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原稿课件.doc_第1页
《阿长与山海经》原稿课件.doc_第2页
《阿长与山海经》原稿课件.doc_第3页
《阿长与山海经》原稿课件.doc_第4页
《阿长与山海经》原稿课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原稿课件 Page1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Page2三味书屋Page3阿长与三海经鲁迅Page4?知识与能力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领会长妈妈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习目标Page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Page 6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Page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作者简介Page8鲁迅Page9骇()掳()悚()惶急()疮疤()渴慕()霹雳()诘问()惧惮()hi lsng hung chung mpljidn读准字音Page10解释词语莫名其妙深不可测情有可原惶急诘问惧惮震悚害怕。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追问、责问。 恐惧、着急。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Page 11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1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交待“阿长”的来历;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她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课文讲解Page12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Page13 (2)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她是个没有文化的粗人,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阿长也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爱生活的劳动妇女。 Page14?黄胖而矮?没有名字?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睡觉时摆成“大”字?元旦有古怪的仪式?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回山海经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无知繁文缛节热情善良关心孩子长妈妈长妈妈小结Page15读懂阿长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Page16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Page17初识阿长可怜、可悲、可爱、可恨、可笑、可敬Page18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Page19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谋死隐鼠,吃福橘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 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Page20“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阂乃至轻视,表现了“我”对从她那儿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Page2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Page 22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因为“我”对她能帮“我”着件事没抱过希望,但她却记住了“我”的渴求,并在告假回家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我”买来了“我”渴慕却无法得到的山海经,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无异于“伟大的神力”。 Page23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为我买来的。 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强烈的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Page24“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该段包含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示例如下“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个普通妇女的打扮。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分析这些句子的作用。 Page25“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Page26“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露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Page27“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 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符合人物的特点。 Page28这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 1、文章第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Page29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是不耐烦的”。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Page30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 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 3、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Page31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Page32照应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 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 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 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Page33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Page34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课堂小结Page 351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阿长()疮疤()诘问()惧惮()震惊()粗拙()憎恶()絮说()惶急()xchung chng zng hung zhuzhn dn ji课堂练习Page 3622、填入恰当的词。 (1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两脚两手,在床中间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伸开摆成Page37 (2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起来,但完全,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33)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 淡薄消失诘问消灭Page 383、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中国、和。 本文选自。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狂人日记Page 394、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Page40( (3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Page 415、判断正误。 (1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对对 (2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错错 (33)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错错Page 421、完成课后练习 三、四; 22、完成学案第六课; 33、预习第七课。 课后作业Page43 一、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研讨与练习答案Page44 二、“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 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Page45 三、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更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Page 4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