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均匀混合机理及评定3.1 沥青混合料及其分类在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的面层的最常见类型为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通常,把未经探铺、碾压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碎石混合料统称为沥青混合料,由于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级配比较严格,我们在本章中侧重于研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根据矿料最大粒径的不同,沥青混合料分为粗粒式、中粒式和砂粒式;按照标准压实后的剩余空隙率可将其分为型(剩余空隙率为3%-6%,城市道路为2%-6%)和型(剩余空隙率为6%-10%)。沥青碎石混合料分为粗粒式、中粒式和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按其强度构成的不同可分为嵌挤型和级配型两大类。嵌挤型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以矿料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的粘结作用为辅而构成。沥青碎石就属于此类,这类混合料是以颗粒较粗、尺寸均匀的矿料构成骨架,沥青结合料填充其空隙,并把矿料粘结成一个整体。这类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受自然因素(温度)的影响较小。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料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而构成的。沥青混凝土属于此类。这类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通常可以按以下三种方式组成。悬浮密实结构:由连续级配矿料组成的密实混合料,即矿料从大到小连续变化,并且各有一定数量。实际上同一档较大颗粒都被较小一档颗粒挤开,大颗粒犹如悬浮于较小颗粒之中。这种结构通常按最佳级配原理进行设计,密实度与强度较高,但受沥青的性质影响较大,故稳定性较差。骨架空隙结构:粗料粒彼此紧密相接,细颗粒的数量较少,不足以充分填充空隙。因此,混合料的空隙较大,矿料能充分形成骨架。这种结构中,粗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强度受沥青的性质影响较小,因而稳定性较好。骨架密实结构:是综合以上来年两种方式组成的结构。混合料中即有一定数量的粗料粒形成骨架,又根据粗料粒空隙的多少加入细料,形成较高的密实度。间断级配既是按此原理构成。3.2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内摩阻力;二是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3.2.1 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内摩阻力沥青混合料中嵌挤力与内摩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料的尺寸均匀度、颗粒形状及表面粗糙度。矿料尺寸较大、颗粒均匀、有棱角、表面粗糙,所组成的混合料具有较大的嵌挤力与内摩阻力。沥青含量对摩阻力的大小也有影响,摩阻力随着沥青含量的减少而增大。沥青的黏度、混合料的温度和受载时的变形速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的影响极小。3.2.2 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主要取决于沥青材料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粘结力和沥青材料本身的粘聚力。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使沥青表面产生化学组分的重新分布,在矿料表面形成一层扩散结构膜,此膜以内的沥青称为结构沥青,此膜以外的沥青称为自由沥青。结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互作用,并使沥青的性质发生改变;自由沥青与矿料之间不发生作用,仅将分散的矿料粘结起来,沥青的饿性质不改变。如果矿料颗粒之间的接触处由扩散结构膜联结,则会使沥青的粘滞度增高,并使扩散结构膜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粘结力。如果矿料颗粒之间为自由沥青联结,则粘结力较小。矿料表面形成沥青扩散结构膜的主要原因是沥青与矿料两相界面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选择性扩散吸附等比较复杂的多样吸附过程。物理吸附是沥青与矿料之间由于分子力(即范德华力)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吸附过程。它普遍存在于矿料与沥青(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起吸附程度主要取决于作用个相接触界面的表面性质,而主要是表面自由能的作用。提高物理吸附可通过在沥青中参加表面活性剂,使沥青更好地裹覆矿料表面,在矿料表面形成吸附层,但在一定条件下,物理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即矿料表面吸附的沥青膜在水的作用下产生剥离。化学吸附是沥青中的某些物质(如沥青酸)与矿料表面的金属阳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沥青酸盐,在矿料表面形成吸附层的过程。化学作用力的强度,超过分子作用力许多倍。因此当沥青与矿料形成化学吸附层时,相互间的粘附力远大于物理吸附,也只有产生化学吸附,沥青混合料才能形成良好的水稳性。化学吸附的产生与否以及吸附程度,取决于沥青和矿料的化学成分。例如石油沥青中含有沥青酸及沥青酸酐能与碱性矿料中的高价金属盐产生盐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有机酸盐,而与酸性矿料之间只形成物理吸附。煤沥青中既有酸性物质(如酚类),又有碱性物质(如吡啶类),因而与酸性和碱性矿料都能起化学吸附作用。选择性扩散吸附是指某一相物质由于扩散作用沿着另一相的微孔渗到其内部。当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时,选择性扩散吸附产生的可能及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矿料的表面性质、空隙状况及沥青的组分与活性。矿料对沥青的选择性吸附作用,主要产生于表面具有微孔(孔径小于0.02mm)的矿料,如石灰岩、泥灰岩、矿渣等。此时沥青中活性较高的沥青质吸附在矿料的表面,树脂吸附在矿料表面层小孔中,而油分则沿着毛细管被吸附到矿料的内部,使矿料的表面的树脂和油分减少,沥青质相应增多,其结果沥青的粘度提高、粘聚力增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混合料的热稳性与水稳性。当沥青与结构致密的矿料(如石英岩)相互作用时,上述过程就失去了必要条件,所以结构致密的矿料对沥青的选择性吸附不显著。对于具有大孔径结构的矿料,沥青的所有组分都将渗入到矿料的内部,此时沥青用量应予增加,但沥青性质没有明显改变。影响混合料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有:沥青与矿料的性质、沥青用量及矿料的比表面积。沥青用量对混合料的粘聚力有叫大的影响。沥青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一般只起将矿料粘结在一起的作用,粘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沥青本身的性质,而结构沥青是与矿料发生相互一系列作用而形成,因而其间的粘附力较沥青的粘聚力。因此,为了提高混合料的强度,不但要选择优质沥青,还要严格控制沥青用量,使矿料表面在被沥青充分裹覆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沥青膜的厚度。矿料的的比表面积对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沥青含量不变时,增加矿料的比表面积可以减小沥青膜的厚度,使机构沥青所占的比例增大,粘聚力提高。所以对密实级配混合料通常需要有适当的矿粉,它不仅起填充料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比表面。3.3 热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流变学是根据应力、应变和时间来研究物质流动和变形的构成与发展。由于沥青材料是一种具有流变特性的典型材料,所以在近代沥青材料性能的研究中,经常采用流变学的方法来描述沥青材料的工程性质。3.3.1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与性质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成分的材料,其结构主要取决于矿物骨架结构、沥青的结构、矿物的材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及其毛细孔隙结构的特点。沥青混合料兼具虎克弹性与牛顿粘性的双重性质,其力学性质均可用温度与时间的函数表示。沥青混合料的性质作为“某一条件的响应”是比较合理的,应将其描述为仅在某一条件下才具有的性质。所以,在较宽的温度及时间区域中考察混合料的力学性质,则其变化是极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可以用粘弹性理论加以表达,作为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加以分析。3.3.2 热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1) 热沥青混合料会表现出一定的弹性,特别是对密级配的混合料。对于混合料中的矿物骨架,其弹性很小,所以混合料的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的性质。(2) 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集料型材料,所以预计它会表现出集合料受力后所表现出的刚塑性。由刚体组成的集合料在外力作用下,由于颗粒的重新排列,可以出现类似塑性变形的不可逆变形,也就是刚塑性。(3) 沥青本身是一种粘性材料,因而混合料也会表现出较大的粘滞性,这种粘滞性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也是我们采用流变学来研究热沥青混合料特性的主要原因。(4) 热沥青混合料在受到压缩时,它的应变响应与其所受压力的条件有关。在无侧限压缩、有侧限压缩及有围压等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应变响应,研究热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性时应考虑其实际状况。(5) 由于热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很少(5%左右),大部分是刚性很大的骨料,不会产生塑性流动,这点与塑性混凝土不同。133.4 沥青混合料的离析3.4.1 离析的分类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混合问题与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为了便于承接他人的研究成果,也便于方便说明问题,本文中主要从离析这一面来阐述。离析的分类标准有很多,定义也很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根据本人所参考资料总结,觉得大致以下两种分类方法被业界普遍接受。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按对象可分为集料离析(也称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集料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粗、细集料和沥青含量的不均匀, 即在沥青路面一定的区域内, 粗、细集料不均匀, 偏离了设计级配, 沥青含量不均匀, 偏离了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 从而使该区域内的沥青混合料实际配合比与设计的配合比严重地不一致, 导致沥青路面性能下降。粗集料集中的部位往往空隙率过大、沥青含量偏小, 这是造成加速出现水损害、形成坑槽的原因, 很粗的集料离析的混合料的拉伸强度低, 抗裂性能差, 将降低疲劳寿命; 相反细集料集中的部位则往往沥青含量偏多, 空隙率过小, 这将导致路面的永久变形, 并出现泛油。12温度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存储、运输及摊铺过程中受天气、施工机械影响,由于热量损失而出现温度在不同区域有差异的状况。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会导致路面压实度不均匀,使沥青路面性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变化。温度离析是路面周期性离析的主要原因。温度离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装料车装料后覆盖不及时或运输中时间过长,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较低;(2) 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碾压不及时,先后摊铺的混合料在接缝两侧形成温度差异,从而生产接缝碾压不实现象;(3) 运料车卸料时不连续形成冷料聚集在摊铺机螺旋送料器中央,形成明显的温度离析带。温度离析可通过良好的覆盖及紧跟碾压的措施来解决。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某一段离析的路面, 很难完全说清是集料离析还是温度离析, 往往是集料离析和温度离析的共同结果, 如用摊铺机两侧板上的料铺筑路面, 这部分料往往既温度低又偏粗。就温度离析来说,它往往不能够被及早发现, 但它使路面潜伏着破坏的因子, 这些因子往往在竣工通车后一两年内, 随着路面的使用, 慢慢地暴露出来, 从而导致路面剥落、松散、坑槽、水损坏, 形成早期破损。按照离析的成因,离析还可分为以下五种:端部离析,带状离析,接缝离析,块状离析,随机性离析。12端部离析是最常见的离析形式,它在路面形成规则的翼状离析。在摊铺机中央区域细集料较多,比较密实,表面文理较浅;而在摊铺机两侧粗集料较集中,细集料、沥青含量较少,空隙率较大,表面纹理较深。特别是沥青面层采用单机宽幅摊铺中、下层时,端部离析现象比较严重。带状离析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离析形式,通常出现在摊铺机的中央,也有位于边缘或其他部位,上、中、下层均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公称最大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这一离析形式更容易出现。产生带状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摊铺机操作的问题,如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分段不连续、熨平板安装不当、螺旋布料器转速不够、摊铺机卡料等。接缝离析分为纵向接缝离析和横向接缝离析两种。纵向接缝离析是指采用两台摊铺机施工,接缝处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粗细、厚度、温度存在差异而产生的离析。沥青混合料较多会形成“桥”的效应,影响接缝两侧压实效果,较少则接缝处不易压实。接缝离析往往同端部离析或者其它离析形式形成结合效应,由于接缝往往位于行车道,轮栽作用的次数多,产生破坏的可能性最大。横向接缝离析是由于熨平板预热时间不够、先摊铺的混合料温度较低、起车速度过快等原因造成的,基本属于工序问题,在摊铺时可先摊铺刚出厂的温度较高的混合料,保证熨平板的预热温度等措旋来避免。块状离析一般呈等距离分布。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拌和楼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发生变化,并且摊铺机的摊铺作业是将每车或每斗沥青混合料有规律地摊铺而不是连续进出料造成,那么摊铺后的路面很可能将出现块状离析。另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摊铺机作业过程中有规律地收斗,斗中两侧的沥青混合料粒径通常较大,那么每次摊铺后的路面均间隔出现明显较大的骨料。因此,控制各档集料级配的一致性、保持拌和设备的稳定性、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是防止沥青路面出现块状离析的有效途径。随机性离析:由于原材料的变化,如冷料的变动太大、超限料的堵塞或破损、设备故障、拌和楼的混合料波动过大、碾压不及时等可能都造成随机性离析,表现为路面局部会出现许多大粒径或小粒径的集中。低气温施工随意停机或保温措施不够往往也会造成随机性离析。3.4.2 离析的检测方法 对沥青路面离析程度的检测方法有很多,这里作简要介绍。121.观察法:直接肉眼观察判断,该法适用于大粒径及较粗的沥青混合料,不适合用于小粒径和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主观性强,无法量化。2.铺沙法:通过摊铺一定体积的标准沙子,测出摊铺面积(或者长度)进而确定路表的构造深度,从而判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程度。分为手工铺沙法和电动铺沙法,二者基本原理思想一样,具体操作有所差别。3.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法:激光构造深度仪根据激光脉冲反射原理来测定路面构造深度的大小,对路表面进行连续采集。4.取芯法:通过在离析区域钻芯取样,分析芯样的密度、空隙率、沥青含量和级配组成,通过与设计值或标准值的比较来判定路面离析的程度,是一种破坏性检测手段。 上述四种方法属传统检测方法,前三种都是根据测定的构造深度来判断离析的程度,而构造深度反映的只是沥青路面表面离析状况,不能反映路面内部的状况。而取芯法对路面的破坏性又较大;并且这些方法判定的也只是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无法对温度离析进行判定,都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寻找更为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来检测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以下三种方法是现代技术检测方法。5.核子密度仪(PQI)测定法:根据离析的后果会导致混合料的密度不同,国外开发了这一测试精度高的方法。利用核子密度仪在不同的位置检测,密度的波动范围越大,离析越严重。在路面粗集料集中的地方,如摊铺宽度的两边缘,级配偏粗、沥青用量偏少,该处的密度未必会小,使用此方法可能检测不出这种离析。另外采用核子密度仪测定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原理不再详述,请参看参考文献20。6.红外线热像仪检测法:通过红外线热像仪绘制整个路面或者料堆的热量分布图,从而检测施工中出现的温度离析现象。该仪器所包含的软件可以分析热量分布图,从而可以用来评价路面施工质量或者料堆的温度分布状况。由于温度检测的瞬时性,它只能施工过程控制,不能用于完工后路面的离析检测。它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只能检测的表层的温度,不能反映内部温度的差异。7.探地雷达(GRP)与红外热像仪联合测定法: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的研究表明,探地雷达与红外热像仪联合使用可以测定沥青路面的离析,探地雷达分析路面材料的离析与密度的变化规律,红外热像仪判断和测量路面表面的温度离析,从而对沥青路面进行综合评价。上述三种方法主要特点就是精确度灵敏度比较高,可以将目标问题量化,实现定量研究。表3-1 江苏省建议的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离析检测方法与评定标准测定方法测定指标无离析轻度离析中等离析严重离析铺沙法TD离析处/TD平均1.31.31.61.61.91.9取芯法密度差(g/cm3)0.040.040.060.060.080.08级配变化(%)1个筛孔5%1个筛孔10%2个筛孔10%沥青用量变化(%)0.20.20.40.40.60.6核子密度仪密度差(g/cm3)0.040.040.060.060.080.08红外摄像仪温度差()101020203030建议的措施通知整改局部返工返工3.4.3 离析的评定标准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建设规范还没有对离析作出明确的评定标准,国外也还处于研究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暂行标准。以下是针对前面几种检测方法作出的几种路面离析判别的标准。12表3-1是江苏省建议的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离析的几种检测方法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并建议铺沙法、核子密度仪法可与视觉观察法相结合应用与路面离析的无破损检查与评定,当存在争议时可用取芯法做最终的判断。(注:TD构造深度)3.5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参数分析和影响因素3.5.1 均匀性参数影响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因素有多种,定量地评价比较困难.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笔者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决定了其他各组成成分的分布状态.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研究就是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的研究,包括集料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通过截面几何中心,把截面分为相等的4 块. 截面上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d 通过式(3-1) 来评价.d = ki ( ri + ti) (3-1)式中:为与级配相关的一待定系数; ri 为截面上第i 档集料的重心(质心) 与几何中心的距离偏差率; ti为截面上第i 档集料在4 块区域里的数量分布状况参数; ki 为截面上第i 档集料的面积比, ki = ai/ a ,ai 为截面上第i 档集料的面积, a 为截面上各档集料的总面积.沥青混合料整体均匀性D 通过式(3-2) 来评价。D = dH +dV (3-2)式中:,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均匀性对沥青混合料整体均匀性的权重, 室内试验,=0. 5 ; dH 为沥青混合料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性; dV 为沥青混合料垂直方向上的均匀性。dH = i2i di2idV = i2i di2i式中: di2i为水平/ 垂直方向上第i 个截面上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i2i为第i 个截面上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对混合料整体均匀性的影响系数.D 的数值越小,则其对应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就越好;反之亦反。93.5.2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主要影响因素3.5.2.1 粒径运用前述的评价方法,对AC13 、AC16 、AC20 、AC25和AK13 等这5种不同公称最大粒径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进行评价。集料级配曲线除了AC13和AK13外, 均采用的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推荐取值范围的中值。详见表3-2(集料采用辉绿岩和石灰岩,沥青是韩国的SKAH-70号石油沥青)。表3-2 集料几种级配组成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 的质量分数 %级配类型31.5026.5019.0016.0013.209.504.752.361.180.600.300.150.075AC13/100.095.070.048.036.024.018.012.08.04.0AC16/100.097.582.568.052.541.029.522.016.011.06.0AC20/100.097.582.571.062.048.037.027.021.015.010.06.0AC25100.097.582.571.063.053.042.033.025.019.013.09.06.0AK13/100.096.064.033.024.018.012.09.06.04.0 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60下拌合,成型时温度不低于140,采用控制试件高度的方法成型试件,其均匀性的计算结果见表3-3。表3-3 不同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级配类型水平向均匀性dH竖直向均匀性dV整体均匀性DAC130.964290.876300.92029AC161.019470.856620.93804AC201.029801.073951.05187AC251.468551.150911.30973AK130.927970.958790.94338注:文中若无特别说明,试件皆在最佳含油量时由旋转压实制备。表3-3表明,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会随其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变化而变化。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增大,一般其混合料的均匀性会变差。按均匀性数值的大小,由小到大,上述几种粒径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好坏依次是:AC13 AC16 AC20 AC25.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表3-3中AC16计算的均匀性指标偏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本试验中AC16A 的试件样本较少。对于同一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如AC13和AK13 ,其均匀性也不相同,但差别不大,本研究中AC 的均匀性稍好于AK。单从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指标来讲,建议沥青混合料路面上面层使用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16mm 。3.5.2.2 级配笔者研究了AC16的三种不同集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其级配组成如表3-4所示。其中,AC16A集料级配曲线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推荐取值范围的中值, AC16B ,AC16C集料级配曲线都位于AC16A 集料级配曲线之下,即集料整体朝粗向发展了。 相对于中值,AC16B集料曲线上2.36 mm 这一粒径的集料通过率较低,而对于AC16C ,则是4.75mm 这一粒径的集料通过率较低.表3-4 集料的级配组成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分数 %19.0016.0013.209.504.752.361.180.600.300.150.075AC16A100.097.582.568.052.541.029.522.016.011.06.0AC16B100.09780655036272014105AC16C100.09781664737282115116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60 下拌合,成型时温度不低于140 ,成型时压实功恒定(旋转压实55次) ,均匀性的计算结果见表3-5。表3-5 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级配类型水平向均匀性dH竖直向均匀性dV整体均匀性DAC16A1.019 4700.856 6200.938 040AC16B1.038 3780.979 3961.008 887AC16C1.220 6400.921 2881.070 964注:AC16A 的试件样本较少,其计算结果有可能偏小.从表3-4,3-5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集料级配,其对应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也不同。表3-5中AC16A集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最好,其值为0.938040;AC16B次之,值为1.008887;AC16C最差,值为1.070 964。其中AC16C水平向均匀性数值变化最大,达到1.220640。结果说明:集料中4. 75 mm 这档集料比2.36 mm 这档集料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要显著得多,故在集料级配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4.75 mm 这档集料。3.5.2.3 含油量(油石质量比)以AC13 为例,研究不同含油量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情况。选取三个油石质量比参数3.7%、4.0%、4.3% ,其中油石质量比4.0%是AC13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含油量。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60下拌合,成型时温度不低于140,成型时压实功恒定(旋转压实55次) ,试验结果见表3-6。表3-6 不同油石质量比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油石质量比/%水平向均匀性dH竖直向均匀性dV整体均匀性D3.71.205 1621.040 0041.122 5834.01.964 2900.876 3000.920 2904.31.046 6641.216 9571.131 810表3-6表明:含油量的变化会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最佳含油量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是最好的。含油量在最佳含油量附近变化,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对应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都会变差。从最佳含油量时的油石质量比4.0%增加到油石质量比4.3%,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值则相应地从0.920290上升到1.131810;从最佳含油量时的油石质量比4.0%减少到油石质量比3.7%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值则相应地从0.920290上升到1.122583。这是因为含油量较小时,沥青混合料中包裹集料的油膜厚度比较薄,集料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在压实功作用下,集料很难在混合料中产生位移;而含油量较大时,沥青混合料中包裹集料的油膜厚度比较厚,集料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在压实功作用下,集料很容易在混合料中产生位移。这些都会造成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变差。在最佳含油量时,沥青混合料中包裹集料的油膜厚度和集料间的摩擦阻力适中,在压实功作用下,集料朝均匀性有利的方向上进行了一定的重新分布。3.5.2.4 压实功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60下拌合,成型时温度不低于140,在不同的压实功条件下成型试件,分析评价其对均匀性的影响。以AC13I为例,试验计算结果见表3-7。表3-7不同压实功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压实功(旋转次数)水平向均匀性dH竖直向均匀性dV整体均匀性D550.964 2900.876 3000.920 290600.932 569700.923 354从表3-7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当压实功大于一定值后,压实功的大小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程度不再敏感。也就是说,压实功达到一定值后,通过继续增加压实功来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是困难的,因为此时混合料中集料骨架已经形成。这里的一定值是指满足压实度要求时的最小压实功。试验中压实功从旋转55次增加到60 次,混合料的水平向均匀性数值仅从0.964 290降到0.932 569,压实功继续增加到70次,混合料的水平向均匀性数值降至0.923 354。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旋转60次和旋转70次时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竖直向截面没能得到,这里仅是通过其水平向均匀性来研究的。3.5.2.5 成型温度研究成型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阳初一考试题型及答案
- 高压阀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鹤壁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员工工作技巧培训
- 广西中考物理5年(2021-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光现象(原卷版)
- 2025年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
- 无煤协议书 中国
- 温室大棚分红协议书
- 代销协议书怎么写
- 2025年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重塑医美格局:驾驭中国医美新潮流
-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
- 2025-2030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系统协同调度管理技术
- 2025年全国共青团“新团员入团”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青海省泽库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2025福建厦漳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社会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冠心病护理课件
- 保安员培训课程大纲
- 防爆电线管道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