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4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劳动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冶炼工人和农民的辛苦。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难点1.利用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3.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首句写远景,次句写近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颜色“红、紫”和动态“照、乱”两方面展现了工人们冶炼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塑造了冶炼工人的形象,抒发了对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秋浦歌(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意: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红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赧(n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诗意:脸膛儿红彤彤的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边劳动边唱歌,嘹亮的歌声让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两句诗中的“种、收、一粒粟、万颗子”描写了什么?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但结局却是农夫饿死。一个“犹”字,令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农夫的劳动成果,陷民夫于死地呢?“犹饿死”三个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诗意: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犹”写出了什么?诗意:天下没有闲着的土地,仍有农民饥饿而死。1.学习第一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歌颂的冶炼工人的辛苦生活。幻灯片(写明诗句),有条件的可动手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1.(出示图片)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你都看到了什么?(冶炼工人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儿的场面。)2.教师吟诵秋浦歌,把学生带入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秋浦歌。(板书题目)3.解题: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珍贵。4.介绍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二进入情境,品词赏句,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二句。(1)读一读第一、二句,想象诗句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甲:我看到了炉火在熊熊燃烧,火星四溅,紫烟升腾。学生乙:这是冶炼工人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2)再读诗句,解释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学生丙:“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意思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升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3)从“照”和“乱”两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丁:“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使冶炼的场面灿然生辉。(4)请同学们试着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学生戊:诗人透过这生动的景象,表现了他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两句诗。2.学习第三、四句。(1)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提示:同学们,请大家注意,句中的“赧”该如何解释?学生甲:这个“赧”字原指因害羞而脸红。学生乙:我觉得“赧”字在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的脸之意。小结:根据诗的意境并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那么,从“赧郎”一词中,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学生丙:我想他们一定有健美强壮的体魄。因为冶炼工人是很辛苦的。学生丁:我想他们一定有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小结:是的,大家说得都很好。这正是诗人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3)读一读第四句,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甲: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他们会唱什么歌?学生乙: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难道很快乐吗?(4)解疑,大家想一想,谁能回答?学生丙: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吗?我想不会,这应该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学生丁: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应该是快乐的。因为从前边我们就看出他们有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小结:如果说“赧郎”只是描绘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容,那么,第四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5)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学生甲:表达了诗人对冶炼工人赞美和歌颂的情感。学生乙:我们也应该读出这种赞美之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总结诗意。三背诵全诗四总结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相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这首诗的确是古代文学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秋浦歌炉火红星赧郎歌曲赞美、歌颂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体会意境依旧是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选择利用课件展示和结合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出示古代冶炼工人和现代冶炼工人劳动的场面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1.比一比,再组词。炉(炉火)泸(泸州)粟(粟米)栗(栗子)朗(朗读)郎(新郎)2.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的词。(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照:照耀红星:火星(2)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寒川:冰冷的河水3.填空。秋浦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佳作。这首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冶炼工人工作 图。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冶炼工人的赞美和歌颂之情。“歌曲动寒川”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4.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佳作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2.体味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农民劳动的图片及幻灯片。一导入新课,介绍诗人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人是最勤劳的吗?对,是农民。只有农民的劳动,才能让我们吃上粮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农民的诗,题目叫悯农。2.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二学习诗句,体会诗意1.整体把握,读全诗。(1)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2)指名读。(3)再次朗读,画出直接描写农民劳动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5)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天下没有闲置的土地,但还是有农民因饥饿而死。)(6)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农民辛苦一年,收成很好,但他们还是吃不饱,很多人都被饿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动果实被残酷掠夺的强烈愤慨。)2.朗读全诗,试着背诵。三总结全诗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农民一年忙碌劳作的场景,用语精练,概括性极强,同时也反映出这一年的收成很好,照此推理,农民应该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了。但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交代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这里隐含着社会阶级的不平等,是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诗句也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剥削的极大愤慨,同时也饱含了诗人对农民悲惨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悯农秋收万颗子丰收了农夫犹饿死丰收果实被掠夺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仅为农民的遭遇产生同情,更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剥削制度感到愤慨。在这一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为了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要求学生为农民送上一首赞歌,送上一句诗句,或对社会上贬低农民的心态进行抨击。也可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写篇以“农民”为主题的作文。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想一想,你还知道哪首诗是描写劳动者被剥削的呢?默写出来。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意: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2.填空。悯农的作者是唐代李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不劳而获的痛恨之情。3.背诵本课两首古诗并能默写下来。诗歌积累 蚕妇(宋)张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