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搭石》(第二课时).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搭石》(第二课时).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搭石》(第二课时).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搭石》(第二课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厦门市槟榔小学学科语文班级 四(2)班人数53人课题21 搭石(第二课时)教时1课时执教 吕璇日期2016.11.11制定依据:学情分析前在状态分析: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能力: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向抽象思维转换的阶段,在阅读中,他们采用的联结策略一般都是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由于孩子的经历有限,很难品味出散文字里行间蕴藏的美好与感情。潜在状态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多停留于文字表面,散文也是孩子比较陌生的文体之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美好情怀是四年级学生接下来应该逐步关注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师能帮助孩子灵活运用联结策略,那么他们的阅读将变得更有深度。学生差异分析:通过上节课学习,班级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初步感受到“搭石”在村民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阅读得不够深入,无法进一步采用联结策略感受“走搭石之美”。教材分析 搭石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作者刘章是来自河北农村的乡土诗人,他以深厚扎实的的生活底蕴和艺术洞察力,将农村生活的体验和家乡的风土人情幻化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源泉。搭石延续了刘章文学创作一直以来的以艺术选择,着笔于自己的家乡,通过小小的“搭石”,阐发了中国乡村美好的景致和纯粹的人性,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摆上搭石是为了避免秋寒的侵袭,乡村世界的人们没有运用现代性的科技手段实现自然的征服,“搭石”的过河方式,既解决过河难题,又保持了自然的原生形态,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对于正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四年级学生而言,感受“搭石”背后蕴藏的这些美好情怀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搭石”这一概念较为陌生,所以我们先用文本入手,创设了各种情境让孩子体会“搭石”为村民带来的便捷与美好,再进行群文阅读,我们选取了我爱故乡的杨梅、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文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杨梅,桂花等意象的描摹,注入浓浓的人文关怀,微小意象寄托着让作者魂牵梦绕的情感,有形之美与无形之美共同构成和谐一致的意境。有了这一系列文本搭建的桥梁,辅以学习单的运用,孩子们在这节课收获的不仅仅应该是阅读散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蕴含在朴素景观里的人文品质。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预设本节课学生的提升点为:1. 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多种联结策略。2. 通过平凡事物抒发内心情感。教学目标:总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勤劳互助、互相礼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3. 学习作者把爱乡之情寄托于平凡事物的写作手法。第一课时目标:1. 随文识字、写字。2.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品读“摆搭石”的美好画面,感受乡亲们勤劳、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第二课时目标:1. 品读课文第3、4自然段“走搭石”部分的两个典型画面:乡亲们走搭石和有困难的人走搭石,感受乡亲们礼让、互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2. 联结写作背景,体会搭石的意象美,感悟作者透过搭石流露出的对家乡的怀念之情。3. 通过群文阅读,学习作者把爱乡(思乡)之情寄托于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1组织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2. 导入新课。1.学生思考并回答。帮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中。 二、联结策略,品读文段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体会走搭石美在哪儿。 2. 组织学生品读相关语句,感受“走搭石”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3. 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文本写作的前前后后,体会作者寄写“搭石”抒“怀乡”之情。1. 学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提问并交流。2. 学生讨论、交流。2. 学生阅读互文,体会散文的意向美。引导学生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运用联结策略(联系自身经验、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等)品读文段,感受乡亲们互相礼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三、群文阅读,体会写法1. 组织学生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与课文搭石对比。2.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单。3.引导总结。 1. 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四人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