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先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母亲】谁来叫叫她?2. 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预设:严厉(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啊)预设:慈祥(母亲时时刻刻关爱着我们)3. 是的,“母亲”,这人世间最深情的呼唤,心里最温暖的字眼。每个人对自己的母亲都有独特的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学者季羡林对他的母亲又有着怎样的爱?【板书:怀念】一起读课题。4. 注意看,“怀”是竖心旁,“念”是心字底,所以读课题的时候还要用心去读。再读课题,读出怀念的味道。二、再读课文,寻觅“怀念”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一共写了哪两位母亲?作者用一句话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感情,谁找到了?预设:第一段。(交流后再读,那就用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样的敬意和爱慕。)2既然这篇课文写的是怀念两位母亲,请你们找一找,划一划,从哪些地方能读出怀念?(学生说出后,师不做任何解释。生找一处师出示一处。)预设:“后来我到德国留学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3.说得真好。作者在国外的时候同时怀念起两个母亲。你们还能从哪里读出怀念?(若有困难再引导: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它的写法和我们平时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它引用了日记。你们能从这几则日记中读出怀念吗?预设:第三篇日记。3、又是一处怀念。更特别的是作者还把它记在了哪里?(日记)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里怀念的是哪一位母亲?11月18日的呢?11月20日的呢?11月28日的呢?4、这每一篇的日记都记录了作者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引用日记是这一篇文章的一大特色。预设:我痛苦了还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5、作者在国内的时候,怀念起了自己的生母。你们还能从哪里读出怀念?预设: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每一天6、连课文的结尾都在书写怀念。作者把怀念写在了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字里。这就是散文的味道。散文看似形散,但是神不散。整篇课文仍然 围绕“怀念”写的。【副板书:散文】7、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和怀念有关的词。比如,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写了“我”因为怀念母亲而睡不着觉,哪个词?预设:寝不安席这个词语的近义词可以是?(寝不成寐、卧不安席、彻夜难眠)是呀,寝不安席,彻夜难眠,想象下,在那个无数个翻来覆去、辗转悱恻的夜晚,季老都会想写什么?(课作本7)师评价:你已经走进季老的内心啊8、当作者在哥廷根的时候,梦中不断与自己的母亲相见,是哪个词?预设:频来入梦9、为什么会频来入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当作者怀念起刚刚去世的母亲时,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怀念?请同学把第二段话读一遍,其他同学仔细听,用心感受。(出示第二段)2、有人说季羡林的文章常常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那么,这段怀念的文字当中有没有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带给你这种意外的感觉呢?预设: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师:这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啊预设:我真想随母亲母亲于地下。师:作者这样写可以吗?这是让你意外的地方,却也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预设: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师:在作者心中,什么样的灵魂才是完全的?师:这是让你意外的地方,却也蕴含着作者真切的渴望。预设: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师:对啊,这篇课文写的是怀念,在这里作者却写到了“恨”,这真是一个大意外。待会儿我们再来研究作者心中的“恨”预设: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3、失去母亲当然会伤心。哭有什么好意外的呢?4、【导读】:每当中秋佳节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母亲,就每当清明时节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母亲,就每当过年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母亲,就5.现在你还对这眼泪感到意外吗?我们再来研究作者心中的恨。这里的“恨”是指“憎恨”、“愤恨”吗?(遗憾)假如你就是季羡林先生,当你看到“六岁”这个词你会恨什么?(屏幕出示:六岁,补充资料或口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预设:母亲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送走其实母亲也不想啊预设: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母亲?6、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两个词时,你又在恨什么?(出示:两次、几天)预设:恨自己没有在母亲身边多呆几天。师: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可是你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你的心中只有一个字恨7、看到这两个词,你会恨些什么?(出示:大学二年级 四十多岁)【口头讲述季羡林曾立下的誓愿:我暗暗下定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 ,立即迎养母亲。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作者在心中暗暗立下了誓言,而当他有能力迎养母亲时,母亲却已离世了,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字“恨”。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8、这一个又一个的“恨“汇成了(终天之恨)一辈子的恨啊!它的近义词是?(终天之憾 抱恨终天 终天之痛)现在就请大家在这几个词的下方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一个小小的“恨”字。此时,这个“恨”还让你意外吗?9、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令我们感到意外的地方,读出文字的弦外之音。在这段文字中,没有“怀念”二字,他用心中的恨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抒发真情、展现真情是季羡林散文的一大特色,令人难忘,发人深思。(板书:抒情)现在我们一起再来把第二段读一读。10、尽管母亲已经离世,可以季老并没有停止对母亲的怀念,以至于后来到德国留学,一次触景生情,又让他陷入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中,让我们来看看他写于1935年11月18日的一则日记。(出示PPT)请学生朗读。11、房东太太听说儿子要回来,心情经历哪些变化?(高兴得不得了有点沮丧重怀希望)母亲会因为孩子要回来这样一件小事而,又会因为孩子没有回来而。难怪,作者看见她的神情发出这样的感叹。(指名读)预设:“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指导读出“真想哭”)13.此时此刻,季老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 预设:无私,牵挂,伟大;关爱孩子,想见到他们。四、铺垫情感,总结升华 1.是啊,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当这个世界上最爱季羡林的人永远地离他远去之后,他又怎能不深深怀念?而当作者离家去国,到了异国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