.8263.961.0680.9373.970.9581.0433.972751.5330.6524.491.3160.7604.361.1580.8634.361.0380.9634.373001.6580.6034.891.4220.7034.751.2490.8004.761.1180.8944.763251.7830.5615.301.5270.6555.151.3400.7465.161.1980.8345.163501.9080.5245.711.6320.6135.541.4310.6995.551.2780.7825.563752.0330.4926.121.7370.5765.941.5220.6575.951.3580.7365.964002.1580.4636.531.8430.5436.341.6130.6206.351.4380.6956.35注:1 砂浆的导热系数0.93 W/(m2K)和蓄热系数S2411.37 W/(m2K),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S修正系数a值取1.25;2 其他干密度的加气混凝土热工性能指标可根据本标准第6.1.2条加气混凝土材料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的数据计算;3 表内数据包括加气混凝土专用砂浆内外粉刷层各20厚的热工参数,其导热系数0.87W/(m2K),蓄热系数S2410.75 W/(m2K);4 表内数据不包括钢筋混凝土圈梁、过梁、构造柱等热桥部位的影响;5 表内传热阻R0的单位:(m2K)/W,传热系数K 的单位:W/(m2K),热惰性指标D无量纲。6.2.4 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隔热层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有关规定。其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GB 50176和现行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计算。6.2.5 不同厚度、不同干密度级别加气混凝土屋面的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6.2.5采用。表6.2.5 不同厚度、不同干密度级别加气混凝土屋面的热工性能指标外墙厚度(mm)B04B05B06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传热阻R0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1701.0300.9712.690.8671.1542.770.7551.3252.692001.1840.8453.170.9921.0083.260.8601.1633.172251.3120.7623.571.0960.9123.670.9481.0553.562501.4400.6943.961.2000.8334.081.0360.9663.962751.5690.6374.361.3040.7674.491.1230.8904.363001.6970.5894.751.4080.7104.891.2110.8264.75注:1 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S修正系数a值取1.5;2 其他干密度的加气混凝土热工性能指标可根据本标准第6.1.2条加气混凝土材料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的数据计算;3 表内传热阻R0的单位:(m2K)/W,传热系数K 的单位:W/(m2K),热惰性指标D无量纲。6.2.6 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作保温、隔热层时,可先在屋面板上做找平层及找坡层,将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隔热层置于找平层和找坡层之上,保温、隔热层周边应做水泥砂浆保护层,然后在保温、隔热层上做防水层。图6.2.6 复合屋面构造示意图6.2.7 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复合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时,在水蒸汽流出的一侧,每50m2应设置排湿排汽孔1个。图6.2.7 加气混凝土复合屋面排湿排汽孔构造示意图7 建筑构造7.1 一 般 规 定7.1.1 砌块外墙在迎水面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设计应按涂料饰面,块材饰面和幕墙饰面分别采用不同防水构造,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7.1.2 砌块外墙面水平方向有凹凸线脚和挑出部分时,应做泛水和滴水,避免冻融破坏。7.1.3 砌块墙上吊挂空调设备、防盗网等重物时,应在建筑设计时统一考虑,宜充分利用阳台、挑板等安放。墙上吊挂设备和重物应设预埋件,并做好防水防锈处理。砌块与门、窗、附墙管道、管线支架、卫生设备等应连接牢固。当采用金属件作为进入或穿过砌块的连接件时,应有防锈保护措施。7.1.4 砌块填充墙(非承重墙)、砌块自保温墙、砌块承重墙、砌筑和抹面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配套专用砂浆。砌块墙与混凝土梁、板、柱的连接应牢固,并应有防裂、防渗漏措施。7.1.5 砌块用做卫生间墙体时,应沿四周墙体底部在楼面梁板上现浇混凝土翻边高200做防渗带,并与梁板同时现浇。7.2 建筑构造措施7.2.1 后砌筑的砌块墙,其顶部在梁或楼板下的缝隙宜作柔性连接,在地震设防区应有卡固措施。7.2.2 当砌块与其它材料处于同一表面时,两种不同材料的接缝处应做聚合物砂浆加耐碱玻纤网格布增强防裂。7.2.3 当门洞宽大于或等于1500或安装厚重金属门时,门洞二边以及独立墙肢端部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7.2.4 当砌块作为外墙保温材料与其他墙体复合使用时,应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并应沿墙高500-600,在两墙体之间采用钢网片拉结。7.2.5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强。7.2.6 顶层砌块墙体上宜做钢筋混凝土挑檐或天沟,并应做好泛水和滴水。7.2.7 砌块墙门窗洞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洞口过梁应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300mm。门窗洞边,宜加设与墙同厚的加筋水泥砂浆(或钢筋混凝土)边框;窗台处应加设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或在窗口下一皮砌块的底部砌筑砂浆内放置36纵向钢筋,两端伸入墙体不小于300。7.2.8 大面积墙面抹灰(和饰面层)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间距36m,缝间面积不宜超过30m2。分格缝一般缝宽10mm,深5mm,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勾缝或柔性防水密封嵌缝材料嵌填。8 砌块施工8.1 一般规定8.1.1 承担砌块施工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经过审核批准。施工单位应按有关的施工工艺标准或经过审定的技术方案施工,并应对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8.1.2 砌块的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应有防止雨淋措施。8.1.3砌块应选用强度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材料密实度好的砌块,其干燥收缩值应不大于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d的养护龄期方能上墙砌筑,严禁刚出釜的制品上墙砌筑。8.1.4 砌块上墙砌筑时含水率宜小于20%, 含水率深度以表面810mm为宜,砌筑前24hrs浇水。8.1.5 承重砌块墙体不宜冬期施工。填充墙加气混凝土墙体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8.1.6 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砌至梁、板底部时,应留顶砌空间并静置不少于7d后方可顶砌,顶砌应上下顶紧,其倾斜角度应为4560度间。8.1.7 砌块砌体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也不应混砌。8.2 砌块砌筑施工8.2.1 作业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1 砌筑前,墙基层应经验收合格,楼地面应清理干净;2 在结构墙、柱上弹好+500mm标高水平线,楼面上弹墙边线及门窗洞口线;3 按砌块每皮高度制作皮数杆,并竖于墙体两端,在两相对皮数杆之间拉准线;4 砌块应有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证明书应包括:生产厂名、厂址、商标、产品标记、本批产品主要技术性能和生产日期。进场砌块应已经复检合格。8.2.2 砌块砌筑应采用满铺满挤法砌筑,揉挤密实,上下皮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长度的1/2,不得小于1/3,也不应小于150mm。8.2.3 砌块内外墙墙体应同时咬槎砌筑,临时间断时可留成斜槎,不得留“马牙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8.2.4 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90%,垂直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砌筑时铺灰长度不得超过750mm,气温达到30以上时不超过500mm。8.2.5 砌筑水平灰缝和垂直灰缝均不宜大于15mm,对大于30mm的灰缝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密实。当采用精确砌块和专用砂浆薄层砌筑方法时,其灰缝不宜大于3mm。8.2.6 在砌块墙体上剔槽开孔时,应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进行,如有松动必须及时进行补强处理。8.2.7 切锯砌块或在墙体上钻孔,镂槽或切锯时,应采用专用工具,不得用斧子或瓦刀任意砍劈,也不得在墙体上横向镂槽。门窗等洞口两侧,应选用规格整齐的砌块砌筑。8.2.8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砌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8.2.9 砌体墙上暗敷水电管线时,开槽深度不宜超过墙厚的1/3。敷设管线后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或1:3的水泥砂浆填实,且宜比墙面微凹2mm,并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网格布宽度应盖过缝隙边缘每边不小于100mm。8.2.10 砌筑外墙时,不得在墙上留脚手眼,可采用里脚手或双排外脚手。在外墙墙面水平方向的凹凸部位如线脚、雨罩、出檐、窗台等部位,应做泛水和滴水,以避免积水。8.2.11 墙体砌筑后,应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面;外墙向阳面的墙体,还应做好遮阳处理,避免高温引起砂浆水分挥发过快,必要时应适当用喷雾器喷水养护。8.3 墙体抹灰施工8.3.1 抹灰施工前,应满足以下作业条件:1 主体结构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2 门窗框、管道、线管、线盒等安装完毕,经检查位置正确、安装牢固。3 消防栓箱、配电箱安装完毕,穿墙套管等与墙面已填实;4 抹灰施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C。8.3.2内、外墙饰面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工序进行;制品砌筑、安装完毕后不应立即抹灰,应待墙面含水率小于15%后再做装修抹灰层。8.3.3 墙体砌筑完成后应静置7d以上后方可抹灰,抹灰前应涂刷防裂剂。如遇雨季,砌筑完成和抹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视墙面的干燥程度适当延长。8.3.4 抹灰工序应先做界面处理、后抹底灰,厚度应予以控制。当抹灰层厚度超过15mm时应分层抹,一次抹灰厚度不宜超过15mm,其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以内。8.3.5 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抹灰层宜用中砂,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3%。8.3.6 抹灰砂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级配计量。掺有外加剂的砂浆,应按有关操作说明搅拌混合。抹灰砂浆选用应与砌块材质相适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8.3.7 抹灰前应先用钢丝刷将墙面满刷一遍,清除影响砂浆与墙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灰和污物,修正补平墙面低凹处,并将砌体灰缝饱满度不够的补满。8.3.8 砌块墙体抹灰应严格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清除墙面浮灰修正补平勾缝洒水湿润基层做灰饼必要部位挂网处理基层界面剂处理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清理养护。8.3.9 当抹灰层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有加强措施。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缝隙,包括埋设管线的槽,均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等加强后,方可抹灰。8.3.10 底层抹灰稍干后检查无空鼓、裂缝现象后,即进行中层抹灰,中层抹灰达7成干后,即可抹面层灰,抹灰时经压实抹光。8.3.11 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面,受日照直射墙体,要做好遮阳处理,必要时用喷雾器喷水养护。8.4 屋面工程8.4.1 采用砌块作屋面保温隔热层时,其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8.4.2 用于屋面保温隔热宜采用B05级(3.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