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平法基本原理 1 结构设计 主系统 第1子系统 第2子系统 第3子系统 结构方案设计 结构计算分析 结构施工图设计 2 第1子系统 结构方案设计 属于在建筑学设计上的再创造 内容包括地基处理方案 选择结构材料 基础结构选型 主体结构选型 各部位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 特殊部位的处理 等等 3 第2子系统 结构计算分析 系在结构方案 结构体系 设计的基础上对结构施加各类荷载后进行计算 以确定结构内的作用效应 即结构内力 并根据各构件控钡截面的作用效应 进行构件强度计算和刚度验算 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值 确定赴基处理的具体措施 等等 4 第3子系统 结构施工图设计 系将结构方案 结构体系 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的结果经调整 归并 用图形和文字说明的方式表达出来 形成最后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简称平法 属于上述第3个子系统的方法 5 平法的基本理论 以结构设计者的知识产权归属为依据 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内容两部分 由设计工程师采用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完成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重复性内容部分则采用标准构造设计 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 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6 当结构施工图表达的内容承接结构方案和结构计算分析成果时 这部分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设计者 属于创造性设计内容 传统设计中大量重复表达的内容 如常规的节点构造详图 构件构造如钢筋搭长与锚长 箍筋加密区范围等等 均不属于结构方案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 故属于非创造性内容 7 平法的系统构成 8 第二节平法施工图文件的构成 9 第一部分 平法施工图是在分类构件类型绘制的结构平面图上 直接按制图规则标注每个构件的几何尺寸和配筋 在平法施工图之前 还应有结构设计总说明 第二部分 标准构造详图 标准构造详图统一提供的是平法施工图中未表达的节点构造和构件本体构造等不需结构设计工程师设计绘制的内容 10 11 标准构造设计以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的形式向全国结构工程界出版发行 强制性 推荐性 12 第三节平法施工图表达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截面注写方式 构件标号及整体特征 如梁的跨数等 截面尺寸截面配筋必要说明 同一性的注写顺序 13 编号功能 传统编号 索引施工图详图 大样图 平法编号 指明配合使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 框架梁的代号 FB 或KL 14 竖向定位尺寸的注明 结构竖向定位尺寸表 施工图图名 注明主要途径 15 16 楼层定义 通常意义的结构楼层 通常意义的建筑楼层 17 平法中的楼层定义 在设计顺序上建筑先于结构在层的划分上 结构应服从建筑平法制图规则规定 结构层号 与建筑楼层层号保持一致 18 19 平法结构施工图出图顺序 20 第三节基础结构或地下结构与上部结构的分界 分界位置 即嵌固部位 存在对计算假定争议 21 平法施工图中的规定 不控制计算 1 当基础埋深较浅 且当建筑首层地面以下至基础之间未设置双向地下框架梁时 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取在基础项面 22 2 当建筑首层地面以下至基础之间设置了双向地下框架梁时 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取在地下框架梁顶面 23 3 当地下结构全部为箱形基础时 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取在箱型基础顶面 24 4 当地下结构为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 半地下室应嵌入室外自然地坪以下 l 2层高 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取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面 25 5 当地下结构为地下室加箱型基础 或为半地下室 半地下室应嵌入室外自然地坪以下 1 2层高 加箱型基础时 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取在上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面 26 6 当最上层地下室嵌入室外地面 1 2层高时 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取在半地下室地板顶面 27 按以上规定确定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分界后 分界位置以上设计为地上结构的柱 剪力墙和梁平法施工图 以下则设计为基础结构或地下结构平法施工图 施工方面应根据构件所处的实际位置 按照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进行施工 28 第四节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通常包括五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结构概述 第二部分 关于场区与地基 第三部分 关于基础结构及地下结构 第四部分 关于地上主体结构 第五部分 关于设计 施工所依据的规范 规程和标准设计图集等 着眼于空间和时间两个范畴 一般与特殊两个方面 29 在空间范畴 应包括结构外部要素和结构内部要素两大部分 属于结构外部要素有 结构的场区地质构造 地区抗震设防级别 结构所承受的作用即荷载等等 属于结构内部要素有 结构体系 结构所用材料 结构内力计算所采用的方法 所用分析程序 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概括等等 30 在时间范畴 应涉及 短时间的要求 如强调拆除悬挑构件模板的竖向支撑的时间等 稍长时间的要求 如后浇带的补浇时间等 较长时间的要求 主楼与裙房施工先后的时间间隔等 更长时间的要求 如沉降观测等 31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写明与平法密切相关的内容 1 注明所选用的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图号 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 2 写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3 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应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抗震等级 4 写明各类构件在其所在部位所选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 以确定相应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及最小搭接长度等 5 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 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 32 6 写明柱 包括墙柱 纵筋 墙身分布筋 梁上部贯通筋等在具体工程中需接长时所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 7 当对某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特殊要求时 写明该构件采用的厚度 8 当具体工程需要对标准图集的标准构造详图作某些变更时 应写明变更的具体内容 9 当具体工程中有特殊要求时 应在施工图中另加说明 33 第五节柱平法施工图设计规则 关于柱平面布置图 柱编号规定 截面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 特殊设计内容的表达 34 关于柱平面布置图 表达内容 竖向构件比例 采用 双比例 绘制 轴网采用一种比例 柱截面轮廓在原位采用另一种比例适当放大绘制 竖向位置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 要求放入结构层楼面标高及层高表 单位 柱平法施工图中标注的尺寸以mm为单位 标高以m为单位 35 当两个方向的轴网正交布置时 规定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 从下至上为Y向 当轴网发生转折时 局部坐标也做相应转折当结构向心布置时 平面的切向为X向 径向为Y向 36 柱编号 37 柱截面标注方法 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根柱 将其在原位放大绘制 截面配筋图 并在其上直接引注几何尺寸和配筋 对于其他相同编号的柱仅需标注编号和偏心尺寸 截面配筋图在原位需适当放大的倍数 应满足视图需要 38 柱截面配筋图上直接引注的内容有 1 柱编号 2 柱高 分段起止高度 3 截面尺寸 4 纵向钢筋 5 箍筋 39 40 41 1 注写柱编号 柱编号有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例如 KZ3 FC3 LZ1 BC1 等等 42 2 注写柱高 此项为选注值 当需要注写时 可以注写为该段柱的起止层数 也可以注写为该段柱的起止标高 例如 注写为 5 11层 表示该段柱的高度从5层至11层共7层 或注写为 15 870 41 070 表示该段柱的下端标高为15 870 上端标高为41 070 43 3 注写截面尺寸 矩形截面注写为b h 规定截面的横边为b边 与X向平行 竖边为h边 与Y向平行 并应在截面配筋图上标注b及h以给施工明确指示 当柱未正放时标注b及h尤其必要 当为圆形截面时以D打头注写圆柱截面直径 例如 D 600 见左图 当为异形柱截面时 需在截面外围注写各个部分的尺寸 见右图 44 当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同时表达多个柱标准层的设计信息时 当纵筋根数发生改变时 原位绘制的柱截面配筋图不能同时代表不同标准层的柱配筋截面 此时应自下而上将不同标准层的配筋截面就近绘制 并分别引注设计内容 45 当纵筋为同一直径时 无论为矩形截面还是圆形截面 均注写全部纵筋 见下图 4 注写纵向钢筋 46 当矩形截面的角筋与中部筋直径不同时 按 角筋 b边中部筋 h边中部筋 的形式注写 例如 4 25 10 22 10 22表示角筋为4 25 b边中部筋共为10 22 每边5 22 h边中部筋共为10 22 每边5 22 47 也可在直接引注中仅注写角筋 然后在截面配筋图上原位注写中部筋 当采用对称配筋时 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 另一侧不注 48 当异形截面的角筋与中部筋直径不同时 按 角筋 中部筋 的形式注写 例如 5 25 17 22表示角筋为5 25 各边中部筋共为17 22 具体分布见截面配筋图 左图 也可在直接引注中注写角筋 然后在截面配筋图上原位注写中部筋 见右图 49 5 注写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 直径与间距 当圆柱采用螺旋箍时 需在箍筋前加 L 箍筋的肢数及复合方式在柱截面配筋图上表示 50 当为抗震设计时 用 区分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当箍筋沿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 如柱全高加密的情况 则不使用 例如 1 10 100 200 表示箍筋为HPB235钢筋 直径10mm 加密区间距为100mm 非加密区为200mm 51 柱列表注写方法 列表注写方式适用于各种柱结构类型 采用列表注写方式设计柱平法施工图 需要在按适当比例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上增设柱表 在柱表中注写柱的几何元素与配筋元素 单项工程的柱平法施工图通常仅需要一张图纸 即可将柱平面布置图中的所有柱的从基础顶面 或基础结构顶面 到柱顶端的设计内容集中表达清楚 52 53 在柱表中要注写的内容与截面注写方式类同 包括 1 柱编号 2 柱高 分段起止高度 3 截面几何尺寸 包括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 4 柱纵向钢筋 5 柱箍筋 在柱表上部或表中适当部位 还应绘制本设计所采用的柱截面的箍筋类型图 此外 在柱平面布置图上 需要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 有时需要选择几个 标注几何参数代号b1与b2 h1与h2 在柱平法施工图设计中 为了柱表中的内容与图上的内容准确对应 柱截面b边和h边的方向必须统一 规定与图面x向平行的柱边为b边 与图面y向平行的柱边为h边 54 为柱表的表头格式示例 55 56 57 第六节柱设计注意事项 58 柱几何尺寸注意事项 59 1 矩形截面柱的最小边长和圆形截面柱的最小直径 当为矩形截面时 抗震设计时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00mm 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 当为圆形截面时 抗震设计时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 当为多边形截面时 其内切圆的直径要求与圆形截面相同 或其内接矩形的边长要求与矩形截面相同 2 框架柱的最小剪跨比 框架柱的剪跨比 宜大于2 a h0 a为横向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h0为截面有效高度 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 按短柱进行相应处理 3 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 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4 芯柱截面的大小 芯柱边长不宜小于矩形柱边长或圆柱直径的1 3 以便于与梁的纵向钢筋顺利交叉 5 柱轴压比是抗震设计时确定柱截面大小的重要依据 60 柱配筋注意事项 1 控制柱每一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和柱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柱每一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不应小于0 2 柱每一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适用于抗震和非抗震设计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下表中的数值 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 2 对 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配筋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 1 61 2 控制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抗震设计时 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 且柱的剪跨比 2时 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 2 非抗震设计时 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不应大于6 3 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对称配置 抗震设计时 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承受往复地震作用 柱的纵向钢筋通常采用对称配置 4 控制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 当为非抗震设计的偏心受压柱 且柱截面小高度h 600mm时 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 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 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62 4 控制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 当为非抗震设计的偏心受压柱 且柱截面小高度h 600mm时 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 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 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5 控制圆柱纵向钢筋的最少根数 圆柱中纵向钢筋沿周边均匀布置 根数不宜少于8根 两相邻纵筋的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消防安全知识测试题目
- 2025年美容美发技术实操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七颗钻教学课件
- 中国功夫音乐教学课件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测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中级操作工考试必-备知识点炼油工艺原理及设备结构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解析与练习
- 2025年初级电工电路基础知识和实操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焊接工艺面试通关秘籍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企业级SOA实施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
- 考研英语长难句分析技巧及实战70例
- 安全保卫工作会议记录6篇
- 学校食堂及校内小卖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表
- DBJ∕T15-232-2021 混凝土氯离子控制标准
- 刑事报案材料模板(涉嫌诈骗罪)
- 乳制品配送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在役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附件检验技术规范
- 托管老师培训课件
- 大客户营销管理策略下的客户激励与忠诚度提升
- 管道改造管道吹扫安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