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实习目的: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及山东省治水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程的运用情况和除险加固情况;熟悉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洪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布置、组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和招、投标的情况。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第二章、水利工程的作用、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水利工程的作用天然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每年来水的数量不同,在年内又往往集中在少数月份,因此与人类用水多有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人们做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其中:“水库”可以把江河流动的淡水储存起来,供工农业和城市生活之用,控制洪水,除害兴利,改善环境。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有大大小小的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800亿立方米。“渠道”把清洁的水引来,输送到缺水的城市、农田。“水闸”是河流或渠道上的控制门户,调度水流。“堤防”是河道防洪的屏障,水上长城。“水井”是抽取地下水的重要通道。一、 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国之府”。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二、工程构成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三、经济概况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四、历史意义(一)、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划时代的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二)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五、三峡水利枢纽概况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距下游宜昌市约40km。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坝段、坝址、正常蓄水位、重庆至宜昌 河段的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以及分期开发等多方面的比较,最后选定了“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坝顶高程185m,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运用水位156m。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以使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遇到千年一遇以上特大洪水时,配合以中游分蓄洪工程等,可以避免发生毁灭性洪灾。水电站装容量1820万kW,保证出力49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kWh。向华中、华东和川东供电。设有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t,万吨船队可直达重庆。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8年截流,2003年6月水库开 始蓄水,2009年全部建成。坝址地形开阔,河谷宽达1000余m,右侧有中堡岛顺江分布,两岸谷坡平缓。基岩主要为前震旦纪斜长花岗岩,岩性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微风化与新鲜基岩饱和抗压强度100MPa,变形模量3040GPa,纵波速度大于5000m/s。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L/(minmm)。坝区有两组断裂构造,一组走向北北西,一组走向北北东,倾角在60以上。断层规模不大,且岩石胶结良好。花岗岩体的风化层分为全、强、弱、微4个风化带。风化壳的厚度(指全、强、弱3个带)在两岸山体地地段较大,可达2040m,漫滩地段较薄,主河床中一般无风化层或风化层厚度较小。库区和坝区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水库建成后,可能产生的水库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水库库岸总体稳定条件较好。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0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正常蓄水位175m时,库容393亿m3,防洪限制水位145m时,相应库容171.5m3,防洪库容221.5亿m3。枯季消落低水位155m,库容228亿m3,调节库容165亿m3。主要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校核,相应洪峰流量分别为98800m3/s和124300m3/s,相应水位为175m和180.4m(库容为450亿m3)。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一期5年(1992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砼坝段的施工。六、三峡综合效益(一)防洪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二)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三)、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七、三峡工程意义: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八、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87.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小浪底工程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m,坝顶长度为1667m,坝顶宽度15m,坝底最大宽度864m。坝体启、填筑量5l.85万m3、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l.2m、深80m。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坝顶高程281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库水面积272km2,总库容126.5亿m3。总装机容量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度。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km,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s,输沙量16亿t,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2%。 泄洪建筑物包括10座进水塔、3条导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泄洪洞、1条溢洪道、1条灌溉洞和3个两级出水消力塘。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均布置在左岸。其特点为水工建筑物布置集中,形成蜂窝状断面,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浇筑量占工程总量的90%,施工中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厂房内安装6台30万k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亿kW.h/58.51亿kW.h(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第三章:实习工程概况一:日照水库日照水库地理位置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驻地以西15km处,坝址位于东经11920,北纬3526,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总库容3.2092亿m3,兴利库容1.8232亿m3,死库容834万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生活、工业供水、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日照水库流域地处傅疃河中上游,坝址以上分西、北两大支流。西支为干流,发源于东港区西部竖旗山西侧陈家店子村西,干流长39.0 km,平均比降0.00246;北支傅疃河发源于五莲县马鞍山东麓韩家窝洛子,于库区附近的沈疃村东汇入傅疃河,流域面积26l km2。流域形状呈椭圆形,西高东低,上游西部和北部为浅山区,面积占40%海拔高程在200400m;北部分水岭最高山峰七莲山海拔高程695m,中下游为丘陵区占20%,河谷平原占40%左右。流域内多为砂石山,出露岩层以片麻岩为主,土层瘩薄,多为砂土,河谷平原为黄土。浅山丘陵区植被较好,多为马尾松。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黄烟等。日照水库溢洪道1990年前,水库流域内先后建成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33座,控制流域面积63.4 km2,总兴利库容1671万m3。建成塘坝300 座,控制流域面积20 km2,总兴利库容800万m3。日照水库地处鲁东南沿海地区,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盛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854.5mm,是全省降水量较充沛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为1964年的1285.7mm,最小为2002年降水量5353mm,极值比为2.4。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2.1%。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7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27.6%,12月份降水量最小,占年降水量的1.3%。日照水库工程情况日照水库1958年10月开工,至1959年6月建成蓄水。2002年1月水库除险加固前,“三查三定”核定水库千年一遇洪水位为45.2m,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3.8m,兴利水位42.5m,死水位28.9m,总库容27181万m3,兴利库容18232万m3,834万m3。 水库大坝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南北坝、南北放水闸、水电站、溢洪道四部分。大坝轴线呈折线型。主坝全长1116m,为粘土心墙沙壳坝。副坝全场357m,西段285m为宽心墙沙壳坝,东段72m为粘土斜心墙沙壳坝。主、副坝坝前为干砌块石护坡、坝后为草皮护坡。主、副坝排水设备为棱体排水,起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涨、保护下游坝脚、支持坝身增加稳定的作用;另在坝后坡设有纵横向排水沟;水库自建成后经续建、加固达到现有规模。其中较大规模的续建、加固工程有:1960年至1962年兴建水电站,装机容量640kw;1960年至1963 年开挖溢洪道子槽;1964年翻修36.00m高程以上石护坡;1968年扩建水电站800kw机组一台;1970年翻修32.50m至36.00m之间的砌石护坡:1971 年初建溢洪闸三孔;1976年和1977年两次培厚土坝;1995年建成新放水洞;2002年1月开始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日照水库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日照水库有老、新两个放水洞。老放水洞为内径1.6m的钢筋险圆管,进口底高程27.0m,出口底高程26.18m,水位42.50m时放水流量为20.5m3/s;日照水库灌区基本情况 日照水库灌区位于水库东南部,北起335国道,南至锈针河,东临黄海,西靠甲子山、邓山为主的山丘区。该灌区1960年建设并投入运行,几经扩建配套,已建成总干渠1条,长4.8 km;支干渠4条,总长101.3km;支渠28条,总长85.5 km。灌区内土壤主要有褐黄土、浅黄色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为32.0万亩,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现状多年平均实灌面积13.3万亩,历年最大实际灌溉面积22.0万亩(1978年,最小实际灌溉面积8.2万亩(1970年)。 19982003年对日照水库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衬砌渠道33恼,维修改造桥、涵、闸及斗门等建筑物96座。节水效果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目前水库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己提高到0.65,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增加了其它工业项目的可供水量。二:青峰岭青峰岭地理位置青峰岭水库是山东省第四大水库,该水库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坐落在沭河上游。沭河俗称茅河,发源于沂山南麓,流经沂水、莒县、莒南、临沂、临沭、沭阳、城、新沂等县市,于口头入新沂河,全长约300公里。流域面积77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10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687亿立方米,系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性的大(二)型多年调节水库。莒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干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850mm,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约6.2亿立方米。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部丘陵、平原、洼地相连。沭河北入南出,纵贯南北,24条支流呈“非”字型分布,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沭河汛期来水快、涨势猛、水流急,历史上曾给莒地人民,特别是沿河人民带来了无数的水患。青峰岭水库工程情况50年代初,县内水利建设高潮叠起,成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之一。1956年建成临沂专署第一座小(一)型水库牛店水库。1958年县内先后建成了峤山、小仕阳两座中、大型水库,为在沭河建造青峰岭水库奠定了基础。1959年6月,县委召开常委会议,确定水库大坝建在金华山卢家岔河处,命名为青峰岭水库(此前曾拟名八一水库、金花山水库等)。9月,县委正式作出关于兴建青峰岭水库的决定1959年11月1日,开始修建青峰岭水库。到1960年7月, 水库工程胜利竣工。水库大坝长1200 米, 底宽171米,顶宽 8 米,坝高27.5 米, 库容 3.02 亿立方米。完成土石方317.2 万立方米,工日633.25万个,投资505.09万元。全县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莒州大地上用血汗建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一青峰岭水库。1960 年 7 月,建库大军撤回。水库工程移交工程管理部门管理运行。青峰岭灌区基本情况 下游坝坡排水沟 1962年2月,青峰岭水库管理局成立,水库工程管理渐趋制度化、规范化。 在以后的管理运行中,水库工程不断配套、加固、完善。先后完成了:灌区倒虹吸u 灌区开发建设。青峰岭水库灌区 1964 年开发建设,设计灌溉面积 30.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14.14 万亩。 1980 年,灌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到 1999 年底,共开发总干渠 ( 丰收渠 )1 条,长 28 公里,干渠 6 条,长 51.59 公里,支渠 42 条,长 157.74 公里。干、支渠衬砌 31.6 公里,修建各类渠系 建筑物 1635 座。u 水库溢洪闸续建工程。为提高水库工程效益 ,1966 年续建了溢洪闸工程。该工程为 9 孔 10 8.2 米弧形钢闸门,核定最大泄量 5799 立方米 / 秒。u 保安全工程。 1974 开始 ,1977 年结束。将大坝坝高由 28.2 米接高 到 30.7 米,坝顶高程由 164.5 米增高到 167 米,粘土心墙顶高程由 160 米接 高到 167 米。u 水电站工程。 1975 年兴建 ,1978 年 3 台机组 (3750 千瓦 ) 建设安 装竣工。 1984 年 5 号机组 (100 千瓦 ) 建成。 1992 年 4 号机组 (250 千瓦 ) 投 入运行。青峰岭水电站共装机 5 台,装机容量 4100 千瓦。u 水库溢洪闸加固改造工程。主要更换闸门、启闭机、重建交通桥、更换电气设备等。 1999 年 10 月开工 ,2000 年汛前完成。青峰岭水库效益经过历年配套、加固维修,青峰岭水库工程配套项目逐步完善。经过 40年的管理运用,其效益显著。l 防洪效益。水库建成后,对已发生的洪水削减洪峰 40% 。 40 年来,沫河仅在 1974 年发生决堤漫溢,由于青峰岭水库削减洪峰 40%, 使灾害大 减。有效地保护了吉县以及富南、临沂、郊城、苍山等市、县沿河人民生命财 产的安全。l 灌溉效益。灌区自开灌,到 1999 年累计灌溉面积 406.39 万亩,增产粮食 3 亿公斤以上。l 发电效益。青峰岭水电站 1979 年运行发电 ,1980 年并网,到 1999年,共发电 7186.14 万千瓦时,为国家节约标准煤 41679.6 吨。l 水库养殖效益。从 1972 年到 1999 年,水库养殖共捕捞各种鱼 297.7 万公斤,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副食品。l 社会效益。青峰岭水库的建成,促进了吉县工、农、林、果、渔各 业发展。县内各主要企业多以青峰岭水库为水源,给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水源条件;灌区内十几万亩良田旱涝保收,成为吉县的主要产粮基地。灌区渠道 纵横交错,抬高了地下水位,为浮来山一带缺水村庄提供了饮用水保障;灌区 内的杨树速生丰产林为富县争得荣誉;用青峰岭水库灌溉的浮来山苹果名扬全 国;以青峰岭水库为水源的自来水水厂,为城区 10 余万人提供了清洁、甘甜的饮用水;水库源源不断地供水,清洁了河流,减轻了河道污染;灌区内农作物种植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水库的 效益促进了吉县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安定,人们在安定的环境、 祥和的气氛中生活,生活在生产中改变,社会得以良性循环发展。l ( 六 ) 生态效益。水库的建成,保持了水土,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调节了气候,维护了生态平衡。l 如今的青峰岭水库,两岸山岭起伏,景色秀丽,清澈的库水碧波荡漾,鱼 翔水中,鸟戏水面,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给人以恬静、优美的感受,成为人 们旅游、休恕的去处。青峰岭水库建设者,在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了“知难而上,团结协作,艰苦 创业,无私奉献,改革创新”的建库精神。青峰岭水库一代又一代的管理者,发扬当年建库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工作业 绩,使水库安全运行 40 年,并发挥了巨大的效益。青峰岭水库像一颗明珠镶 嵌在营州大地上。青峰岭水库是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吉县人民心中。青峰岭 水库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将和青峰岭水库一样,永载史册 !第四章:录像部分 中国水利五十周年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二、 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年,中国在汉江兴建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基础。年,江泽民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的实施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几十年的调研工作,在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行业节能减排合同协议
- 第2单元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1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关于内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 中医医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型断桥铝合金门窗研发与生产合同
- 工地施工人员培训及技能考核协议
- 咖啡厅租赁合同及咖啡豆种植基地租赁管理协议
- 文化旅游工程款支付担保协议范本
- 高端车型全国销售总代理权许可合同
- 股东财务信息披露与管理合同
- 农产品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计划
- 《留置胃管的护理》课件
- 酒店业HSE管理体系及客户安全措施
- 《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纯电动》
- 基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 TCSEB 0013-2020《水下爆破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 《氨基酸与还原糖对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菜籽油影响的研究》
- 阜外体外循环手册
- 2024年度食品行业互联网营销合同协议
- DL∕T 1362-2014 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 劳务派遣合同(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