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 汉 部 分.doc_第1页
2秦 汉 部 分.doc_第2页
2秦 汉 部 分.doc_第3页
2秦 汉 部 分.doc_第4页
2秦 汉 部 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 汉 部 分文学形式(运动)政论散文(哲理散文)产生时期秦西汉初年产生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亡秦教训,一面“约法省禁,轻田租”,促进经济的发展。一面“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广开言路,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 2、承战国游土之余风,一般文士都积极参与政治,围绕如何吸取亡秦短期覆灭的教训,促进封建政权的迅速巩固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等问题,纷纷著书立说,发抒所见,因而促进了政论散文的发展。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 注贾谊(前201前169年)洛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当博士,得文帝赏识。后因守旧派诋毁贬为长沙太傅,一生郁郁不得志。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感情强烈,言辞激切,笔锋犀利,气势奔放,善于比喻,善于铺张渲染,语言骈散结合、辞采富丽,音节铿锵,形成纵横捭阖、刚健清新的文风。汉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政治主张在汉初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敢于面对现实和为国事痛哭流涕的精神,以及文中那种炽热的感情,刚健清新的风格,给后代政论文以重大影响。过秦论为我国散文史上第一篇史论。晁错(前200?前154年)颖川人。景帝时力主变法,削减诸侯实力。吴王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景帝听信谗言,杀晁求安,死年46岁。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贤良文学对策针对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透彻地分析形势,提出主张和办法,条分缕析,切实可行,辞意明畅,论述深刻,逻辑严密,语言简洁,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文章沉实深识的本色。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博学多才,被时人称为“智囊”。其政治主张对于汉初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文深得后人赞赏。鲁迅言:“贾谊之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皆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桓宽,生卒不详,字次公,善为文章。盐铁论采用对话体,彼此诘难,相互辨驳,逐步深入,展开论争,语言简洁流畅。西汉后期著名的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桓宽为西汉后期人,因风格相近而列于此。文学形式(运动)历史散文(哲理散文)产生时期西汉产生背景1、社会政治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统治者“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以及诸子传说,皆冲秘府”,遍收遗迹,总括历代文化,研究古今兴衰,以便给大一统的局面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作出哲学和历史的解释,“稽其成败兴废之理”,探寻今后的发展动向。 2、先秦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史料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 注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先代世典周史”,父司马谈,欲著通史未成,遗嘱于迁。迁不到十岁随父入京,二十岁开始慢游江、河、粤、黑流域,遍访遗闻旧事,考察社会状况,了解风土民情。后不幸遭李陵事件之祸,被处“宫刑”,由此对统治者的残酷和上层社会的炎凉,有了更深的感受,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忍辱含垢,著成史记。项羽本记魏其武安列传屈原贾生列传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陈涉世家报任安书1、大胆揭露批判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和凶残狠毒,热情歌颂了忠诚爱国、促进历史进步的中下层人物,表现了鲜明的倾向性、人民性和斗争精神。2、取材宏阔,综理条贯,以人为中心,通过典型事件刻划人物形象,进而反映历史面貌,3、善于把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故事化,将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细腻地写出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以及种种微妙的心理活动,刻划出各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和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个性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语言:对话切合人物性格,叙述夹叙夹论,饱含激情,精炼流畅。并大量采用民间歌谣谚语。句式不拘长短,富于变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纪文学名著,鲁讯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详细地搜集和整理了我国自黄帝到汉武近三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史料。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守正不阿”的治史态度为后世史学家之标杆。3、基本上摆脱了天命论的影响,突出了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4、把先秦以记事为主的散文转到以刻划人物为中心,使古代散文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唐宋八大家树之为反对形式主义文学的大旗。其塑造形象,组织安排情节等方面的高超技巧对后世小说、戏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共130篇。本记(12篇):记述历代统治者的政迹。“表”(10篇):记载各历史时期大事简记。“书”(8篇):分述天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世家”(30篇):为各诸侯贵族,功臣名儒的传记。“70篇”不同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班固(3292年)字孟坚,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写过史记后传。九岁能属文,十六岁入洛阳,博览群经九流之言,20岁始私撰汉书,被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辨明后升为兰台令史,奉旨修史。死后,部分“志”“表”为其妹班昭续完。苏武传朱买臣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西汉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和罪行,歌颂了正直和爱国主义。文章组织严密,“文赡而事详”,注重细节描绘,语言受辞赋影响,繁富缛丽,而又疑练简净,摹声绘景,形象逼真。1、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首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使历朝曲章制度和各种专史资料赖以保存,其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初具规模的文化史,它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列为四大正史之一。2、语言上开六朝骈文之先河。3、固是奉旨修史,思想上又充满了儒家正统观念,因此其人民性、斗争性不如史记,艺术上也较逊色。2、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全书100篇,10志8表12纪,70列传。文学形式(运动)骚体赋产生时期汉初至武帝初年产生背景1、诗歌语言经楚辞的发展已更加灵活多变,散文语言经过游说之士的藻饰润泽,日趋整垧富丽,这些都为汉赋的出现作好了语言方面的准备。 2、文体本身的发展,经过荀子、屈原和宋玉等人的努力,赋体已初具雏形。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 注贾谊(详见政论散文)吊屈原赋鹏鸟赋以自己的不幸遭遇为主要内容,曲折地反映社会的不平,形式短小灵活,语言清新质朴并趋于散体。继承发展了荀子的“赋”篇,最早把“辞”体转向“赋”体,开创了“骚体赋”。文学形式(运动)汉大赋(散体赋)产生时期武帝初年东汉中叶产生背景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空前强大,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振奋起来,而政治举事的对外扩张,文化艺术、工商产品的中外交流,又改变了中国古代那种狭小的地理观念,知道中国之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天地。使人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2、统治阶级为了表现帝国的富庶和天子的威严,“润色鸿业”,以献赋、考赋的方式宠收天下文人。皇帝以此取乐,作者因此得宠,大赋便迅速发展起来。 3、武帝完成了思想统一大业,微圣宗经、原道的观念已成为文学创作的准则。大赋带着讽喻的美名,古诗的遗风,同儒家经典,文学主张联系起来,于是统治者更名正言顺地提倡,作者更卖力地去创作。 4、汉初的骚体赋,特别是枚乘的七体赋,已为其提供了优良的胚芽。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 注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蜀郡成都人,少年好读书击剑,虽患口吃,但长予为文,学问渊博,文采焕发,精通古文学。早年热心政治,但并不得志,称病免官,与枚乘等同为梁王五门客。后得武帝赏识,拜为郎,奉使巴蜀,对沟通西南少数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司马迁(见历史散文)。王褒,字子渊,生平不详,宣帝时曾为谏议大夫,善为文章。杨雄(前5218年),字子云,家贫好学,不慕富贵,学问渊博,兼长经学、小学、辞章。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悲悲士不遇赋洞箫赋甘泉赋羽猎赋长畅赋河东赋1、大肆铺陈汉帝国都邑的繁华,宫宛的富丽,田猎的壮阔,山川的雄奇,物产的丰富,以及天子声色犬马之乐,神仙长生之想,借以夸耀汉帝国的声威,歌颂最高统治者的功德。2、结构上往往是长篇巨幅,体势宏阔,设以问答的形式。开头是序,中间是主体,结尾发点议论,规劝几句,则所谓“劝百讽一”,公式一般,比较呆板。3、铺叙细腻,想象丰富,词藻华丽,音节铿锵,夸饰排比气势宏伟,形成铺张扬厉的文风。但堆砌词藻,卖弄学问,喜用冷僻字,使人难以卒读。4、“不歌而诵”与音 乐的关系远,不如诗、骚句式以四六为主,骈散结合。1、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声威气势,为扩大汉帝国的影响,促进统一帝国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2、自觉地运用艺术想象和夸张手法,创造了我国第一种纯文学样式,使赋从“六义附庸”的地位而“蔚成大国”。自汉赋而骈赋、律赋、文赋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新文体。3、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提高了文学绘景状物的能力和技艺。4、其过分地讲求形式的倾向,开六朝形式主义文风之先河,其浓厚的学究气也给宋诗以明显的影响。5、司马相如为我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赋家,其赋为汉赋树立了楷模,奠定了“劝百讽一”的基调。 6、王褒:咏物赋的完成者。 7、杨雄:开模拟赋之先风。了虚赋和上林赋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传统,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班固(详见历史散文)两都赋张衡(见抒情小赋)二京赋文学形式(运动)抒情小赋产生时期东汉中叶汉末产生背景1、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专权,民生凋敝,农民起义,军阀混战不断,统治者再无功德可颂,文士再无心事写颂德大赋。 2、文学自身的反省。大赋发展至摹拟期,其生命力已丧失。杨雄的自我觉醒,视大赋为“雕虫小技”,已引起更多作家的注意。 3、社会黑暗,一般文士的遭遇已不似从前。他们生活在下层,自然要表现自己的不平和感慨。以及下层人们的疾苦。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注张衡(78139),字子平,学问渊博,善属文章。倡导科学,反对迷信。曾任河间相。有张河间集。归田赋以平浅清新的语言,抒写自己不平之情,反应了抱负无法伸展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矛盾。形式短小,感情委婉,节秦明快,风格清新明朗。1、把专事描写宫殿游猎、歌舞声色,专供帝王贵族玩赏的汉大赋,转变为表现个人胸怀情趣的抒情小赋,把呆板典丽的晦涩的文风转变为疏朗,平易,显露。开六朝抒情小赋之先声。2、张衡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创者。赵壹(生卒不详),字无叔,为人居傲耿介,屡遭豪强、势家排挤陷害,几至于死而终不屈其志。刺世嫉邪赋把揭露和抒情融为一体,大量运用排比和对偶,言辞辛辣幽默,感情强烈、富有气势和感染力。风格疏朗,平易、显露。文学形式(运动)乐府民歌产生时期两汉产生背景1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高度的发展,随着政治经济力量的加强,“独尊儒术”大业的完成。2、各种典章礼仪都需要歌乐的装饰。3、统治阶级为“观风俗,知厚薄”,以巩固其统治地位。4、是统治阶级声色娱乐和生活排场的需要,进一步增扩乐府机构,广收民间歌谣,于是不少民间歌谣被配乐吟唱、保存流传下来。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注东门行陌上桑焦仲卿妻揭批了上流社会的残暴腐朽和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苦痛,反映了劳动人民不满黑暗观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叙事性强,有完整的生活片断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典型细节来表现场面和性格。篇幅一般较长,感情强烈、想象奇特,注重铺陈描写。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活泼,富有表现力。结构紧凑,形式多样。1、乐府民歌为我国诗歌史上继“诗”“骚”后第三个高峰,它把以抒情为主的诗歌转变为叙事为主。其“感于哀乐”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建安、中唐乐府诗之先声。2、打破了诗以四言为主的传统,渐趋五言体,为文人五言诗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其杂言开唐代歌言体之先河。3、焦仲卿妻为汉乐府最长的最优秀的叙事诗。1、乐府:两汉指乐府机构;魏晋指带音乐性的诗体;唐指批判现实主义讽刺诗。2、焦仲卿妻,始见于徐陵玉台新咏文学形式(运动)五言诗产生时期东汉后期产生背景1、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日益丰富,用三言,四言形式,“每苦文繁而意少”,达不到“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目的。 2、文体本身的发展,早在诗经里,已有一些五言句式,至西汉已在民间发展起来。汉武帝的大量采诗,使它们得以保存和提高,并借助音乐,得到广泛流传,给文人提供了学习五言诗的机会和摹写的范本。代表作家重点作品主张文学地位和影响备注班固(详见历史散文)咏史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辛廷年,身世不详羽林郎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其故事情节,对话结构和夸张艺术都具有民歌风味。羽林郎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阶段。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通过闺人怨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