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重庆市南岸区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培育研究-消费类电子产业篇090630(六稿).doc_第1页
2-2重庆市南岸区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培育研究-消费类电子产业篇090630(六稿).doc_第2页
2-2重庆市南岸区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培育研究-消费类电子产业篇090630(六稿).doc_第3页
2-2重庆市南岸区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培育研究-消费类电子产业篇090630(六稿).doc_第4页
2-2重庆市南岸区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培育研究-消费类电子产业篇090630(六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南岸区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与培育研究(送审稿)1 消费类电子产业的概念与分类1.1 消费类电子产业的界定对于消费类电子的界定,尚未统一,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有不同的内涵,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目前,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等。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则把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也归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频繁出现,消费类电子产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数码相机、手机、计算机等产品也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具体而言,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和消费电子服务产品两类,本项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参照国内外对于消费类电子的基本认识,结合南岸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本项目把消费类电子产业理解为传统电子信息产业中为满足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而提供各类电子产品的企业的集合。1.2 消费类电子产业分类消费类电子产业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大类,其产业分类可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如表1:表1 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表行业代 码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国 标代 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雷达工业行业A0000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402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A4020 雷达整机制造 A4021雷达专用配套设备及其他制造 B通信设备工业行业B0000通信设备制造401通信设备制造B4011 通信传输设备制造4011 通信传输设备制造B4012 通信交换设备制造4012 通信交换设备制造B4013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4013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B4014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4014 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 B4015 移动通信终端制造4014 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B4019 其它通信设备制造4019 其它通信设备制造 C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C0000广播电视设备制造403广播电视设备制造C403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403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C4032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器材制造4032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制造C4039 应用电视设备及其它广播电视设备制造4039 应用电视设备及其它广播电视设备制造D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D0000电子计算机制造404电子计算机制造D4041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4041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D4042 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4042 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D4043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4043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D4044电子计算机配套服务及耗材制造4043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D9045计算机应用产品制造 4152+4155投影设备和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业E软件产业E0000软件制造及软件服务业62软件业E6201 软件制造E6202 系统集成制造E6203 软件服务业 F家电制造工业行业F0000家用视听设备制造407家用视听设备制造F4071 电视机制造4071 家用影视设备制造F4073摄、录像、激光视盘机制造4071 家用影视设备制造F4072 家用音响电器设备制造4072 家用音响设备制造F3950 其他家用电子电器制造3959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G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G0000电子测量仪器制造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G4128 电子测量仪器制造4128 电子测量仪器制造G3681 医疗电子仪器及设备制造3681医疗电子仪器及设备制造业G4122汽车电子仪器制造4122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制造G4110 应用电子仪器制造*4121、4123-4127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至其他电子专用仪器六个制造业 H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H0000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366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H3662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3662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H3625 电子工业模具及齿轮制造3625 模具制造H3669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3699+4090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和其他设备制造I电子元件工业行业I0000电子元件制造406电子元件制造I4061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4061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I4062 电子印制电路板制造4062 电子印制电路板制造I4063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4061 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I3070 电子塑料零件制造3070 塑料零件制造J电子器件工业行业J0000电子器件制造405电子器件制造J4051 真空电子器件制造4051 电子真空器件制造J4059 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4059 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造J4052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4052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J4053 集成电路制造4053 集成电路制造K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K0000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制造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K3919 电子微电机制造3919 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K3931 电子电线电缆制造3931 绝缘电线电缆制造K3932 光钎、电缆制造3932 光导纤维电缆制造K3940 电池制造3940 电池制造L电子信息专用材料工业行业L0000电子信息专用材料制造L9001 电子元件材料制造 信息化学品制造L9002 真空电子器件材料制造 信息化学品制造L3353 半导体材料制造 信息化学品制造L2665 信息化学材料制造2665 信息化学品制造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分类,本项研究所涉及的消费类电子产业行业门类主要为:B通信设备工业行业、F家电制造工业行业、G电子测量仪器汽车电子工业行业、J电子器件工业行业以及L电子信息专用材料工业行业。立足南岸区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本项研究的消费类电子产业链主要包括:通信电子产业链、计算机硬件与设备产业链、光伏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包括:计算机、手机、液晶电视、太阳能电池、车载电子产品及相关配件。2 消费类电子产业链分析2.1 消费类电子产业链产业链可以定义为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从现代工业的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2.1.1通信电子产业链图1 通信终端产业链开发设计线路板装配通信终端调 试组 装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按键模块砷化镓开关多层印制板锂离子电池机壳开关按键金属结构件震动电机SMT装配充电器功能按键橡胶件注塑件包装制品接插件紧固件印刷品片式电阻片式钽电容片式二极管晶振片式电感送、受话器通信终端产业链包括了开发设计、线路板装配、组装、调试、通信终端等五个环节,上游环节主要开发设计即研发部门,中游主要是线路板装配与组装,其中,硬件部分主要是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按键模块、砷化镓开关、多层印制板、锂离子电池、机壳、开关按键、金属结构件、震动电机、SMT装配、充电器、功能按键、橡胶件、注塑件、包装制品、接插件、紧固件、印刷品、片式电阻、片式钽电容、片式二极管、晶振、片式电感送、受话器。如图1所示。2.1.2电子计算机产业链显示器CPU存储器主板适配器线路板装配组 装开发设计调 试终端产品电源机箱存储器键盘鼠标光驱包装适配器锂电池(笔记本)图2 电子计算机产业链计算机产业链包括了开发设计、线路板装配、组装、调试、通信终端等五个环节,上游环节主要是开发设计即研发部门,中游主要是计算机硬件与设备终端制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显示器、CPU、硬盘、主板、声卡、显卡、电源、机箱、内存、键盘、鼠标、光驱、适配器(笔记本电源)、网络设备(网卡、网络计算机、路由器、集线器、网络数控交换设备、调制解调器)、音箱、打印机、扫描仪、锂电池(笔记本),软件主要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还包括产品包装,下游主要是营销。如图2所示。2.1.3光伏电子产业链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晶体硅二极管在太阳能激发下产生电压输出的光生福特效应、实现光/电转换的特种器件,因此太阳能光电池也称为光伏电池,与其相关的材料、器件、产品、应用皆属于光伏电子产业。光伏电子产业链如图3所示,核心环节是高纯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位居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链下游的核心功能价值表现,具体而言,太阳能电池并网在发电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外,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安装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与机电产业、建筑材料的结合利用(光伏集成建筑)等方面。硅砂晶体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应用产品图3:光伏电子产业链2.1.4汽车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由动力及转动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防盗系统控制、通信与显示系统与汽车娱乐系统组成。其中,动力控制系统,车身电子和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产业链上的核心部分,在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构成中分别占到了28.5% 24.8%和29.2%。如图4所示。汽车电子产业链动力及转动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防盗系统控制通信与显示系统汽车娱乐系统图4:汽车电子产业链2.2 消费类电子产品链产品链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企业所构成。2.2.1通信电子产品链手机(普通手机、智能手机)显示屏外壳PCB板电源适配器软件电子元器件天线锂电池包装材料、说明书及配件半导体芯片电阻、电容接插件图5:手机产品链由图5可知,手机产品链的配套件包括显示屏、外壳、电子元器件、锂电池、软件、电源适配器、天线、PCB板、包装材料共9类产品组成,涉及到电子制造、机械加工、半导体制造、软件、纸箱制造、印刷等相关行业。在手机的制造链中,占比最大的是显示屏、外壳、电子元器件、锂电池、软件,这5类产品共占整个产品价值的80%,其余配套件占比重较小。2.2.2电子计算机产品链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CPU主板、显卡机箱、电源内存键盘、鼠标光驱包装硬盘适配器锂电池图6:电脑产品链计算机硬件与设备产品链主要是指电脑产品链,如图6所示,由CPU、主板、显卡、动态存储器、硬盘、光驱、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电源和包装材料等组成,笔记本电脑还加上锂电池和适配器;主要涉及电子制造、机械加工、半导体制造、纸箱制造、印刷等相关行业。在整个电脑产业链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显示器、CPU、硬盘、主板这四类产品,共占整个产品价值的55%,其余配件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显示器产品链主要为显示屏、电子元器件、PCB板、注塑类产品、包装类材料共五大类;主要涉及电子制造、机械制造、注塑成形、纸箱制造、印刷等相关行业。如图7所示。其中,显示屏包括CRT显示管;电子元器件具体包括半导体、电阻、电容、线材和五金件五类;PCB板是双面或多层PGB板;注塑类产品包括显示器的前框、后壳、底座、支架;包装类材料包括纸箱、泡沫、塑料袋、贴纸、说明书。如图7所示。底座线材、五金件半导体芯片注塑类材料液晶显示器CRT显示管电阻、电容液晶显示屏显示器电子元器件前框、后壳支架包装材料PCB板CRT显示器图7 :显示器产业链2.2.3光伏电子产品链完整的光伏电池产品链如图8所示,它从最初的硅材料到硅锭、硅片,制成电池、电池组件后,最终建成光伏发电站(太阳能发电厂)。硅砂晶体硅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图8:光伏电子产品链光伏发电站2.2.4汽车电子产品链汽车电子产品链动力及转动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防盗系统控制系统通信与显示系统汽车娱乐系统图9:汽车电子产品链EPIOBD、自动巡航、混合动力等电控主动悬架电控转向及其它电控安全系统(SRS、车载雷达等)ABS、EBD、ASR车载娱乐(影音)车载通信(蓝牙等)GPS、电子地图等汽车电子产品链主要由电控动力系统(EPI、OBD、自动巡航、混合动力等)、电控自动变速系统(ECT)、电控制动调节系统(ABS、EBD、ASR等)、电控主动悬架、电控转向及其它电控安全系统(SRS、车载雷达等)、车载娱乐(影音)、车载通信(蓝牙等)、汽车导航(GPS、电子地图等)、 汽车防盗系统等组成,如图9所示。2.3 消费类电子技术链2.3.1通信电子技术链关键部件通信产品终端技术结构软件硬件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物理层软件协议栈软件DSPMCU内存功率放大器MCU滤波器图10 通信产品终端的技术结构图基频模块射频模块通信电子技术结构图主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如图10所示。2.3.2电子计算机技术链电子计算机技术链可理解为计算机产业技术链,如图11所示,主要有芯片和集成电路技术(包括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测试封装技术)、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板卡设计技术、半导体技术、存储芯片技术、存储器技术、显示器技术(尤其是平板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技术)、外设制造技术、各种设别技术(如图像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磁卡/IC卡阅读技术、条码/ RFID设别技术)、输入输出技术、网络设备技术、软件技术(特别是固化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其所有产品都涉及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测试环节的技术。板卡网络设备软件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小型机、单片机、嵌入式计算机、POS终端、PDA群集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协同技术系统软件技术(操作系统,系统实用软件以及对各种CPU芯片、总线、网卡、图形卡及通用外部设备、多媒体设备等硬件的适应软件技术)、支撑软件技术(群件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构件化技术、软件复用技术、协同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固化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技术网络设备(网络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监控系统、路由器、集线器、网卡、网络数控交换设备、调制解调器等)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多媒体数据采集和存储技术、三维图形处理技术、视频编码解码和传输技术、非键盘输入(包括触摸、笔输入、语言输入)技术、击打和非击打式打印机生产技术、扫描仪生产技术、磁卡/IC卡阅读技术、条码/ RFID设别技术模拟CRT显示器技术、平板显示器技术、液晶显示器(LCD)技术(STN-LCD显示器技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 (TFT-LCD)、硅基液晶显示器技术、TFT型Active素子驱动技术、利用色滤光镜制作工艺技术、连续料界结晶矽液晶显示技术、低反射液晶显示技术、低温多晶硅技术、反射式液晶材料)、大屏幕高分辨率显示器技术电路板设计技术、DSP处理技术、总线技术、电气互联技术、表面组装技术、贴片技术、测试封装技术、通信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生产和测试封装技术,混合集成电路生产技术(表面贴装技术、自动键合技术与设备、自动检测筛选技术与设备、老化技术)、IC卡关键技术(半导体技术、基板技术、封装技术、终端技术以及其它零部件技术)芯片片式元器件生产技术(表面贴装技术)、测试封装技术、发光二极管器件生产技术(单晶生长技术、外延片制造技术、芯片制造技术和封装技术)、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生产技术和长距离低损耗光纤生产技术(光纤预制棒即光纤材料的制备技术、光纤涂复材料选择和拉丝技术)图11 计算机硬件与设备技术链器件半导体技术:存储芯片技术、易失性存储器(DRAM、DDR)技术、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闪存技术、电介质存储器、磁介质存储器、奥弗辛斯基效应一致性存储器以及聚合物存储器)、大容量高速存储技术外设显示器存储器生产设计研发2.3.3光伏电子技术链光伏电池产品技术涉及到跨多学科的多工艺技术,其技术链如图12示。其核心技术是硅材料的高纯度提炼(纯度在99.9999%以上)、大尺寸晶体硅片、低成本电子工业平面技术、规模化封装技术。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成本低,故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多晶硅是目前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占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的80以上,并将向高效率、低成本和薄片化方向发展,而降低硅材料的生产费用是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的关键。快速掺杂和表面处理技术、连续和快速的布线工艺、多晶硅电池表面织构化技术和薄片化、高效化电池工艺技术等是技术链中的具体环节。 硅砂晶体硅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图12:光伏电子技术链材料冶炼、加工技术电子工业的平面技术硅的提炼和提纯技术晶体硅的生产技术硅片制作技术硅材的检测技术硅片的掺杂技术硅片的光刻技术硅片的氧化技术硅片的划片技术透明电极制作技术电池检测技术封装技术电池组表面的栅线制作技术电池组的封装检测技术3 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背景3.1 宏观经济层面近年来,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全行业完成总收入4.4万亿元,完成增加值1.3万亿元,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始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已进入世界强国之林,这为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3.2 产业层面当前全球产业出现阶段性的新特征,无论是生产技术、产品市场还是生产环节、产业链条,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产业资源面临着重新优化组合的形势和任务。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而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发展,正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着力点,这必将对解决我国产业格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等重大课题产生深远的影响。3.3 技术层面消费类电子产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对能源和土地的需求较少,但是对于人才、技术等要求较高,技术的与时俱进成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发展必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科技进步,提高信息技术发展水平。3.4 社会层面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增长,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手机电视、手机导航、手机购物等新型业务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增值业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应用,特别是在推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企业和行业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消费类电子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4 消费类电子产业竞争分析4.1 区域分析从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竞争优势最为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电子制造业基地;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仍然较为缓慢,竞争能力较弱。通过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比较来看,如表2,江苏、广东、山东分列前三,在排名前10名的省份中,东部达到了8个,中西部为2个,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梯度。而重庆2004年的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39.4亿,排名20位,销售收入仅为江苏省的3%和四川省的45%。可以看出,重庆信息产业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与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四川、湖北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表2:全国部分省市信息产业2004年产品销售收入比较表省市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亿元)排名省市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亿元)排名江苏4567.71北京1082.27广东4412.52辽宁4958山东2272.83四川3099上海2808.34湖北26810福建1362.55重庆139.420浙江1244.66此外,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代表日益成为各地区竞相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几乎所有省直辖市都把电子信息产业定位为各自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从我国部分省市“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来看,如表3,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相对集中的,大多集中在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信息家电、通信产业、数字视听上,可预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省市间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而重庆也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表3:我国部分省市“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省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上海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信息家电、通信产业 、光电子 、汽车电子、软件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电信服务业 广东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通信产品、数字电视产业、高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业、汽车电子产业江苏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元器件产业、数字化视听产业、新一代通信产品、计算机与网络产品的研制、信息安全产品、应用电子四川数字视听、集成电路、军事电子、软件、网络及通信产品陕西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军工电子、通信、互联网、数字视听产品重庆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数字化仪器仪表(含数字医疗)、新型电子元器件(含汽车电子)、信息家电资料来源:经各省市“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整理而得4.2 园区分析4.2.1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围绕产业链各环节,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在国内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园。2006年,信息产业部批准了31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包括计算机产业园、通信产业园、视听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显示器件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杭州、苏州、大连、顺德、惠州、南京、吴江、福州、厦门、佛山、绵阳、富阳、新乡等地。从核心产品看,各园区在通信、视听、计算机与网络产品、家用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力电子系统八大领域内,以一种领域为主,借助各领域的技术关联性,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园区竞争激烈。目前,重庆尚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2008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福州、大连、杭州、武汉、成都、苏州、东莞、广州九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4.2.2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目前,重庆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是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北部新区高新园。其中,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西部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研发基地和国家级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而高新园发展目标则是以光电产业基地为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茶园消费类电子园也是重庆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电子产业园区。重庆市政府在2006年授予南岸茶园消费类电子园为市级电子产业园区。通过重庆市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比较来看,如表4,产业发展导向呈现出了差异化、错位化发展格局,西永主要以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为主,北部新区高新园以光电子产业和软件产业为主,茶园以消费类电子产业为主。见表4。表4: 重庆市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比较表名称面积产业导向重点电子类项目或企业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产业区为20平方公里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台湾茂德科技8英寸集成电路项目、中电科技集团重庆产业园项目、北大方正西部IT产业基地、台湾矽统科技公司北部新区高新园10平方公里光电子产业和软件产业托普、爱思、西信、和记奥普泰、科业光电、信威、UT斯达康、纳米材料研发、耐德集团、西南信息产业园、移动通讯枢纽、西南通信公司茶园消费类电子园2平方公里消费类电子产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产业化基地、矽谷首创、国虹数码、恒基伟业、万利达4.3 企业分析4.3.1 世界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其发展遍布世界各国。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电子信息企业为37个,占到7%,如表5,其总部主要分布在欧美的德国、美国、瑞典、芬兰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目前,中国大陆尚没有电子信息企业进入500强。表5: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电子信息企业排名企业名称总部所在地主要业务营业收入(百万美元)28西门子德国电子、电气设备107,341.741惠普美国计算机办公设备91,658.042国际商用机器美国计算机办公设备91,424.046三星电子韩国电子、电气设备89,476.248日立日本电子、电气设备87,615.459松下电器日本电子、电气设备77,871.169索尼日本电子、电气设备70,924.891东芝日本电子、电气设备60,841.9102戴尔美国银行 计算机办公设备57,095.0119诺基亚芬兰网络通讯设备51,592.5139微软美国计算机软件44,282.0143摩托罗拉美国网络通讯设备43,739.0144富士通日本计算机办公设备43,604.3149泰科国际美国电子、电气设备42,155.0154鸿海精密中国台湾电子40,595.6159日本电气公司日本电子、电气设备39,778.2161皇家飞利浦电子荷兰电子、电气设备38,707.3182佳能日本影象器材、办公设备35,727.0183英特尔美国半导体35,382.0196三菱电机日本电子、电气设备32,965.0210英格雷姆麦克罗美国电子办公设备批发31,357.5232思科系统美国网络通讯设备28,484.0248夏普日本电子、电气设备26,741.2273阿西布朗勃法瑞瑞士电子、电气设备24,883.0284爱立信瑞典网络通讯设备24,102.6330Amrica Mvil墨西哥电信21,486.6331Tech Data美国电子办公设备批发21,446.1350艾默生电气美国电子、电气设备20,133.0356三洋电机日本电子、电气设备19,737.8367苹果电脑美国电脑19,315.0378伟创力新加坡半导体、其他元器件18,968.0401阿尔卡特朗讯法国网络电信设备18,043.1426施耐德电气法国电子、电气设备17,226.0427华硕电脑中国台湾计算机17,224.7434Onex加拿大半导体、其他元器件16,905.2447广达电脑中国台湾计算机16,531.3453伊莱克斯瑞典电子、电气设备16,382.14.3.2中国百强企业国家信息产业部每年都对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评定并排序,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相关情况见附表1。从我国百强电子信息企业的空间分布来看,广东依然是我国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达到24家;其次是江苏,达到17家,再次是上海和北京,均为9家,如表6所示。表6: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空间分布表排序区域企业数量排序区域企业数量排序区域企业数量1广东247重庆415安徽12江苏177山东415湖北13上海97福建415河南13北京910河南315贵州15浙江512云南215江西15 辽宁512河北215黑龙江17四川412陕西2注:资料来源于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不含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单纯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大型电子企业并不多,这里我们根据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营业务等多项指标来判定消费类电子企业,着重介绍以下十大消费类电子企业: (一)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山东青岛,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海尔集团主要产品为家用电器、通讯产品、电脑及配件、软件,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团、TCL多媒体科技、TCL通讯科技,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TCL集团多主要产品是彩电、手机、计算机、空调。2006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2100万台彩电,1100万部手机,海外营业收入超过中国本土市场营业收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三)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总部位于青岛,其主营业务是以家电、通讯、信息为主导的3C产业结构,主导产品为电视、空调、冰箱、冷柜、洗衣机、商用空调系统、计算机、移动电话、软件开发、网络设备等。2006年,海信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四)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长虹总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目前,长虹已实现从单纯的家电制造商向标准制定商、内容提供商的转变。形成了集数字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数码、网络、电源、商用系统电子、小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能力的消费电子系统供应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2006年,长虹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其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蝉联世界品牌500强。(五)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创维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市。创维集团下设创维 RGB 电子有限公司、创维多媒体(深圳)有限公司、创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创维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创维应用电子有限公司、创维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创维液晶技术有限公司、创维模具厂、创维半导体公司等产业公司。研制的主要产品有: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字高清背投、 DLP 光学背投、 LCOS 电视、 CRT 彩电、数字电视机顶盒、 AV 产品、安防产品、小家电、汽车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精密模具以及与数字电视产业链相关的产品。2006年,创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名列中国同类行业前茅。(六)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卫星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短波通信设备、彩电、个人数码娱乐产品、电子制造、仪器仪表、大生产装备、软件服务、系统集成等。2006年,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亿,排列全国信息百强企业第九位。(七)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主要产品涉及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显示器与平板电视、移动显示系统业务、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专业应用显示业务、CRT(彩色显象管)业务、显示应用系统业务、精密电子零件与材料业务。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631亿元。(八)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总部位于广东。主要产品为有线产品、无线产品、业务产品、终端产品等四大产品领域。中兴通讯已成为中国电信市场最主要的设备提供商之一,并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运营商提供优质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九)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主要产品有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系统设备等。2005年,波导手机实现销售1393万台,稳获国产品牌手机销量六连冠,出口611万台,总量超过所有其他国产品牌手机出口量的总和,占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的60以上,稳居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第一,全球累计出口已超过1000万台,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台。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67.4亿元。(十)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福建,主要产品涉及影音、数码、小家电、新能源、汽车电子和通讯电子等六大主导产业。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亿,是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 4.4 市场分析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分析,可从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两方面考察。外部需求可通过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来反映。在世界电子信息转移过程中,我国已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产量位居世界之首,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也始终保持较大的份额和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我国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3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加速时期,国民收入显著提高,巨大的消费能力使得我国又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品消费市场。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消费结构将面临优化升级,并逐渐进入耐用消费品消费阶段。2006年,我国人均GDP为16084元(约合2000美元),据此可判断,我国已进入耐用消费品消费阶段。综上所述,在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强大的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共同作用下,消费类电子市场前景广阔。4.5 创新能力分析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获得专利、知识产权,培育核心竞争力,是电子信息企业永保生机,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主要集中在低端的中间产品加工、零部件组装层次上,产品附加值低,在研发领域,特别是专利、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上,总体差距较大。但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竞争程度加剧,国内电子企业也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勇于实践,涌现出华为、中兴、联想、海尔、TCL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跨国企业,如表7,通过企业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到我国龙头企业的专利发明总量较高。表7:第20届电子百强企业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前10位排名排名百强排名单位名称发明(单位:件)1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695211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8373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71744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518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206660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19677海信集团有限公司167844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16082海尔集团公司1511023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1175 南岸区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5.1 国内环境5.1.1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的行业政策环境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以下政策鼓励信息产业发展,具体如下:2000年,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5.1.2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近年来, 随着全球IT制造业转移进程加快,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类型不断多样化,数码化、数字家庭、智能家电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引进为消费类电子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市场空间,消费类电子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国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品种规格齐全,规模巨大,技术水平较高,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产销大国。1、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手机生产增长较快,2006年产量为4.8亿部,增速达到58.2%;微型计算机9336万部,其中笔记本电脑5912万部;彩色电视机8375万台,其中平板电视增长迅速,液晶电视产量为945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倍多;集成电路336亿块,增长26.3%。如表1所示。表8 2006年我国消费类电子主要产品产品名称单位生产数量同比增长%手机万部4801458.2彩色电视机万台83751.1微型计算机万部933615.5集成电路亿块33626.3数码相机万台669521.2数据来源: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公报2、消费类电子产品对外贸易份额扩大2006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651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出口为3640亿美元,增速达35.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6%;进口2877亿美元,增长30.5%,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6.3%。目前,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中的比重已超过15%,多个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其中手机占47%,计算机占40%,彩色电视机占48%。如表9所示。表9 2006年我国出口额最大的前10个消费类电子产品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笔记本电脑38528.6手机31251集成电路20347.5显示器1684.2液晶显示板13019.4彩色电视机7955.7印刷电路7643.2激光视盘放像机71-2.7打印机67-2.2数码相机6314.5数据来源: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公报3、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2006年,全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5%,比上年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超过90%,是带动外贸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24万人,其中制造业626万人,软件业98万人;二者合计比上年增加了85万人,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10%以上。5.1.3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趋势1、市场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2、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空间。3、随着世界消费类电子产业分工的变迁,IT产业国际间的转移速率逐渐加快,我国将成为世界IT产品的制造基地。4、消费类电子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通信和网络产品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5、随着消费电子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快,传统家电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边界趋向模糊。5.2 市内环境5.2.1重庆市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以较高增长速度获得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通信设备、数字医疗、工业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等领域为特色的、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产业格局,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了一批与之同步发展的配套企业。在“十五”期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2006年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350亿元,比2005年增长40%,在全国信息产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落后于西部的成都和西安。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含通讯类产品)在重庆市信息产业中的比重约占到40%。随着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消费类电子产业也逐渐实现由发达国家地区向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