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8.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doc_第1页
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8.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doc_第2页
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8.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doc_第3页
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8.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doc_第4页
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8.古代诗词四首导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古代诗词四首第一课时春望泊秦淮【学习目标】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重点)2欣赏诗的艺术特色。(重点)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得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爱国诗篇。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西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等,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牧(公元803年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簪(zn)浑(hn)夜泊(b)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春望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都城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2)泊秦淮一诗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新课 标 第 一 网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春望的首联写了哪几个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2)泊秦淮一诗写了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统治者还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明确: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感慨、鄙视、忧伤、悲愤。(二)深层探究(1)请你对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评价。明确:寄情于物,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伤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感伤。(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奥妙在哪里?明确:写出了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3)泊秦淮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明确: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4)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明确:作者的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集在酒楼中欣赏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因此我们认为作者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矛头是指向高层。(三)写法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明确:“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眼前的长安,唯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是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的吗?(2)泊秦淮的末句写后庭花,这是什么艺术手法?明确: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四、板书设计ttp:/ www .五、课外拓展你能写出两句与爱国有关的诗句吗?示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第二课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重点)2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重点)3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爱国主义诗词。感受一下辛弃疾和文天祥的爱国情感。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词风豪放,有稼轩长短句存世。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被俘。在拘囚过程中,虽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兜鍪(du mu)寥落(lio)新 课 标 第 一 网3理解词义。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概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旨。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2)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应如何理解?明确:作者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生涯。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上阕用了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明确: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二)深层探究(1)有人说“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语双关,你同意吗?为什么?明确:同意。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明确:一是指两个地名,二是指境况的险恶和境遇的孤苦。(三)写法探究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简要分析。明确: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X k B 1 . c o m四、板书设计五、课外拓展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示例:人难免一死,为了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