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害虫及其防治.ppt_第1页
香蕉害虫及其防治.ppt_第2页
香蕉害虫及其防治.ppt_第3页
香蕉害虫及其防治.ppt_第4页
香蕉害虫及其防治.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蕉害虫及其防治 香蕉象甲 常见有香蕉球茎象甲 CosmopolitessordidusGermar 又名香蕉象甲 香蕉象鼻虫 香蕉根颈象甲 和香蕉假茎象甲 OdoiporuslongicollisOlivier 又名香蕉双带象甲 香蕉长颈象甲 两种 在蕉园内常混合发生香蕉球茎象甲分类属鞘翅目 象甲科寄主蕉类植物 尤其是香蕉 西贡蕉 为害 主要以幼虫在香蕉植株近地面的茎基部和球茎内挖掘和取食 在茎基部和球茎中造成纵横交错的隧道 影响植株生长 叶片枯卷 结实少 球茎腐烂 易招风折 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 13毫米 全身黑色或黑褐色 有光泽密布刻点 头部延伸成筒状 略向下弯 形如象鼻 触角所在处特别膨大 触角膝状 复眼大 前胸略呈长筒形 刻点大而密布 仅在中央纵线的中段有一条无刻点的直带纹 鞘翅上有显著的纵沟及刻点10条 腹部末节露出鞘翅外 背板略向下弯 并密生灰黄褐色绒毛 足的第三跗节不呈扇形 卵乳白色 长椭圆形 表面光滑 幼虫头小 体躯大 头赤褐色 体表多横皱 蛹乳白色 头弯向腹面 头喙可伸达中足胫节末端 头基部生6对赤褐色刚毛 前胸背板有12条赤褐色刚毛 腹部末端背面有2个瘤状突起 腹面两侧各有1个强刺和长短刚毛2根 生活习性 在华南地区 每年发生4 5代 世代重叠 各虫态同时可见 主要以幼虫在地下茎内越冬 年中以3 10月底之间发生数量较多 成虫畏光 常藏匿于受害假茎最外1 2层干枯或腐烂的叶鞘内 晚间出来取食和交配产卵 有群聚性 具假死性 产卵于表层叶鞘内 幼虫孵化后蛀食蕉茎 造成纵横隧道 香蕉假茎象甲为害主要以幼虫为害 柱食植株中上部假茎 由外向内钻蛀 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 常引起腐烂 植株甚至折断 成虫也食蕉茎 但食量较小 为害较轻 形态特征成虫与球茎象甲近似 但体略比球茎象甲大 背面红褐色或黑红褐色 有光泽 前胸背面两旁各具黑色纵带1条 足的第3节扩展如扇形 其他各虫态与球茎象甲相似 生活习性 在华南地区 每年发生4 5代 世代重叠 各虫态同时可见 无明显越冬休眠现象 每年以5 6月为害严重 成虫群栖在叶鞘顶部内侧 或在腐烂的叶鞘内 能迅速飞翔 有畏光性和假死性 在潮湿环境下耐饥饿 产卵于假茎表层叶鞘组织的空格内 产卵位置常留下褐色小斑点 幼虫孵后即在茎内蛀食 与球茎象甲不同的是幼虫主要集中在假茎的中 上段为害 下部较少 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严禁将带虫的蕉苗或球茎调入新区 清洁蕉园收获后砍除虫害残株 冬春及清明前割除腐鞘 人工捕杀结合清园 捕杀群集于叶鞘基部和干枯的假茎外鞘内的成虫 以及蕉园附近丢荒的香蕉 野生蕉植株上的成虫 药剂防治用80 敌敌畏 90 敌百虫 25 杀虫双 2 5 敌杀死按推荐浓度 或用新杀虫剂47 得拉松乳剂1000倍稀释液 灌注入叶基部与假茎之间隙缝中 以毒杀成虫 香蕉弄蝶 学名 ErionotatorusEvans 又名香蕉苞叶虫分类鳞翅目 弄蝶科寄主香蕉 粉蕉 芭蕉 紫蕉 马尼拉麻 美人蕉等芭蕉属植物为害幼虫吐丝卷叶结成叶苞 藏身其中 咬食蕉叶 致叶片残缺不全 甚者仅剩中脉 光合作用降低 影响产量 香蕉弄蝶危害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24 31毫米 翅展55 80毫米 全体黑褐色或茶褐色 触角黑褐色 末端膨大呈钩形 前翅黑褐色 中部有3个大小不一 近方形的黄色斑纹 后翅黑褐色 卵 馒头形 横径约2毫米 卵壳表面有放射状白色线纹 初产时黄色 后变为红色 孵化时呈灰黑色 老熟幼虫 体长50 64mm 体被白色蜡粉 头黑色 前 中胸细小如颈状 蛹 淡黄白色 被白色蜡粉 生活习性华南地区每年发生7代 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叶苞内越冬 越冬代成虫一般于3月上旬羽化 成虫在清晨及傍晚活跃 吸食蕉花的花蜜以补充营养 晚上在蕉丛或附近的屋檐下过夜 卵散产在叶片或嫩假茎上 幼虫孵出后爬到叶缘咬一缺口 随即吐丝卷成筒状叶苞以藏身 幼虫边吃边卷 不断加大叶苞 幼虫有转叶为害的习性 幼虫老熟 吐丝封闭苞口 并在卷苞内化蛹 每年6 7月份 气温高 雨量多 蕉叶生长茂盛 而且天敌的数量较少 最有利弄蝶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对蕉类的危害也就最严重 常见蕉叶被吃殆尽 仅剩主脉 蕉园满目疮痍 8 9月 田间虫口密度急剧下降 不再造成大的为害 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摘除虫苞 杀死幼虫及蛹 清除枯叶 残株 减少越冬虫源 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消灭第3 4代的幼虫 可使用25 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 20 杀蛉脲悬浮剂8000倍液 20 灭扫利 甲氰菊酯 乳油1500倍液 2 5 敌杀死 溴氰菊酯 乳油2000倍液 20 速灭杀丁 氰戊菊酯 乳油1500倍液 10 氯氰菊酯 或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或10 吡虫啉4000倍液 生物防治有多种天敌可以利用 如卵寄生蜂 赤眼蜂和小蜂 香蕉交脉蚜 学名 PentalonianigronervosaCoquerel 又名蕉蚜 蕉黑蚜分类同翅目 蚜科寄主主要为害蕉属植物为害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株汁液 并传播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 对香蕉生产危害大 形态特征成虫 可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类型 有翅蚜体长1 7毫米 褐至黑褐色 头两侧具角瘤 触角6节 约下体等长 前翅径脉与中脉有一段相交 径脉端部分叉为2支 后翅翅脉退化 只有一根斜脉 无翅蚜体长0 8 1 6毫米 卵圆形 红褐至黑褐色 触角比体稍长 若虫 体长0 7 1 0毫米 1龄时触角4节 2龄时触角5节 3龄和睦龄时触角6节 生活习性此虫以孤雌卵胎生方式繁殖 广西每年发生4代 整年或见 喜群集在香蕉心叶基部取食为害 每年4月左右和9 10月间为发生高峰期 夏季高温时 蚜虫转移到植株下部或周围杂草上 冬季则停留于叶柄内或根部 一般干旱年份虫害较重 有翅蚜出现亦多 而雨量充沛的年份则发生较少 蚜虫传病 主要是用口器刺吸病株后 通过飞行或随气流迁至异地取食而蔓延扩散 防治方法 重点防止蚜虫传毒 发现病株应及时用药喷杀 并将病株连根挖起 埋于深坑 防止蚜虫再次吸毒传播 田间发生虫害时 应及时用药喷杀 可选用80 敌敌畏 50 抗蚜威均1500培稀释液 2 5 功夫 2 5 敌杀死 10 灭百可均5000倍稀释液 10 8 凯撒15000倍稀释液 香蕉冠网蝽 学名 Stephanitistypica Distant 又名香蕉网蝽 亮冠网蝽分类半翅目 网蝽科寄主为害芭蕉科的香蕉 芭蕉 姜科的山姜属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等 寄主范围广泛为害成虫和若虫群栖于香蕉叶片背面刺吸为害 被害部呈许多褐黑色小斑点 而在叶片正面呈现花白色斑点 叶片早衰枯萎 有报道还能传播病毒病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 1 2 4毫米 初羽化时银白色 渐变成灰白色 头小 棕褐色 复眼大而突出 黑褐色 触角4节 喙4节 前胸背板具网状纹 形状特异 胸部腹板的中央两侧隆起 中央成槽状 喙置于槽中 前翅长椭圆形 膜质透明 具网纹 后翅狭长 仅达腹末 无网纹 有毛 卵长椭圆形 稍弯曲 顶端有一卵圆形的灰褐卵盖 初产时无色透明 后期白色 互龄若虫初孵时白色 以后体色变深 体光滑 体刺不明显 复明淡红色 喙伸达第四腹节 5龄若虫头部黑褐色 复眼紫红色 前胸背板盖及头部 两侧缘稍突出 翅芽达第三腹节 其基部及末端有一黑色横斑 生活习性成虫产卵于叶背的叶肉组织内 常集中成堆 每堆10 20粒 间有多达百余粒 并有分泌紫色胶状物覆盖保护 一般每雌虫产卵2 5次 共产卵35 45粒 产卵期8 15天 若虫孵出后群栖叶背取食 成虫则喜欢在蕉株顶部1 3片嫩叶叶背取食和产卵危害 低温则静伏不动 待温度回升后再恢复活动 该虫在广州每年发生6 7代 世代重叠 无明显的越冬休眠现象 台风及暴雨对其生存有明显影响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经常检查香蕉园 及时摘除受害严重的叶片 集中烧毁或埋入士中 化学防治在若虫盛发期喷洒杀虫剂 50 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 40 乐果乳剂1000倍液 90 敌百虫1000倍液 50 马拉硫磷乳剂15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香蕉黄胸蓟马 学名 Thripshamaiiensis Morgan 分类缨翅目 蓟马科为害黄胸蓟马生活于香蕉花蕾内 营隐蔽生活 蓟马的若虫 成虫主要刺吸香蕉花子房及幼果的汁液 雌虫在幼果的表皮组织中产卵 虫卵周围的植物细胞因受刺激 而引起幼果表皮组织增生 果皮受害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 其后渐变为红色或红褐色小点 最后变为粗糙黑褐色突起斑点 似香蕉黑星病斑 但黑星病斑点是向内凹隐 无粗糙感 香蕉花蕾一旦抽出 该虫有聚集快 侵入快的特点 形态特征黄胸蓟马身体细长 小型 乳黄色 锉吸式口器 翅膜质 极狭长 翅脉退化 翅缘有长而密的缘毛 静止时4翅沿背侧平置 足端有1个端泡 行走时腹端不时上翘生活习性香蕉黄胸蓟马1年发生多代 世代重叠 均可在1年中任何时候抽出的蕉蕾花苞内为害 锉吸香蕉子房及小果汁液 造成小黑点状伤痕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加强肥水管理 促使花蕾苞片迅速展开 以缩短此虫的为害期 当雌花开放结束后 及时断蕾 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掌握蓟马发生规律 及时施药防治 香蕉现蕾时 即用内吸性杀虫剂 艾美乐水分散粒剂 倍液 倍兑 公斤水 喷湿香蕉把头及花蕾 整个花期 断蕾期 喷 次 每隔 天喷一次 或用 康福多浓可溶剂 毫升针筒注射果轴 香蕉褐圆蚧 学名 Chrysomphalusaonidum L 又名褐圆盾蚧 黑褐圆盾蚧 茶黑介壳虫 鸢紫褐圆蚧等分类同翅目 盾蚧科寄主寄主范围广 可以为害香蕉 柑桔等200多种果树和林木为害主要为害寄主植物的叶片和果实 香蕉叶片受害后常表现褪绿和产生黄褐色斑点 影响光合作用和植株生势 果实被害后 果面斑迹累累 造成品质下降 常易脱落 形态特征雌介壳直径约2毫米 圆形 暗紫褐色 边缘灰褐色 中央隆起较高 壳点红褐色 雄介壳略小 颜色与雌介壳相似 卵 长卵形 淡橙黄色 若虫 共二龄 1龄若虫 卵形 淡橙黄色 足3对 触角和尾毛各1对 口针较长 二龄若虫 除口针外 足 触角和尾毛均消失 生活习性此虫在广东一年发生5 6代 以2龄若虫和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条上越冬 每年以夏 秋两季为害最烈 第一代若虫和成虫开始为害叶片和果实 若虫孵化后即出壳活动 在适宜的部位固定取食 并分泌蜡质覆盖虫体 雌性若虫多为害叶背和果实 而雄性若虫则多在叶面固定刺吸汁液 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树势衰弱 除气候 食料因素外 天敌是重要的自然抑制因素 主要有 蚜小蜂 跳小蜂 盔唇瓢虫 寡节瓢虫等 尤以寄生蜂的抑制作用最大 应加以保护利用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加强水肥管理 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剪除和烧毁蚧虫为害严重的衰败叶片 以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当寄生蜂的寄生率高 能控制蚧虫为害时 尽量不施农药 喷药时 则应使用选择性杀虫剂 以保护天敌 药剂防治若虫盛发阶段 及时喷施 药剂 40 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 25 喹硫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 或50 马拉硫磷乳剂800倍液 25 亚胺硫磷乳剂400 600倍液等 连续喷施2 3次 均有很好防效 香蕉红蜘蛛 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TetranychuspierceiMcGregor 分布在广东 福建 台湾省有分布寄主香蕉 绿豆 桑 泡桐 蔷薇 番木瓜 番荔枝 番茄 木薯 桃 藿香蓟 鱼腥草 无花果和变叶木等 在海南主要危害香蕉和番木瓜 为害 皮氏叶螨主要以成螨 若螨和幼螨栖息于香蕉叶背吸取叶片的汁液造成危害 香蕉受害后 被害部位退绿 变褐 随着虫口密度增加 退绿 变褐斑点不断扩大 严重时整个叶背全部变成黑褐色 叶面变黄 最后整叶干枯 成虫 身体呈红褐色 足为白色透明 足 跗节具 对典型的双毛 体末仅具 对肛侧毛 雄性阳茎无端锤 钩部微成 形 卵淡黄色 若螨 足4对 体形小于成螨 呈淡紫或淡红色 体两侧黑斑呈深黑色 腹面刚毛数量少于成螨 幼螨 足3对 初孵时乳白色 取食后为暗绿色 两侧具黑色带纹 卵 圆形 刚产时乳白色 孵化前淡黄至淡褐色 生活习性 皮氏叶螨在海南香蕉上一年可发生约26代 世代重叠明显 无越冬现象 终年可发生为害 其世代发育历经卵 幼螨 第一若螨 第二若螨 成螨等5个虫态 在第一若螨 第二若螨 成螨之前各有一个静止期 该螨繁殖速度与温度有关 低温发育缓慢 高温发育速度加快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0 73 完成世代发育所需有效积温为183 34日度 24 32 为皮氏叶螨发育 存活和产卵的最适合温度 在海南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 干旱少雨 且温度适宜 食料充分 皮氏叶螨的发生为害重 4 10月因高温且常有暴雨 皮氏叶螨的为害较轻 皮氏叶螨具有群集性 成螨 若螨 幼螨群集于叶背取食危害 卵单产于蕉叶背面 并以分泌液将卵固定 以免散失 行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 未受精卵孵出的均为雄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各种农事操作 香蕉收获后集中销毁废弃的蕉茎和蕉叶以减少下造蕉的虫源 清除香蕉园内其他寄主植物和杂草 可减少皮氏叶螨发生 2保护利用天敌首先 在防治其他害虫时 应选用对靶标害虫具有良好防效而不杀伤天敌的药剂或尽量减少杀虫剂的施药次数 以保护天敌 其次 叶螨大量发生为害时 选用对皮氏叶螨针对性强的杀螨剂 少用广谱性的杀虫杀螨剂 对于个别蕉株虫口密度较大 则用挑治法 避免普遍防治杀伤田间自然优势天敌 第三 通过引移外地比较成功且具有良好防效的天敌 在当地建立天敌群落来控制该螨 3化学防治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皮氏叶螨 掌握好施药时间和施药技术是关键 在海南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干旱少雨 食料充足 皮氏叶螨的发生为害重 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做好虫情预报基础上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4 10月常有暴雨 螨害较轻 通常不予防治 由于该螨在叶片背面为害 在施用农药时应注意将药液喷施到叶背 在药剂选用方面 应注意轮换用药 三氯杀螨醇乳油 倍 螨代治 倍或 速螨酮 倍均匀喷雾叶背 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