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养生 心得感想.ppt_第1页
中药与养生 心得感想.ppt_第2页
中药与养生 心得感想.ppt_第3页
中药与养生 心得感想.ppt_第4页
中药与养生 心得感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藥與養生心得感想 CompanyLogo 喝咖啡聊是非聞香下馬談氣味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 歷史四49403047劉盈孜 byann110199 01 13 2009 20 50我覺得這場演講聽下來 收穫最大的部份大概就是打破一般人對於中藥的迷思 一般人總認為中藥是用來調體質的 對身體無害 可以長期使用 有些人則認為中藥是落伍的治療方法 沒有科學根據 現在還是西醫比較可靠 經過新井一朗先生的講解 我現在知道 中藥是藥 只要是藥都有毒性以及副作用 要仔細的詢問醫師 其次 不是所以的中藥都要長期服用才有效 而是要聽從醫師的指示服藥 不及與太過都對身體有害 此外 西醫的藥並不能治療現在所有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的要需要從植物中萃取出來 也就是結合中西醫才能研發出對人類最有益處的藥 另外 以前看病醫生是最有權威的 病人只要接受醫生的診斷就好 不要提出任何意見的思維到了現代已經逐漸改變了 病人在看病時 可以思考哪一種治療方法最適合自己 我在服藥時需要注意什麼等問題 病人逐漸擁有掌握自己身體的權力 而這也是現在西方在推行的全人治療的想法 其次 每個醫生都有自己偏好的治療方法 造成病人無所適從 現在加拿大的醫生認為醫生們要從所有經過科學驗證的醫療方法中挑選對患者最有效的方法 也就是EvidenceBasedMedicine EBM 我認為所有的科技都源自於人的需求 可是到後來人常常被科技所支配了 而今我們應該掌握使用科技的主導權 讓科技為我們所用 而不是科技支配我們 用科技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CompanyLogo 49514043物理三江孟恭byjummy 01 13 2009 23 32就以前認知 中藥對身體較溫和也較自然 而西藥對身體負擔大且較多是化學物 直到接觸到一些藥理知識後 才知道其實中藥和西藥是相輔相成的 只是採於自然和作於人工方式生產 演講中主要是把中西合併產生新醫學 漢方 把中西優缺點相輔相成 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但台灣都市普遍相信西醫而排斥中醫 而在鄉村則相信中醫排斥西醫 但由於鄉村教育程度漸高 台灣由為西醫為主流到現在注重自然慢慢的將一些民俗療法 中草藥觀念帶入生活中 漸漸有中西藥共療的趨勢 但生病還是要看醫生 任何療法最好都經過醫生許可 以免自身生心受損 CompanyLogo 臨諮三49583017曾薰慧byu9583017 01 14 2009 09 16我真的覺得日本人很有研究精神 對於他們口中所謂的 漢藥 能夠有這麼多的研究 在演講當天 對於他所說的一般製藥過程 感到印象深刻 尤其是他說 只有單一物質可成為藥物 還要先經過動物測試 在到人體測試 但是卻有個困難點 有許多的藥物在動物測試時是可以的 但卻在人體無法發揮功效 因動物及人體的代謝有些不相同 聽完之後 我才發現原來要生產一種藥物 真的要以十年為單位的 難怪研究變種禽流感病毒的藥物 現在就要開始發展 回到他主題所講的中藥 日本雖然很有研究精神 想研究裡面的奧妙 但是卻發現 有時候從中藥萃取的單一物質沒有效果 或者難以保存 都是研究過程中的瓶頸 真的很佩服他們的研究精神 但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指出這些混何的物質真的是有效果 以至於只能靠日本及中國幾千年智慧結晶古書 來做藥方的調配 演講者說現在在日本 已經有許多醫生是使用中西合併的方法 來治療 真希望台灣的醫生也能夠這樣 還記得之前有個大陸的主播在倫敦發生意外 連英國的醫生都認為沒救了 但是送回中國大陸後 使用中西合併的治療方法 主播竟然復原了 連國外的醫生都嘖嘖稱奇 所以說 中醫真的是有他的奧妙之處 但目前科學涉略的範圍真的不是非常廣泛 因此在使用的時候 要特別小心 演講者也指出 古書中沒有說明中藥的副作用 但是在1996年時 卻發現了他的副作用 中藥過量使用 會造成肺部纖維化呢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PostedTue 01 06 2009 12 36by49491072民文四49491072陳芝宇最近看到很多人在推展中藥 包括台北市也開始進行 臺 市中藥養生推廣 盟公約 它是在97年7月1號開始推行的 這表示中藥養生真的很流行 稍微看了一下內容 我發現中藥養生聯盟公約的作法 是先有幾家優良店家聯合起來 以對內是內部物流系統 還有對同業像是公開標價的模範和要求 對外是提供代客煎藥 中藥養生諮詢 健康講座和養生活動推廣以及販賣商品的服務的方式在運作 因此 他們的希望是能夠搭順風車把中藥養生推廣出去 也算是一種產業復興吧 然而 這個部分是由台北市台 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在進行的 因此第一是比較容易以商業取向為主 第二應該是沒有政府的支援 因而我們我想 這樣的一個活動除了賺錢還有什麼意義 這裡面有更多的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參與嗎 這樣的策略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跟意義 等一段時間後就知道了 CompanyLogo 中文三黃芝雲byjade 01 22 2009 10 34現代人其實很多都不太能接受中醫中藥 覺得那效果太緩慢不符合現代人快速生活的步調 不管大病小病 第一件事就是去醫院掛號忽略了其實有些病症是屬於內在生理長期失調的 只求醫院開一帖西方良藥獳快速治癒 忘記了那藥效強的配方後面參雜了刺激性的化學物質與副作用 其實 中醫與西醫的差別 在於一個是使用化學物質 就像一柄尖銳的刀一樣 剖開你的肌肉身體進行改造 中醫卻是藉由草本植物去改善調理你的身體機能 達到的效果是漸進式的 卻也能一勞永逸 兩者所花費的時間不成正比 中醫卻是溫和且較少副作用的 回顧中醫歷史 其實這老祖宗幾千年以來的智慧都是被國人所信服採納的 直到西方國家在兩次大戰中崛起 中國人要借鏡西方 全盤西化 掃除舊文化 像科學前進 因而就漸漸遠離老祖宗的中藥智慧 也越來越多的人上西醫院看病 吃西藥了 當他們發現西藥像神丹妙藥一樣 迅速地治好他們的病 就一去不復返的拋棄中藥醫學了 其實也不是說中醫全部都好 有些老人以病入膏肓慢慢調理已來不及了也不肯服西藥 這導致病情越趨加重 也不是好現象 現在日本採納的醫學技術是結合中醫與西醫對症下藥 互補不足 這對病症的治療是相當好的 台灣也應該借鏡 而不應分的那麼清楚 CompanyLogo 歷史四49403005鄭鴻達bydaviddosa 01 21 2009 02 28現代年輕人因為西方國家對於科學之領導地位 同樣對於醫學的研究模式之主導性 自然對於西醫會比較有信任感 而相對於在中國早已存在數千年 博大精深的中醫 反而時常抱持懷疑步信任的態度 這也可能是因為現在的社會時常出現許多不肖業者打著中藥或傳統治療的名號 大行斂財害命的惡行 才會破壞社會大眾對於中藥的觀感與信任 其實中藥之效果 也早在醫學界被證實了 只是相對於西醫 比較常受到忽視 我們從小到大 生活中就時常有機會利用到中藥的養生效果 如青春期的 轉大人 的藥方 或女性生理期調整體質的四物飲 中將湯等 都是中藥養生的實際例子 事實上我們對於中藥養生效果的信任 早就不知不覺將知識為理所當然了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by49511022 01 15 2009 01 0449511022應數三王家廷這次上完課以後 讓我對於中藥又有不一樣的認知 以往我覺得中藥只是補健身體的食物 對於中藥拿來治病 我會覺得沒有及時的效果 而且不一定可靠 但是在這一次的講解 藉由科學的方式對中藥進行分析 測底的了解中藥的效用對於各種不同的狀況 再加上 醫師對於中西藥都有一定的認知 因此在互補優缺點的情形之下 對於病人可以說獲得最大的利益 以往的中藥沒有有利的證據可以說服我說明中藥的療效 但在這次有科學證據的情形之下 讓我對於中藥有更深一層的肯定 中藥有抗氧化的功能 以及協助自由基作用 還有防止疲勞的效果 我想我們只要把中藥用在對的時刻 它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好處 Loginorregistertopostcomments CompanyLogo 49423024電機四王貞霽byzhenji 01 14 2009 09 17今天上課 是個很難得的經驗 在本學期課程的尾端 老師請到了日本藥廠的人來為我們說明中藥與養生的課題 就廣義角度而言 我們也算是中國人 但是在我們生活之中 很明顯的 在醫療這方面 西醫才是主流的治療 而中醫研究卻一值遠遠落後於西醫 從比較兩種醫學角度就能大概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發展 中醫比較偏向於整體的調養 配合身體作息來治病 比較偏於治本 但速度卻慢 西醫卻恰恰相反 是比較像治標 講求快速治病的方法 所以西醫廣受歡迎 今天了解到一些關於藥廠的運作 還有製作藥物的過程 這些都讓我大開眼界 演講人卻也說到關於藥物開發的考量 這讓我有點點不開心 因為藥物的開發必須考慮成本 而且藥物只要是別人曾經發表過的功效 就不會有專利 所以很多藥物上的開發受到限制 這也是相當現實的一面阿 另外 還看了一篇關於中藥的簡報 大概是在敘述有10多人再吃了中藥後喪生 看來不論中西藥 都一定有其副作用 關於吃藥 我想還是能省則省吧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byhilda0407 01 14 2009 08 54民文三49591029林朔帆長期以來我一直有在看中醫調養身體 因為是沒健保的中醫但是成效不錯 自從碰到這中醫師 我就有點捨棄西醫了 西醫實在不是調理身體的好選擇 西醫總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非要看到報告數據不可不然不會醫人 但中醫卻能全身循環這樣的去看 果然是老祖宗五千年真傳 我認識的很多人也是非中醫不看 但現在的中藥和西藥一般 出廠過程都有待爭議 有些地下電台賣的中藥非但沒用 還害人洗腎 兩種藥都有副作用 所以真的其實能不吃藥最好也不要吃 就算是什麼營養品也是一樣 有些中醫診所納入健保後 更和西醫一樣 非得掛號分科 今天你是來看骨科 你就不能看皮膚科 他會叫你選好再掛號 不能一次看兩個 這和以前的中醫真的差很多 也讓人傻眼 納入健保以後 連中醫制度都和西醫沒兩樣了 實在是該好好檢討 CompanyLogo 經濟二49642051楊炘妮bypowerpuff 01 14 2009 13 24從小自己就是個藥罐子 三天兩頭都要到醫院報到 不管是中醫和西醫對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每次感冒的時候 吃西藥會好的比較快 症狀會很迅速的緩和 可是相對的 會有頭暈 想睡覺等的副作用 而中藥藥性比較溫和 通常要看兩次診才會病情好轉 但是兩者相較之下 我還是會選擇藥性較溫和的中藥 不過最好的方法 還是要有規律的生活 適當的運動 調養身體到最佳狀態 這樣才可以和那些藥品說掰掰 這場演講主要提到的是中草藥與養生的 由一位日本先生為我們介紹 他首先利用PPT把他所生活的日本介紹給我們 接著是在台灣稱為中藥的漢方藥 並且介紹了很多感覺只會在本草綱目上出現的藥草名 中草藥含很微量的物質 輔助飲食內容的不足 協助消除身體活動產生的各種毒物 而利用中草藥也有抗氧化的功能 利用中草藥可以清除體內積存的 熱毒 提高免疫能力 服用中草藥可以有病治病 沒病強身 改善身體體質 從古代神農嚐百草到李時珍 再到近年來中西藥融合並用 顯示著我們對中藥的運用一直在進步 我相信有一天我們會把中藥和養生的觀念傳到西方 然後有更好的發展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byjocelyn0520 01 14 2009 05 25中文三林毓芝49501009中醫是中國古代淵遠流長的醫學系統 無論就問診還是開藥的模式都與西醫不同 過去對中西醫學差異的認知還停留在藥性的強度差異上 我們經常會從篤信中醫療效的長輩那裡聽到許多關於中醫中藥的讚美 諸如中醫看診是結合每個人的身體差異及特性作出配藥的選擇 中藥的療效雖不如西藥直接但也因藥性溫和對人體的副作用及傷害較小 等等 這堂課的演說糾正了中藥副作用較小的迷思 指出不管是中藥西藥都是藥物 也同樣會對人體造成負擔 我想無論是中西醫 存在的前提都是為了治癒疾病和維持身體健康 前者的確實是醫學存在的必要和意義 但若指望依賴藥物來維持身體健康的話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中藥也是藥物的一種 不會因為其藥效的顯著與否就改變中藥的危險性 華人多有以中藥養生的觀念 無論是以直接煎服或食補的模式 但通常都沒有經過專業中醫師的檢驗 盲目服藥的結果對身體的負擔更大 也與最初期待藉中藥養身的願望背道而馳了 這點不可不慎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心得感想by49523004 01 13 2009 19 14還記得我老爹曾經跟我提到 藥能救人 亦能害人 他說了 只要是 藥 都一定有其毒性 不論是中藥或是西藥 中藥由於其混合物的複雜性 遠比西藥的化合物要來的高 自然而然的 有些副作用的產生 我們也沒辦法查覺 但他的確存在 因為我們的身體構造非常奇妙 總是會往一個平衡點去移動 調整成當下最適應該環境的體質 而 藥 這種東西 只是做為打破這個平衡的一種手段 以毒攻毒嗎 你也可以這樣解釋 這也是為什麼藥不能吃太多的緣故 譬如說 吃了感冒藥之後為何會口乾舌燥 因為他強迫你體內加速代謝 使得水分被排出體外的速率加快 這也可以把他想成是一種副作用 CompanyLogo 中藥與養生 語傳四49392002李宏武 bysawawan 01 11 2009 16 04漢方藥副作用的死者10人 朝日新聞1996 看到這個PPT其實我滿震驚的因為之前我都不知道所謂的中藥還有副作用想說中藥都是天然製成的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即使沒病吃了也不會有事情但是經由本課的老師講述之後原來不論是什麼東西製成的藥品都要以藥物來考量而替代醫療部份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環病痛除了需要依靠所謂醫學來治療但是附屬的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