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母爱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传颂主题。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感悟这人间最美的真情。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2、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谁来说一说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指名说。3、那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 精读感悟(1) 学习活动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抱母亲时心情的句子。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同学们,“竟然”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出乎意料,十分惊讶,没想到)母亲太轻了,出乎我的意料,谁能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是啊,我居然没想到母亲这么轻,还有谁来读?此时的我心里很难过。谁再来读?你不仅读出了我心里很难过,也读出了我的出乎意料。我们一起读!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没想到母亲很轻?) 过渡:是啊,“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怎么就没发现母亲这么轻呢?(板书:轻)让我们带着疑问,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儿时记忆。(二)学习活动二: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或句子帮助你解开了这个疑问?圈一圈,画一画,在旁边写下你的阅读感受。师巡视,学生分享阅读感受。(1) PPT出示:“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指名读。是啊,这就是母亲。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翻越过一座座大山)山路好走吗?(不好走)爬山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累)是啊,爬山时你身上最多也就背个小背包,就这样已累得气喘吁吁。再来看看母亲,谁再来读?翻山越岭,母亲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和妹妹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谁再来读?母亲多么不容易啊!同学们,母亲“肩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走过这弯弯曲曲的山路,都是为了什么?指名答(为了家庭,为了生活等等)是啊,我和妹妹,就是在妈妈的拉扯下,走过崎岖的山路,也走过坎坷的人生之路,一天天长大了啊!还有谁来读?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正在艰难地翻越一座座山峰。谁再来读一读?母亲肩挑100多斤的担子,还要拉扯我们长大,多么不容易啊!男女生分读。那么,在小时候的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形象?指名生答(坚强,伟大,力大无穷)。是啊,母亲如此坚强,如此吃苦耐劳,在我的眼里,她是高大的,她是力大无穷的。齐读。(2)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出示句子:“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谁来读一读?母亲肩上挑的担子有多重?(100多斤)而母亲呢?(80多斤)是啊,她比担子轻多了!谁来读一读?母亲用她八十多斤的身体承受了这么重的担子!还有谁来读?母亲多么轻,担子多么重啊!同学们,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指肩上挑着的担子吗?(不是)还有哪些担子?指名生回答(洗衣做饭、下地干活、工作赚钱、照顾我等等)。是啊,母亲肩上扛着的,不仅是那100多斤的重物,更是(引导学生说)生活的重担!(板书:重)谁再来读?母亲用她瘦弱的身体扛起了一片天!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母亲用她80多斤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指名生回答(母亲对我们的爱)是啊,母亲身体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但母爱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还有谁来读?评价语:母爱的力量多么强大!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伟大,坚强,力大无穷,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说得真好!就连护士也动情地对母亲说:“大妈,你真了不起!”(齐读)(3)揣摩“反衬”写法,感悟母亲形象 作者反复强调母亲“这么轻”,以“身体之轻”来衬托“担子之重”,这就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反衬的手法,(板书:反衬)母亲的形象就这样在一轻一重的对比中高大起来。让我们用朗读再次赞美一下这伟大坚强的母亲吧!出示第二小节(配乐齐读)。 (三)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1、昔日的母亲力大无穷,如今的母亲却瘦弱无力 。看着母亲这样的变化,此刻,“我”的心情仅仅是难过吗?你说(指名说)(愧疚、自责、惭愧等)母亲,用她瘦弱的双肩,给予了儿女一份沉甸甸的,重如山的爱,作为儿子,至今才了解,心里怎么会不自责、不愧疚呢 ?2、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一起读。 3、然而,面对我的自责、愧疚,母亲只是笑了笑说 。(指读) 出示:“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谁来把这句话换个说法?(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等等)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谁来读?母亲总是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一起读!(四)品读第五自然段,感受母亲的欣慰。(1)文中的“我”,终于从这个让他“差点仰面摔倒”的一抱中,顿悟出母亲的爱,和母亲的坚忍,更感到母亲这一辈子生活的艰辛!引读:于是,他突发奇想“妈,你把我从小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生跟读)让我们走进病房,去感受这动人的一幕,师配乐范读(压低声音,酝酿情绪)。(2)这一次,作者是怎样抱母亲的?(轻轻地)我抱母亲的动作很轻。谁来读一读?你抱得多么温柔啊!还有谁来读2?你不仅很温柔,也很深情。(3)护士不忍心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这时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谁来读?作者心中浓浓的“爱母”之情让这位坚强如山的母亲流下了两行泪水。同学们,这是怎样的泪水?指名生说(幸福、激动、欣慰、感动、甜蜜的泪水)谁再来读?这是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欣慰的泪水,开心的泪水。还有谁来读?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多么温馨啊!(3)这轻轻的一抱,是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和热爱!让我们再次轻轻地抱一抱母亲吧!配乐齐读第五小节。 (五)学习活动三:此时此刻, 此情此景,一定拨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深有感触。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写下其内心的感受。 1、出示【练笔迁移】 (1)此时的母亲躺在儿子宽大的胸怀里,泪水忍不住滑落,她有什么感受呢? (2)文中的作者看着母亲,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呢? (3)一旁的护士看着这温馨的画面,又有什么感想呢? (4)作为读者的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想到了什么? 选择其中一个角色来写一写。你们可以先小组讨论一下,再动笔写。请拿出导学案,完成导学案学习活动三。巡视,指导。 2、指名读小练笔。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1.“第一次”对比“无数次”从小到大,母亲抱过儿子多少次,而儿子长这么大,却是指向课题(第一次抱母亲)一起读。一个孩子,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啊!老师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2.第一次抱母亲让我们明白了爱是需要表达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