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doc_第1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doc_第2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doc_第3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doc_第4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淳中2009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四)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 表达技巧一、 概念理解所谓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高考所指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属于“怎么写”的问题,而所有的技巧都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因而只有确定了内容,我们才能把握技巧,否则只是一句空话。二、 知识网络 记叙 议论 说明 直接抒情 (一)表达方式: 抒情 间接抒情 正面描写 描写 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表达技巧 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顶真 互文) 烘托(动静关系)(二)表现手法: 对比 渲染 联想、想象 用典 赋、比、兴(中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反问、对偶设问、对比 前后呼应 (四)结构技巧: 过渡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三、 术语专解(一)、抒情手法类1直抒胸臆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3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4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5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二)景物描写类(远近 视听 动静 色彩 虚实相生 衬托 对比 修辞 联想 想象 白描 )1、 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2、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3、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4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5、虚实相生。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6、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7、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8、联想和想象(往往和修辞结合在一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四、试题分析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 听 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画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答案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想象,象征寄托及比喻等修辞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首联直点“悲怨”主题;颔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手法,而“柳态”“啼鸟”点出分别的伤感和思念如杜鹃泣血,丰富的联想把离别“悲怨”写得更有诗意;颈联发挥丰富的联想想象,设置了“独夜”“空楼”两个场景,表达了思念之情,反面衬托“悲怨”主题。尾句再加渲染,使这一主题更加明白,产生了震憾人心的力量。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五、反馈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夜筝 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该诗是如何表现音乐的魅力的?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转应曲 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全词抒发了一种什么“愁”? 答: 又是如何表现“愁绝“的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诗歌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现效果。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请鉴赏三、四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及其效果答: 5阅读下边一首词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 6、阅读下边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浙江卷)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答案: 画堂春 秦观 (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n):持取,捻弄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案: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08江西卷)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8广东卷)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08辽宁卷)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案:(2)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四川卷)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