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背影》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八年级《背影》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八年级《背影》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课堂设计一、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文中各种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领悟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四、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五、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六、教学课时的安排: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入题:(二)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三)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背影二、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表达了什么中心?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1) 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 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2)那一件事最为你感动为什么? (3)父亲还用什么表达了这种关爱?2、子爱父 儿子理解了父亲得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人 外 貌 四 感动之泪物 动 作 次 惆怅之泪 真切理解 真诚感激描 语 言 流 思念之泪写 泪 后悔自责之泪 (二)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眼泪? 特定环境: 家境惨淡 祸不单行 抱经忧伤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三、小结:在你的生命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陪伴在身旁,请你随时留意,一定会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四、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一1”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精彩的文段,并说说理由五、板书设计:四 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