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结合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从正反 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辩证看他的消极避世的思想。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2.熟读全文,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理清思路,感知全文。3.体会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人物遭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4.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歌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高尚的节操,表现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此愿就是:辞官归隐,寄情田园。二、作者与背景简介:1.作者介绍陶渊明:字潜,名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他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闻,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其生平大体上可分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以前为居家读书时期;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为时仕时隐时期;四十一岁至六十三岁为归隐时期。东晋末年的思想学术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亦广泛流播,传统的儒家思想虽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泯灭。陶渊明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济世救民的入世精神、道德人格修养、安贫乐道的心态,在他的思想中均有所体现。而道家的追求个体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出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思想,又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灵魂之中。2、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社会上充满了虚伪和欺诈,这就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三、初读课文,扫除文障:四、探究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第一段: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第二段: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2.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特立独行、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读“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我们看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小结:全文有9个“不”字。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小结:五柳先生传的五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怪人”:不知道姓氏,不知道住处,以五柳为号;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爱喝酒,见酒必醉,不发酒疯,“弹”了就走;写文章,自娱自乐;住的是茅屋,穿的是粗布,吃不饱,穿不暖,却安然自若。这样一个人你说怪不怪!五、感受陶渊明的高洁的志趣:1.朗读课文,思考:陶渊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他生活过得怎样?他为什么耐得住这样的贫穷? 看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生活和志趣的。性 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志 趣: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生 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穿:短褐穿结 吃:箪瓢屡空人物态度: “欣然忘食”“不吝情去留”“晏如也”“自娱,颇以示志”“忘怀得失”精神风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可见,“五柳先生”是一个自得其乐,安贫乐道,品德高尚的隐士。2. 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思考:“好读书”为什么却不求甚解呢?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爱读书的喜好,还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明确:读书为了精神满足和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名利,这是他率真自然的表现,与读书不认真无关。言之有理即可。3.“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原句是评价谁的?作者在这里使用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穿的粗布短以上大了许多补丁,饭篮和瓜瓢常是空的,可他却安然自若。评价的是颜回,他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其安贫乐道。与先贤相比,以先贤自况,表明其安贫乐道。4.读了本文,你现在懂得陶渊明为什么在自己的传记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不点明自己的住址了吗?明确:正是激愤与当时卖声名、夸门第的世风,作者反其道而行,实是表明其厌恶之意。5.全文用了9个“不”字,你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不”字真正否定的是什么?)明确:正是因为世人追名逐利、矫揉造作的事,作者言“不”正是突出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突出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其实否定当时的世风。6.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请你评价五柳先生,谈谈你的看法。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明确: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言之有理即可。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7.这是我们学得第一篇人物传记,你觉得传记应具备哪些要素?明确:传记是用来记载平身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如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还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这些都要真实。8.拓展: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六、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