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试题十二月.doc_第1页
月考试题十二月.doc_第2页
月考试题十二月.doc_第3页
月考试题十二月.doc_第4页
月考试题十二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 、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2.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B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C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D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3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市民的整体素质衡 B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革命的彻底性5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 B C D 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秋七月,初税田”“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 B. C. D. 7.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D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8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9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 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10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A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D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11.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了( ) A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近代中国新旧风俗杂陈 C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12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存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D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13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土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1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15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B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16“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D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17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其中的“师”是( ) 1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19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20.“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 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 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解析】一牛挽犁耕作技术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故正确。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故不正确。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有利于铁器的发展。故正确。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故不正确。因此选D。【答案】D2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解析】“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是指中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资本主义出现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只有C项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出现。故选C。【答案】C22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市场上洋货流行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 B C D【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解析】江南铁路通车后,运输成本下降,商品价格日渐下降,故正确。从材料信息看,江南铁路通车后,“舶来品”日益增加,故正确;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故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生活习惯日趋文明。故选。【答案】A23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考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故A不正确。从材料信息看,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力图控制政府财政大臣、首相的权力,这本质上说明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故选B。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答案】B2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A.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D.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 法国:总统直接宣战【考点】欧美代议制【解析】一战前的德国政体是按照1871年宪法确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政体是按照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政体。依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皇帝有较大实权,皇帝可以直接宣战;按照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有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同时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因此,依照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故选C。【答案】C25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考点】欧美代议制、工业革命【解析】世界近代史的基本趋势是实现政治、经济、思想的近代化。B、C、D三项都是近代化的发展趋势。A 项表述不正确,近代世界,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也是近代化的表现之一,并不是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故符合题意。【答案】A26. 下列古代商业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解析】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草市”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反映了唐朝时期草市的作用。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陆游在诗中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说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区段“地值寸金”。吴江县的盛泽镇,也曾“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故选A。【答案】A27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C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28“人类的这种处境很让普罗米修斯心忧。于是他就恳求万神之王宙斯,希望他能赐给人类火种。可是,宙斯认为不能给人类太多的帮助,否则就无法统治人类,而且人类还会征服宇宙,直接威胁神的权威。”下列人物中对宙斯威胁最大的是A达尔文B彼特拉克 C牛顿 D马丁路德 29对右图所提供的各阶段信息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中西方世俗政权的专制均强化导致 B东方的专制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导致 C西方的启蒙运动与东方的专制导致D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和军事需要导致30巴尔扎克,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是“吃黑面包的收帐员的诚实”,主要以此说明 A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B用作品描绘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C他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民的失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27小题各18分,第28小题14分,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乾隆实录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 ,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 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2分)(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4分)(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2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1)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