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_第1页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_第2页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_第3页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词的意蕴。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3、情感目标: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爱国情思。二、教学重点:品析语言三、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课时准备: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2、体会讨论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边塞诗,背诵名句。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词的名篇-范仲淹的渔家傲。提起范仲淹,大家就会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深入人心的名言, 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的,而且,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曾三次上书,三次被贬,始终不改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的风格。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家傲就是创作于这次远征途中。二、初读:下面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1、学生自由读。2、学生齐读。 3、学生评价后再个别朗读。4、教师范读。当然要把词的味道读得更足一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词的内容,才能读出其中情感。三、品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我们先来看上阕,指学生个别朗读。1、古人讲究炼字,“力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上阕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这景色的特点?再读读这一句,哪个词重读,“异”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2、边地风光“异” 在哪里呢?交流,教师预设以下几点,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1)、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有个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到此不再南去。为什么“无留意”?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2)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江南可能会有什么声音?)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千 孤”这两个字,你悟到了什么?(对比衬托)用什么衬托什么?在崇山峻岭之间,孤零零一座城池已经让我们感到够荒凉了,更何况此时已近黄昏,日薄西山,城门紧闭,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3、分析这种景有什么特点?荒凉、萧瑟、肃杀(板书)边读边分析,男女生比赛,读出这种苍凉萧瑟的感觉。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这种景,则不令人勾起浓浓的情感?4 、这样的景色和下阕抒情有什么联系呢?指学生个别朗读下阕:5、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诗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个字上面?明确:泪这一“泪”字包含了哪些情感?体现在哪些诗句中?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愁白了头的仅仅是将军吗?潸然泪下的仅仅是征夫吗?这是所有边地将士们共同心境的写照啊。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请学生举举“互文”的例子。人不寐:为什么睡不着?想的是什么?是自身的忧愁吗? 更愁得是国家边患未平,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主动请缨,他在年轻的时候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吗?指导点拨:1)古人说“举杯销愁愁更愁”,作者此刻心中的是什么愁?2)一杯浊酒如何消解得了这远隔千山万水的乡愁啊,更何况,此刻,作者心中还有一份更深更重的愁,是什么?3)指名读“燕然未勒归无计”所用的典故。(不破楼兰终不还)插入写作背景: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因为守边官员贪生怕死,范仲淹主动要求调到军事要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主动挑起了这保民卫国的重担,希望能击退外敌。此词即作于出任延州时。4)这个典故道出了词人心中更深切的渴望,他渴望什么?范仲淹受命于失败之际,可是现在外敌尚未平定,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还没有实现。读,读出这种渴望和无奈,壮志未酬的感觉。5)他想回家吗?他能回家吗?在家与国的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国。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归无计)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6)那下阕仅仅是抒情吗?有没有写景的句子?怎么赏析?此时军帐外,寒霜满地,羌管发出的乐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有何作用?与上阕的意境照应,奠定“凄凉”的情感基调。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悠悠羌笛之声,更牵动所有戍边将士们的心,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泪: 1、思念家乡的泪,2、更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再读,你们觉得要读得悲惨一点还是要读的悲壮一点?齐读:读出这种悲壮。小组竞赛。四、小结:这首词怎样来抒发情感的?梳理: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 运用 典故 来抒情 借 人和事 来抒情 小结: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通过荒凉萧瑟的景色烘托了思乡忧国的悲壮之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景烘托情这是诗词常用的手法。五、练笔:深入领会词的意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话的语言描绘词中画面,表现出这种苍凉悲壮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