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学习观感.doc_第1页
奇瑞汽车学习观感.doc_第2页
奇瑞汽车学习观感.doc_第3页
奇瑞汽车学习观感.doc_第4页
奇瑞汽车学习观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奇瑞汽车学习观感 国有资产管理局 作为第二批奔赴奇瑞公司学习的管委会工作人员,在奇瑞学习的短短17天里,深深被奇瑞公司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精神所感动,被奇瑞公司员工勇于奉献精神所感动,被奇瑞公司的企业文化所感动。通过奇瑞的考察学习,使我抛弃了原本粗浅的认知,对奇瑞公司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一、坚持“自主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奇瑞的立足之本奇瑞公司的“元老”曹筱荣回首往昔,奇瑞过去的岁月里,艰难的发展史令人嗟叹不已。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07年8月22日第1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实现了从“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第一阶段向“通过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第二阶段的转变,进入全面国际化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45万辆整车、65万台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奇瑞的起步,是芜湖政府一手促成的,地方政府力推汽车制造,是看中了它巨大的经济效益,却并不了解造车背后无比的艰难困苦。芜湖政府原计划与中国一汽集团合作,发现一汽集团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于是决定自己干,闯出一条路来。奇瑞公司的创业是“一穷二白”,他们没有人员,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技术,但是奇瑞人没有气馁,他们“砸锅卖铁”凑了一些本钱,去一汽想方设法挖了一个安徽人来,发动机工厂就开工建设了。由于是造自己的车,让一群年轻人热血沸腾。1996年以2500万美元买了一条英国福特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1999年,第一辆奇瑞整车正式下线了。为了能够把车子卖出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然而,奇瑞生产出来的汽车即使完美无暇也是黑户,因为没有登上国家轿车目录而不合法,不久就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为了能够继续生产下去,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其实是一个不平等谈判,是一次委屈求全的谈判。由于两地政府的推动,最后,双方签署了国有资产划转协议,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上汽对奇瑞提出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从此,奇瑞生产出来的汽车尾部左上角就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2004年,随着国家发改委以公告的形式确认奇瑞易名并获得轿车生产目录,以及上海大众及上海通用的压力,上汽与奇瑞正式分手。2003年3月1日,奇瑞第十万辆汽车下线。2006年3月25日,奇瑞第五十万辆汽车下线。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奇瑞取得的不菲业绩让行业内外的人们都不敢轻视,它打破了中国人无法短期内制造自主品牌轿车的神话,奇瑞的不断进取让无数人为之激动,为它迈进的每一步而喝彩。它的阔步前进,深深地触动了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厂商,对不求上进的国有汽车企业来说,奇瑞的快速发展狠狠的给了他们一记耳光,使他们惊醒过来,同时,也让其他民营汽车厂商看到了希望。奇瑞的成长,源自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奇瑞人的努力拼搏,上海汽车的品牌影响,也因为无数热爱民族品牌的车主全力支持,他们中的多数人并非富豪,而他们却用有限的财力有力地支持了一个民族品牌的前进。前进的动力源于奇瑞人执着的精神,因为奇瑞是自主品牌,因为它的活力进取,因为奇瑞肩负中国汽车未来的重担。二、坚持“自主创新”的执着精神是奇瑞的动力之源从创立之初,奇瑞就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成为一个技术型企业。目前,奇瑞已建成以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为依托,与奇瑞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研发体系,并拥有一支6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奇瑞还高度重视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2008年,奇瑞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 “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二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全球化”是奇瑞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奇瑞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2006年奇瑞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07年通过与美国量子等企业的合作,开启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时代。目前,奇瑞正积极实施“大国际”战略,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面向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已建或正在建的海外15个CKD工厂,将深度覆盖亚、欧、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车市场。在积极打造硬实力的同时,奇瑞还高度重视培育软实力。秉承“大营销”理念,奇瑞全面升级“品牌、品质、服务”三大平台,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2006年,“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2007年,奇瑞公司当选2007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和“发展中国家100大竞争力企业”;2009年,奇瑞公司第4次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同时,在世界知名战略管理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里,奇瑞第2次入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公司TOP10”。 “造中国人买的起的好车”这是奇瑞人的坚定信念。奇瑞人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和为国争光的政治责任,走自主创新之路。他们尊敬老人、培养新人、开拓思维、居安思危、开放学习,一直走到现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奇瑞凭借富有朝气的创新文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亲临奇瑞视察,对奇瑞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和更高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8月考察奇瑞公司时说:“奇瑞是靠创新发展起来的。”温家宝总理还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主题报告中又一次的夸奖奇瑞是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重要代表,是中国最具创造力的企业。这对奇瑞人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荣誉啊。然而在这样一个大的荣誉面前,奇瑞人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们知道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的开放,竞争必然激烈,不容有丝毫的松懈。而是要更加深入学习、善于学习、开放学习,要志存高远、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继续开拓、创新、前进,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寄托。在这样前瞻性思维的指引下,奇瑞把自主开发的国人轿车推向了世界,把民族轿车展现在了世界人民的眼中,让中国人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扬眉吐气、独领风骚。同时也让很多的人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这对中国汽车发展史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三、坚持“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是奇瑞的成功之道当奇瑞公司以尹同跃为首的第一批创业者从生活条件富足工作待遇优厚的大城市来到芜湖这座没有半点汽车工业基础的城市时,住的是“小草房”,生产基础极其薄弱,生活条件更是无从提起,并且外部的条件也是非常艰难,当时国家对汽车项目的审批也是处在严格控制的时期。奇瑞公司当年生产汽车还是违反国家政策的,后来是挂靠上汽后才正式生产轿车,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条件下和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环境下,奇瑞人凭着自己的“勇于奉献、甘于牺牲”的精神在不断拼搏,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他们自力更生、自主创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这些都足以显示奇瑞旺盛的生命力与坚定的意志力,没有他们的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今天的奇瑞公司无从谈起,也就没有奇瑞公司年产45万辆整车、65万台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今年对于奇瑞公司有两个重大喜讯,一个是2009年8月22日,一辆新款奇瑞3汽车在奇瑞汽车公司总装厂缓缓下线,宣告奇瑞第1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的诞生。在中国,除了奇瑞,另外就只有通用、大众、本田的乘用车产量过百万。乘用车产量达到百万辆,对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对奇瑞来说,更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奇瑞,或许会让世界记住中国在世界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本该属于她的一席之地。二是奇瑞汽车大连整车生产基地已于9月底在大连保税区大窑湾填海区举行开工典礼。大连奇瑞整车项目是大连市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兼顾国内外市场的汽车轿车整车项目。项目选址大窑湾填海区,总规划年产20万辆整车,投资47亿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奇瑞乘用车产品,计划于2011年6月建成投产。所以我们要坚持学习奇瑞人勇于奉献,甘于献身的精神,要珍惜我们的条件,珍惜我们的工作,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学习奇瑞创业者舍弃大城市优厚生活而去住“小草房”、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保税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保税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到保税区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为保税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奇瑞学习归来,奇瑞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时刻在我脑海中激荡,因为这些思想与精神是我们如何战胜挫折,如何走向成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