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与朱元思书主备教师: 张艳红 审核组长:历伟 审核领导: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解决难点办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背诵自觉性差,理解文意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2、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课文简介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3、 小组合作,互学解疑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缥碧:青白色;缥,音pio。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n。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五、有效检测,以练达标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xunmi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l)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ln):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k)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2、朗读成诵 ,理清课文思路。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异水: 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背诵课文参考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古诗文中的“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检查背诵 1、抽查2、集体背诵二、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品析课文1、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三、 小组合作,互学解疑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视觉:山峰、树木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四、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 )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五、有效检测,以练达标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用300字左右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板书设计课后反 思二次备课课题:五柳先生传主备教师: 张艳红 审核组长:历伟 审核领导:教学内容: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解决难点办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背诵自觉性差,理解文意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板书课题。二、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尽 短褐h黔qin娄 曾zng不 箪dn瓢 俦 chu衔觞shng2、朗读检查。齐声读,老师正音。四、朗读训练。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4、齐声读。四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有效检测,以练达标3、志趣(三大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足见一斑。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6、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共九个)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读注释,自主翻译。(为第二课时准备)2、背诵课文。附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课题: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二、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三、 小组合作,互学解疑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四、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 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五、有效检测,以练达标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六 师生互动,总结拓展教师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明确:投影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同学们,我们衢州不仅有烂柯山,更有孔庙,不仅有仙山灵气的熏陶,更有儒家文化的熏染,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板书设计课后反 思二次备课课题:马说主备教师:张艳红 审核组长:历伟 审核领导:教学内容:马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情感与价值目标:5、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4解决难点办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背诵自觉性差,理解文意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一)初步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二)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字词学习1、通假字:1)食:通“饲”,喂养2)见:通“现”3)材:通“才”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古今异义: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3、虚词:而之其以也而A转接可以译为“却,可是”B顺接可以不译之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人或物C无意义,句中停顿D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其A代词,代人或物B代词他的它的C指示代词那种D反问语气词难道E推测语气词恐怕以A介词因为B介词按照也A肯定语气B反问语气C推测语气D句中停顿4、实词:见教材及资料四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夯实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答案略。五、 有效检测,以练达标文意点拨:(一)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二)分部探究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概括本段内容。(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明确:(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概括本段内容。(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明确: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概括本段内容。(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明确: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然后接下去,。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详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本文特殊句式的运用:1)排比句2)反问句2、组织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译文世上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马被发现。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能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因)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啊!新唐书韩愈传原文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板书设计课后反 思二次备课课题:送东阳马生序主备教师:张艳红 审核组长:历伟 审核领导:教学内容: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通过课文分析过程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一篇文章。3、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随着学生读的不断深入,分析课文,感悟主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求学之志和劝勉之情。2、学习写作手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学精神。解决难点办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背诵自觉性差,理解文意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识读(咬文嚼字做积累)1、学生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课文后停下来。(幻灯片)(生齐读生字两遍)(正音)(教师出示幻灯片)2、学生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并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学生读书并勾画)(幻灯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幻灯片)3、下面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的翻译,把这篇课文的大意说给同桌听。(学生互相说课文大意)师:学习文言文,积累很重要,请同学们把重要的文言知识积累下来。如知识积累卡二重点词、知识积累卡三重点句子、知识积累卡四通假字、知识积累卡五古今异义词、知识积累卡六一词多义。老师小结:刚才大家合作解读了本文内容,可见文言文并不难学。现在让我们充满信心,再齐读一遍课文。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美读(时空穿梭获信息)(幻灯片)师: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能给人带来鲜活的生活和美景,下面就让我们美美的听朗读示范,随着课文一起回到宋濂生活的时代,去看看宋濂的生活的画面,然后以“我看到宋濂在”说一句话。(提示:1、少年时代的生活画面;2、加冠以后的生活画面;3、从师之时的生活画面。)师:通过对宋濂生活的了解,大家说一说宋濂求学苦不苦呀?生:苦师:好,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进入我们的第三个活动。四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思读(只言片语说技法)(幻灯片)思考:请试着从多个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求学艰难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特定背景 2、故事情节 3、人物描写 4、借助他者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选择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讨论交流,回答。)老师总结:作者利用特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的直接描写、借助文中的老师和同学的对比及反衬等技法。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其实,这些技法往往是文章主旨或具体情节、情感的放大器,会使文章的主旨或情感更清晰。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运用这些技法。(引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五 有效检测,以练达标悟读(追根求源思目的)(幻灯片)师:刚刚我们一起分析了作者运用的多种技法,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目的何在呢?请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的背景和文体特点会对我们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体特点。(出示习作背景和文体介绍。)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生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马生。(幻灯片)本文的体裁特点: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幻灯片)师:下面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析本文的写作目的。(学生讨论并回答)师:看来作者写了此篇文章,充满了对后生的希望和鼓励,我们读来也受益匪浅,下面让我们转变角色,按下面的情景要求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此文给我们的启发。(学生写,并发言)(幻灯片)A:“我”是宋濂当“我”少年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B、“我”是老师当“我”细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当“我”听闻宋濂成就时,我欣慰地说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当“我”听到宋濂成功时,我后悔地说老师总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背读(时时激励铭吾志)(幻灯片)师:通过同学们不同角色的转化体验,我们更深刻的感悟到宋濂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课下请同学背诵这篇文章,让他的经历时时激励我们!(学生当堂成诵最好,不能就放到课下继续背诵)七 、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一封回信。正音正字叩(ku)问 叱(ch) 咄(du) 俟(s)其欣悦 负箧(qi)曳(y)屣(x)皲(jn)裂 媵(yng)人 以衾(qn)拥覆 皆被(p)绮绣 容臭(xi)烨(y)然 缊(yn)袍 敝(b)衣【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板书设计课后反 思二次备课课题:诗词曲五首主备教师:张艳红 审核组长:历伟 审核领导:教学内容: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全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懂大意,读出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词大意,品味诗词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情感与价值目标:初步了解诗词曲各自的特点,理解诗词曲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法,积累诗词曲相关的常识。教学重点:准确背诵默写诗词曲五首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比较体裁、思想感情上的异同。解决难点办法:严格要求学生落实背诵默写,引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3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背诵自觉性差,理解文意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三次备课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曲五首”,去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讲读前三首诗1读一读 自读这三首诗,注意要读清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把握字词正确读音。折戟(ji)宫阙(qe)踌躇(chuch)(2)明确诗词停顿的原则,注意纠正易读错的节奏。诗词曲的停顿,一般按音节划分,七言诗节奏一般为二二三或为二二二一,五言诗节奏一般为二三或二二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产饲料包产协议合同
- 气体空瓶运输合同范本
- 水产养殖服务合同范本
- 油厂设备出售合同范本
- 教师合同工合同范本
- 楼房赠与合同协议书
- 标准钢材购买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长尾词2025插入)
- 劳动合同(2025年绩效考核奖励条款)
- 《基于双因素理论下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2600字
- 2025至2030石油化工设备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高铁站隔离开关操作员考试试卷与答案
- 2025年导游资格证考试专项训练 导游业务与政策法规押题试卷
- 钢结构厂房模块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 公路维修养护质量保证体系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5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报告 SSM-BK-202509
- 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有限公司笔试
- 2025至2030智利电力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时间介词in-on-at课件
- 电厂工控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70岁以上老人考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